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硕导、博导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20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考博(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一、学院介绍1985年,我国国防科技界、教育界的著名专家,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杨为民教授顺应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组建了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历经20余年发展沉淀,学院形成了“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以人为本,集体发展的团队精神”的为民精神,秉承“开拓创新、敢为人先,需求牵引、专业推动,学科龙头、科教统筹,团队优势、集体发展”的工作理念,走过了一条“面向工程服务、开辟科研领域、创建培养体系”的特色创新之路,已成为国内可靠性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单位。
目前,研究所挂靠有多个以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为职能的国家级中心和专家组,建成有可靠性领域唯一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国内实验设备与综合试验研究能力一流的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和评价机构。
这些高水平的技术与管理平台为院、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证。
在科研领域,院、所现拥有专业齐全的研究方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和配套先进的试验设备。
多年来,紧密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可靠性工程的专业需求,开展管理支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服务。
“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5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才培养领域,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开创了国内高校第一个“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建立了从本科到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理论研究、工程应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养了大批可靠性与系统工程专业人才。
同时,为上级单位举办了500多期各类可靠性系统工程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5000余人次,普及推广了可靠性专业知识,有力地推动了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中可靠性工程的开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辅导班:北航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辅导班将北航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整理出来,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设有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适应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自动化专业是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本专业适应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电为主、机电结合,以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信息处理为基础进行特色专业教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电能的传输、变换、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本专业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按照强电与弱电并重,元件与系统并重的原则进行特色专业教育。
学院开设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工程光学、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等技术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方向课。
还开设有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系列选修课程。
在课程教学方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一流的教授走上本科生讲台,开展一流的本科生教学。
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建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编著与引进一流的教材,采用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讲授先进的教学内容。
学院的“电工类”系列课程为学校的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正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长期与欧、美、日、俄等一些国际一流大学、学会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均选派优秀本科生赴国外进行联合培养。
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完善,其中“面向全校的电工电子中心”、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均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拥有部级先进仿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十五”教学振兴计划重点建设的“先进仿真技术公共教学中心”、微传感器技术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等,为学生进行实验、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提供条件完善和设备先进的基地。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工程专业招生目录一级学科(或专业类别)、二级学科(或专业领域)、学院、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80100 力学005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55 学制2.5年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951力学基础01 动力学与控制02 结构与强度03 固体力学04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05 流体力学06 实验力学07 计算力学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05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8 学制2.5年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952热工基础01 飞行器空调制冷技术02 飞行器环境控制03 低温余热利用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05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54 学制2.5年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51力学基础01 飞行器总体设计02 飞行器结构设计及CAD03 气动弹性数字化设计与主动控制04 航空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05 航空器飞行安全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05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6 学制2.5年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952热工基础01 安全工程02 环境控制及环境人机工程085232 航空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005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90 学制2.5年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1力学基础或952热工基础01 不区分研究方向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工程专业介绍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空学院)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主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临近空间飞行器、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气动、结构、强度、飞行力学、人机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性以及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教学工作。
导师姓名:陈金宝性别:男学历/学位:博士/博士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专业: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飞行器结构动力学、飞行器着陆缓冲装置设计、飞行器CAD/CAE、飞行器可靠性设计社会兼职: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科研情况:近三年来作为项目组副组长主持开展国家863,总装、航天一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等多项科研项目。
目前在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
航天一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横向合作课题5项。
目前在研课题具体如下:1 月球着陆器寿命与可靠性评估技术国家863基金2 载人登月月面着陆、月面活动方案论证总装3 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大变形分析北京航天五院4 月球着陆器着陆稳定性分析北京航天五院5 小行星探测器附着机构设计上海航天八院6 小行星着陆器动力学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7 铝蜂窝缓冲材料冲击性能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主要科研成果:相关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多篇被SCI、EI检索。
目前申请国家专利3项。
学术经历:2008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毕业,留航天学院任教至今。
联系方式:手机:138********E-mail:chenjbao@其它说明:目前在研科研项目较多,欢迎飞行器设计、力学、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学生加入我们团队。
课题组将提供优良的科研空间,一定能使研究生三年学有所成,请提前电话或邮件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师姓名:李有光性别:男职称:讲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专业: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1 超声电机本题设计、驱动与控制2 月球车设计社会兼职:无科研情况:从事大力矩超声电机研制联系方式:lyghit@ 159********导师姓名:王华明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所长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所在学院:航空宇航学院专业: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1.直升机设计2.直升机噪声控制3.直升机动力学导师姓名:薛彩军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专业: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智能优化算法;结构优化设计;飞机起落架设计技术。