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格式:pdf
- 大小:301.67 KB
- 文档页数: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与抑制姓名:梁小丽学号:20142033 班级:食质201403摘要为了发展和研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和生长抑制,我们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作为研究对象,映射关于微生物的生长及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因此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抑制有着重大的作用,稀土离子、甜菜碱、黄连与黄芩、甘草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群体葡萄球菌甜菜碱生长与抑制前言微生物生产与动植物生产并列为生物产业的三大支柱。
在工业中许多产品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如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抗生素等)、化工原料(酒精等)。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用途,发酵食品和许多调味品都离不开微生物。
微生物是消除污染、净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研究,在人、畜传染病和植物病害的防治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进行微生物生态学和数量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将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微生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身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其结果是原生质的总量(包括重量、体积、大小)不断地增加,称为微生物的生长现象。
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的生长,往往伴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
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两个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复上述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
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称为繁殖。
在多细胞微生物中,例如某些霉菌,细胞数目的增加如不伴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加,只能叫生长,不能叫繁殖。
例如菌丝细胞的不断延长或分裂产生同类细胞均属生长,只有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使得个体数目增加的过程才叫繁殖。
食物中毒: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素:由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弄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及亚硝酸盐等引起的中毒。
感染型食物中毒:凡人们食用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毒素型食物中毒:凡人们食用由于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毒性: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
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胎)改变遗传密码(致突变)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等。
特殊毒性是指较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农药,中毒的症状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者类似。
急性毒性主要是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经误食、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体内,在短期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中毒病症,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害。
亚急性毒性是指较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农药,中毒的症状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者类似慢性毒性主要是指消费者,长期食用含有少量农药的食物后,会在体内逐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肌体的某些病变,如有机氯农药可能引起肝脏病变,而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碱酯酶受抑制,活力下降,使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出汗、心跳加快、瞳孔缩小等,严重的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公共卫生蓄积性:如果一种外来化学物质经常多次进入机体,其前次进入剂量尚未完全消除,后一次剂量又已经进入,则这一化学物质在体内的总量将不断增加,此种现象称为蓄积性。
⾦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相信⼤家对于葡萄球菌感染并不了解,葡萄球菌感染传播迅速,对⼈体⾝体健康危害极⼤,⾦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有很多。
本⽂是店铺整理的⾦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欢迎阅读。
⾦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 ⾦黄⾊葡萄球菌感染是⽪肤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也是四种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之⼀(还包括表⽪葡萄球菌、⾰兰阴性杆菌和肠球菌)。
其传播⽅式在医院内部主要是经健康医务⼈员暂时寄居细菌的⼿进⾏传播,尤其是在新⽣⼉童症监护病房(NICU)⾦葡菌是最常见的毒⼒最强的致病原。
⾦黄⾊葡萄球菌感染的起因常见感染途径有经输液治疗⽤的⾎管内装置如末梢静脉插管或中⼼静脉插管、⾎⾏感染等。
⾦葡菌可通过直接侵犯组织或释放出各种毒素和酶引起反应性损伤。
⾦黄⾊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 (⼀)⼀般情况:葡萄球菌感染是⼀组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肤软组织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败⾎症、⼼内膜炎、肺炎、肠炎、脑膜炎及⾻髓炎等。
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 aureus,⾦葡萄)仅次于⼤肠杆菌,处于第⼆位。
⾦葡菌感染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葡菌以其存在的普遍性、致病的多样性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之 ⼀。
⾦葡菌感染⼀般呈散发,但也可呈流⾏或爆发,后⼆者多为毒⼒较强的菌株引起。
