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分析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13
漂白剂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trade/supply/index--1000100310021008--.htm吸收液用氯化汞与氯化钠作用生成四氯汞钠,当样品中的SO2与吸收液作用之后,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防止SO2的损失),这种络合物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SO2浓度成正比,可在580nm下比色测定。
常用的氧化漂白剂有两种:一种是含氯漂白剂,另一种是含氧漂白剂。
一、含氯漂白剂,简称氯漂,是能释放活性氯的氧化剂,通常有氯漂水和氯漂粉。
作为漂白剂,它的漂白去污能力比氧漂强,使用氯漂可使布草白度保持及表面净化程度较好,但织物纤维在漂白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也比氧漂要大。
为此,在漂白过程中对pH 值、温度、时间和浓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少织物受到的损伤。
其中温度对氯漂漂白有显著影响,提高温度,能加快漂白反应速度,缩短漂白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温度增加7℃左右,漂白速度可增加一倍,温度增加10℃左右漂白速度增加两倍。
专业洗涤工作量大,并希望迅速完成,因此在使用氯漂漂白织物时,通常通过适当升高温度,以提高漂白和洗涤速度。
但洗涤过程中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要注意的是温度过高会使纤维聚合度降低。
一般建议使用氯漂的温度在60-70℃左右,时间为10-15分钟。
二、含氧漂白剂,简称氧漂,通常有氧漂剂和彩漂粉。
它对织物的漂白较温和,一般不会损伤织物,可令白色或有色织物漂白后色泽更亮丽。
常用的含氧漂白剂主要是双氧水和彩漂粉,有较好的漂白作用和杀菌作用。
氧漂是通过在水溶液中经过过羟离子游离出活性氧而产生漂白作用,在常温下,它的漂白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提高洗涤速率,一般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漂白,既提高了漂白速度,也增加了织物的的去污力和白度。
因此通常使用双氧水洗涤漂白温度控制在80~90℃,漂白时间在10~15min。
在洗衣業上,一般使用的漂白剂,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氧化漂白剂,一为还原漂白剂。
漂白液的工作原理漂白液是指利用氧化剂将有机物过氧化,使其发生化学变质而产生浑浊物质,从而使物体变白或变色的一类去色剂。
它作为一种常用的处理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污渍,以及漂白织物或以其他方式进行清洁的一种药物剂型。
一、原理:1、氧化力原理:漂白液具有极强的氧化力,可以将染色物质氧化分解掉,从而使物体发生变色、漂白或发生其他变化;2、还原力原理:漂白液同样具有还原力,能够在活性氢与有机物直接反应,使有机物发生还原作用,使物体变色;3、极化原理:漂白液含有大量的极性分子,能够将有机物的多个带有极性的组分分离,从而使有机物发生变色。
二、结构:漂白液的结构主要由水、有机溶剂、还原剂、氧化剂、极性增强剂和流变剂等成分组成,其中各成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水:主要是为了调节漂白液的体积,提供活性氢和其它成分的溶解度;2、有机溶剂:能够解决有机物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问题,并促进各种活性物质的传导;3、还原剂:能够把有机物的氧原子不断的还原为活性氢,使物体发生变色;4、氧化剂: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使其分解掉,从而使物体发生变色、漂白或发生其他变化;5、极性增强剂:可以将有机物的多个带有极性的组分分离,从而使有机物发生变色;6、流变剂:可以改善漂白液的流变性,降低漂白液对物体表面的影响,使其不易被破坏。
三、作用:漂白液在消毒、清洗和漂白织物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1、消毒:漂白液的氧化力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活性,能够清除各种污渍;2、清洁:漂白液含有大量的极性分子,能够将有机物的多个带有极性的组分分离,从而使有机物发生变色,使物体可以得到更加清洁的表面;3、漂白:漂白液具有极强的氧化力,可以将染色物质氧化分解掉,从而使物体发生变色、漂白或发生其他变化。
四、注意事项:1、安全性:漂白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内有有毒成分,使用时应注意防护;2、环境污染:漂白液具有强氧化性,会损坏土壤、水土,严禁将其排放到环境中;3、贮存:漂白液的贮存应该防止太阳直射,防止高温和湿度;4、配制:漂白液的配制应该根据使用目的和物体的材质类别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免造成意外损坏。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漂白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将物体上的色素或杂质去除,使物体变得更加白净。
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
漂白剂常用于清洁和美白纺织品、纸张和其他物品。
1.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漂白剂。
氯漂白剂通常以含氯化合物形式存在,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
在水中溶解后,氯漂白剂会释放出氯离子,氯离子与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2.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漂白剂也常被称为氧漂白剂。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直接用于漂白,也可以作为其他漂白剂的成分之一、过氧化氢通过释放氧气来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
过氧化氢也常用于医疗和消毒领域。
3.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是一类化学物质,包括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可以被用作漂白剂,并且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拥有较高的效果。
