瑶族服饰文化史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瑶族服饰研究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广东瑶族博物馆郑灶芬 513300概述: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文献记载“东夷”为黄帝后裔,、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是古代东方“九黎”,又称“东夷”,瑶族属“九夷”中的一支,是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历史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瑶族服饰五彩斑斓。
瑶族民间文献记载瑶族为伏羲氏后裔(武商)盘王与帝女之后。
瑶族服饰随着中国古代各王朝的更替、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瑶族服饰在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瑶族服饰在瑶族中每一个支系、每一个区域都独具特色瑶族服饰于2006年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瑶族子孙,该如何解读祖先留在服饰上的密码,现以上述瑶族服饰为例,分享个人对瑶族服饰的考察结果和观点,亟待专家批评指正错漏和不足。
关键词:瑶族身份染织技术瑶族服饰发展脉络现代瑶族服饰一、瑶族在史前的身份史上英雄人物舜,为东方东夷之人。
孔子孟子记载“夷”是商时“九夷”。
夷,最早这个字出现在甲骨文,古代的夷,他称是指人;瑶族《梅山图》“午商庚子出盘王”,“午商”即“南商(早商)”,瑶族民间文献记载盘王为德高望重之人。
盘王与帝女合婚,着商王朝礼服举行婚礼,为国婿。
盘王子孙称“我”为“夷(一音)”。
瑶语“夷”与“优”谐音,瑶人自称为“夷勉(冕)”、“优勉(冕)”,解意为夷人与着冕服的黄帝后裔,即现代瑶族勉瑶,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了夷人和王室家族的优秀文化(德礼、语言、服饰)。
隋唐至明清近1300年,赣南、湘南、粤西、粤北有大量勉瑶外迁甚至远徙国外。
粤北甚称“世界过山瑶(勉瑶)之乡”,是多数勉瑶最后的祖地。
“凤凰”,瑶语称为金鸡。
金鸡岭,坐落于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即粤北乐昌县,为广东八大景点之一,是县城内至高美景。
“金鸡”尺寸20.8*8.4*3.8米,由三块红岩石天然堆叠而成,似雄鸡似凤凰,昂首北望,引颈欲啼,栩栩如生,瑶族女盛装大头盖与“金鸡”及其相似。
瑶族服饰调研总结报告瑶族服饰调研总结报告一、引言瑶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其传统服饰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为了了解瑶族服饰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瑶族服饰调研,并撰写此报告,以总结调研结果。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瑶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 研究瑶族服饰的材质、款式、颜色等方面的特点;3. 探索瑶族服饰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调研方法我们通过书面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和与瑶族民众进行交流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四、调研结果1.历史渊源瑶族服饰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它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类型。
瑶族的服饰同时受到地域差异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因此在瑶族不同地区和不同宗教群体中,服饰的样式和特点也有所区别。
2.材质与制作工艺瑶族服饰的主要材质有棉布、丝绸、纺织品和绒毛等。
瑶族人们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通过自家纺织和刺绣等工艺进行制作。
其中,瑶族服饰的刺绣技艺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3.款式和颜色瑶族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包括上衣、下衣、背心、披肩等。
不同地区和民族群体的款式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具有鲜明的瑶族特色。
而在颜色方面,瑶族服饰主要以红、黄、青、绿等明亮鲜艳的颜色为主,象征着瑶族人们的喜庆和热情。
4.发展现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年轻一代的崛起,瑶族服饰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潮流的不断变化,使得瑶族服饰在一些地区和年轻人中逐渐式微。
然而,一些传统服饰仍然得到了一定的保留和传承,特别是在瑶族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
五、调研结论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使得瑶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挑战,需要在保留其特色的同时,加强与现代时尚的结合,以推动其发展与传承。
六、建议1.加强瑶族服饰的宣传和推广,增加人们对其的了解和认同;2.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瑶族服饰的传承与设计当中,以使其与现代潮流相结合;3.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对瑶族服饰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云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习俗,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本文将为你介绍瑶族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独特的习俗。
