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初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98.50 KB
- 文档页数:5
番茄脐腐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如何预
防
脐腐病又称顶腐病、尻腐病,俗称黑膏药,是棚室番茄果实常发生的生理病害。
今天我们谈谈番茄脐腐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病规律,同时也谈谈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一、番茄脐腐病发生的原因
脐腐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植株缺钙,而造成植株生理缺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本身缺钙。
2、酸性土壤中可溶性钙被固定,不能被吸收或很少被吸收。
3、土壤不缺钙,因高温干旱或施氮、钾过多,抑制了番茄根系
对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转,这是棚室番茄生理缺钙的主要原因。
二、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方法
1、土壤缺钙或土壤呈酸性时施用石灰或增施过磷酸钙,不过量施用氮肥和钾肥;
2、坐果和果实膨大期均匀灌水,适时放风,防止高温干旱,促进钙的吸收和运转;
3、地膜覆盖栽培时,要能保持土壤水分状况较稳定,又能减少土壤钙质的流失;
4、坐果以后喷洒0.5% -0.7%的水溶性氯化钙,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让叶片直接吸收钙素营养,就近转运到果实中,能减轻脐腐病。
三、番茄脐腐病的发病规律
钙元素不易移动,如果根系不能连续吸收钙,则生长旺盛部位就要出现缺钙症状。
缺钙时,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膜就会发生崩解,使细胞坏死,导致本病发生。
本病往往先发生在核桃大小的幼果上,最初在果实脐部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以后果实生长病斑扩大,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向内凹陷,果实变硬,往往提前变红,食用价值很低。
夏季高温易发番茄脐腐病,及时预防保收成近期,北京出现持续高温,最高达41℃。
而当前大棚春茬番茄正处于结果期,在下乡查看过程中发现,番茄发生脐腐病,果实长不大,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果肉失水,脐部凹陷、变褐,提早变红,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这主要是高温引发的生理性病害,须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证番茄产量和质量。
番茄脐腐病,属常见生理性病害,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一)水分失调高温季节,植株蒸腾量较大,若灌溉不足,将难以满足植株需求,造成土壤或无土基质干旱,果实得不到水分供应,大量失水,果肉坏死,形成脐腐;(二)钙吸收不足一般生产过程中,土壤或营养液的钙离子浓度并不缺乏,而番茄根系对钙离子吸收能力较弱,此时如果遇到干旱或营养液EC较高,造成根系周围盐分过高,胁迫增加渗透压,导致根系对水分及Ca2+的吸收受阻,进而导致番茄脐腐病的发生。
因此,当前面对夏季高温,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脐腐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采取措施如下:1. 适当加大水分灌溉量保持土壤或无土基质湿润,一方面保证植株蒸腾作用和根际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疏通植株营养输送通道,促进营养吸收和运输;2. 降低白天棚内温度棚膜喷上“立凉”或加盖遮阳网,或棚内喷雾,降低棚内温度,最好不超过30℃;3. 无土栽培适当降低EC营养液浓度 EC在2.0左右比较适宜,不可过高,高温叶片蒸腾较大,水分缺失,营养液中的无机盐会沉积在基质中,加重根际盐分胁迫,阻碍钙的吸收;4. 合理增施钙肥叶面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1%的氯化钙,加上0.1%的Zn或3%的木糖醇酯,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番茄脐腐病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性病害,单纯补充钙不会达到明显效果,需通过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为主的栽培管理措施预防脐腐病的发生。
北京农技推广网。
番茄脐腐病的成因与防治果实脐腐病是指近花柱的一端(脐部)先变为黑褐色,然后腐烂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高温干旱季节较为常见。
番茄果实的脐腐发生原因是由于果实中缺钙引起。
由于钙的不足,引起果实脐部组织的崩溃。
另外因土壤干燥,水分不足,引起的脐腐病是一种生理病害。
克服脐腐病的发生一是多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保水力。
二是施钙盐,增加果实中的含钙量。
番茄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
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或绿芬威3号1000--1500倍液。
从初花期开始,隔10mdash;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使用氯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混用。
三是选用抗病品种。
四是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果实膨大后,应注意适当给水。
1。
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研究综述
董彩霞;周健民;段增强;范晓晖;王火焰
【期刊名称】《园艺学报》
【年(卷),期】2001()S1
【摘要】综述了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通常认为钙与脐腐病关系密切,缺钙栽培是引起脐腐病的直接因素,空气湿度、盐度和温度等通过影响钙在果实的运输而导致脐腐病,是脐腐病的诱发因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脐腐病与钙无关。
就果实钙与生长素的关系作了概述。
【总页数】5页(P644-648)
【关键词】番茄;脐腐病;钙;生长素;综述
【作者】董彩霞;周健民;段增强;范晓晖;王火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1
【相关文献】
1.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初步研究 [J], 郏艳红;吉立柱
2.脐腐灵防治番茄脐腐病研究简报 [J], 高秀兰;刘丽娟
3.番茄筋腐病、脐腐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J], 杨立新
4.番茄脐腐病的发生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J], 俞风娟