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在水中溶解后会释放活性氧,从而氧化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
漂白剂的原理:漂白剂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化学反应:氧化和光解。
1.氧化反应:漂白剂通过释放氧气氧化漂白物体上的色素或杂质。
这种氧化反应会分解色素分子的结构,破坏其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氯漂白剂、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都能通过氧化反应来起到漂白的作用。
2.光解反应:漂白剂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在受到光照时,会发生光解反应,产生氢氧根离子(OH-)。
氢氧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进一步氧化色素分子或杂质,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光解反应常见于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等漂白剂中。
此外,漂白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起到漂白的效果,如与漂白物体上的色素形成不溶的复合物,从而使色素离开物体表面,达到漂白的目的。
总结起来,漂白剂通过氧化或光解等化学反应,能够分解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使物体变得更加白净。
不同的漂白剂根据原理不同,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漂白效果。
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注意其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物洗涤知识:漂⽩的类型与原理详解对于⾊织物表⾯⽩度的提⾼和对颜⾊织物表⾯鲜艳度的保持和促进,必须经过良好合理的主洗过程,漂⽩只是⼀个辅助的⼿段。
氧化——氧化或新⽣氧和别的物质所起的化学反应叫氧化。
还原——氢或新⽣氢和别的物质所起的化学反应叫还原。
氧化剂——凡能供给氧的物质叫氧化剂。
还原剂——凡能供给氢的物质叫还原剂。
氧化漂⽩的原理:⾊素为⼀极复杂的有机质当受到氧化作⽤时,⾊素分⼦⽴即分裂,变成其他物质,⾊素因⽽消去,变成可溶物被⽔洗去。
(因此,氧化剂漂⽩会使⽩⾊织物⽩度能保持相对长久,不易泛黄)还原漂⽩的原理:⾊素受到还原作⽤产⽣氢使⾊素还原或隐⾊体化合物,实现对⾊到素消⾊的⽬的。
(因此,还原剂漂⽩的交果不稳定,当隐⾊体化合物遇到氧时,会被重新氧化⽽变⾊)氧化漂⽩剂:(1)氧化性含氯漂⽩剂;次氯酸钙、次氯酸钠。
(2)氧化性⽆氯漂⽩剂;过氧化氢、过硼酸钠还原漂⽩剂:低亚硫酸钠。
次氯酸钠(Nac130)是⼀种⽩⾊粉末,易溶于⽔;⽆⾊或淡黄⾊并带有氯⽓味的液体,它的⽔溶液就是漂⽩⽔,它的⽔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时,都是不稳定的。
应保持溶液有⾜够的碱度PH值在12左右。
当pH在于4.6以下时,主要成份为Nac130、Hock的cl2当pH值在4.6-8.4时,主要成份为Nac130、Nac1和Hock当pH值在8.4以上时,主要成份为Noah、Nalco和Nalco次氯酸钠是由强碱和弱酸所⽣成,在⽔溶液中能发⽣⽔解,⽣成烧碱和次氯酸,溶液呈碱性;Nac130+H2O=Noah+Chloe(次氯酸钠)(⽔)(烧碱)(次氯酸)次氯酸进⼀步分解;Chloe→Hl+〔O〕(氯化氢)(新⽣氧)次氯酸钠的漂⽩作⽤:是依赖于这种氧化能⼒极强的新⽣氧,把⾊素中的发⾊基因破坏⽽消⾊,达到漂⽩的⽬的。
影响漂⽩⼯艺因素⼀pH值、温度、浓度和时间。
漂浴的pH值:次氯酸钠溶液是⼀种不稳定的复杂化合物。
当漂浴pH值为7时,棉织物纤维经漂⽩后,聚合度会下降到70%以下,损伤⼗分严重。
漂白水漂白原理
漂白水是一种强氧化剂,主要成分是含氧化氯的次氯酸(ClO)。
它可以去除物质表面的颜色,使之变得更加白净。
漂白的原理是使用次氯酸来氧化染料分子,从而使其丧失颜色。
当漂白水与染料接触时,次氯酸会释放氧气。
氧气分子很容易与染料分子发生反应,使其分解成无色物质。
此过程中,染料分子中存在的双键或芳香环结构可以被氧气破坏,从而消除颜色。
此外,次氯酸还可以与有机物中的醛、酮等官能团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其颜色。
因此,漂白水可以被用来去除多种有机染料、污渍和污垢。
需要注意的是,漂白水是一种强氧化剂,使用时需要小心操作。
过量使用漂白水可能会导致物品表面发黄或变脆。
此外,漂白水还会与一些物质如氨、酸等产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
所以在使用漂白水时,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操作和配比,以避免意外发生。
漂白剂的原理
漂白剂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剂,它可以有效去除衣物、餐具等物品上的污渍,使
其恢复洁净。
那么,漂白剂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氯漂白剂,它的化学名称是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
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在漂白剂的使用过程中,次氯酸钠会释放出活性氧,这种活性氧可以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去除污渍。
其次,漂白剂的原理是利用次氯酸钠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有机物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次氯酸钠可以与有机物中的双键、三键等进行氧化反应,使其分解成低分子化合物,从而起到漂白的作用。
此外,漂白剂还可以通过漂白过程中释放出的氯气进行漂白。
氯气是一种强氧
化剂,可以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总的来说,漂白剂的原理是利用次氯酸钠的氧化性质,通过释放活性氧或氯气
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注意控制使用浓度和时间,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
同时,漂白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因此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
总之,漂白剂的原理是利用次氯酸钠的氧化性质,通过释放活性氧或氯气与有
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漂白剂的原理,正确合理地使用漂白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洁、整洁。