全年均可发⽣,以夏秋季发病较多。
⽬前⾎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肤软组织感染、⾷物中毒、尿路感染及⾻髓炎等预后良好。
败⾎症在有效药物处理下病死率仍⾼,约30%。
脑膜炎中死亡者可达50%~60%。
治疗早晚对肺炎患者的影响较⼤,在积极治疗下病死率为15%~20%,否则可达50%左右,幼⼉和⽼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当前TSS的病死率约3%。
到⽬前为⽌,⼈类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探究论文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探究论文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金葡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革兰阳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局部化脓性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以及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同时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金葡菌主要通过产生多种致病因子而致病,这些致病因子包括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耐热核酸酶等。
溶血素(hemolysins),又称细胞溶素(cytolysin),是由细菌分泌的能使细胞溶解的毒素,是金葡菌产生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包括α、β、γ、δ4种。
其中α、γ、δ又称作打孔毒素(pore-formingtoxin),即能跨细胞膜形成孔道,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从而使靶细胞代谢紊乱,最终裂解细胞。
而β-溶血素作用机制与其他3种均不同,因此被称之为非打孔毒素。
β-溶血素(β-hemolysins,Hlb),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1~34位氨基酸(aa)为其信号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
目前国内外对Hlb的研究很少。
已有研究表明,Hlb是一种鞘磷脂酶C,能特异性地水解鞘磷脂,Mg2+的存在能增强其生物活性。
且Hlb在体外具有独特的溶血活性:热冷效应(Hot-cold)溶血特性,即Hlb在37℃作用于红细胞,红细胞不易裂解,随后置于4℃红细胞则能够迅速裂解。
晶体结构表明,Hlb的第149位和287位的组氨酸(H)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关键性位点,将149或287位的组氨酸(H)突变为天冬酰胺(N)时,Hlb的鞘磷脂酶活性降低。
此外,Medora等还发现Hlb具有结合核酸的活性。
本研究以金葡菌NCTC-8325为模板扩增得到Hlb的全长序列,并构建了野生型Hlb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利用点突变技术构建了突变体HlbH-149-N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Hlb及HlbH-149-N蛋白,验证其溶血活性,制备了Hlb的特异性抗体,并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
食物中毒与预防——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在5~10月较多,7~9月尤易发生,此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
常因食物采购疏忽(食物不新鲜、或病死性畜肉)、保存不好(各类食品混毁存放、或贮条件差)、烹调不当、生熟刀板不分或剩余物处理不当而引起。
节日会餐时、饮食卫生监督不严,尤易发生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传染源带菌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及其蛋品、鱼类及野生动物为本病主要传染源,患者带菌时间较短,做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二)传播途径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经口进入消化道而得病。
食品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贮存过程中污染。
(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
胃肠型食物中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潜伏期短,超过72小时的病例可基本排除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由积蓄在食物中的肠毒素引起,潜伏期1~6小时。
产气荚膜杆菌进入人体后产生不耐热肠毒素,潜伏期8~16小时。
侵袭性细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6~48小时。
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粘液。
腹痛以上腹部及脐周多见。
腹泻频繁,多为黄色稀便和水样便。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粘液脓血便。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部分病例大便呈血水样。
产气荚膜杆菌A型菌病情较轻,少数C型和F型可引起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莫根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胃肠型食物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
可疑时,尤其是怀疑细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动物试验,以检测细菌毒素的存在。
胃肠型食物中毒应该如何治疗?(一)暴发流行时的处理应做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将患者进行分类,轻者在原单位集中治疗,重症患者送往医院或卫生队治疗,即时收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明确病因。
食物中毒原理食物中毒是指在食用含有有害物质的食物后,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一种疾病。
食物中毒的原理主要是因为食物受到了污染或变质,导致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食物中毒的原理可以分为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污染和物理因素污染等三个方面。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等。
当这些微生物侵入食物后,会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
当我们进食这些含有微生物和毒素的食物时,这些细菌和病毒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导致我们中毒。
化学物质污染是食物中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食品添加剂等。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残留在食物中。
这些农药在一定时间内会降解,但如果没有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使用或超出使用剂量,就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进食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使人体内的代谢功能受损,并可能导致中毒。