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科技计划管理石定环国务院参事国家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理事长徐锭明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元京国家发改委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童有好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高级经济师郑敏政工信部基础产品重大工程司副司长张序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党委书记程秀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胡世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黎懋明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价中心研究员邵立勤科技部高新司顾问、原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教授卞曙光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二处处长、高工史冬梅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李临西科技部火炬中心赵传超科技部火炬中心生产力促进处处长郭俊峰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处副处长王瑞明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阿荣科技部火炬中心处长刘进长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处处长王德智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审理处处长许栋明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部部长王德花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高工欧阳晓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研究员高立新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与推广处处长张庆风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工翟宝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处长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金石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傅旭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申同贺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研究员新材料陈弘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评委、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助理科技开发处处长徐坚国家材料领域863计划、973计划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希椿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材料委员会主任委员潘峰清华大学材料研究院院长、“863”专家功能材料组长罗道友北京化学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谢建新国家863计划评委、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卢忠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总工、教授张国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益小苏863专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战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欧阳世翕国家973计划材料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袁桐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高工/秘书长刘曼朗冶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处长、高工方瑛中国有色总公司处长、教授级高工石力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授金其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原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李义春清华大学,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副教授郭志猛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所所长、博导,教授柴立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总工、教授王焱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所主任、教授袁桐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集成电路处秘书长、高工文献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主任、高工付祝明首钢冶金院副院长、高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张忠孝国家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吴锋国家973绿色二次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组长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开发中心主任翟勇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调研室兼职教授/副主任侯睿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教授/主任刘英洲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秘书长、高工陈立泉国家清洁能源中心主任、院士徐培新物资节能中心高工/副主任翟克俊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工辛定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申同贺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蒋文斌清华大学煤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试及试验部技术总监李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会秘书长、高工常毅北京照明电器协会高工林以达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曲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处长、高工王文堂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高工邱新平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敬忠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高工曹国庆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高工/副秘书长李洪杰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高工陶毅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高工李东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副主任、教授张世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王德英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教授/高工李仲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环保领域牟广丰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研究员陈尚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董保澍环保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委员会主任宋安宁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高工/主任王凯军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杨书铭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栾兆坤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庄德安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梁熙彦北京环境监测站总工、研究员易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任、高工朱廷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处处长、博士环境清洁技术课题组组长郭宝林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研究员、高工易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吕武轩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志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开连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所教授级高工金宜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马殿祺机械科学研究院环保所研高信息与通信领域周迎科技部火炬中心教授刘欣然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处长、高工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澎国家863计划评委、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郑人杰清华同方公司教授陈彬大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工张向阳中科院软件工程中心总工、研究员刘健明国家电网公司科信部主任、教授李维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主任、高工杨建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范玉顺清华大学CIMS中心教授梁玉庆北京市交通工程科研所研究室主任、高工何雨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主任、高工许榕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研究员陈进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韩承德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室员主任、研究张金荣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魁中科院自动化所高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导李平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电子所智能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琳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检中心第一检测部主任、副研究员邓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素芬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工陆锁链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原主任、高工张永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教授级高工肖向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秘书长、教授胡伟义中国通信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丁道齐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原主任、教授徐安士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岳光新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杨威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研究中心高工高风吉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胡立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标准规划研究院教授马德元北京兆维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主任教授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程鲁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药师王澍仁国家食药监局高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工张启明中国生物制品药品检定院原药检处处长研究员叶祖光国家中药新药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员殷文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胥云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瑞祥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考试委员会委员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教授刘建勋国家药品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殷文娟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佩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卫东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工程保障中心北大、北航、北理工兼职教授主任、研究员、博师生导师吴淞医科院药物所研究员齐宪荣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王睿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室教授王洪钟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