一、历史渊源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时期。
相传当时的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征服了瑶族的先民,并将其纳入了中国统治体系。
自此之后,瑶族一直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山区,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瑶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迁徙和迁居,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瑶族吸纳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瑶族习俗的传承与演变1. 婚俗瑶族的婚俗是他们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注重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婚姻的选择并不仅限于单方面的意愿。
婚前,双方家庭要进行多次洽谈,确保两个家庭的亲戚关系和社会地位相当。
而婚后,丈夫必须尊重妻子的家族和习俗,妻子也要努力适应丈夫的家庭。
2. 宗教信仰瑶族信仰多元,主要包括本土宗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他们崇拜自然和祖先,相信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神灵。
在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中,瑶族人会举行祭祀活动,祈祷丰收和神灵的保佑。
3. 音乐舞蹈瑶族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他们的音乐多以管乐器为主,如竹笛、唢呐等,多有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
舞蹈则包括手绢舞、牵手舞等形式,表达了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4. 节日庆典瑶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如瑶族新年、龙船赛等。
其中,瑶族新年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岜溶节”。
在这一天,人们着传统服饰,进行舞蹈和歌唱表演,共同祈福和祭祀祖先。
三、瑶族习俗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的历史和独特习俗,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多个瑶族文化保护基地,用以展示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其次,在教育领域,加强了对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的文化遗产。
广西瑶族服饰传说的历史记忆研究作者:邓子敬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2期摘要:广西瑶族服饰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传说作为民间风物传说的一种,饱含着瑶族人民的情感和历史文化,虽然在直接证明史实方面缺乏可靠性,却可能包含着原始时代风俗习惯,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思维观念或生活状态。
发掘出瑤族服饰传说中蕴涵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文化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今天依然意义重大。
关键词:广西;瑶族;服饰传说;文化广西瑶族作为广西世居的12个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广西东南部和西部山区,在长期迁徙游耕的历史活动中,瑶族人民形成了极具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并保存有较为丰富的有关瑶族服饰的神话传说。
瑶族服饰的传说作为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在瑶族社会和文化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本文旨在以瑶族服饰传说为依据,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瑶民族集体的历史记忆以及文化意蕴,以期增强瑶族的族群认同,激活瑶族族群的文化自觉意识,传承族群的服饰传统,保护瑶族传统的服饰文化。
一、为生存斗争的历史记忆广西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本民族文字,很多民族的历史无法以文字形式呈现。
人类学研究表明,目前所讨论的神话传说,大多以文献的形式记载,从口耳相传的形式转变为文字的形式,经历了神话传说“历史化”的转变。
在“历史化”的转变进程中,神话传说向历史靠拢的同时,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
因为缺乏考古学、实证方面的证据,这类神话传说无法作为具体的信史,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历史事实和本民族生存繁衍的历史记忆。
如[南丹白裤瑶服饰的传说] 瑶王女婿把大印骗到手后,用石头仿造假印还给岳父。
瑶王发现后,质问女婿,女婿反咬一口说瑶王占了莫家土司的地盘。
最后瑶王被迫迁到荒山野岭居住。
深山里生活极为困苦,瑶王率领瑶民起来与莫家进行斗争,结果寡不敌众。
瑶王为了不忘失印的痛苦,常告诫瑶民要把大印永远铭记在心。
瑶家妇女便把瑶王大印图案绣在夏装挂衣背上和男装前襟上,以示纪念。