漂白液漂白的原理
漂白液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剂,常用于去除衣物、家具和其他物品表面的污渍和污垢。
而漂白的原理是通过漂白剂中的活性氧化剂,如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2O2)或过硫酸钠(Na2S2O8),与被漂白物表面的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漂白剂作用下,活性氧化剂释放出氧气,氧气和有色物质发生反应,将其氧化分解成无色物质。
这些活性氧化剂能够破坏有色物质中的化学键,使其失去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从而使被漂白物呈现出明亮、无色的外观。
漂白液中的活性氧化剂还可以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将有机物中的双键、羟基、酮基等纳入反应,断裂有机物内部的化学键,使其变成无色物质。
此外,漂白还可通过活性氧化剂与有色物质中的色素分子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将有色分子从被漂白物表面解离、分散或溶解,以达到漂白的效果。
综上所述,漂白液漂白的原理是通过漂白剂中的活性氧化剂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作用,将有色物质分解、氧化或去除,从而使被漂白物呈现出明亮、无色的外观。
相互补充中能归纳漂白物质的原理
漂白物质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氧化或还原过程来去除或减少物质的颜色。
漂白物质可以分为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两种类型。
化学漂白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来改变染料或色素的结构,使其失去颜色或变得不可见。
常见的氧化漂白剂包括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它们能够氧化染料分子中的双键或芳香环结构,从而破坏颜色分子的结构,使其失去颜色。
而还原漂白剂则通过还原染料分子中的色基团或使其转化为无色物质来达到漂白的效果。
物理漂白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如紫外线、高温或高压等来破坏染料或色素的结构,使其失去颜色。
紫外线漂白是通过紫外线的能量破坏染料或色素的结构,使其褪色。
高温漂白则是利用高温加速染料分子的分解和褪色过程。
总的来说,漂白物质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或物理手段来改变染料或色素的结构,使其失去颜色或变得不可见。
不同的漂白物质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漂白物质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处理对象来进行综合考虑。
漂白水原理一、引言漂白水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化学剂,具有强力的漂白和消毒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漂白水的原理,包括其化学机制、应用场景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常见化学剂。
二、漂白水的化学机制漂白水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在水中溶解后会产生次氯酸(HClO)。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许多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颜色褪去,从而实现漂白效果。
具体来说,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通过破坏有色物质中的发色基团来实现的。
发色基团是使物质呈现颜色的化学结构,当它们被氧化或还原时,颜色会发生变化或消失。
次氯酸能够与这些发色基团反应,将其氧化成无色或颜色较淡的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
此外,次氯酸还具有消毒作用。
它能够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这一特性使得漂白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漂白水的应用场景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漂白水主要用于衣物的漂白和消毒。
将漂白水与洗衣液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和颜色。
同时,漂白水还可以用于清洁卫生间、厨房等场所,去除污渍和异味,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 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工业领域,漂白水被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
例如,在造纸过程中,漂白水可以去除纸浆中的有色杂质,提高纸张的白度和质量。
在纺织和印染行业中,漂白水可以用于漂白纤维和去除布料上的色渍,使产品更加美观。
此外,漂白水还被用于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行业。
在水处理中,漂白水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在食品加工中,漂白水可以用于清洗设备和工具,去除污渍和细菌残留,保障食品的卫生质量。
四、使用漂白水的注意事项虽然漂白水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强大的漂白消毒能力,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漂白水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需佩戴手套和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高一化学漂白剂知识点归纳化学中,漂白剂是一种用于去除颜色、斑点和污渍的化学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纺织、食品处理和水处理。
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漂白剂的一些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什么是漂白剂漂白剂是一种能够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去除物质颜色的化学物质。