程桂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仲伯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恽榴红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杜力军清华大学研究员肖新月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雷燕中国中医研究院处长车明凤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评审委副研究员王福清国内贸易局科技管理中心处长、高工庄逢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系研究员焦海川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常务副主任马凤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高工贾亚玲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高工生物农业领域刘兴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欧阳晓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研究员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昆虫研究室主任李永平全国农技推广站高工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研究员司徒建通农业部全国水产推广总站副站长周卫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研究员、主任黄鸿翔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所研究员文学中国农科院科技局研究员马树恒中科院植物所副处长研究员文杰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李学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顾若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处长孙慧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徐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主任/博导刘相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木泰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杜志龙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教授裘季燕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郭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张培君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副研佘锐萍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教授周素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主任/副研李鹏高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教授装备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呼淑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处长张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主任马敬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处长李守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处长查长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主任李宽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办公室处长钟约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宝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零件轧研究中心副主任强毅机械院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教授王正伟清华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所长沙宝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盛伯浩北京机床研究所教授叶佩青清华大学精仪系副教授郑锡荣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高工赵关虹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工刘德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工卢楚銮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研究员北京机电研究所张强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司局级研究员张仁青中国兵器工业设计五院汪福沾航空一集团625所原副总工、研究员何志明科技部火炬中心高工钱念慈石化局科技办高工冯宝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主任、高工张之敬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吴晓峰航空303所杨尔庄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秘书长。
【北大保研辅导班】北大工学院推免保研条件保研材料保研流程保研夏令营2018年保研夏令营已陆续拉开帷幕,为了方便考生及时全面的了解985/211等名校保研信息,启道保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名校各院系保研汇总信息,以供考生参考。
一、北大工学院保研资格条件(启道北大保研辅导班)1.申请者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秀,遵纪守法。
2、凡经教育部批准有推荐资格的全国高校应届的本科应届毕业学生,三年学习总成绩排名原则上在本年级、本专业前5名或前20%者,并具有所在学校推荐资格的学生,有申请资格。
3、校内学生凡成绩排名进入前60%名者,有申请资格。
4、本系学生凡成绩排名进入前75%者,有申请资格。
二、北大工学院保研政策(启道北大保研辅导班)一、招收项目:本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接受以下项目的申请: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固体力学专业。
3.流体力学专业4.环境流体方向5.工程力学专业6.力学系统与控制专业7.先进材料与力学专业8.航空航天工程专业9.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二、申请材料:1. 北京大学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下载)1份。
2. 北京大学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个人陈述(下载)2份(中文、英文填写各一份)。
3. 北京大学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专家推荐信(下载)3封,即需要3位学界或行业专家分别推荐。
4. 本科阶段成绩单1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教务处公章(可提供前五学期成绩单);有双学位或辅修经历的申请者提供双学位成绩单或辅修证明。
5. 英文能力证明(如六级、托福、雅思、GRE、GMAT等)。
6. 其他证明材料(如个人简历、已发表论文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的扫描件、获奖证书等,请扫描成一个PDF文件集中提交)。
三、申请材料审核及复试资格确认每一位申请推免的学生须提供完整有效的申请材料,材料不完整者取消推免资格。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硕导/博导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始于2009年,依托力学与空
天技术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
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能力和富有创新意识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素质人
才。2010年5月经校领导研究和批准同意,北京大学工学院在2009
年成立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而成立的教学科研
机构正式宣布成立航空航天工程系。这是北京大学为适应国家航空航
天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发挥北京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雄厚资
源,为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培养和输送具有坚实基础和宽广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利用北京
大学文理医工综合基础,根据国家迫切需要的重大基础问题和关键高
技术问题,开展具有深层次、前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培养
能攻克中国航空航天重大基础研究难题的高层次人才。
北京大学的航空航天方向的科研活动可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
代,当时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在工学院院长马大猷教授等的支持
下,吴大观等开设了航空发动机设计、发动机齿轮设计、机械原理和
工程画(机械制图)等航空航天类课程,此后,经过数十年的薪火传
承,北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弦歌不绝。
航空航天工程系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院士1名,千人计划学
者1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授6名,副教授1名,兼职教
授2名,特聘研究员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绝大多数教师具
有海外留学研究背景,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航空航天工程系拟建设5个研究中心:航空航天材料研究中心、
涡扇发动机研究中心、航空航天控制和信息中心、高超中心、飞行器
中心。目前,航空航天工程系与美国空中客车公司(Airbus)、中国空
间技术研究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航空航天工程系设有“航空航天工程”本科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
业的定位是“理科基础、工科取向”。强调学生要具有高于一般工科同
类专业的坚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同时也要具有广博的工学和
航空航天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和技术变革,能
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全局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
航空航天工程系招收和培养“力学系统与控制”、“流体力学”、“固
体力学”等专业博士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此外,
航空航天工程系正在建设飞行器工程博士点。
导 师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收研究生 备注
黄 琳 力学系统与控制 航空航天中复杂运动控制、 非线性力学系统的总体特性及其控制 硕士生、博士生 院士
俞鸿儒 流体力学 空气动力学 硕士生、博士生 院士、兼职教
授
李存标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 实验流体力学 硕士生、博士生 杰青
高超音速激波和湍流
边界层干扰
刘 锋 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气动弹性、 涡轮发动机设计、 燃烧、微重力下燃烧、两相流以及漩涡稳定性 硕士生、博士生 长江学者
方岱宁 固体力学 电磁固体力学与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先进材料的多功能设计与强韧化原理、轻量化结构技术与装备保障 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 硕士生、博士生 长江学者、杰
青
肖左利 流体力学 可压缩湍流的建模与数值模拟 硕士生、博士生
周超 流体力学 航空发动机中气动热问题 涡轮机械中空气动力学和传热学问题 硕士生、博士生
陈正 流体力学 1,火焰动力学理论 2,多尺度燃烧过程的自适应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3,等离子体助燃与减排技术 4,推进燃料、替代燃料、生物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 5,极限(高温高压、超音速、微重力、近燃烧极限等)燃烧过程 6,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与反应机理简化 硕士生、博士生
刘才山 力学系统与控制 1. 碰撞/接触与摩擦 2. 刚体动力学中的奇异性问题 3. 变结构与多体系统动力学 4. 复杂系统动力学 硕士生、博士生
5. 航天工程应用:空
间大型伸展绳系结构;
月壤动力学分析;空间
飞行器着陆稳定性分
析;空间飞行器对接技
术; 空间飞行器间隙
问题
黄迅 力学系统与控制 飞行器控制; 气动声学 硕士生、博士生
程承旗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航空航天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 硕士生、博士生 航空航天信
息工程
吴介之 主要从事涡动力学和复杂流动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 硕士生、博士生
郑殿峰 流体力学 推进力学 硕士生、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