瑶族服饰调研总结1. 引言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瑶族的服饰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瑶族服饰调研,本文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调研瑶族服饰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了解瑶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分析瑶族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2 调研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和全面的瑶族服饰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和互联网资料,收集瑶族服饰的历史、形式和文化背景等相关信息;•实地调研:前往瑶族聚居地,与当地瑶族民众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观察其服饰的样式、工艺和用途。
3. 瑶族服饰的历史渊源瑶族服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文献记载,瑶族先民使用树皮、兽皮、草叶等原始材料制作服装。
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文明的进步,瑶族服饰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明清时期,瑶族服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瑶族人民开始使用丝绸、棉布等材料制作服装,采用刺绣、染色等工艺进行装饰。
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4. 瑶族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4.1 瑶族服饰的特点瑶族服饰具有以下特点:•多样性:瑶族地域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瑶族服饰风格各异。
比如,龙胜瑶族服饰以红、黑为主要色调,色彩鲜艳;广西的桂林瑶族服饰则更注重刺绣和织锦的工艺;•色彩丰富:瑶族服饰以丰富多彩的色彩为特点,常使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寓意吉祥和美好;•刺绣工艺:瑶族人民善于刺绣,瑶族服饰常常采用精细的刺绣工艺进行装饰,使服饰更加美观精致;•纹样独特:瑶族服饰上的纹样常常以动植物为主题,寓意丰收和福气;•男女区分:瑶族男女服饰有明显的区别。
男子常穿襦和长裤,深色为主;女子则穿着襦和长裙,色彩鲜艳。
4.2 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瑶族服饰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瑶族信仰神灵,认为穿上特定的服饰能够与神灵相通,所以瑶族的服饰设计中常常融入了宗教符号和元素;•社会地位:瑶族服饰的装饰程度往往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有关。
巴马的瑶族文化一、服饰文化1、土瑶服饰土瑶服饰像唐装制作,用布扣扣衣。
男人衣服两侧下摆开衩处镶上红线团,女性衣裤注重缀边。
无论男装女装,剪裁时布幅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布料则是在圩市上摆卖的仿蓝靛布。
妇女还穿着绣花布鞋,身上佩着银饰、木梳和绒线等。
2、番瑶服饰番瑶女子的服饰配有银牌、银链、耳环、手镯、项圈、铜扣、银钗、串珠等饰品,这些银饰品种类繁多,图形各异。
头、身、腰、手以及臀部等都挂(别)有形态各样的银饰,每一种银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番瑶女子头上有银簪、“发结仪”(瑶语,银花包头的布条)、银铃和银链等。
银簪形如螳螂,有半尺高。
头发上一般插12支银簪,如孔雀开屏一排摆开。
银簪上系有银链,银链垂至后臀部,末端系上银铃。
“发结仪”是头银饰中最为贵重的,把一根根细长如火柴梗的弹簧银条别在一条蓝靛布上,顶端还别上五彩的丝花。
“发结仪”包住头部额上的“哈西”,走起路来,银铃“叮当”,银簪发亮,银花晃动,美不胜收。
声与色的结合,造就了番瑶女子美丽与富贵的象征。
番瑶视月亮为世间万物之母,是始母密洛陀升天的化身。
因此,番瑶女子胸前佩戴的月牙银项是非常讲究的,小女孩、未婚女子和婚后的妇女佩带的银项条数各有差别,小孩一般只挂三条银项,意思是父母和自己共三丁;未婚的青年女子挂着四条,意味着希望能够成双对;而结了婚的女子则要挂上五条,用意非常简单,意示着自己已经结婚了,身边人丁很多。
番瑶女子手腕上有银镯,腰间还挂有还着银镯,银镯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要是你发痧或中暑,可以用毛巾把银镯和煮熟的鸡蛋包住,用力在身上的重要穴位反复地刮(刮痧),痧气就会附在银镯上。
番瑶妇女还把烟筒作为装饰品悬挂于腰间。
珍珠饰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饰物。
番瑶女子的胸前、腰间、耳边等都系挂着七色的链串珍珠成年的姑娘一般要在裤头部位系上两条“哈西”(绣花的锦带),“哈西”的丝线图案和红须都飘往后臀,形成四条下坠的红带子。
腰间的“哈西”一条作为裤带用,另外一条则是她们的“贞洁”带,这条“贞洁”带除了自己的爱人之外,是其他男子所不能触碰的。
瑶族文化艺术排瑶服饰瑶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五彩斑斓、古朴多姿的服饰,便是其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早在汉代,就有对其先民"好色衣裳"和"衣裳斑斓"的记载。
千百年来,尽管瑶族处于迁徙、游耕状态,但其服饰仍然保持款式繁多、色彩夺目、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鲜明瑶族特点。
[11]头饰排瑶男女老少都留长头发、盘结头上成圆锥武形。
为了美观,他们的发髻上缠有红、绿、黄色绒线,再插1至3支雉鸡尾。
耳吊铝、锡、银制的耳环,脖子上套上数个项圈。
这是一般男女共同的打扮。
男和女的头饰装束明显的区别在于:男界裹的红头巾,一丈多长,把头顶缠成个大磨盘似的,插的鸡尾宝剑似的,显得非常威武。