漂白剂通常可分为氧化性漂白剂和还原性漂白剂两类。
氧化性漂白剂通过增加被漂物质的氧化数来漂白。
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有氧气、过氧化氢和氯气等。
还原性漂白剂则通过还原被漂物质的氧化数来漂白。
常见的还原性漂白剂有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二、漂白剂的应用领域1. 纺织业漂白剂在纺织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用于去除棉花和纤维中的杂质和颜色,以提供无色且可继续染色的纱线和织物。
2. 食品处理食品加工过程中,漂白剂被用于漂白面粉和糖。
漂白剂可以去除面粉和糖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3. 水处理漂白剂以其杀菌和消毒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在饮用水和游泳池中使用漂白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三、漂白剂的成分和反应机制1. 漂白剂的成分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有氯气(Cl2)、过氧化氢(H2O2)和高锰酸钾(KMnO4)等。
还原性漂白剂主要有亚硫酸盐(SO2)和亚硝酸盐(NO2)等。
2. 反应机制漂白剂的漂白作用是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实现的。
氧化性漂白剂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O2),而氧气能使染料或色素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失去颜色。
例如,在染衣服时使用的过氧化氢(H2O2)会分解产生氧气,氧气氧化染料颜料分子,使其褪色变为无色。
还原性漂白剂作用时,释放出亚硫酸(H2SO3)或亚硝酸(HNO)等还原物质,这些还原物质具有还原染料颜料分子的能力,使其失去颜色。
例如,洗衣粉中的亚硫酸钠能够还原衣物上的染料颜料分子,使其变为无色。
四、漂白剂的安全使用使用漂白剂时应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首先,漂白剂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时需避免。
漂衣剂原理漂衣剂是一种用于洗涤过程中去除衣物上的污渍和色斑的化学品。
它们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或次氯酸钠。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分解有机物,从而使衣物变得更加洁净。
1. 漂衣剂的基本成分漂衣剂的基本成分包括:- 氧化剂:过氧化氢、漂白粉或次氯酸钠等。
- 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 补充材料:如增稠剂、防腐剂、香料等。
2. 漂衣剂的作用原理漂衣剂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污渍和色斑。
在这个过程中,漂衣剂中的氧化剂会与污渍上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同时,碱性物质可以中和有机酸,并提高溶液的 pH 值,从而促进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在水中会分解为水和氧气,同时也能与污渍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
这个反应可以写成如下的化学方程式:H2O2 + 2e- → 2OH-(还原)H2O2 → O2 + 2H+ + 2e-(氧化)在这个反应中,过氧化氢被还原为氢氧根离子(OH-),同时也被氧化为氧气。
这个反应不仅能够去除污渍,还能够消除衣物上的异味。
3. 氧化剂漂衣剂中最常见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漂白粉和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它可以在水中分解为水和氧,并与有机物发生反应。
然而,过量使用过氧化氢会导致衣物变黄或变褐,并且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漂白粉是一种含有活性氯的混合物,可以将色素分子分解为无色或浅色产物。
它也可以与酸性污渍发生反应,并将其转变为无色产物。
然而,在使用漂白粉时需要注意不要与酸性物质混合,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气体。
次氯酸钠是一种漂白剂,可以将色素分子分解为无色或浅色产物。
它也可以与有机物发生反应,并将其转变为无害物质。
然而,使用次氯酸钠时需要注意不要与其他化学品混合,否则可能会产生有毒的气体。
4. 碱性物质碱性物质在漂衣剂中起到中和酸性污渍、提高 pH 值的作用。
最常见的碱性物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在水中可以快速溶解。
浅析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余俊毕【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年(卷),期】2018(000)018【总页数】1页(P51)【作者】余俊毕【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第四中学【正文语种】中文漂白是使用化学试剂将有色物质漂染成为白色(或溶液褪色)的过程.中学化学中涉及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很多,如漂白粉、漂白液、SO2等.1 漂白剂的分类物理漂白:漂白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吸附.化学漂白:1)化合性漂白.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褪色后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例1 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有多种,下列物质中的漂白原理与另外3种不同的是( ).A H2O2;B 活性炭;C SO2;D HClO分析具有强氧化性的漂白剂可以把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褪色后的物质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如漂白粉;漂白剂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光照或受热后容易分解恢复成原来的颜色,如SO2;活性炭有吸附性,吸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H2O2、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SO2可以与有机物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活性炭漂白是利用吸附性,漂白过程是物理变化,答案为B.2 漂白剂漂白原理分析1) 物理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有吸附性能,能吸附有机色素具有漂白性,漂白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为物理性漂白,也可叫作暂时性漂白.2) 化合性漂白:SO2漂白原理为SO2溶于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与有机色素直接结合成无色的化合物.