重金属污染是指食物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
长期摄入含有重金属的食物,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损害,引发中毒。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物质量、延长保质期、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和口感等特性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超出安全限量,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中毒。
物理因素污染是指食物被异物污染所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物理污染有玻璃碎片、金属片、虫卵、大颗粒沙石等。
这些异物可能是在食物加工、运输或存储过程中误入食物中的。
当我们吃下含有这些异物的食物时,可能会引起食道、胃或肠道的刺激和病变,导致中毒。
除了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污染和物理因素污染,食物中毒还可能与个体特异性相关。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具有不同的耐受能力,一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敏感,食用后易引发过敏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有很多。
首先,选购食物时要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食品供应商,避免购买到不合格食品。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引言概述:食品卫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卫生指示菌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总结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以供读者参考。
正文:一、肠道致病菌1. 大肠杆菌: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肠炎,高温烹饪可杀灭,主要来自动物粪便。
2. 沙门氏菌:常引起肠胃炎、腹泻等食物中毒,生长适温较广。
3. 腸道毒素產生弧菌:主要存在于鱼、贝类等水产品中,高温加热可杀灭,引发食物中毒。
4. 耶尔森氏菌:从动物性原料或者粪便中寄生,主要通过生食或不洁加工导致食物中毒。
5.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奶制品及其制品,毒素难以被高温杀灭,需注意食品卫生。
二、霉菌与酵母菌1. 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粮食、豆类和坚果中,加热能杀灭霉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清除毒素。
2.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菌种,主要存在于奶制品、肉类和果蔬中,需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处理。
3. 粉状黑曲霉菌:常见于果蔬、谷物和饲料中,可产生多种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4. 酵母菌:存在于发酵食品中,是一种有益菌,但过度生长可能导致食品变质。
三、耐热菌与芽孢菌1. 热休克耐受菌:耐受高温的菌群,它们的生长条件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需把握食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
2. 大孢芽胞杆菌:常见于土壤、灰尘和粪便中,若食品储存条件不当,芽胞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次繁殖,导致食品变质。
3. 亚硫酸盐还原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酿酒、果汁和腌制食品中,繁殖会导致食物腐败和质量下降。
四、嗜热菌1. 泡菜嗜热菌:存在于泡菜、酱菜等发酵食品中,它们能耐受高温,需注意储存和食用。
2. 肉品中的嗜热菌:常见于肉制品中,可能导致食物变质、异味产生等问题。
五、其他卫生指示菌1. 青枯霉:主要存在于坚果、谷物和食用油中,产生的黄酮根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2. 产锡微生物:在海鲜中常见,特别是在有暴露于含锡涂层的罐头食品中,食用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1.血浆凝固酶试验: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结合型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在玻片上形成凝集颗粒;游离型的血浆凝固酶则可使试管中血浆发生凝固。
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而非致病株一般不产生。
因此,血浆凝固酶试验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两种,一种是结合凝固酶(用玻片法测试),另一种是游离凝固酶(用试管法检测)。
方法:(1)玻片法:在1张洁净玻片中央加1滴9g/L氯化钠(生理盐水)溶液,用接种环取待检培养物与其混合(设阳性和阴性对照)制成菌悬液,若经10~20s内无自凝现象发生,则加入兔新鲜血浆1环,与菌悬液混合,观察结果。
(如出现颗粒状凝集现象即为阳性。
如不立即发生凝集,可稍待一,二分钟,并轻轻摇动玻片,加速反应,若无凝集时则为阴性。
)(2)试管法:用生理盐水将新鲜兔血浆4倍稀释,取0.5ml于试管再加0.5ml 待测菌浓菌悬液(需做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混匀后置37℃水浴中,每30min 观察1次结果。
若3小时内试验管和阳性对照管出现凝固,阴性对照管(即浓菌液管)不凝固,为阳性;若阴性,继续观察到24小时,不凝固者为阴性。
(观察结果,将试管微微倾斜,血浆成冻胶样凝块者为阳性,血浆仍为液状者为阴性。
)【结果判断】(1)玻片法:5~10s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
(2)试管法:如有凝块或整管凝集出现为阳性。
4h后无上述现象出现,则放置过夜后再观察。
【注意事项】(1)最好使用EDTA抗凝的兔血浆,因为如果使用枸缘酸盐抗凝血浆会产生假阳性结果(2)玻片法:10秒内观察结果,如超过10 秒可出现假阳性,因此必须用试管法验证凝聚因子试验。
2. 耐热核酸酶试验原理: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耐热核酸酶,它能分解DNA,使含甲苯胺蓝核酸琼脂显示粉红色玻片法:取融化好的甲苯胺蓝DNA琼脂3ml均匀浇在载玻片上,待琼脂凝固后打上6-8个孔径为2-5mm的小孔,各孔分别加一滴经沸水浴3分钟处理过的待检葡萄球菌和阳性阴性对照葡萄球菌培养物,35℃大气环境孵育3小时,观察有无粉红色圈及其大小。
