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I型轨道板精调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81
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使用手册目录1 前言 (1)2 硬件介绍 (2)2.1工控机部分——松下CF-19便携电脑。
(2)2.2外接设备 (3)2.3标架部分 (4)2.4全站仪 (4)3 安装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 (5)4 浏览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 (7)4.1启动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 (7)4.2主界面 (7)4.3下拉菜单 (8)5 进入软件 (9)5.1新建/打开项目 (9)5.2 设置菜单(配置参数) (11)5.3工具栏设置 (21)6.测量菜单 (25)6.1 选板 (25)6.2 测量 (26)6.3 保存测量结果 (28)7 检查 (29)7.1检查定向 (29)7.2检查补偿器 (29)7.3检核倾角传感器 (29)7.4检核标架 (30)1 前言关于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本手册为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的说明书,针对高速铁路CRTSI型板式无碴轨道铺板系统开发。
由中铁二局和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整个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组成。
全站仪部分:采用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瑞士徕卡高精的全站仪,如TCA2003、TCA1800等全站仪。
能够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工控机部分:采用工业用级别的电脑来运行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具备可靠的野外作业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
标架部分:精密加工的检测标架,保证测量的精度和高速铁路全线测量的一致性。
轨道板精确测量定位软件的主要优点为:铺设软件采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全中文界面,改变了以往采用DOS操作系统开发的英文带来的操作不方便,和不易被作业人员理解的缺点,使软件操作变得方便简单。
开发商轨道板精确定位软件由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开发,软件产品以及说明文档版权属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未经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书面同意的修改、复制和反编译均属违法行为,由于非法使用本软件产生的后果,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保留对软件产品的解释权限。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1 精调作业流程1.1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流程图如图1.1。
图1.1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流程图2 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及外形检测2.1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应符合规定。
2.2混凝土支承层外形尺寸检测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混凝土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3 标准轨排组装检测及粗调定位3.1 轨排组装流程如图3.1。
图3. 1 轨排组装流程图3.2轨排组装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墨线在底座板上弹出轨排组纵、横向位置;2 双块式轨枕布枕允许偏差为±5mm;3 用钢尺丈量每两组轨排之间的纵向间距,在底座两边确定轨排的横向位置,如图3.2;图3.2 出轨排组位置示意图4 安装扣件及工具轨并检查外观质量。
5 轨排组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规定。
表3.2 轨排组装允许偏差3.3轨排粗调定位流程如图3.3。
图3.3 轨排粗调定位流程图3.4轨排粗调定位设备见表3.4。
表3.4轨排粗调定位设备表3.5轨排粗调定位测量与调整应遵循以下步骤:1 粗调设备支撑轨排;2 通过CPⅢ测量轨排;3 计算获得轨排调整量;4 按调整量调整轨排;5 轨排粗调到位后,安装螺杆固定轨排;6 螺杆支撑器安装的间距以2个轨枕距离为宜,每组轨排的端头应单独用螺杆支撑器加密;7安装轨排侧向固定装置。
3.6轨排粗调定位允许偏差差应符合表3.6的规定。
表3.6粗调定位允许偏差4 轨排精调作业4.1 轨排精调作业流程如图4.1。
图4.1 轨排精调作业流程图4.2轨排精调设备见表4.2。
表4.2轨排精调设备表4.3 轨排精调作业应遵循以下步骤:1将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置于待调轨道上,启动测量程序;2用程序控制的全站仪测量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上的棱镜,计算和显示轨道调整量;在每个螺杆支撑点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调整;4 重复步骤2和3,直至满足轨道几何状态静态检测精度及允许偏差的要求;5 锁定侧向支撑装置,固定轨排。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施工工法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施工工法一、前言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施工工法是一种在铁路铺设无砟轨道时的高精度施工工法。
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本文旨在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二、工法特点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精度: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可实现毫米级的轨道位置控制,保证了轨道的平整度和几何稳定性。