如将SO2通入品红溶液里,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品红的结构里有一个“发色团”,该发色团遇到亚硫酸后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改变了发色团的结构,该无色化合物不稳定,遇热时又分解为“发色团”.所以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又能恢复成原色.SO2的漂白也可叫作暂时性漂白.3) 氧化性漂白:氯水、漂白粉[Ca(ClO)2]、H2O2、Na2O2、O3、NaClO、HClO、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的物质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也可叫作永久性漂白.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褪色;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C 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 SO2和Cl2混合使用,具有更强的漂白能力分析 SO2的漂白性是因为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物质褪色,SO2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选项A错误;Na2O2、次氯酸等物质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选项B正确;漂白粉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利用其吸附性,SO2的漂白性是因为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其漂白原理不相同,选项C错误;SO2和Cl2恰好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盐酸和硫酸没有漂白性,选项D错误.3 漂白剂漂白原理分析中注意的问题1) 干燥的Cl2、Ca(ClO)2、NaClO本身没有漂白性,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2) 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生成HCl)后褪色(HClO有漂白性),而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只变红(生成H2SO3)不褪色,SO2漂白能力较弱,只能使品红溶液褪色.3)使有机物褪色是漂白,使无机物褪色不叫漂白.如SO2能漂白品红,而使溴水褪色不是SO2的漂白性,是SO2的还原性.例3 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现象结论 A氯水浅黄绿色褪色SO2有还原性 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 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D含酚酞的Na2CO3溶液红色溶液褪色酸性:H2SO3>H2CO3分析 SO2被Cl2氧化生成H2SO4,体现了SO2的还原性,选项A正确;SO2与H2S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选项B正确;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SO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4生成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选项C错误;SO2与Na2CO3溶液反应,体现了酸性:H2SO3>H2CO3,选项D正确.。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常见的漂白剂包括氯漂白剂、氧漂白剂和氨基气体漂白剂。
它们的漂白原理各不相同,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漂白剂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指含有活性氯离子(Cl-)的化合物。
常见的氯漂白剂有氯气、次氯酸钠等。
氯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主要是氯离子对色素分子的氧化作用。
当氯气或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氯离子接触到色素分子时,氯离子通过受体的氧化作用,从而将色素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断裂,还原为无色或淡色的物质。
氯离子还可以与水分子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盐酸。
次氯酸根离子以活性的形式与色素反应,实现漂白效果。
2.氧漂白剂氧漂白剂是指含有活性氧离子(O2-)的化合物,常见的氧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
氧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活性氧离子的氧化反应将有色物质转化为无色物质。
活性氧离子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直接与有机色素分子中的双键、芳环等化学结构发生反应,使其发生断裂或改变结构,从而使有色物质失去吸收光的能力,达到漂白的效果。
3.氨基气体漂白剂氨基气体漂白剂是指含有氨基气体的化合物,如氨气等。
氨基气体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氨基分子的变化来实现漂白效果。
在碱性条件下,氨气可以与色素分子中的酮基、亚胺基等进行反应,形成新的氨基化合物。
这些新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并且没有吸收光的能力,因此呈现无色的状态,实现漂白的效果。