而女界裹的是绣花头帕,头帕里还缠有玉镯形的"白木通"(一种海绵状的树蕊),或野薏米串珠,插的雉鸡尾是白色柔软羽毛,并插有银簪或银钗、山花等装饰品,显得十分秀丽端庄。
凡是披戴头帕的女性,均为结婚的标志。
未婚的姑娘,头上是不罩头帕的。
军寮、大坪等地瑶排,结了婚的妇女,头戴竹壳大板扎成"小楼",佩戴各种银牌、银钗,庄重耀眼,更显瑶族特色。
除了头饰、项圈,妇女们还戴铝制或银制的手镯,富裕人家的妇女戴的则是玉手镯、金耳环。
孩子们多戴铁制或铝制的脚镯,以示避邪恶,吉祥如意。
[11]服装排瑶不论男女,皆穿无领无扣开胸的枇杷襟衣。
这种襟衣宽大兼长穿在身上,叠于胸前,再用一丈多长的腰带缠于肚脐。
下穿短至膝盖的宽如水桶的"水桶裤"。
这种服饰是当地特制的粗纱绵布,染上蓝靛色、咖啡色、棕黑色等色泽。
布质坚实耐用,加上衣边贴上绣花或白布边,显得美观、纯朴、独具瑶家风采。
男女服饰也有明显的区别。
男衣短于肚脐;女衣长于大腿。
男界缠红腰布,女界缠白腰带,一目了然。
由于他们穿的是"水桶裤",膝下打脚绑,脚绑有白布、黑布、黄白花溜布,从脚踝缠至膝头与裤脚相接。
瑶族服饰研究报告总结瑶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本研究报告通过对瑶族服饰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瑶族服饰的特点、变迁和文化意义。
瑶族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瑶族服饰以色彩斑斓、织工精细为特点。
瑶族人民喜爱鲜艳的颜色,特别是红、绿、蓝等,这些色彩通过服饰的选择和搭配呈现出来,并由此展现了瑶族人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其次,瑶族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
瑶族人民在服饰的设计上注重雕刻和刺绣的装饰效果,通过这些装饰物件展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瑶族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再次,瑶族服饰具有层次感和丰富的层叠式设计。
瑶族人民在服饰的设计上注重层次感,通过不同的层叠设计,展示了瑶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瑶族服饰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瑶族服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样式和风格。
在现代社会,瑶族服饰也面临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服装对瑶族服饰的传统风格产生了冲击。
另一方面,瑶族的少数民族身份和文化特征也使得瑶族服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瑶族服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饰的展示,瑶族人民传达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对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同时,瑶族的服饰也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的一种重要标志,通过服饰的选择和搭配,瑶族人民表达了自己对瑶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瑶族服饰研究报告通过对瑶族服饰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瑶族服饰的特点、变迁和文化意义。
这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意识的提高,相信瑶族服饰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瑶族服饰文化史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
第一节瑶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在瑶族典籍《评皇券牒》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一只天上的神犬帮助评王打败了高王,评王履行诺言将善良聪
慧的三公主嫁给了这只神犬,神犬背着三公主跑进深山老林的一个山
洞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让三公主喜出望外。
这位神勇的小伙子就是瑶族的始祖盘王。
后来,盘王和三公主一共生
育了六男六女,评王赐予瑶族十二姓,并发布诏令,世代免除盘王子
孙的徭役赋税。
事实上,瑶族系神农氏炎帝后裔,始居于黄河中下游,因为屡遭异族的侵凌和封建朝廷的征剿,被迫频繁迁徙,辗转南移。
首先从黄
河流域迁往江汉平原,再“漂洋过海”迁至洞庭湖南岸,最后散居于
南岭山脉和云贵高原,并部分迁入东南亚地区。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东南亚战火不断,居住在当地的瑶族沦为难民,他们被迫再一次“漂
洋过海”,远涉重洋,移居到北美和西欧。
在动荡不安的历史中,一
次又一次流离失所,饱经磨难的瑶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少数民族,
这在人类民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优惠政策,瑶族从此
得以安居乐业,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力。
今天,国内的瑶族人口近
300万,主要分布在湘粤桂滇四省区的十二个瑶族自治县。
国外的瑶
族约80万,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和法国等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
日益增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瑶族同胞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尊重,生活
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尽管身居国外,世界各地的瑶族同胞始终没
