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作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4
《五谷作画》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五谷作画》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讲解一些五谷画的历史及相关知识,在给学生们欣赏五谷画的作品,在欣赏的同事让同学们找一找作品中能找出哪些五谷杂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交流、种子画的制作步骤,思考如何能让作品变得更漂亮。
在对一些谷物进行讲解,尽可能多的增长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
由于这些谷物不好收集,我就没有带实物来进行教学,只带了图片里面的资料给学生欣赏,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还有就是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浪费粮食,所以不能要求学生用五谷来作画,只能让学生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作画,也是本课的一个遗憾。
林城镇二完小
赵俊霖。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谷杂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五谷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五谷杂粮的简介:讲解五谷杂粮的种类、生长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五谷作画的步骤与方法:介绍五谷作画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构图、粘贴等。
3. 五谷画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五谷画的创作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4. 五谷画的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五谷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五谷画。
2. 教学难点:五谷画的构图与色彩搭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五谷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五谷杂粮样本、五谷画作品、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五谷杂粮、画纸、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五谷杂粮,引导学生了解五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五谷作画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材、构图、粘贴等,并通过视频演示五谷画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五谷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五谷作画》2. 内容:五谷杂粮简介、五谷作画步骤、五谷画创作技巧、创新实践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五谷画,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
2. 写一篇关于五谷作画的日记,记录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五谷作画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谷作画的观点和基本方法,掌握利用五谷(如稻谷、豆类、麦秆等)进行绘画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构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五谷画的乐趣,培养环保认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应用五谷进行绘画,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五谷作画不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能够有自己的创意和风格。
三、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五谷(如稻谷、豆类、麦秆等)及五谷画作品图片;2. 准备绘画用颜料、画笔、画纸等基本工具;3. 准备教学视频或PPT,展示五谷作画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五谷杂粮、稻草等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程主题“五谷”作画。
老师说明五谷作画的方法和目标,以及带来的教育意义。
2. 展示范画:老师展示五谷杂粮和稻草制作的范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作画步骤和方法。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安全和卫生。
4. 评判与交流: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欣赏和评判,老师对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教室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五谷作画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环保认识和艺术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环节进行:(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竞争认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观察五谷作画的细节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4)结合环保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五谷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总之,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结合美术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三课《“五谷”作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材料及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五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五谷”作画的起源与发展2. “五谷”作画的材料选择与处理3. “五谷”作画的表现手法与技巧4. “五谷”作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将“五谷”作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示范作品、评价表等。
2. 学具:各类“五谷”(如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画纸、胶水、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五谷”作画的材料选择与处理、表现手法与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五谷”作画的过程,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让学生了解操作要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进行“五谷”作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实践与探索。
六、板书设计1. 《“五谷”作画》2. 课题: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三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幅“五谷”作画作品。
2. 拓展阅读:学生查阅关于“五谷”作画的资料,了解其起源、发展及现状。
3. 作品分享:学生将课后实践作品拍照,至班级群,进行线上分享与交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五谷”作画》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掌握五谷作画的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五谷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五谷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介绍五谷作画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五谷画的材料与工具:介绍五谷画的常用材料(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和工具(如画纸、胶水、彩笔等)。
