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
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
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
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第二次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1.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从传统的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
通过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机器取代了人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城市化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放弃农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
这也导致了城市面貌的剧变,城市迅速发展,人口激增。
3.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机械工业的兴起,资本家不断积累财富,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4.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机器的发明,以及对原材料的深加工研究,使得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这些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
5.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使得工作与家庭分离,劳动者从农业转向工业,生活在城市中,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1.电力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电力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发电机的发明和电气工程的进步,使得电力得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大规模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的进程。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应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标准化。
大规模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工艺和生产方式。
4.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大规模的生产和交通技术的改善使得商品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国际市场迅速形成,大量商品交换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扩大了社会阶级分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阶级分化。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