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 格式:doc
- 大小:483.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Ⅱ)。
3。
伴性遗传(Ⅱ)。
4。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重点、难点剖析】一、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错误!错误!错误!(2)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
2.纯合子、杂合子鉴定(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待测个体,错误!错误!(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错误!(3)花粉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错误!错误!(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二、基因特殊分离比产生的原因1、正常自由组合而产生的特值特值一9∶3∶3∶1变式特值有9∶6∶1、15∶1、9∶7、13∶3等等。
特值二数量遗传(显性基因个数影响性状表现)1∶4∶6∶4∶1.特值三另外还有一类试题是具有基因互作、修饰等附加条件引起的特殊比值(典例2就是其中一种)。
2、因致死性而产生的特值【特别提醒】五种常见的致死现象在杂交实验中,有时观察到后代分离比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这与生物体内的致死基因有关。
常见的有:①隐性致死:基因在隐性纯合情况下的致死;②显性致死:基因在显性纯合或杂合情况下的致死;③伴性致死-—X 染色体连锁致死:在X染色体上有致死基因;④配子致死: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有致死效应;⑤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的致死。
致死基因的作用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且致死效应往往也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三、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1.“排除法”分析遗传系谱图(1)确认或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错误!错误!(2)确定遗传性状的显、隐性①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①已确定为隐性遗传病错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都患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高考生物中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什么在高考生物中,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一个重要且关键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解决相关问题、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简单来说,分离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比如说,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假设控制高茎的遗传因子是 D,控制矮茎的遗传因子是 d,那么纯合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产生的子一代(F1)都是杂合高茎(Dd)。
当 F1 自交时,它们产生的配子中,D 和 d 会分离,随机结合,从而产生高茎(DD、Dd)和矮茎(dd)的后代,比例大约是 3:1。
分离定律的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几乎所有的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会遵循这一规律。
而且,它强调了遗传因子的独立性和分离的随机性。
接下来是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说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比如,同时考虑豌豆的高茎矮茎和黄色绿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假设控制高茎的是 D,矮茎是 d,控制黄色的是 Y,绿色是 y。
纯合高茎黄色(DDYY)和纯合矮茎绿色(ddyy)杂交,F1 是杂合高茎黄色(DdYy)。
F1 自交时,D 和 d 分离,Y 和 y 分离,然后 D、d 分别与Y、y 自由组合,从而产生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自由组合定律的特点在于它展现了遗传的多样性。
通过不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使得后代在性状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孟德尔的这两大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也是遗传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锁遗传指的是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一起遗传的现象。
而交换则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从而导致连锁基因之间发生重新组合。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考向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高频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命题热点突破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例1、(2016·高考全国丙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方法规律】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1)配子类型的问题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整合一、遗传的基本定律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特别提醒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不是指性状的分离;性状分离比是分离定律的检测指标。
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不能说成“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时精卵的自由组合。
2.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典型数据判断亲代基因型3.子代中重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5/8。
子代中纯合子占1/4,重组纯合子占1/8。
4.利用典型数据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直接验证法若F1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四种组合形态,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间接验证法①测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验证测交时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自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重复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正、反交结果有差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2.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性遗传的特殊性(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 b Y。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在豌豆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现象有规律可循,提出了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个体遗传规律:个体从父母分得的遗传因子是一对,其中只有一个因子参与遗传,另一个因子隐性•分离规律:杂交后代第一代被覆盖的性状表现,而第二代中,隐性基因重新组合成为相应的表型•自由组合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染色体上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就算在同一个染色体上也会发生交换,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2. 基因连锁规律基因连锁规律是基因遗传中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多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存在的串联基因效应,即这些基因在游离染色体的新组合中的联合组合性引起的现象。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来源于Ångström和 Tjio对眼虫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形态的随机出现,但分开看后却发现其实是由基因的组合引起的。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因遗传,同时也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3. 随机独立规律随机独立规律指的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群体中的基因或某种等位基因在自然条件下遵从大数定律而呈现的随机性分布规律。
随机独立规律是基于基因频率变动理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群体基因分布的规律和周期。
对于群体基因每一代中的全面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携带并控制着伴性位点的一种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中的伴性位点通常指基因座(基因位点)。