2. 快速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配合高精度仪器设备和现代化施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轨道的铺设和调整。
3. 环保节能:无砟轨道减少了使用传统的道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同时降低了工程的能耗和运维成本。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轻轨等各类铁路线路的无砟轨道施工和调整。
四、工艺原理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铺轨准备:测量轨道基线和参考点,确定施工的起点和终点。
清理施工段道床,喷涂钢轨相对位置标记。
2. 定位施工: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和激光系统,测量轨道的位置和高程,通过调整扳道器和螺栓实现轨道的位置校正。
3. 对齐调整:采用现代化调整设备,调整轨道的对中和水平度,保证轨道的几何稳定性。
4. 精度测量: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轨道的位置、高程和水平度进行检测和校正,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5. 固定固定:施工完成后,使用紧固装置固定轨道,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五、施工工艺1. 铺轨准备:测量轨道基线和参考点,清理道床,喷涂标记。
2. 定位施工:使用全站仪和激光系统测量轨道位置和高程,进行调整。
3. 对齐调整:使用调整设备进行对齐和水平度调整。
4. 精度测量: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轨道进行检测和校正。
5. 固定固定:使用紧固装置固定轨道。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包括测量人员、调整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和高效进行。
浅谈CRTSⅠ型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摘要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是个多工序流水作业的过程,在众多工序中,精调工序是其中关键的工序。
本文结合向莆铁路夏茂隧道无砟轨道的施工,阐述轨道精调作业施工技术。
关键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1 概述向莆铁路夏茂隧道全长6 340m,设计速度为200km/h,并预留250 km/h的提速条件,设计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这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其平顺性、稳定性、精度和标准要求高,静态检核尺寸的限差为10m弦长的高低和轨向为2mm,水平为1mm,轨距为±1mm。
夏茂隧道无砟轨道每2根轨枕间距为0.65m,对于每根轨枕都作为静态几何尺寸的检查点。
施工中采用全站仪配合静态轨检小车对已铺设成型的线路轨道进行测量,人工配合进行线路调整。
2 轨道精调施工技术2.1 精调作业工艺流程CRTSⅠ型无砟轨道精调作业工艺流程:准备工作→确定全站仪坐标→测量轨道数据→反馈信息→轨道中线调整→轨道高程调整。
1)准备工作:将线路设计参数及测量控制网CPⅢ网各点的高程及坐标输入到手薄中作为现场测量的依据;2)确定全站仪坐标。
每工作面配备1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固定在隧道边墙上的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改变测站位置,至少要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6个控制点;3)测量轨道数据。
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4)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5)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左右同时调整轨向锁定器;6)调整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高度尽量往上调整,不下调。
2.2 精调作业方法1)步骤将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通过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使用调整系统调整轨排架。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建设的工程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一、前言随着铁路发展的迅速推进,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应运而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一系列的特点,适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双块式轨道,有效减少了垫板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2. 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与钢轨的精确配合,能够保证铁路的平稳运行。
3. 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迅速调整轨道的位置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4. 施工工法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铁路线路和地形条件。
5. 工法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能够快速完工。
三、适应范围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需要高速、高精度的铁路线路。
2. 都市环线、辐射线等需要弯道铺设的铁路线路。
3. 特殊地质环境下的铁路线路,如高寒区、沙漠地区等。
4. 桥梁、隧道等特殊工程下的施工,能够适应不同工程条件。
四、工艺原理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
该工法采用了先固定轨道焊接在地基上,然后将轨道卸载到地基的方法进行施工。
具体步骤包括地基清理、轨道定位、焊接、固定和排精等。
五、施工工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精调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基清理:对施工地基进行清理,去除杂物和粉尘,保持地基的平整度。
2. 轨道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将双块式轨道按照规定的位置进行定位。