表1 44种农药的保留时间、定性定量离子对、回收率、相关系数和精密度结果表序号农药保留时间/min定量离子对(m/z)定性离子对(m/z)相关系数回收率/%RSD/% 1敌敌畏 5.961109.00>79.00185.00>93.000.999 09476.5 1.55 2速灭磷7.751127.00>109.00192.00>127.000.998 65683.4 1.82 3氧乐果9.572156.00>110.00110.00>79.000.999 34177.6 2.46 4灭线磷10.030200.00>158.00158.00>97.000.998 55881.6 4.91 5治螟磷10.421322.00>202.00322.00>174.000.998 47090.30.55 6久效磷10.508127.10>109.00127.10>95.000.998 99286.8 2.12 7乐果11.002125.00>47.00125.00>79.000.998 66072.6 3.47 8克百威11.107164.10>149.10149.10>121.100.999 02995.6 4.34 9地虫硫磷11.608137.10>109.10246.00>137.100.998 98294.70.88 10二嗪磷11.650304.10>179.10179.10>137.100.998 91680.9 1.20 11氯唑磷11.885257.00>162.00257.00>119.000.999 34398.4 3.45 123-羟基克百威12.668180.10>137.00180.10>162.100.999 19588.6 3.30 13甲基对硫磷12.714263.00>109.00125.00>47.000.998 931100.6 1.98 14杀螟硫磷13.208277.00>260.00277.00>109.100.998 62170.8 2.24 15马拉硫磷13.377173.10>99.00173.10>127.000.998 60989.1 3.65 16毒死蜱13.529196.90>168.90313.90>257.900.998 58597.20.89 17对硫磷13.670139.00>109.00291.10>109.000.998 914103.5 5.20 18水胺硫磷13.745289.10>136.00230.00>212.000.998 94788.6 2.87 19三氯杀螨醇13.832139.00>111.00139.00>75.000.999 520104.5 2.24 20甲基异柳磷14.058199.00>121.00241.10>121.100.999 00078.5 4.65 21二甲戊灵14.174252.10>162.10252.10>191.100.998 16082.9 5.10 22戊菌唑14.292248.10>157.10159.10>123.100.999 35479.8 4.50 23硫环磷14.363255.00>227.00255.00>140.000.999 70586.4 3.64 24杀扑磷14.752145.00>85.00145.00>58.000.998 32289.5 2.22 25杀虫畏14.87628.90>109.00330.90>109.000.998 10987.6 1.95 26抑霉唑15.288215.00>173.00215.00>159.000.998 35174.6 2.23 27腈菌唑15.527179.10>125.00179.10>152.000.998 71277.2 3.68 28氟硅唑15.575233.10>165.10206.10>151.100.998 73582.9 4.44 29肟菌酯16.756222.10>190.10222.10>130.100.998 77284.6 5.01 30戊唑醇17.223250.10>125.10125.10>89.000.999 04184.40.18 31亚胺硫磷17.816160.00>77.00160.00>133.000.998 06691.3 1.69 32联苯菊酯17.839181.10>166.10181.10>179.100.998 43487.4 3.69 33溴螨酯17.902340.90>182.90340.90>184.900.998 41679.6 2.84 34乙螨唑17.996359.10>187.10330.10>300.100.998 68883.3 4.13 35甲氰菊酯18.020181.10>152.10265.10>210.100.998 27279.6 4.28 36伏杀硫磷18.489182.00>111.00182.00>138.000.998 15385.9 2.75 37氯氟氰菊酯20.244163.10>127.10163.10>91.000.998 077103.3 5.11 38蝇毒磷19.750362.00>109.00362.00>226.000.999 41684.4 4.20 39腈苯唑20.141198.10>129.10129.10>102.100.998 86076.3 3.47 40氟氯氰菊酯20.244163.10>127.10163.10>91.000.998 06689.5 2.86 41氯氰菊酯20.471163.10>127.10163.10>91.000.998 92781.6 1.11 42氰戊菊酯21.560225.10>119.10225.10>147.100.999 18775.6 2.55 43苯醚甲环唑21.885323.00>265.00265.00>202.000.998 84784.60.98 44溴氰菊酯22.128180.90>151.90252.90>93.000.998 44979.2 1.66行试验,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食物中毒的分类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类。
食物中毒可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化学性三种类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细菌引起的。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通过食物污染引起,如未煮熟的肉类、生鲜蔬菜和水果等。
病毒性食物中毒是由病毒引起的。
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肝炎病毒和诺如病毒等。
病毒性食物中毒通常通过食物污染引起,如未洗净的水果和蔬菜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通常通过食物污染或加工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残留引起。
食物中毒可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化学性三种类型。
预防食物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如煮熟肉类、洗净蔬菜和水果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发表时间:
2018-01-21T14:06:33.7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作者: 杨囡 张俊君 王丽娟 王莹莹 陈斌
[导读]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荷叶饼夹肉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陕西省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
为了及时追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查清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来源,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B789.4-2010《食品
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
核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和
GB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1]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
肠道杆菌、球菌检验。结果
经培养鉴定,从食品荷叶饼夹肉及2名患者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3株
致病菌产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荷叶饼夹肉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
毒。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
萄球菌能产生数中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肠毒素,由其导致的食物中毒多见于春夏季节,且中毒食品种类繁多
[2-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
33%,加拿大占45%,而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
25%[6]
。
2017
年2月16日渭城区某幼儿园两个班级学生饭后出现不适,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随后我实验室接到渭城区疾控中心送来学校餐
