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作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2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谷作画的背景和基本知识。
2.学习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
3.培养创意思维和观察力。
4.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五谷作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
3.发挥创意思维和观察力,将五谷作画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教学准备:1.五谷样品(稻谷、小麦、玉米等)。
2.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PPT或展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展示五谷的样品,并引发学生对五谷的认知和兴趣。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介绍五谷作画的背景和历史。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五谷作画的基本知识,包括五谷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2.解释五谷作画中的基本技巧,如色彩运用、细节描绘等。
三、示范与实践(40分钟)1.教师现场示范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
2.学生根据教师示范,选择其中一种五谷进行练习,并提供个体指导。
3.学生将五谷作画应用于一幅小作品中,强调观察力和创意思维。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20分钟)1.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过程和体会。
2.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激发积极的创作动力。
3.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升。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总结五谷作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五谷作画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五谷作画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中五谷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创意思维和观察力,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此外,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可以增加实地考察和观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五谷作画的魅力。
五谷作画美术教案五谷作画美术教案(精选7篇)五谷作画美术教案篇1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镊子尺子铅笔橡皮白乳胶毛笔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教学过程一、1.认一认,老师带来了一些种子,你来认一认,再说一说种子的样子(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
尝试发现:2.摸一摸、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摆一摆,再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了?探究形成:学生汇报展示:1.种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的点,排列成线和面。
2.种子的大小决定线的粗细3.可以利用颜色巧妙地排出图案4.种子滚动要用胶水粘贴。
二、发展阶段1、欣赏谷物画,简要介绍谷物画。
(1)、引导学生教材中每件作品。
讨论: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五谷作画的什么方法?(因形造型、因色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因形造型)(因质造型)看看这些画是怎样做出来的?播放课件学生描述1.小熊的脸,卡通人物用的是豆子红豆、黄豆、黑豆(因色造型同一种豆子不同颜色的组合)2.小鱼、瓢虫用的是小的玉米麦子粒等与各种豆子(用不同的米粒表现不同的质感)种子的大小对比(因质造型)3.蝴蝶根据种子的形状来粘贴(因形造型)4.小鸟你发现这幅画有什么特点?除了颜色的搭配种子的排列是这幅画的最大特点,显得作品有秩序美。
欣赏书中作品,你还有什么发现?背景的处理。
你想不想也来粘贴一幅种子贴画啊?怎样做呢?学生可以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出示课件,粘贴的步骤1,设计图案2,局部刷胶水3,粘贴谷物,逐一完成学生能出什么是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能够粘贴出简单的形象。
种子给予人类的贡献,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4、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5、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
构思主题;选择材料;均匀涂胶;仔细粘贴。
3.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五谷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
2. 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3. 五谷作画的创新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创新实践。
2. 教学难点:五谷作画的创新实践,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素材融入作品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五谷作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介绍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五谷作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如色彩、质感、立体感等。
3. 讲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演示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如粘贴、拼贴、叠加等,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五谷作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将生活素材融入作品中,进行创新实践。
教师关注学生的创新思路,给予适当指导。
6.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强调五谷作画的环保意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六、教学资源1. 五谷作画作品图片、实物。
2. 五谷作画技法视频。
3. 五谷作画教材、参考资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谷杂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五谷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五谷杂粮的简介:讲解五谷杂粮的种类、生长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五谷作画的步骤与方法:介绍五谷作画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构图、粘贴等。
3. 五谷画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五谷画的创作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4. 五谷画的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五谷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五谷画。
2. 教学难点:五谷画的构图与色彩搭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五谷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五谷杂粮样本、五谷画作品、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五谷杂粮、画纸、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五谷杂粮,引导学生了解五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材、构图、粘贴等,并通过视频演示五谷画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五谷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五谷作画》2. 内容:五谷杂粮简介、五谷作画步骤、五谷画创作技巧、创新实践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五谷画,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
2. 写一篇关于五谷作画的日记,记录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五谷作画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五谷作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五谷作画的起源和发展2. 五谷作画的材料与工具3. 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4. 五谷作画的创作步骤5. 五谷作画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步骤。
2. 教学难点:五谷作画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老师展示五谷作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种画叫做五谷作画,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我国农耕时代,用五谷杂粮作为绘画材料,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2. 讲授新课2.1 老师讲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背景知识。
2.2 老师展示五谷作画的材料与工具,讲解各种五谷杂粮的特点和用途。
2.3 老师示范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如撒、粘、贴等,并讲解创作步骤。
3. 实践环节3.1 老师发放五谷作画的材料与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览区。
4.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4.3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了五谷作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步骤。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五谷作画的材料不够熟悉,导致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五谷作画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2.能够用五谷进行创作和表现;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五谷作画的介绍和讲解;2.五谷的特点和用途;3.五谷作画的材料和工具准备;4.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5.学生自主创作五谷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五谷作画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深入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五谷的特点和用途,以及五谷作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材料和工具准备(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五谷作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稻谷、小米、玉米、黑豆、红豆等,并准备好相应的画纸和胶水。
4.示范操作(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进行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用五谷进行创作和表现,指导学生通过调配五谷制作出不同颜色和纹理。
5.学生动手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自行选择五谷进行创作和表现,可以画出具体的形象,也可以进行抽象表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作品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集体展示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强调五谷作画的创新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体现五谷的特点和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和情感。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五谷作画的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六、教学反思:1.深入讲解五谷作画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五谷作画;2.在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三课《“五谷”作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材料及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五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五谷”作画的起源与发展2. “五谷”作画的材料选择与处理3. “五谷”作画的表现手法与技巧4. “五谷”作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将“五谷”作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示范作品、评价表等。
2. 学具:各类“五谷”(如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画纸、胶水、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五谷”作画的材料选择与处理、表现手法与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五谷”作画的过程,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让学生了解操作要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进行“五谷”作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实践与探索。
六、板书设计1. 《“五谷”作画》2. 课题: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三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幅“五谷”作画作品。
2. 拓展阅读:学生查阅关于“五谷”作画的资料,了解其起源、发展及现状。