5.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概述 [J], 王同林;黄凯美;郑积荣;胡松申;王宏;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红柿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红柿脐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西红柿的果实上,给西红柿的种植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西红柿产量的逐渐增加,西红柿脐腐病成为了农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西红柿脐腐病,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质量,需要研究和探讨适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目前,针对西红柿脐腐病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西红柿脐腐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深入分析病害的危害程度,探讨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找出关键的预防技术,以期实现对西红柿脐腐病的有效控制。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红柿脐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和防治措施,促进西红柿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西红柿脐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西红柿产量和质量,减少农民的损失。
通过研究脐腐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寻找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总结出预防脐腐病的关键技术,为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实践,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西红柿脐腐病的防治工作,推动该病害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本研究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西红柿脐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会给西红柿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西红柿脐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西红柿脐腐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可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西红柿的生长和质量。
预防西红柿脐腐病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
西红柿脐腐病的防治技术也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有效防治病害,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研究西红柿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不仅可以保护作物,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民谋福祉,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顶腐病,俗称”膏药顶”,是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近年来在永年菜区发生比较普遍,而且越来越重。
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减产20―30%。
一、发病症状。
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
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变为暗褐或黑色的直径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缩,脐部凹陷,有时龟裂,果实变扁,果肉变甜。
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皮柔韧、无光,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原因1、水分供应失调的影响。
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
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
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的。
2、缺钙的影响。
多年连种,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
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
3、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
4、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
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1、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
第一水定植时和第二水花开始坐果时,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
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注意做到勤浇、浅浇。
2、选富含有机质土层厚,保水强的砂壤土种番茄。
土壤缺钙时,亩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千克均匀均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
3、避免施氮肥过多,特别是速效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
4、发病时,用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
此外也可用口服钙片喷施。
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初步研究
作者:郏艳红吉立柱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4期
