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15.00 KB
- 文档页数:12
摘要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我国从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进程,为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问题。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概述了我国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现状;简述了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和检测分析方法;展望了我国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的目标。
1.背景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投入品主要包括鱼苗、饲料、兽药、运输和捕捞用具等,其中药物包括环境改良剂(如生石灰、沸石等)、消毒剂(氯化钠、高锰酸钾等)、抗氧化剂(柠檬酸)、营养剂(牛磺酸)、杀虫驱虫剂(氯化铜、硫酸铜等)、抗微生物药品(青霉素、诺氟沙星等)、代谢改善药物(V A、V C)、免疫激活剂(葡聚糖)等。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氟苯尼考、孔雀石绿、氯霉素、磺胺类等为水产品养殖禁(限)用药物。
关注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可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国生态渔业健康发展。
2.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现状我国每年会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水产品药残监控抽检活动,2019年上半年检测合格率为99.3%,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和孔雀石绿合格率分别为为99.7%和99.5%,其余药物未检测到,禁用药品主要集中在鳜(超标率12%)、虹鳟、斑点叉尾鮰、鲤、草鱼、鲶和鲫7种水产品。
2020年,北京、山西等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为100%,但其余地区仍存在氧氟沙星、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诺氟沙星和孔雀石绿5 项指标超标。
2021年我国通过随机抽检的方法对上千余种水产养殖产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各地区根据水产品产出和经营状况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3.1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我国水产品种类繁多,涉及的药物品类多,由于水产品组分多元、基质多样,且兽药残留可检测的水平含量较低,必须通过分离、提取、萃取等方法对待检水产品进行前处理,才能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兽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多样,如振荡萃取(OE)、超声波萃取(UE)、固相萃取(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和QuEChERS 技术等。
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范文摘要: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但由于水环境和养殖方式的不同,水产品中可能存在药物残留物。
因此,对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十分重要。
本文针对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样品的采集与处理、药物残留物的提取与测定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分析等内容,旨在为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检测提供参考,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样品采集,提取与测定,质量控制,数据分析一、引言水产品是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水环境污染和养殖方式的不同,水产品中可能存在各种药物残留物,如抗生素、激素、兽药等。
这些药物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十分重要。
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样品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水产品作为样品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水产品包括鱼类、贝类和虾类等。
2. 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的原则,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采样点应选择代表性良好的养殖场或渔场,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3. 样品的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冷藏保存,避免样品中药物残留的降解。
在检测之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头、去鳞、去壳等,以便于后续的药物残留提取与测定。
三、药物残留物的提取与测定方法1. 提取方法根据不同的药物残留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常规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和固相萃取等。
其中,固相萃取是一种高效、灵敏、选择性好且易于自动化的提取方法,在药物残留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测定方法根据药物残留物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易于操作等优点,因此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四、质量控制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兽医兽药残留监测中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兽医兽药残留的监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的重要环节。
动物兽药的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兽药残留,在兽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残留监测,以保障兽药使用的合理性和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在兽医兽药残留监测中常用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基于样品中的目标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稳定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动物兽药的残留量。
同时,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兽药残留监测,便于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目标物分离,并在质谱检测器中进行质谱分析,从而确定目标物的结构和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物。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在动物兽药残留监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核磁共振技术(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动物兽药残留的检测。
通过检测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的结构和含量,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非破坏性、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兽药的残留物。
然而,该技术的设备复杂、仪器昂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间特异性反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动物兽药残留的检测。
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物与标记有特异性抗体的试剂进行反应,并通过检测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的含量。
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兽药残留物。
在动物兽药残留监测中,免疫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动物兽药残留监测中的检测技术有多种选择,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等。
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引言: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治疗和预防。
然而,由于氯霉素在人体中可以引起苯甘氮类药物引起的无异位脂肪移植症,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量有严格的限制。
针对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试,现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估它们的优缺点。
方法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氯霉素残留量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氯霉素残留量。
