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水量记录
- 格式:pdf
- 大小:593.43 KB
- 文档页数:18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摘要: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1.出入量记录内容2.临床意义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1.摄入量记录2.排出量记录3.特殊情况处理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1.重症患者管理2.液体补充与纠正正文: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1.出入量记录内容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两部分:摄入量和排出量。
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2.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小时出入量是反映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能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1.摄入量记录摄入量记录时,需注意记录每种液体的溶质名称。
如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其他液体依此类推。
若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
2.排出量记录排出量记录时,以毫升为单位,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3.特殊情况处理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1.重症患者管理对于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的患者,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起到关键作用。
2.液体补充与纠正通过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医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出入量情况,根据需要调整补液方案,避免水中毒或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记录工具:准备一张出入液量记录单,可以选择纸质或电子版本。
确保有足够的颜色笔,如蓝笔用于白天的出入液量记录,红笔用于晚上的出入液量记录。
2. 记录每日摄入量:摄入量包括饮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每种液体的摄入时间和量都应准确记录。
3. 记录每日排出量:排出量主要为尿量,还包括粪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各种引流液量及伤口渗出液量等。
同样,每种液体的排出时间和量都应准确记录。
4. 时间划分:以晨7时至晚7时为白天,用蓝笔记录;晚7时至次晨7时为夜晚,用红笔记录。
5. 总结和反馈:在晚7时进行12小时的出入液量小结,次晨7时进行24小时的总结。
将总结的数据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栏内。
6. 确保及时、准确和完整:记录应及时进行,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或误差,应及时调整和修正记录。
7.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以免字迹模糊或褪色。
如使用电子记录工具,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8. 专业建议:对于不熟悉此方法的记录者,建议在开始记录前接受专业培训或咨询医护人员以获得准确的指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记录出入液量,有助于了解病人体内液体平衡状况,动态掌握病人病情,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方法应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24小时出入水量记载一.记载出入量的目标和意义:临床工作中经由过程对患者出入液量的不雅察及精确记载,实时懂得病情动态变更,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变更制订响应的治疗措施,有用掌握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效果,削减了归并症的产生.(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类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效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形可以指点大夫为病人制订合理的补液计划,同时不雅察病人病情的成长状况和病情改良情形.)二.记载出入水量的内容:(越精确越能反应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包含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2.出量:包含尿量.吐逆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类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留意:出量记载处记载量外,还须要不雅察其色彩.性质并记载.如:化脓性沾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澈尿液等?不合性质的引流液反应病情的不合状况.护理记载单均应具体记载.三.记载出.入水量的办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精确计量后,实时记载在护理记载单上.单位用ml暗示.如液态大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盘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暗示.如固态大便用克暗示,另计为若干克.1、天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能干提醒.由晚班总结并记载.2. 天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能干提醒.由夜班总结并记载.3. 入院当天或开记载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光,至19:00小结时光不满12小时的,按照现实记载时光盘算.如:正午12点入院开端记载,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现实入院时光盘算.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载成12小时总结.4. 天天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数目记载于三测单上,记载办法为:今天7:00的总结记载在三测单昨天的日期响应栏内.由夜班记载.。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概念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K1 80mg+止血敏4.0,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和溶质的总和,肌肉注射不算入量.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次日七时总结一次,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共计2000~2500mL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皮肤蒸发约500 mL,共计:2000~2500mL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四、出入量测量方法称重法(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时间:参加人员;原则:明确重要性、选择好工具勤沟通记录、与时给反馈患者液体摄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
出入量的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入量首先,护士应记录患者所有的静脉液给液量、经胃管摄入液量。
如果患者可以经口进食,需要记录患者经口摄入的液体(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和患者摄入的食物(描述尺寸)。
临床中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普遍缺乏科学标准。
如患者服药时经口进少量水经常被忽视。
此外,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肌注和静脉推注的药液因为剂量小,也经常被忽视。
汇总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入量,主要包括:①固体食物含水量: 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②饮水或饮料量记录: 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计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
③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④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出量出量,主要包括尿液,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物、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抽出液量、胸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渗出液等。
每班交班前,护士应清空尿袋与引流袋,将尿量、引流量和呕吐总量纪录在出入液量登记表上。
以往的研究显示,护士对呕吐物、汗液、引流液与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与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代等不易测量的无形失水量的漏记。
接下来汇总一下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出量:①尿量:用有容量的专用量杯量取,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或是用尿布湿称重的方式将增加的重量千克按尿比重换算成毫升量。
②各种胸腹腔、胃肠减压液量用量杯量取记录。
③粪便量:100~300 g/d 含液量约 150 mL, 若为稀水便应排入便盆, 再倒入量杯, 酌情加已知容量水, 量取总量后减去已知水容量既得粪便含水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出入量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入量的概念。
所谓出入量,就是指患者24小时内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
液体摄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入液和饮食中含水量;而排出量则包括尿量、呕吐物、引流液、大便和出汗等。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标准的量杯和注射器进行液体计量,确保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量。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各种液体的种类和摄入时间。
2. 对于尿量的记录,应该使用尿量计或尿尿盆进行准确测量,并及时记录。
同时,需要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这些信息也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3. 对于呕吐物、引流液、大便和出汗等排出量,也需要准确记录其量和性状,以便医生分析患者的病情。
4. 出入量记录应该是连续的、准确的。
每次记录应该包括时间、种类、量和性状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或护士长。
5.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出入量记录,比如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特殊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记录并及时通报医生。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意愿。
在记录出入量时,应该在患者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困扰。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
在记录出入量时,需要保持双手清洁,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患者了解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总之,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医护人员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出入量记录方法进行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4小时收支水量记录之勘阻及广创作一、记录收支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收支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静态变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动制定相应的治疗办法,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收支、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二、记录收支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年夜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分歧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分歧状态.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单元用ml暗示.如液态年夜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元用g暗示.如固态年夜便用克暗示,另计为几多克.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由晚班总结并记录.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由夜班总结并记录.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收支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依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依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4、每天收支水量24小时总结数量记录于三测单上,记录方法为:今天7:00的总结记录在三测单昨天的日期相应栏内.由夜班记录.。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