总结起来,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主要包括氯漂白剂的氧化反应、氧漂白剂的氧化反应和氨基气体漂白剂的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都会导致有色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或破坏,使其失去吸收光的能力,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漂白剂在漂白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配比,以避免对被漂物质造成损害。
各种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漂白剂是一种可以去除物体表面颜色的化学物质。
不同种类的漂白剂具有各自的漂白原理。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1. 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其主要成分是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
氯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颜色。
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离解为次氯酸根离子和氧气。
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有机色素发生氧化反应,将其还原为无色或淡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2. 过氧化氢漂白剂:过氧化氢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颜色。
过氧化氢能够释放出活性氧,从而导致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颜色褪去。
过氧化氢漂白剂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分解,释放出氧气,因此酸性的过氧化氢漂白剂更容易起到漂白的效果。
3.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硫代硫酸盐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
硫酸亚硫酸盐可通过氧化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的色素分子还原为无色物质。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可通过亚硫酸根离子(SO3^2-)或硫酸酸根离子(S2O3^2-)对有机物色素产生还原作用,去除颜色。
4. 臭氧漂白剂:臭氧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臭氧。
臭氧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颜色。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颜色褪去。
臭氧漂白剂常常用于漂白纸浆和纺织品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漂白剂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根据被处理物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白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漂白剂的使用也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引言漂白粉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剂,经常被用于漂白衣物、消毒和清洁各种表面。
在使用漂白粉之前,了解其漂白原理对于正确使用和安全使用漂白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并解释其对不同材料的漂白效果。
漂白原理漂白粉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叫做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物质。
次氯酸钠是一种氯漂白剂,其漂白原理基于次氯酸分子中的活性氯原子。
当漂白粉溶解在水中时,次氯酸钠分解为次氯酸(HOCl)和氯化钠(NaCl)。
次氯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容易失去活性氯原子。
活性氯原子是漂白过程中的关键,它们能够与有机物质反应并破坏有机物质的颜色。
漂白过程中,活性氯原子与有机物质中的色素分子发生氧化反应。
色素分子通常是带有共轭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结构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产生不同的影响。
漂白粉中的活性氯原子能够改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使其无法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使有机物质失去颜色。
对不同材料的漂白效果漂白粉对不同材料的漂白效果因其成分和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棉质和亚麻质料漂白粉对棉质和亚麻质料有较好的漂白效果。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天然纤维材料含有氨基酸,漂白粉中的活性氯原子能够与这些氨基酸反应,使有机物质的颜色得以去除。
在使用漂白粉漂白棉质和亚麻质料时,应注意使用适量的漂白粉,以免损坏纤维材料的结构。
合成纤维漂白粉对合成纤维的漂白效果较差。
合成纤维通常由聚酯或聚酰胺等合成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天然纤维有很大的不同。
活性氯原子无法与合成纤维中的化学键发生反应,因此漂白粉对合成纤维的漂白效果有限。
色彩牢度漂白粉对不同材料的漂白效果也受到色彩牢度的影响。
色彩牢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界因素(如光、水、热等)影响时,保持原有颜色的能力。
如果材料的色彩牢度较高,漂白粉对其漂白效果较差。
安全使用漂白粉的注意事项使用漂白粉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安全:1.使用适量:使用过量的漂白粉可能引起有害气体的释放或损坏材料。
漂白剂的种类及其漂白原理***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06级指导教师:杨延民教授摘要 : 物质的漂白脱色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根据化工产品呈色的原因不同,对不同物质采取不同的漂白方法。
我们通常使用活性炭等物理吸附剂漂白因含有色素而显色的物质。
而对因含有生色团而显色的物质漂白,一般都是使用漂白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称它为化学漂白。