3.焊接:对轨道进行焊接,保证接头的牢固和连接性。
4. 固定:使用专用的固定设备将轨道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确保其稳定性。
测量标架精调CRTSⅠ型轨道板施工工法测量标架精调CRTSⅠ型轨道板施工工法一、前言测量标架精调CRTSⅠ型轨道板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板施工的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以便读者了解和应用该工法。
二、工法特点1. 精准度高:测量标架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轨道板放样结果,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2. 施工效率高:通过使用测量标架,可以大幅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 工艺简单:测量标架的使用方法简单,能够迅速上手,减少对劳动力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测量标架精调CRTSⅠ型轨道板施工工法适用于铁路轨道板的施工工程,尤其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施工的场合,如高速铁路、桥梁及隧道等。
四、工艺原理测量标架精调CRTSⅠ型轨道板施工工法通过测量标架进行轨道板的放样和调整。
工法的核心在于确定合适的放样基准点,并通过调整轨道板的位置、轨束和轨道板之间的连接处来实现精确的施工。
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放样测量、调整标块、加固轨束、调整轨道板位置等。
五、施工工艺1. 放样测量:确定放样基准点,并利用测量标架进行轨道板的放样测量。
2. 调整标块:根据放样测量的结果,采用调整标块进行轨道板位置的微调。
3. 加固轨束:调整好轨道板位置后,加固轨束,保证轨道板的稳定性。
4.调整轨道板位置:根据需要,通过调整轨道板位置,确保与轨束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
六、劳动组织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工作任务的分配和施工进度的控制等。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安排人员和工作流程。
七、机具设备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测距仪、放样仪等)、调整标块、加固工具等。
这些机具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易操作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以满足工法的要求。
八、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施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精调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采用CRTS I型无砟轨道,通过对铺轨后的轨道平顺性进行量化评价,并针对轨道不平顺的点位给出调整方案,通过现场调整保证线路轨道处于最佳几何状态,确保列车运行的的安全性、平顺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CRTR I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U213.2441引言广州至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珠三角第一条城际轨道,设计时速为200Km/h,因此,建成后的轨道是否具有满足列车高速运行的高平顺性,即成为客运专线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中铁三局集团负责施工的ZH-1标轨道精调长度达95公里,通过对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对铺轨后的轨道平顺性进行量化评价,保证线路开通前的轨道处于最佳几何状态,确保轨道精调质量和开通速度满足设计要求。
2工艺原理轨道精调施工就是以轨道控制网(CPⅢ)为基准,通过全站仪实测出轨检小车上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使精调小车以全站仪与精调小车上的棱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坐标测量单元,与精调小车的轨距、水平传感器协同工作,实现对轨道中线和左右轨位置的绝对测量,测量数据有工控机自动采集,通过精调处理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由模拟适算表确定轨道调整的位置和调整量。
依据调整数据表,人工对应现场位置对轨道的高程和水平位置进行调整。
调整结束后进行复测检查合格后由动检车进行轨道动态检测,通过轨道动态检测报告和分析检测波形图,找出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局部或区段,通过用轨检小车,塞尺,弦线等对轨道进行测量评价,确定调整位置和调整量,对钢轨进行调整。
精调系统平面布置图见13关键控制技术3.1 轨道静态测量轨道静态测量按以下步骤完成:①仪器的安装架设;②对精调小车的校核;③数据采集;④数据采集资料的归档、整理3.2轨道静态调整量计算在确定测量数据是正确的前提下,运用小车自带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合轨道模拟数据处理程序,可以很快找出轨道哪些区域有超限及对应的类别,“现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的调整原则进行数据调整分析,重点调整左轨和右轨的高低和轨向,通过对钢轨静态检测,对基准轨的高低,水平分别进行调整,通过水平(超高)控制相邻钢轨的高低,通过调整轨距,控制相邻轨道的轨向。
CRTSⅠ型无砟轨道长轨静态调试工法CRTSⅠ型无砟轨道长轨静态调试工法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无砟轨道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首选。
CRTSⅠ型无砟轨道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无砟轨道系统。
在无砟轨道的安装过程中,静态调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对保证轨道线路的准确性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CRTSⅠ型无砟轨道长轨静态调试工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工法。
一、静态调试的意义静态调试是指在无砟轨道安装过程中,通过对长轨进行调整和校正,使轨道线路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种调试工作。
