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手足癣的抗真菌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1.87 KB
- 文档页数:2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手癣的最佳治疗方法
手癣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局部和口服药物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手癣的方法:
1. 局部治疗:使用抗真菌药膏或霜剂直接涂抹于患处,如咪康唑、克霉唑、氯硝唑等。
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通常需要连续使用4-6周或更长时间。
2. 口服药物:对于严重或广泛的手癣,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3. 抗真菌洗剂: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剂来清洁患处,如硫磺洗剂或抗真菌皂。
4. 防止感染传播:保持手部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和个人用品,经常洗手并保持个人卫生。
除了药物治疗,还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注意事项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如避免湿热环境和过度出汗,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手液和化妆品。
如果症状持续或恶化,请及时就医咨询医生进一步治疗建议。
常见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真菌感染外科常见疾病,多发于各种皮肤病,体癣、股癣、头癣、花斑癣,手足癣等皮肤疾病!在所有的真菌感染中,足癣也就是俗称的脚气最为常见。
以此为例,本文着重讲述足癣的治疗。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
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
足癣的治疗方法:1.趾间有糜烂、渗液者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
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
2.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真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
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
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3.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剂。
4.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等。
5.全身治疗对于顽固的足癣,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药。
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6.要坚持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
因此,足癣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
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7.不要乱用药足癣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分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
切勿自行盲目治疗,常常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8.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用软膏。
54《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7期•临床医学*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观察蓝野(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性病科,江苏泗阳223700)[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
方法:选择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性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90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其中有体股癣患者32例,手足癣患者30例,甲癣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
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在这9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显效、进步和无效的患者分别有75例、10例、3例和2例,其病情的治愈率为83.3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
其中,32例体股癣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84.38%,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30例手足癣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86.67%,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28例甲癣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78.57%,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
用药期间,这90例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6%,其中发生轻度头昏、眩晕、恶心、腹泻和食欲不振的患者各有1例。
结论: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皮肤浅部真菌病;不良反应;体股癣;手足癣;甲癣[中图分类号]R756[文献标识码]B皮肤浅部真菌病是指表皮、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指甲、趾甲等)和皮肤黏膜发生的真菌感染。
此病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小抱子菌、发癣菌、念珠菌、马拉色菌等感染所致。
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有手足癣、体股癣、甲癣等。
皮肤浅部真菌病在世界各地均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也是该病的高发国家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
1、足癣的致病菌80%以上为()
A、须癣毛癣菌
B、絮状表皮癣菌
C、须癣表皮癣菌
D、红色毛癣菌
2、足癣治疗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困难是()
A、大多数外用药物为抑真菌药
B、患者的依从性低
C、缺乏规范治疗和健康防护
D、复发率高
3、足癣的最终确诊应依靠()
A、实验室诊断
B、临床表现
C、体征
D、血液学检查
4、2%酮康唑乳膏局部应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A、过敏反应
B、一过性的局部刺激、麻痒及刺痛感
C、接触性皮炎
D、红斑及脱皮
5、水疱型足癣好常发于哪个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下列哪类人群易患趾间糜烂型足癣()
A、公务员、工人
B、学生、教师
C、士兵、运动员、煤矿工人
D、小孩、老人
7、皮肤科是发病率和复发率最高的皮肤真菌感染是()
A、皮肤癣菌感染
B、毛癣菌属感染
C、小孢子菌属感染
D、表皮癣菌感染
8、造成足癣容易复发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
A、大多数外用药物为抑真菌药
B、患者的依从性低
C、缺乏健康防护
D、治疗时单纯把药涂在皮损部位
9、足癣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
A、大多数外用药物为抑真菌药
B、患者的依从性低
C、缺乏健康防护
D、无口服药
10、理想的外用治疗足癣策略应是()
A、杀灭真菌
B、依从提高
C、方法简便
D、以上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