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将化学漂白剂分为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漂白剂种类及其漂白的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漂白剂;原理;氧化;还原;二氧化硫;臭氧;氯气The Type of Bleach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chingWu XuemeiCollege of Ch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e2006 Instructor:Yang YanminAbstract:Many chemical products has color that we do not want, bleaching material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blems. Chemical coloration for many reasons, the color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for different reasons .We use different bleach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lor material. We use charcoal to bleach substances which contains the color pigments by physical adsorption. bleching stances mainly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bleaching agents are chemical bleach.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bleaching agents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aching are expounded.Key words : bleaching ;principle ;oxidation ;reduction;sulfu r;dioxide;ozone;chlorine引言很多物质都带有我们不希望见到的颜色,我们要使物质失去这种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漂白。
但是物质显色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漂白不同物质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
像含有色素或杂质而显色的物质我们一般使用活性炭等脱色剂进行物理吸附,但是像品红等物质由于自身官能团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显色,那就需要使用化学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通常称其为化学漂白剂,化学漂白剂在工业漂白上得到广泛应用。
而对于本身是白色的物质,为增加其白度、亮度而使用的物质叫做增白剂。
总的来说,脱色剂、增白剂也属于漂白剂这一大类。
现代漂白工业迅速发展,但漂白剂滥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食品脱色,许多不法商家用工业漂白剂,如吊白块对食物进行漂白,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对如今的漂白剂种类及其漂白原理进行详细论述,使大家了解生活中常见漂白剂的种类及漂白原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 物质的显色原理不同物质显色的原因不尽相同。
比如说有很多物质由于含有色素而显色,或含有杂质而显示颜色。
但大多数物质由于本身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显示颜色,其原理是物质的显色源对光的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组成中的价电子在光的作用下发生跃迁,所吸收的光要满足公式:△E=E(激) ̶- E(基)= hᴠ= hc/λ。
不同物质价电子不同,跃迁吸收的hv则不同,吸收光的频率和波长也不同。
当价的基态能量E(基)电子跃迁能量差△E=4.97×10-19 ~ 2.74×10-19J,即吸收光波长在400~730nm时,物质则因吸收可见光而显色[1]。
所以说物质要显色必须发生电子跃迁。
对于有机物来讲,如果含有Π键,由于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激发组成Π键的Π电子所需的能量较低,具有这种能量的光波处于紫外及可见光区内。
像含有C=C 、C=O 、N=N、C=S等Π键的不饱和基团我们称之为生色团。
2 漂白剂的种类对于漂白剂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常接触到一些漂白剂。
例如漂白粉、过氧化氢、二氧化硫等等。
根据其漂白机理的不同我们将漂白剂分为物理漂白剂和化学漂白剂,而化学漂白剂又根据其反应机理不同分为氧化型漂白剂、还原型漂白剂和其它类型漂白剂。
2.1 物理漂白剂物理漂白剂是指不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只是对有色物质发生物理附的物质。
当然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除了能吸附有色、有毒物质之外, 对所有物质基本都具有吸附性,这就要求此类物质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 活性炭和白土就是最常见的此类物质,所以这类物质叫做脱色剂更为合适,即有色物质被吸附到多孔物质的孔隙内。
(1)活性炭将木炭在1200K的水蒸气中进行加热,即可得到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物理吸附作用。
常见的易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如下:①吸附色素。
通常用于溶液脱色( 漂白),如制造白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做脱色剂。
②吸附有毒的气体( 或蒸气):如NO、NO2、Cl2、Br2、C6H6都能被活性炭吸附,因此活性炭也常用于去毒、防毒、冰箱除臭等。
③吸附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如用于水的除臭净化。
另外活性炭也常用来吸附水中的汞、铬的重金属离子等等。
(2)活性白土活性白土是膨润土的一种深加工产品,它由膨润土脱水、粉碎, 加硫酸活化,经水洗、分离、干燥而得。