3. 作品分享:学生将课后实践作品拍照,至班级群,进行线上分享与交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五谷”作画》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掌握五谷作画的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五谷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五谷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介绍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五谷画的材料与工具:介绍五谷画的常用材料(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和工具(如画纸、胶水、彩笔等)。
3. 五谷画的制作方法:讲解五谷画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材、构图、粘贴、上色等。
4. 五谷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五谷画的色彩、线条、质感等艺术特点。
5. 五谷画的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五谷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五谷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五谷画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五谷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五谷画作品、五谷画制作材料、五谷画制作工具。
2. 学具:画纸、胶水、彩笔、剪刀、稻谷、小麦、玉米等五谷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谷画作品,引发学生对五谷画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材料与工具、制作方法、艺术特点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五谷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3课“五谷”作画》2. 板书内容: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五谷画的材料与工具五谷画的制作方法五谷画的艺术特点五谷画的创新与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五谷画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利用家里的五谷材料,创作一幅五谷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品表现良好。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五谷画制作过程中,构图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五谷作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五谷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观察五谷的外形和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4.培养学生对农业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五谷作画(主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三、教学重点1.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五谷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观察五谷的外形和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PPT、五谷种子、绘画纸、铅笔、水彩颜料、水彩画笔、水容器、毛巾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五谷的种类和特点,以及五谷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观察与练习(20分钟)学生观察五谷的外形和颜色,用铅笔在绘画纸上素描五谷的形状,注重绘画的比例和轮廓。
3.教学示范(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画五谷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选色、画线、上色等。
4.实践与创作(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实践练习和创作,使用水彩颜料进行上色,注重色彩的渐变和层次感。
5.展示与评析(15分钟)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教师进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展馆,了解五谷的生长过程和农业文化。
2.引导学生制作有关五谷的手工制品,如五谷团圆画、五谷粽子、五谷贴画等。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掌握情况,以及对农业文化的了解程度。
同时,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也是评价的重要参考。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特点,并能够用水彩画的技巧表现出来。
同时,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和欣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然而,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可能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观农田和制作手工制品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农业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五谷”作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五谷及其特征;2.熟悉五谷的常见画法和技巧;3.提升学生对五谷的观察和绘画能力。
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或实物:大米、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2.绘画工具:纸张、画笔、水彩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五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知道中国的五谷有哪些?二、理论基础(10分钟)1.介绍五谷的种类和特征,例如大米的颜色为白色,形状较小,小麦的颜色为黄色,形状较长等。
三、绘画示范(15分钟)1.选择其中一种五谷进行绘画示范,例如大米。
2.展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表现细小颗粒的纹理。
3.鼓励学生观察并提问,以提高学生对绘画技巧的理解。
四、学生实践(30分钟)1.学生根据实物或图片选择一种五谷进行绘画实践。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理解五谷的特征,并尽量表现在画纸上。
3.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不同方法和技巧。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同时改进自己的作品。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五谷的重要性和绘画技巧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五谷的其他可能性,例如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和风格进行创作,或者将五谷与其他元素结合进行绘画。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创意;2.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五谷的特征,并通过绘画实践提升观察和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绘画技巧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的作品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提升绘画水平。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3课“五谷”作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3课“五谷”作画》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利用五谷作画,体验和探索不同的美术创作方法,提高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如贴、画、撒等,以及一些优秀的五谷画作展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是,对于五谷作画这种特殊的创作方式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和环保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五谷画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启发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谷材料,如大米、小米、玉米等。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收集一些五谷作画的样品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五谷作画的样品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展示五谷作画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如何选择五谷、如何调色、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等。
示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开始自己动手进行五谷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一些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五谷作画的意义和价值,如环保、自然、生活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谷作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五谷作画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用途。
2.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表达对五谷的理解和描绘。
3.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五谷实物、五谷图片、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画等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书写工具和绘画工具。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谷实物和图片,导入话题“五谷”。
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五谷的种类和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对五谷的兴趣和想象力。
2.学习(30分钟)(1)学生画板书写“五谷”的标题。
(2)教师示范,通过对五谷相关图案的绘画技法进行讲解,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铅笔在画板上勾勒五谷的形状。
然后再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画进行上色,营造出五谷的丰富色彩和质感。
(4)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并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
3.创作(4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根据自己对五谷的理解和想象,使用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2)教师在创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学生成品展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简短的解说。
4.总结(15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们的作品特点,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对今后绘画创作的期望和目标。
四、教学扩展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寻五谷图片或实物,再次进行绘画创作,并将作品带到下一堂课上展示和分享。
2.学生间评价:学生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和技巧。
3.班级展览:将学生们的作品集中在教室或学校的公共区域展示,让更多人欣赏和赏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五谷作画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五谷的种类和用途,还学习了绘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他们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五谷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了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通过作品展示和互相评价,学生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谷画》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
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
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
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
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
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
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
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
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
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
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
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
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
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
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
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
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
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
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
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
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
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
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
(1)学生构思、起草。
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
(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
(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