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始终没有忘记共同的始祖盘王。
他们教育后
代学瑶语、唱瑶歌、穿瑶服,永远铭记本民族的历史。
美国的瑶族同
款款情深瑶妹子民族特色更动人 1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胞还按照江华瑶族自治县“盘王殿”的设计图稿,在美国也修建了一
座“盘王殿”。
全世界的瑶族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将本民族的
优秀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插图1 盘王殿
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5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瑶族人口
最多的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
数民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县城中心的“盘王殿”,有“瑶族第一殿”之称,是全世界瑶族同胞寻根访祖、朝拜始祖盘王的圣地。
截至2005年,全县有瑶族人口27.78万,占全县总人口45.99万的60.40%。
江华的瑶族和其它各地的瑶族同胞一样,特殊的历史铸就了他们
特殊的品格。
昔日,从富饶的平原被驱赶至环境恶劣的山区,过着刀
耕火种的生活,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苦难,但是,他们从未向
命运低过头,反而养成了他们百折不挠、忍辱负重和顽强拼搏的秉性。
他们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有一个人袖手旁观。
他们勤款款情深瑶妹子民族特色更动人 2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
劳俭朴,一年四季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劳作,并且十分俭朴,剩菜剩饭只要还能食用,就绝不会倒掉。
他们心灵手巧,自己动手建房子、做家具、缝制衣服。
他们织出来的“八宝被”图案美观、工艺精湛,被人们视为艺术珍品加以收藏。
他们尊老爱幼,即使生活再艰难,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让老人和小孩先吃饱。
他们纯朴厚道,放在野外的物品,只要插上一个草标,旁人就绝不会贪为已有。
对待其他民族他们从不歧视,而是与之友好往来,甚至热情有加,只要你走进他们的家门,他们就会将你视为座上宾盛情款待。
他们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千方百计地办好。
这就是瑶族。
正因为瑶族具备上述传统美德,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1、瑶族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深入瑶族地区,考察学习瑶族传统美德。
款款情深瑶妹子民族特色更动人 3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
第二节瑶族服饰与瑶族历史
瑶族服饰种类之多,为其他任何民族所罕见。
在整个瑶族大家庭
中,服饰多达数百种,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琳琅满目,比闻名于世的法国巴黎时装展还要绚丽多姿。
这种纷繁的局面,是由瑶族特殊的历史所决定的。
如前一节所述,瑶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被迫频繁迁徙的民族,常常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最后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
散居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既保持了本民族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影响,致使图腾崇拜、礼仪习俗、审美心理,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同是瑶族,却出现了多种支系和几十种称谓。
这些差异反映到服饰文化上,支系不同,服饰不同,即使同一支系,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服饰风格也大相径庭,而且,许多称谓正是依照服饰的特点来命名的,如红头瑶、青衫瑶、白裤瑶、蓝靛瑶、顶板瑶、箭瑶、花瑶等等。
插图2 美国瑶族
款款情深瑶妹子民族特色更动人 4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
尤其是瑶族的头饰,其种类更加繁多。
有平顶式、尖顶式、飞檐式、银簪式、钢盔式、羽翅式……数不胜数,各有千秋。
再如各种首饰,也是复杂多变,有的以银为高贵,有的以铜为坚贞,有的以铁为刚强,有的以玉为纯洁,而且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既有银制手镯,又有铝制脚镯,全身上下,挂满了各种金属饰品。
江华瑶族也是如此。
居住在勾挂岭以东崇山峻岭之间的高山瑶和
居住在勾挂岭以西丘陵地带的平地瑶,不仅服饰各有特色,而且语言也各不相同。
即使同属高山瑶,两岔河的瑶族服饰与雾江、湘江、贝江、码市几个乡镇的瑶族服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样,大路铺、白芒营、大石桥、涛圩、河路口等乡镇的瑶族同属平地瑶,其中又有“寨山瑶”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
因此,我们研究开发瑶族服饰,首先必须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
只有准确认知瑶族的历史文化,才能设计出各个支系和各种称谓的瑶族服饰。
1、课外阅读王明生、王施力主编的《瑶族历史览要》,全面了解
瑶族的历史文化。
2、课外阅读李祥红、任涛主编的《江华瑶族》,重点了解江华瑶
族的历史文化。
3、参观我校瑶妹子民族服装厂。
款款情深瑶妹子民族特色更动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