厅食物留样及中心医院留取的病人呕吐物,经过数天培养与最后的生化鉴定,从患者呕吐物及食品荷叶饼夹肉中检出
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并进行了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证实该菌产生了肠毒素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来源
现场采取餐厅食物留样:荷叶饼夹肉1份,约70g,南瓜粥1份,约110g患者呕吐物2份,患者肛拭子1份。
1.2
检验项目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将可疑样品根据GB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和GB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
孢杆菌检验》的方法进行增菌分离鉴定。同时将食品样品的增菌液及患者的咽拭子、肛拭子标本按要求处理后提取核酸,进行分子生物学
检测。
1.3
培养基及试剂
缓冲蛋白胨水(BPW)、沙门显色平板、7.5%氯化钠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显色平板、磷酸盐缓冲
液、蜡样芽孢杆菌平板(
MYP)、血平板均采用青岛海博生物有限公司;Baird-Parker(BP)平板、LB增菌液、营养琼脂均采用北京路桥
生物有限公司;
VITEK2阳性杆菌鉴定卡、VITEK2阴性鉴定卡、VITEK2芽孢鉴定卡均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
定量
PCR试剂盒采用江苏硕世生物有限公司;ELIS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试剂盒采用德国拜发生物分析系统有限公司。
1.4
检测方法
(1)增菌:①将食品荷叶饼夹肉、南瓜粥按比例称取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及蜡样芽孢杆菌
增菌培养,将样品充分混匀,除单增菌外(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30℃培养24小时),其它增菌液置于37℃培养24小时。②将2份呕吐物及1份
肛拭子接种血平板、营养琼脂平板。
(2)分离培养:将上述增菌液分别取一接种环接种于相应的分离培养基(沙门显色平板、单增显色平板、MYP平板、金葡显色平
板、
BP平板、血平板)作平板划线,经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各平板上菌落,同时将剩余增菌液及患者咽拭子、肛拭子进行处理,用手工
法提取核酸进行
PCR分子生物学实验。
(3)各平板菌落生长形态:①食品荷叶饼夹肉及南瓜粥: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分离平板均无可疑菌落生
长,食品南瓜粥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平板也无可疑菌落生长,故排除该菌污染食物的可能性。②食品荷叶饼夹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
色平板上可见蓝绿色中等大小光滑湿润菌落;
BP平板上可见灰黑色光滑湿润,周围有一混浊带边缘透明的小圆形菌落;血平板:圆形,菌
落较大,乳黄色光滑湿润,周围有完全透明溶血圈。③呕吐物及肛拭子:
2份呕吐物:血平板:圆形,菌落较大,乳黄色光滑湿润,周围有
完全透明溶血圈;营养琼脂平板:乳黄色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
1份肛拭子:血平板及营养琼脂平板均无可疑菌落生长。
(4)鉴定试验:将可疑的菌进行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试验。
食品荷叶饼夹肉及
2份呕吐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试验
①生化试验见表1
②分子生物学试验:对荷叶饼夹肉的增菌液及2份呕吐物样品进行处理,用手工法提取核酸,进行了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在PCR结
果中也显示出食品荷叶饼夹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为阳性,
2份呕吐物样品结果也为阳性。
③肠毒素检测试验: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的治病因子主要为肠毒素,所以我实验室对分离出的金葡菌株是否产肠毒进行了检测,
我们分别采用了
PCR方法和ELISA方法对5种金葡菌肠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见表2和表3。
2
结果
根据以上各平板菌落生长形态、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试验及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试验结果,上述3株菌均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同时根据
PCR方法和ELISA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肠毒素进行的检测结果(见表一、表二)均显示为B型阳性,提示此次金黄色葡萄球
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中,肠毒素
B型是主要的治病因子。
3
讨论
一般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
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
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同时我们需要定期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上呼
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员要暂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岗位。
根据本次食物中毒的分析,建议必须加大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卫生知识,为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食物,以防肠毒素形成;在气温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风阴凉地方也不应超过
6h,并且食用前要
彻底加热。同时卫生监督人员要严格执法,对于集体食堂炊事员要加强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工作,严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吴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7-439.
[3]
吕秋月、栾明春、博志坚等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疑似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质.2009,19(12):2983-
2984.
[4]
胡艳.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6):1034-1035.
[5]
张丽荣、朱海明、李罗少等,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幼儿园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2):
433-435.
[6]
姜延龙、张宇、田波等,PCR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展[J]食品科学.2006.27(5):265-269.
[7]
白杰,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的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27卷第3期: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