3. 五谷画的制作方法:讲解五谷画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材、构图、粘贴、上色等。
4. 五谷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五谷画的色彩、线条、质感等艺术特点。
5. 五谷画的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五谷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五谷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五谷画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五谷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五谷画作品、五谷画制作材料、五谷画制作工具。
2. 学具:画纸、胶水、彩笔、剪刀、稻谷、小麦、玉米等五谷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谷画作品,引发学生对五谷画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材料与工具、制作方法、艺术特点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五谷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3课“五谷”作画》2. 板书内容:五谷作画的基本概念五谷画的材料与工具五谷画的制作方法五谷画的艺术特点五谷画的创新与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五谷画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利用家里的五谷材料,创作一幅五谷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品表现良好。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五谷画制作过程中,构图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五谷”作画教学反思(一)合作教育:让学生明白成功属于合作团队的每一份子,为了赢得最终胜利,一定要仰仗“人和”。
适应合作者,要有合理的分工,发挥各自的长处,能画则画,能写则写,涂胶、撒米、勾线络,包括收拾整理,一应事物必须做到精诚合作,不能有拈轻怕重的思想,也不能有主角与配角的区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自己的行为习惯要符合团队的大局,不能以自己为中心,时刻要以大局为重。
在分工给自己以后又能独当一面,不推诿。
能分能合,而且恰到好处,收拾整理、分类归档、干净利落。
让学生适应我们这个法制社会,处处遵守规则。
(二)口语表达教育:每次做完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所要表达的意境,以及画面之外包含的精神。
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写作、多交往,还要对画有一定的理解。
平时积累词汇,对画面设计的创意独特,引申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表现自己的思想。
(三)习惯探究:人们常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在制画中,一是培养发现思维,二是培养创新思维,三是培养习惯思维。
让行为习惯渗透于思维,成为不自觉的本能,比如谷物和工具的摆放次序,合作中的协调,制作中的先后顺序,收工后的现场清理等等。
都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当然除了这些教育和美术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本位思考——五谷画。
教学相长:五谷画教学教会了我很多,紧跟着孩子们在创新的脚步中走来。
他们的“白米上色”理论经过大家的应用得以推广,整幅画只用一种白米,提前把米染成各种需要的色彩备用。
在制作中发现的小窍门,在狭窄的地方,比如走线时,用手指太粗,小米太小用镊子夹不住,就用筒装豆子理论。
即用废笔筒或干脆用废纸卷成筒状,装上米一点点倒在线上,又整齐又快捷,有工笔画的精细。
遇上大空间时,先大面积涂上胶,用手抓一把米撒在上面也很过瘾,像大手笔的写意画一样。
还有同色不同米:比如都是白色糯米但是有长有圆,我们可以各尽其用。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五谷”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用五谷进行绘画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提高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五谷进行绘画的技巧,包括如何选取合适的五谷材料、如何设计图案和如何进行粘贴等。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将五谷材料创作出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五谷材料(如小麦、玉米、黄豆等)、绘画工具(如画纸、胶水、剪刀等)、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五谷”画作的案例。
此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中采用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五谷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五谷”画作。
期间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和发挥想象,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价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由五谷杂粮精心创作的画作,画面色彩丰富,形象生动。
通过这幅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吗?”待学生注意到五谷杂粮这一材料后,教师将介绍本课的主题——“五谷”作画,并解释五谷杂粮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应用价值。
二、知识讲解环节在知识讲解环节中,教师将详细介绍五谷杂粮的种类、特性和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
首先,教师会解释五谷的概念,并列举常见的五谷杂粮,如稻米、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
接着,教师将详细讲解五谷杂粮的特性和颜色,如稻米洁白如雪,小麦金黄如金等。
此外,教师还将介绍如何利用五谷杂粮的特性和颜色进行创作,如利用其天然的颜色进行拼贴,或利用其形状进行组合等。
教案:《五谷作画》课程: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谷作画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 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五谷作画的起源和发展。
2. 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五谷作画的创作方法。
2. 如何运用五谷作画的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谷作画的PPT、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五谷杂粮、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五谷作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五谷作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观察五谷作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图、粘贴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五谷作画的实践操作,体验五谷作画的乐趣。
3.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五谷作画作品。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创作五谷作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创作,让学生了解了五谷作画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了五谷作画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五谷作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五谷作画的教学内容,如引导学生探索五谷作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五谷作画的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了解五谷画的起源基础上,学习用点状的谷物来组合适合纹样的曼陀罗画面。