摘要:以番茄品种津粉207、津-1、津-2、津-3为材料,对番茄脐腐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病果中钾含量高于好果;好果的钙含量高于病果,说明果实中钙离子浓度与脐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不发生脐腐病的津粉207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比例比其他3个番茄品种低,说明脐腐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有关,还与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有关。
关键词:番茄;果实;脐腐病;钙离子;钾离子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158-02
收稿日期:2015-03-26
基金项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编号:12006、13014)。
作者简介:郏艳红(197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番茄生物技术研究。
E-mail:hayhj@。
通信作者:吉立柱,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番茄遗传育种研究。
E-mail:
lzhuji@。
番茄脐腐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天津地处沿海,盐碱地较多,番茄脐腐病时有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
19世纪末期,已经认为番茄脐腐病属于一种生理病害,但是目前研究人员仍未能完全掌握这种病害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有人认为番茄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即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加之其移动性较差,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1-2]。
此外也有人认为此病是因生长期间水分供应不足或不稳定引起的,即在花期至坐果期遇到干旱,番茄叶片蒸腾消耗增大,果实,特别是果脐部所需的大量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1,3]。
有的学者认为发生脐腐病的果实和正常果实相比,钙含量没有大的差别[4]。
因此我们对几种易发生脐腐病的番茄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番茄脐腐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番茄品种津粉207、津-1、津-2、津-3,均为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自有品种,其中津-1、津-2和津-3在田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脐腐病。
在天津市西青区温室大棚种植,株距30 cm×行距60 cm,采用高垄种植,垄高10~15 cm,定植后盖地膜,采用膜下滴管,其
他管理参照常规番茄田间栽培管理。
果实成熟期,调查脐腐病的发生情况。
每个品种取3株,分别取根、茎、果,105 ℃杀青,85 ℃烘干保存。
钾离子测定采用火焰光度计法,钙离子测定采用配位滴定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脐腐病发病情况
在番茄坐果期,番茄津-1、津-2和津-3的脐腐果开始陆续出现。
津粉207的果实生长正常,没有脐腐病发生。
番茄坐果期,通过统计脐腐果数量,发现津-1、津-2和津-3的脐腐果率分别达到26.0%、14.8%、34.0%(表1)。
表1 果实中脐腐病发生比例
品种果实数量
(个)发病率
(%)
津粉207 49 0.0
津-1 50 26.0
津-2 54 14.8
津-3 47 34.0
2.2 番茄不同器官中钙离子含量
从图1可以看出,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比根和茎中多。
番茄正常果实中,津粉207果实中钙含量明显比津-1、津-2和津-3高;番茄津-1、津-2和津-3果实中好果中钙含量比病果中高。
这和有的学者认为发生脐腐病的果实和正常果实相比,钙含量没有大的差别的观点[4]不一致;与果实内钙离子浓度低下是造成脐腐病发生的起因的观点[1-2]一致。
2.2 番茄不同器官中钾离子含量
从图2中可以看出,4种番茄的根中钾含量最少,茎和果中的钾含量相差不大。
番茄津-1、津-2和津-3病果中的钾含量高于好果。
2.3 果实中钙离子含量百分比
津粉207、津-1、津-2和津-3中好果钙含量占整个果实(干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
0.077%,0.065%、0.085%、0039%,津-1、津-2和津-3病果中钙比例分别为:0048%、0.046%和0.028%。
由图3可见,好果中的钙含量百分比比病果中的高。
番茄津-1和津-3好果中钙离
子含量低于008%,津-2好果中钙离子含量高于0.08%。
从表1可以看出,津-2脐腐病发病率
低于津-1和津-3,这和有的学者认为果实中钙含量高于0.12%,基本不发生脐腐病,低于008%,发病率明显升高的观点相似。
但是津粉207果实中钙含量占整个果实的比例低于0.08%也不发生脐腐病。
4种番茄津粉207、津-1、津-2和津-3的根、茎和果实中单位质量(干物质)的钙离子含
量之和分别为0.864、1.25、1.44、0.809 mg/g。
如图4所示,在没有脐腐病的津粉207中果实
中钙离子含量占总钙的比例最高,达到89.4%;容易发生脐腐病的津-1、津-2和津-3的好果中钙占总钙的比例在50%左右,病果中的钙占总钙的比例在40%以下。
说明津粉207中虽然单位干物质中钙含量的总量不是最多的,但是钙离子转化到果实中效率最高,其脐腐病很少发生。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津粉207、津-1、津-2和津-3这4种番茄中病果的钾离子含量高于好果;好果的钙离子含量高于病果,说明钙离子浓度高低与果实脐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果实中钙离子含量占整个果实(干物质)的百分比低的,易发生脐腐病。
津粉207果实中钙离子含量占整个果实(干物质)的百分比较低,但是果实中钙在根茎果总钙含量(干物质)的百分比较高,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较高。
说明脐腐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有关,还与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有关。
参考文献:
[1]史庆华,朱祝军. 番茄脐腐病发生原因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03(3):34-36.
[2]张振铎,白红玉,卜险峰,等. 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措施[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137-138.
[3]鄢圣芝. 叶面喷施钙对番茄脐腐病的防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0,28(4):45-47.
[4]王锦贵,郑广武,唐文涵.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 上海蔬菜,200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