该方法通过将水产品肌肉组织样品提取液经过色谱分离,利用紫外或荧光探测器测量不同物质的峰值面积,从而定量检测氯霉素的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氯霉素类药物。
然而,HPLC方法的缺点是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方法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氯霉素残留量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酶标记的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来检测氯霉素残留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高通量性和准确性。
ELISA方法的优点是对样品处理较少,检测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然而,ELISA方法的缺点是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和假阳性结果,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此外,ELISA方法只能定性或半定量检测氯霉素残留量,不能提供准确的定量结果。
方法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氯霉素残留量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将水产品肌肉组织样品提取液经过气相色谱分离,然后利用质谱检测器对不同物质进行鉴定和定量。
GC-MS方法准确性高,可以进行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然而,GC-MS方法的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综合对比分析:从操作简便性、准确性、成本和设备要求等方面考虑,HPLC方法适合进行氯霉素残留量的定量检测。
而ELISA方法适合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查,但不能提供准确的定量结果。
40 |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甲酸、乙酸铵(HPLC 级,美国Fluka 公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十八烷基硅烷(C18)(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2EDTA ·2H2O(分析纯,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一水合柠檬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室用水为一级水(18.2 MΩ·cm)。
2 实验方法2.1 溶液配制标准储备液:对于固体标,分别称取相当于标准品10 mg (精确至0.01mg)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后定容至刻度,配制为浓度为1000mg/L 的标准储备液,-18℃避光保存。
标准工作溶液:准确吸取适量标准储备液,用乙腈逐级稀释配制成系列标准工作溶液,现用现配。
基质空白标准工作溶液:准确吸取适量标准储备液加入6份空白样品,同2.2.2处理配制成系列基质空白标准溶液,现用现配。
Na2EDTA-Mcilvaine 缓冲溶液(0.1 mol/L):准确称取37.2 g Na 2EDTA ·2H2O 、10.9g 磷酸氢二钠和12.9g 柠檬酸于烧杯内,加入一级水约900mL ,搅拌使其溶解,使用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4.0,定容至1000mL 容量瓶,摇匀即可。
酸化乙腈(含1%甲酸的乙腈溶液,V/V):准确吸取1mL 甲酸于100mL 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混合均匀。
2.2 样品前处理称取5.0g(精确至0.1 g)样品于50mL 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00μL 50μg/L 内标溶液(MG-D5和LMG-D6),加入2mL0 引言近年来,水产品的消费呈逐年递增趋势[1],三苯甲烷类染料、氯霉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等是目前水产品养殖环节常用的病虫害防治药物。
按照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三苯甲烷类染料、氯霉素类由于毒性较强目前已经禁止在水产品养殖等环节使用。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药物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有关药物残留引起各种急、慢性中毒和影响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报道越来越多。
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各种急、慢性毒性作用, 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并影响我国养殖业自身的发展。
水产品安全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本文阐述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状况以及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1 前言在水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水产药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水产饲料和养殖环节大量或不科学使用药物会造成较多的药物残留问题。
物残留是对用于食品加工的动物用药后, 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的原型药物或其它代谢产物, 包括与药物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现在, 药物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简便、快速、灵敏的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同时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减少和控制药物残留的发生。
2 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状况水产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1999年我国水产品年产量已达4100万吨,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出口量也与日俱增。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密度的增加,水产动物病害也迅速增多,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出口创汇能力。
过去的几年,日本市场已多次退回或销毁抗生素超标的我国鳗鱼或其制品,欧盟因氯霉素残留问题将中国产冻虾产品纳入其食品快速预警机制,并于2002 年初通过决议全面暂停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欧盟的禁令,美国、日本等国已高度关注我国出口水产品的质量。
分析与检测November 2017 CHINA FOOD SAFETY 29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作为餐桌上的佳肴,伴随水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
水产品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水体中的消毒剂、重金属及饲料中的农药和兽药残留,其中,兽药残留问题较为突出。
为避免水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必不可少。
快速检测技术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多为仪器分析法,其灵敏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但存在费用高、检测周期长等问题,无法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因此,简单快速的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法等多种快检技术在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放射免疫测定法1959年,Yelow 等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其基本原理是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对专一抗体的竞争抑制作用,利用了放射性示踪的灵敏度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李佐卿等利用放射免疫法来检测鱼肉和鸡肉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其中对鱼肉样品加标10μg/kg 进行了18次测定,精密度为5.4%,测定低限能达到10μg/kg。
陈键等研究了放射免疫法检测鳗鱼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验证了磺胺类药物在最大残留限量50μg/kg 时的检测稳定性,并且90min 即可得到检测结果。
陈小雪等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进行了分析,检测低限为0.15μg/kg。
郑晶等利用放射免疫法快速筛检烤鳗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限为50μg/kg。
目前,放射免疫测定法以其高灵敏度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酶联免疫吸附法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 和Perlman 与荷兰学者Van Weerman 和Schuurs 几乎同时建立了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法(ELISA),其基本原理是酶与抗体或抗抗体共价结合,形成酶标记复合物,再与相应的抗原形成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相应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另一种有色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