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轨道的水平度、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等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平顺性,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二、调试流程CRTSⅠ型无砟轨道长轨静态调试工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调试阶段。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测量工具(测量车、测距仪等)和调整工具(调整螺帽、洞爵等);材料主要包括调整垫片、索具等。
在准备阶段,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绘制调试曲线图,以便指导调试工作的进行。
2.调试阶段(1)首先要检查轨道基础和砼包结构。
在调试前,需对轨道基础和砼包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需要及时修复和调整,以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轨道的稳定性。
(2)然后进行轨道线路的测量和校正。
在测量和校正时,需要使用测量车等测量工具,测量轨道的水平度、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等各项指标。
根据测量结果,对轨道进行调整和校正,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调整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对于水平度不达标的轨道,需要在调整螺帽处增加或减少垫片,使之达到要求的水平度。
(3)最后进行轨道连接和轨道固定。
调试完毕后,需要进行轨道连接和固定。
通过索具等工具,将轨道固定在基础上,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注意事项在CRTSⅠ型无砟轨道长轨静态调试工法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调试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2.调试过程中需定期检查测量工具和调整工具的准确性和状况,及时更换和维修;3.调试过程中应与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4.调试完毕后,需做好调试记录和报告,以备后续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一、前言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高速铁路建设的工法,通过精密调整轨道线路,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并保持稳定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无砟轨道技术,大大提高了轨道线路的稳定性和运行平顺性。
2. 采用双块式轨道设计,减小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线膨胀和线收缩变形。
3. 精确调整轨道线路,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减小了列车运行时的噪声和振动。
4. 施工工艺成熟,可靠性高,已在多个高速铁路工程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三、适应范围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是适用于那些对轨道线路稳定性和运行平顺性要求较高的区段。
同时,该工法也适用于改造和维修现有的铁路线路。
四、工艺原理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和了解,根据施工工法的原理和要求,调整轨道线路,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 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采用精密测量和调整的技术手段,对轨道线路进行精确调整,以实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前准备:进行工地平整、设备调试、施工方案编制等准备工作。
2. 定位标定:通过精密测量和定位,确定轨道线路的位置,为后续的调整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
3. 线路调整:根据关键点的要求,通过调整轨枕、调整砟道、调整道床等方式,对轨道线路进行精确调整。
4. 测量与检验:对调整后的轨道线路进行测量和检验,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5. 固定与调整:通过固定轨枕、调整轨螺母等方式,确保轨道线路的稳定性和运行平顺性。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1精调作业流程1.1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流程图如图1.1。
图1.1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流程图2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及外形检测2.1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应符合规定。
2.2混凝土支承层外形尺寸检测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混凝土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3标准轨排组装检测及粗调定位3.1轨排组装流程如图3.1。
图3.1轨排组装流程图3.2轨排组装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墨线在底座板上弹出轨排组纵、横向位置;2双块式轨枕布枕允许偏差为±5mm;3用钢尺丈量每两组轨排之间的纵向间距,在底座两边确定轨排的横向位置,如图3.2;图3.2出轨排组位置示意图4安装扣件及工具轨并检查外观质量。
5轨排组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规定。
表3.2轨排组装允许偏差3.3轨排粗调定位流程如图3.3。
图3.3轨排粗调定位流程图3.4轨排粗调定位设备见表3.4。
表3.4轨排粗调定位设备表3.5轨排粗调定位测量与调整应遵循以下步骤:1粗调设备支撑轨排;2通过CPⅢ测量轨排;3计算获得轨排调整量;4按调整量调整轨排;5轨排粗调到位后,安装螺杆固定轨排;6螺杆支撑器安装的间距以2个轨枕距离为宜,每组轨排的端头应单独用螺杆支撑器加密;7安装轨排侧向固定装置。
3.6轨排粗调定位允许偏差差应符合表3.6的规定。
表3.6粗调定位允许偏差4轨排精调作业4.1轨排精调作业流程如图4.1。
图4.1轨排精调作业流程图4.2轨排精调设备见表4.2。