分子式为H2Al2(SiO3)4.nH2O ,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的混合物, 外观为灰白、粉红或白色粉末, 表观密度0.6~0.8 g/cm 3,相对密度2.5,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活性白土主要用于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石蜡、脂肪酸及有机化学物品的脱色精制。
2.2 化学漂白剂相对于物理漂白剂而言,化学漂白剂是漂白剂与被漂白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生色团被破坏而不能显示颜色的物质。
又根据漂白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分为氧化型漂白剂、还原型漂白剂和其它类型的漂白剂。
2.2.1 氧化型漂白剂氧化型漂白剂都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物质的生色团氧化,使其不能再显示颜色。
一般分为过氧化氢类、次氯酸类、二氧化氯、臭氧等。
(1)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类漂白剂是指过氧化氢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过氧跟的漂白剂,过氧化氢类漂白剂漂白物质主要是发挥过氧化氢的氧化性。
一般作为织物、丝稠、麦秆等的漂白剂,其漂白作用持续永久,其副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类环保高效的漂白剂。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双氧水作为漂白剂由于其反应时间短、白度高、放置久不返黄、对环境污染小、废水便于处理等优点而广泛用于涤棉、丝绸、棉、麻织物、纸浆及油画等的漂白。
过氧化钠过氧化钠(Na2O2)粉末呈黄色, 易吸潮, 与水或稀酸作用生成过氧化氢, 并猛烈放热。
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或称过氧化氢碳酸钠)是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加合物,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过碳酸钠漂白剂与污染环境的氯漂白剂相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当它与含水的介质接触的时候,分解成氧气,水和天然的纯碱. 含有过碳酸钠的洗涤剂和漂白剂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尤其对于用来预浸沾有重污的衣物非常有效. 值得称道的是, 过碳酸钠具有保色增艳作用,不会损伤织物的颜色,并且防止织物变黄或者变暗.过碳酸钠主要用于各类固体洗涤剂和彩漂粉, 也可以制成安全环保的释氧剂、消毒剂,此外,过碳酸钠也可以应用于个人护理品, 食物漂白,纸浆漂白和织物漂白中。
过硼酸钠过硼酸钠是无味的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化学式为NaBO3.nH2O,过硼酸钠一般作为洗衣粉的添加剂,能提高洗涤物的白度,且不损害洗涤物原来的颜色。
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又名过乙酸(peraceticacid ,简称PAA)、过氧酸、过氧化乙酸, 过氧乙酸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是较常用的一种氧化型漂白剂,通常用作面粉的增白剂,可以氧化小麦粉内的类胡萝卜素,适量添加不但可以改善面粉的色泽,提高面粉白度,还能改变面团筋。
(2)次氯酸类次氯酸类漂白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次氯酸的漂白剂。
此类漂白剂漂白物质主要是HClO的氧化作用,比如说新制氯水,漂白粉或84消毒液等。
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的有机物中的发色基团氧化或与其不饱和键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变成较稳定的无色物质。
次氯酸的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有机色素褪色后不能恢复到原有的颜色。
可用作棉、麻、纸张等的漂白。
氯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
常温下,1m3水中可溶解约2.5 m3的氯气。
溶解的部分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
漂白粉,84消毒液漂白粉,84消毒液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漂白剂。
漂白粉是将Cl2的通入石灰乳中而制得,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而84消毒液得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
(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重要的漂白剂,由于其漂白效果显著,绿色无污染,是国际公认的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的漂白剂,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氧化剂,在常温常压下是黄绿色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其分子量为67.45,沸点11 ℃,熔点-59 ℃。
气体ClO2密度为3. 09g/ L(11 ℃),液体ClO2的密度为1.64。
ClO2在水中以ClO2单体存在,不聚合生成ClO2气体,在20 ℃和4 kpa压力下,溶解度为2.9 g/L。
在水中不与有机物结合,不生成三氯甲烷致癌物,因此被称为不致癌的漂白剂。
(4)臭氧臭氧(O3)为淡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常温常压下臭氧不稳定,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漂白性。
臭氧作为漂白剂无副产物产生,是理想的漂白剂,但由于其成本高昂,未得到广泛应用。
2.2.2 还原型漂白剂还原型漂白剂都具有还原性,能够将物质的生色团还原,使其不能再显示颜色。
(1)连二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白色砂状晶体或淡黄色粉末,连二亚硫酸钠的结构式可表示为:连二亚硫酸钠在纸浆漂白中,是有代表性的还原剂。
为了提高漂白效率,一般配合其他助剂一起使用。
连二亚硫酸钠能漂白多种染料,是良好的漂白剂,可以用来漂白彩色办公废纸脱墨浆。
又因是还原漂白,所以对纸浆得率没什么损失。
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用保险粉漂白,提高纸浆白度的同时,对纸浆纤维强度和成纸的不透明度没有什么负作用,而H202或含氯漂白剂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