通常出现在X染色体的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伴性连锁基因。
伴性遗传中,母亲为患者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可能在XX和XY两种基因型中出现,而且患病率相对积极。
而伴性基因常常被视为隐性基因,其表现受到染色体性别和其他基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表达不同。
三、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了生命的发展过程,还决定了生命的后代。
高考综合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内容概括]本专题内容包含:基因分别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 要点难点]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获取成功的原由:采纳豌豆作为实验资料;研究方法采纳由单要素到多要素;能科学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实验程序科学谨慎:实验- 假定- 考证- 总结规律。
2.理解基本观点,注意观点之间的互相关系。
3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1 )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部要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形式。
(2 )表现型同样,基因型不必定同样。
(3 )基因型同样,表现型也不必定同样,但在同样环境条件下表现型同样。
(4 )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假如只是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所惹起的,那么这类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辈。
(5 )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假如是由基因型(遗传物质)的改变所惹起,那么这类变异就能遗传给后辈。
4 .娴熟掌握 6 把“金钥匙”解开遗传题:基因分别定律 6 种基本的亲本组合方式和子代基因型、表现型:(以 D 、 d 为例)自交:杂交:( 4 ) DD×dd→D d (表现型 1 种)测交:( 5 ) Dd×dd→Dd : dd (表现型 2 种,比率1:1)回交:( 6 ) Dd×DD→DD×Dd (表现型 1 种)掌握 6 种基本的亲本组合方式,做到能够娴熟正推(从亲本推出子代)和倒推(从子代推出亲代)基因型。
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①显性性状才有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辈会出现性状分别,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拥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展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基因型确实定:具隐性性状的个体必定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中的两个隐性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说明两个亲本起码含一个隐性基因。
还可依据上述亲本组合中后辈的性状分别比来确立基因型。
规范书写遗传图解,比如:(复杂的遗传图解也可用棋盘法)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题简易算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此中每一平等位基因的传达规律仍旧按照基因分别规律。
高考生物中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在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是一个重要且颇具挑战性的部分。
它不仅是理解生命奥秘的关键,也是解决许多生物学问题的基础。
遗传规律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两条基本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比如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关于豌豆高矮茎的杂交实验。
高茎(DD)和矮茎(dd)杂交,得到的第一代(F1)全部是高茎(Dd)。
当 F1 自交时,按照分离定律,D 和 d 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分别是 D 和 d,它们随机结合,就会出现 DD、Dd、Dd、dd 这四种组合,表现型上就是高茎:矮茎= 3 :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说,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以豌豆的颜色(黄色 Y,绿色 y)和形状(圆粒 R,皱粒 r)为例。
YyRr 自交时,Y 和 y 分离,R 和 r 分离,然后 Y、y 可以和 R、r 自由组合,就会产生 YR、Yr、yR、yr 这四种配子。
它们随机结合,最终会出现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
这两条遗传规律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生物的遗传现象。
比如为什么有些疾病会在家族中遗传,为什么某些性状在后代中会出现特定的比例。
在高考中,对遗传规律的考查通常会结合具体的实例。
比如给出一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让我们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显性还是隐性,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进行分析。
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判断遗传方式。
如果是显性遗传,往往会出现代代相传的情况;如果是隐性遗传,一般是隔代遗传。
2017年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亲本性状表现F1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 1 511508A。
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答案】C2.某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D.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的概率为2/3【解析】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出现A1、A2、A3三个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由于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故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考向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高频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命题热点突破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例1、(2016·高考全国丙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方法规律】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1)配子类型的问题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
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答案】C2.某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
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D.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的概率为2/3【解析】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出现A1、A2、A3三个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由于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故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基因型为A1A3和A2A3的个体杂交,其后代就可能有三种毛色。
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其基因型为A1_和A1_,但无论亲本基因型中的等位基因是A2还是A3,子代中黄色老鼠的概率均为2/3,原因是基因型A1A1会致死。
【答案】C3.纯种果蝇中,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设相关基因为A、a)。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位置B.正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 A X a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答案】D4.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 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27,7 B.16,9C.27,9 D.16,7【解析】AaBbEe与AaBbEe婚配,子代基因型种类有3×3×3=27种,其中显性基因个数分别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共有7种表现型。
【答案】A5.如图为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某遗传病系谱图,已知Ⅱ6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
