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2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2-6小时内发生。
以下是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诊
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诊断标准:
1. 有明确的食物来源,包括食用了受污染的肉类、乳制品、蛋制品等。
2. 发生症状的时间与食用时间相符合,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2-6小时内发生。
3. 典型的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泻,并且通常没有发热症状。
4. 其他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已排除。
处理原则:
1. 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食物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食物和呕吐物的培养等,确诊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 对症处理:主要包括控制呕吐和腹泻症状,防止脱水。
可口服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适量给予含有电解质和液体的口服补液溶液,如口服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对于严重脱水和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以考虑静脉输液补充液体。
3. 对病原治疗:因为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毒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但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如重症肺炎或败血症,可能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4. 预防措施:对于经确认的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需要对受污染的食物进行处理,清除毒源。
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摘要:目的为了及时追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查清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来源,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GB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和GB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1]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球菌检验。
结果经培养鉴定,从食品荷叶饼夹肉及2名患者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3株致病菌产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
结论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荷叶饼夹肉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中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肠毒素,由其导致的食物中毒多见于春夏季节,且中毒食品种类繁多[2-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占45%,而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25%[6]。
2017年2月16日渭城区某幼儿园两个班级学生饭后出现不适,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
随后我实验室接到渭城区疾控中心送来学校餐厅食物留样及中心医院留取的病人呕吐物,经过数天培养与最后的生化鉴定,从患者呕吐物及食品荷叶饼夹肉中检出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证实该菌产生了肠毒素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现场采取餐厅食物留样:荷叶饼夹肉1份,约70g,南瓜粥1份,约110g患者呕吐物2份,患者肛拭子1份。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英文名称】【标准编号】WS/T 83—1996 【代替编号】【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时间】1997-01-11【实施时间】1997-09-01【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12—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特点3.1.1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发酵豆谷类制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1.2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
3.1.3潜伏期一般为1~7d,病死率较高。
3.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头晕、无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和出现范围可有所不同。
3.3实验室诊断3.3.1从中毒食品(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
3.3.2肉毒毒素的检测方法见GB 4789.12。
4判定原则4.1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4.2实验室诊断须从中毒食品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如中毒食品未能采到,可采取患者粪便或血液进行检测)。
5处理原则5.1按GB 14938执行。
5.2给予相应型别的肉毒抗毒素治疗。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道。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英文名称】【标准编号】WS/T 86—1996 【代替编号】【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时间】1997-01-11【实施时间】1997-09-01【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及处理原则。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摘要】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空气、土壤、水以及物体的表面,在人和动物的皮肤表面部,鼻咽,肠道也常可发现葡萄球菌。
大部分葡萄球菌是非致病菌。
少数可引起人或动物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即为最主要的致病性葡萄球菌。
金葡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引起食品污染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细菌,其产生的毒素可使人中毒,带来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
本文拟对金葡菌的病原与病理学特性,金葡菌与食物中毒,抗生素滥用与金葡菌耐药性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讨论分析【中图分类号】R78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96-01前言:金葡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全球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领域中的重要话题。
金葡菌能分泌多种毒性蛋白质,其产生的毒素主要有肠毒素杀白细胞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和和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侵袭性酶类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脱氧核糖、核酸酶、脂肪酶、磷酸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和溶纤维蛋白酶等。
一些毒素可引起全身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疾病,甚至会导致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性感染,严重者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其致病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产生毒素和侵袭性酶的能力。
1.金葡菌的生物学与病理学特性1.1金葡菌的生物学特性金葡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典型的金葡菌为球型,无芽胞,鞭毛,大多数均无荚膜,直径约为0.5-0.8微米左右,不能运动,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葡萄串状排列。
金葡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衰老或死亡后可转为阴性。
1.2金葡菌的培养特性金葡菌对营养的要求不高,可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良好生长,为兼性厌氧菌,金葡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摄氏度,最适生长PH为7.4。
金葡菌在平板培养时菌落厚有光泽,直径约为1-2毫米。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作者:唐燕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对食物中毒中所产生的致病菌进行检测。
方法:根据国家标准,使用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显色培养基和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分离和鉴定致病菌。
结果:3份样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符合鉴定结果的概率为99%。
结论: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食物中毒;Baird-Parker琼脂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通过空气及接触等传播,可对食品造成污染[1],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产生肠毒素,导致多种毒性蛋白的产生,诱发食物中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类毒血症病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存在于环境中以及人与动物的皮肤粘膜上,正常人的带菌率为30%~50%,人手上有14%~44%的带菌率。
实验室研究中,开展食物中毒样本的病原菌检验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采用Baird-Parker琼脂平板和VITEK2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相结合,开展病原菌病原学检验,可作为传染源控制及致病菌控制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培养基与试剂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缓冲蛋白胨水(BPW),7.5%NaCl肉汤,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科玛嘉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Baird-Parker琼脂平板、脑心浸出液肉汤、冻干血浆、XLD培养基、血琼脂平板、HE琼脂,北京路桥技术有限公司;GP革兰氏阳性细菌鉴定卡,购自美国bioMerieux.Ine;以上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2]。
1.1.2 检验仪器恒温隔水式培养箱(型号为HP-9270);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器(型号为VITEK2);生物安全柜(型号为HFsafe-1200)。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主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5—2012),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开展细菌生化鉴定。
葡萄球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SEs)是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产生的一类外源性毒素。
SEs通常由食物中的葡萄球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食源性致病原。
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人体皮肤、鼻腔、口腔等部位。
在不当的食品加工、储存和处理过程中,葡萄球菌可能污染食物,进而产生SEs。
SEs是一种热稳定的毒素,不易被高温加热杀灭,因此容易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肠毒素包含多个亚型,其中SEA、SEB、SEC、SED、SEE、SEG、SEH、SEI、SEJ等是最常见的。
这些毒素在食物中引起中毒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摄入了被SEs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而不是通过感染葡萄球菌本身。
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
然而,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物中毒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葡萄球菌肠毒素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针对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防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加工和处理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葡萄球菌的污染,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例如,及时加热食物以杀灭潜在的葡萄球菌,避免烹饪不彻底。
2.个人卫生与清洁:餐饮从业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手部卫生,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储存和食品销售。
3.监测与检验:建立食品中毒监测与检验体系,定期对食品和食品生产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中的葡萄球菌污染。
4.教育和宣传: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葡萄球菌肠毒素的认知和风险防范意识。
总结起来,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源性食物中毒的病原。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食品加工和处理措施、个人卫生与清洁、检测与检验以及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只有全面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导读:国内最常见的中毒食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
……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特点
国内最常见的中毒食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
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起病急,潜伏期一般在2~4h。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实验室诊断
从中毒食品中直接检测肠毒素(肠毒素检测方法见附录A),并确定其型别。
从中毒食品、患者呕吐物、粪便中经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再检测肠毒素,证实为同一型别。
实验室诊断
中毒食品中检出肠毒素。
从中毒食品、患者吐泻物中经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经肠毒素检测证实在不同样品中检出同一型别肠毒素。
从不同患者吐泻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肠毒素为同一型别。
凡符合其中一项者即可判断葡萄球菌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