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旱灾和洪涝灾害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37
2024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2024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其中包括地震、洪涝、旱灾、台风、暴雨等多种灾害。
为了有效震慑和减少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首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壳内部因构造运动而释放的能量所造成的。
发生地震时,人们应尽量保持冷静,并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疏散通道、护墙角等。
在地震中,要尽量远离有可能倒塌的建筑物、高大物体和电线杆等。
此外,地震发生后,人们还应注意地震后可能带来的余震,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其次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多、地面积水、河道决堤等原因造成的水灾。
防治洪涝灾害的关键在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和日常防洪的常识。
人们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洪水等级,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在洪水来临时,人们要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及远离电线杆和高压线路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不乱倒垃圾和建筑垃圾,以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是旱灾。
旱灾是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缺水灾害。
为了防治旱灾,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如合理安排用水时间、节约用水、修复漏水等。
农民还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是台风和暴雨灾害。
在台风来临时,人们应及早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切勿靠近河流、海岸和高大建筑物等容易受损的地方。
如果紧急情况下必须外出,应选择避风的路线,并戴好口罩以避免吸入尘土和异物。
在暴雨天气中,人们应减少户外活动,确保居民区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最后是自然灾害的避险基本知识。
人们应了解自己所在地的灾害风险情况,并及时了解相关灾害预警信息。
在灾害发生前,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如准备食物、水、应急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制定家庭灾害逃生和应急救援计划。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河源地震篇一:河源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河源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201X级GIS班邱雪婷 201X26000761、河源市自然环境概况1.1区位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47分。
全市面积1.5642万平方公里。
1.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
近年气温偏高,如201X年年平均气温21.0℃,比常年偏高0.5℃,全年气温变化异常,高温日数多。
1.3水文河源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201X毫米之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51.3亿立方米。
201X年年平均降水量1742.0毫米,比常年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33.9小时,比常年偏少1成,时空分布不均。
1.4植被河源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全民义务植树45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4%。
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4万公顷。
1.5地质地貌市区主要构造形迹为河源深大断裂,区域构造线北东向;还有小规模的褶皱构造。
主要矿产类型有萤石矿、建筑用河砂、矿泉水、地热水等等。
全市共探明铁矿储量2.7亿吨,占全省总量的39%,其中连平县大顶铁矿属省内第一大型铁矿。
2、河源地区的自然灾害河源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多种自然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是广东省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2.1河源市自然灾害特征河源市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它们存在一些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种类多。
中国自然灾害分析和思考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沙尘暴、风雹、雷电、高温热浪、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
近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无不对我国造成了惨痛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分布规律,作用机理,防止措施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日俱增,触目惊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治理,分析统计目录:1.1自然灾害的科学定义-------------------------------------------------P21.2中国分布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历史情况-----------------------------------P41.2.1中国地震概况-----------------------------------------------------P41.2.2中国旱灾概况-----------------------------------------------------P61.2.3中国水灾概况-----------------------------------------------------P82.1中国多灾的自然原因-------------------------------------------------p102.2中国多灾的人为原因-------------------------------------------------P113.中国抗灾减灾的主要措施-----------------------------------------------P124. 中国自然灾害的新影响因素--------------------------------------------P135. 中国防灾减灾发展战略------------------------------------------------P156.资料引用和注解-------------------------------------------------------P167.小组组员与分工简介---------------------------------------------------P17一、中国自然灾害现状1.1自然灾害的科学定义。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对比识记我国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能从正反两反面认识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影响;3.能正确解释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熟悉中国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分布。
2.学习难点:分析台风、干旱、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鲁尔区的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一)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二)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1)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距离法国铁矿近;(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4)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丰富的水源;(5)德国以及西欧市场广阔。
(三)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经济开始衰退,衰退的原因是:(1)单一的产业结构;(2)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减少;世界煤炭价格下降、鲁尔区煤炭开采成本上升;(3)世界钢铁供大于求,利润下降;(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鲁尔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其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创新设计P65)★★★2.什么是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哪些问题?答:资源型地区是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以自然资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