若Ⅱ2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Ⅱ2的基因型可能为X B X B或X B X bB.后代中男孩得病的概率是1/4C.后代中女孩都正常D.后代中女孩的基因型为Bb【解析】由Ⅱ5、Ⅱ6正常,Ⅲ2患病,可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Ⅰ1的基因型为X b Y,则Ⅱ2(正常)的基因型为X B X b。
Ⅱ2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 B Y、X b Y,因此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后代中女孩的基因型为X B X B或X B X b,都表现正常。
【答案】C6.如图为某家族两种疾病的遗传系谱,其中Ⅲ3只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变异)( )A.两种致病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Ⅱ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C.Ⅲ5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9D.Ⅲ2和Ⅲ3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5/6【答案】B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 )A.Ⅲ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B.Ⅱ片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D.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解析】男性体内也有X染色体,因此Ⅰ片段上的基因也存在于男性体内,A错误;Ⅱ片段上的基因,其遗传也与性别相关,与常染色体遗传不完全相同,B错误;在女性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Ⅰ片段上的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同胞姐妹体内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是相同的,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正确。
【答案】D8.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之一,为了解南方某城市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该城市的68 000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1 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A.B.经产前诊断筛选性别,可减少地中海贫血的发生C.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直接的关系D.患者经基因治疗,不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答案】C9.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Ⅰ-3为纯合子,Ⅰ-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的频率为90%C.Ⅱ-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患该病的概率是1/22D.通过比较Ⅲ-10与Ⅰ-3或Ⅱ-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答案】C10.玉米的基因型与性别对应关系如下表,已知B、b和T、t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甲的T基因所在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并且缺失的染色体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
若植株甲自交得F1,让F1中雌株和雄株杂交得F2。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株甲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F1中正常植株均为杂合子C.F1中雌、雄株比例为4∶3D.F2中全部植株上只有雌花序【答案】C【解析】植株甲中发生的变异导致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
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甲的T基因所在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并且缺失的染色体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则该植株只能产生Bt、bt两种雄配子,产生BT、Bt、bT、bt四种雌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F1,依据表格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可知F1的性状分离比是正常植株(BBTt、BbTt)∶雌株(BBtt、Bbtt、bbtt)∶雄株(bbTt)=3∶4∶1,正常植株只有杂合体。
F1雌、雄植株杂交,雄株只能产生bt一种配子,F2全部为雌株。
11.果蝇中,红眼(B)与白眼(b)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为红眼,F2白眼∶红眼=1∶3,但是白眼只出现于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不能用孟德尔分离定律解释B.从上述结果就可判断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C.将F2中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每一组杂交都可获得白眼雌蝇D.要确定该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上,应将纯合白眼雌蝇与纯合红眼雄蝇杂交【答案】D12.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控制。
现有一群灰身果蝇(各基因型雌雄比例均等),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则该群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A.1/2 B.2/3C.48% D.80%【答案】D【解析】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身色的基因为A、a,则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说明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的基因频率为0.6。
亲本只有灰身,基因型是AA和Aa,设Aa所占比例是X,则AA占(1-X),依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0.6=(1-X)+1/2X,X为80%。
13.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原因是( )A.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B.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C.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答案】D【解析】用测交实验来检测F1是不是纯合子,是将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D正确。
14.人类的性染色体为X和Y,存在同源区段(Ⅰ区)和非同源区段(Ⅱ区,X染色体特有的为Ⅱ-1区、Y染色体特有的为Ⅱ-2区)。
下列关于单基因伴性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一定患病B.位于Ⅰ区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可能正常C.位于Ⅱ-1区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应患病D.位于Ⅱ-2区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且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答案】A15.人类编码控制正常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A+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地中海贫血,已知这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A+>a,即基因A与A+共存时,个体表现出基因A控制的性状,如此类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复等位基因的本质差异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B.基因型同为A+a的夫妇的子女有患病和无病之分是因为基因重组C.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生了一个不患病的男孩,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有5种D.地中海贫血症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选项A,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是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选项B,基因型为A+a的夫妇后代有患病和不患病之分是基因分离、配子随机结合导致的;选项C,夫妻都患地中海贫血,但生了个不患病的孩子,推知这对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夫妇的相关的基因型组合为(AA+和AA+)或(AA+和aa)或(AA+和Aa),共有3种;选项D,该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
16.某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是有________的DNA片段,其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之中。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某植株体细胞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
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D与d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