2、利用谷物的颜色、外形、质感、大小和色彩,来粘贴组合曼陀罗画面,能够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3、通过创作五谷作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和节俭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谷物的外形、质感和色彩制作曼陀罗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利用谷物来设计、粘贴一幅造型简洁的曼陀罗种子画。
教具准备:五谷画作品、各种谷物、白乳胶、纸盘等。
课前准备:收集不同不同大小、颜色、形状、质感的种子、白乳胶、纸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组织学生小组欣赏种子画作品,观察思考是用什么做的?和以往美术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制作种子画的信心。
2、讲述种子画的起源。
依据民间传统,把种子贴出来的画,叫做“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粮食画”。
“五谷画”起源于盛唐,五谷素有凝聚天地精华之美称,在佛教和道教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也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
(课件)3、板书课题:“五谷”作画二、赏析作品、激情引趣1、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式种子拿出几颗试着拼一拼,摆一摆。
提问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一粒种子可以看成一个点、还可以排成线,摆成面;种子的大小可以决定线条的粗细;可以利用种子固有的色彩巧妙的排出图案…….)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动手尝试体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达到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2、组织学生看教材,引导学生看学习要求,并带着问题观察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说一说观看书以后了解的种子画做法。
根据种子天然固有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小按照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等创作方法进行创造。
同时注意颜色搭配、大小的搭配、不同质感的种子的搭配、种子的排列等。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五谷画的起源基础上,学习用点状的谷物来组合适合纹样的曼陀罗画面。
2、利用谷物的颜色、外形、质感、大小和色彩,来粘贴组合曼陀罗画面,能够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3、通过创作五谷作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和节俭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谷物的外形、质感和色彩制作曼陀罗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利用谷物来设计、粘贴一幅造型简洁的曼陀罗种子画。
教具准备:五谷画作品、各种谷物、白乳胶、纸盘等。
课前准备:收集不同不同大小、颜色、形状、质感的种子、白乳胶、纸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组织学生小组欣赏种子画作品,观察思考是用什么做的?和以往美术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制作种子画的信心。
2、讲述种子画的起源。
依据民间传统,把种子贴出来的画,叫做“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粮食画”。
“五谷画”起源于盛唐,五谷素有凝聚天地精华之美称,在佛教和道教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也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
(课件)
3、板书课题:“五谷”作画
二、赏析作品、激情引趣
1、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式种子拿出几颗试着拼一拼,摆一摆。
提问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一粒种子可以看成一个点、还可以排成线,摆成面;种子的大小可以决定线条的粗细;可以利用种子固有的色彩巧妙的排出图案…….)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动手尝试体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达到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2、组织学生看教材,引导学生看学习要求,并带着问题观察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说一说观看书以后了解的种子画做法。
根据种子天然固有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小按照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等创作方法进行创造。
同时注意颜色搭配、大小的搭配、不同质感的种子的搭配、种子的排列等。
3、欣赏社团学生的种子画作品。
充分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设计制作曼陀罗种子画做好铺垫。
4、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进行新的尝试,用带来的种子进行创作曼陀罗。
什么是曼陀罗?课件欣赏曼陀罗图案。
曼陀罗最早是曼陀罗花的称呼,后来佛教徒以曼陀罗花为原型逐渐演变为各种便
于携带的图画。
曼陀罗是聚合众多事物形成中心,他的基本结构是从中心向四面扩散的辐射线式,也是我们曾经学习的圆形的适合纹样。
5、今天我们就利用种子的色彩、形状、大小等来进行曼陀罗造型的创作。
首先先来欣赏教师制作的种子曼陀罗作品。
三、教师演示
教师分层次演示如何在纸盘中制作种子曼陀罗。
四、学生制作,实践创新
1、同学们没想到用种子也能做成这么神奇美妙的图画。
平凡的东西也有它神奇之处,种子是平凡的,但神奇的是人的大脑,相信大家一定会创作出最美丽的曼陀罗种子画。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播放轻松的音乐,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小组的同学可以讨论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展示评价
在同学们的手中一个个美丽的曼陀罗诞生了,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举起大家欣赏。
请同学说说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同学的作品;自荐一下自己的种子画作品。
教师适时点评并总结学生作品。
六、小结、拓展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种子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是通过我们大脑的构思,我们双手的创造,平凡而普通的种子就会变成一幅幅充满生机、别具一格的精美艺术品,老师相信大
家能够发挥想象利用其他种类的种子制作出更加精彩的画面,也会创作出更多美丽的曼陀罗。
每个人都能成为才华出众的生活艺术家。
最后,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种子虽好,可不要浪费。
”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大胆动脑、巧动手制作出了制作精巧的“五谷”粘贴画作品。
本节课我指导的操作性学习探究主要是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通过赏析前节课的优秀学生作品,激情引趣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运用不同媒材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②通过欣赏、分析、引导、探究等方法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关于五谷杂粮粘贴画的制作要领;
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践锻炼学生精细制作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学习能力等。
本课出现了不少层次分明,色彩、构图都比较好的作品,整体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