表4.2轨排精调设备表4.3轨排精调作业应遵循以下步骤:1将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置于待调轨道上,启动测量程序;2用程序控制的全站仪测量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上的棱镜,计算和显示轨道调整量;在每个螺杆支撑点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调整;4重复步骤2和3,直至满足轨道几何状态静态检测精度及允许偏差的要求;5锁定侧向支撑装置,固定轨排。
转载高铁测量系列05——沪宁城际铁路CRTS I型轨道板及GRP测量精调技术版主前言:本文是我指导的路桥0710班实习生廖双成的毕业论文,这是一篇相对来说质量比较高的技术论文,是他从事高铁轨道测量精调工作的一个总结,图文并茂,容易理解。
这将是我转载的高铁测量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声明:本文为转载,经过原作者廖双成的同意,转载在此仅用于交流和学习。
沪宁城际铁路CRTS I型轨道板及GRP测量精调技术摘要:沪宁城际铁路今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的时候已经正式通车,是长三角地区首批开工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之一,在高平顺、高稳定技术,牵引供电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
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增加,高速铁路施工设计与施工技术都得以飞速发展,在结合国内建设需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与改良。
使得高速铁路的建设在提高施工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GRP点在CRTS I型板应用就是结合CRTS I型板与CRTS II型板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良施工方案。
这一测量方法不但保证了施工测量中的精度,还提高了施工进度。
因此GRP点的测设直接影响轨道板铺设后的精度和质量。
本文详细介绍在沪宁城际线上工程CRTS I型轨道板测量精调技术。
关键词:沪宁城际,GRP,CRTS I、CRTS II型轨道,精调技术一、概述轨道板的精调主要是保证轨道板承轨台位置的高度及方位,通过调整轨道板的高度及平面状态,可以将各螺栓孔位置精确安置。
从而保证的轨道扣件安放精度。
减少扣件安放后轨道的调整量。
也通过与扣件的逐级控制提高了轨道的可调性,和施工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可行性。
架和GRP点的测量方法。
全站仪在两个GRP上做已知点建站,测量放置在CRTSⅠ型板上螺栓孔精调标架上的棱镜后,可以测量出该棱镜所处位置的实测三维坐标,根据坐标可以确定它在线路中的里程,经过软件的里程推算,得出该处的理论三维坐标,软件计算实测和理论坐标的偏差,将偏差值显示在显示器上,根据偏差对CRTSⅠ型板进行调整。
CRTSⅠ型板又叫单元板,引自日本。
高速铁路要求轨道在高度和水平方向具有严格的平顺性,为达到这一要求,目前的高速铁路主要采用板式无砟轨道,要求调整到位后的轨道板实际空间位置的高程和横向的偏差须在(±1mm)毫米范围内。
要实现轨道板如此精确的定位,传统的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手段无法满足要求。
为此,成都普罗米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针对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单元板的高精度定位测量系统-uspps。
系统介绍:
——通过后方交会获得全站仪坐标和定向;
——根据单元轨道板精调软件测量2个T型标架上或螺孔器适配器上的4个棱镜的空间三维坐标,计算单元轨道板的空间实际位置以及单元轨道板的横向和高程的调整量,指导现场进行轨道板测量调整作业;
——对单元轨道板测量调整成果进行复核
全站仪自由设站,后方交会
螺孔器适配器调板示意图
T形标架调板示意图
单元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uspps)作业流程:
建立工程文件,输入线路平面,纵坡设计参数,使用CPⅢ自由设站后方交会,顺序测量T形标架各棱镜或螺孔器适配器上的4个棱镜的空间三维坐标,计算横向和高程调整量,轨道板调整,对调整后的轨道板进行复测.
系统配置。
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指导书1.1精调作业流程1.1.1 CRTSI 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流程如图 1.1.1 。
CPⅢ测设混凝土底座边模精确定位底座混凝土浇筑底座混凝土平整度和高程检测凸台钢模板精确定位凸台混凝土浇筑轨道板铺设前准备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精调定位水泥沥青砂浆灌注揭板重铺凸台周围灌注填充树脂不合格轨道板铺设精度检测合格安装扣件及铺轨钢轨精调不合格钢轨铺设精度检测合格轨下调整施作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注:实框为精调作业工序,虚框为其他施工工序图 1.1.1 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作业流程1.2 钢模检测1.2.1轨道板生产前,应检测钢模,钢模检测方法见附录C。
1.2.2轨道板钢模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2.2的规定。
表 1.2.2轨道板钢模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 (mm) 1长度±1.52宽度±1.5+1.53厚度0 4保持轨距的两螺栓桩中心距±0.755螺栓桩的中心距板中心线±0.55保持同一铁垫板位置的两相邻螺栓桩的±0.5中心距6半圆缺口部位的直径±1.5四角承轨面水平±0.5 7平整度单侧中央翘曲≤1.5量8预埋套管位置±0.5垂直度≤0.5°1.3轨道板检测1.3.1轨道板出厂前应对每块轨道板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出具《轨道板制造技术证明书》,轨道板质量检测见附录C。
1.3.2轨道板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2的规定。
表 1.3.2轨道板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 (mm) 1长度±32宽度±33厚度+3/04保持轨距的两螺栓孔中心距±1.55螺栓孔的中心距板中心线±15保持同一铁垫板位置的两相邻螺栓孔中±1心距6半圆缺口部位的直径±3四角承轨面水平±17平整度单侧中央翘≤3曲量8预埋套管位置±1垂直度≤ 1°1.4底座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及外形检测1.1.1底座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流程如图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