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8
漂白剂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其种类和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常见的漂白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次氯酸钠:也称为漂白粉,是一种氯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氧化还原性。
可以用于清洁和漂白衣物、毛巾、床单、厨房用具等家庭用品,还可以用于消毒病房、厕所、厨房等公共场所。
2. 漂白水:也称为氯水,是一种氯化合物,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可以用于消毒水龙头、马桶、地面、墙壁等,但需要注意稀释比例,以避免对材料造成损害。
3. 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可以用于漂白牙齿、清洁创口、消毒口腔等。
4. 漂白氧:是一种过氧化合物,可以用于漂白和清洁衣物、毛巾、床单、厨房用具等家庭用品。
漂白剂的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医院、餐厅、学校等场所。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同时,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白剂和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 1 -。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
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总结:吸附型漂白:活性炭、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有色物质,起到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
强氧化性漂白:氯水、HClO、漂白粉Ca(ClO)2、Na2O2、H2O2、O3、浓硫酸、浓硝酸、NaClO,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化合型漂白:SO2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 ,H2SO3 能够和有色有机物(如品红)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无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如加热)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种漂白是暂时性漂白。
SO2的漂白作用具有特殊性。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考点26 氯水和常见漂白剂性质探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考点26 氯水和常见漂白剂性质探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考点26 氯水和常见漂白剂性质探究的全部内容。
微考点26 氯水和常见漂白剂性质探究一、单项选择题1.(2017·无锡一中高三月考)有关氯气和氯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一定是氯气B.饱和氯水久置时Cl-增多、水分子减少C.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D.可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2.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3.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错误!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 molB.ClO错误!的生成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C.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16。
8 gD.一定有3.36 L氯气参加反应二、不定项选择题4.为增大氯水中c(HClO),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NaOH固体B.加入食盐固体C.加入CaCO3D.加入Na2SO3固体5.(2017·江都中学高三开学测试)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 浓度为10。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强氧化性漂白: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强氧化性漂白剂如:HClO,Ca(ClO)2(的有效成分),NaClO,H2O2,Na2O2,O3。
HClO:有强氧化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氯气通入水)。
Ca(ClO)2 :Ca(ClO)2与CO2、水生成HClO而呈漂白性,常用于衣服、织物的漂白。
H2O2:H2O2有强氧化性,3%的常用于医疗消毒。
Na2O2:Na2O2有强氧化性,常用于织物、丝稠、麦秆等漂白。
O3 :O3有极强的漂白性,常用于消毒。
2.非氧化性漂白:与有机色素结合成无色的物质,分解后颜色会复原。
如书本摆放的时间长,会变黄,就是这个原因。
源-于-网-络-收-集。
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四种常用消毒剂的优缺点比较一、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作用于消毒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消毒作用就来源于次氯酸根的强氧化性。
漂白粉中所含的过氧化钙在水中形成絮状沉淀,可吸附水中杂质,达到净水作用。
漂白粉多用于清塘消毒,用量一般为20ppm左右,即1米水深每亩用量25到30斤。
优点:作用范围广,见效快;有净水作用,可用于改良水质;使用成本较低。
缺点:稳定性差,在强光,高温,潮湿环境下易分解失效;使用后易残留,释放有毒的氯气对养殖生物造成危害;腐蚀性较强,若用量不合理可能对生物体表及腮部造成腐蚀;对病毒效果不佳。
二、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产品一般为泡腾片,可迅速在水中溶解,释放出高纯度的二氧化氯气体,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优点: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放入水中10分钟内即可溶解,释放二氧化氯气体,快速杀菌;杀菌能力不受水体pH影响;使用后无残留,且不会产生对人体致癌物质;使用前稳定性好,易于保存。
缺点:会对藻类产生一定影响,若藻相不稳定可能会引发倒藻;会杀死有益菌,消毒后需注意补菌。
三、过硫酸氢钾:此类消毒产品的主要成分为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新一代的消毒产品,与传统的氯制剂相比有诸多优点。
优点:杀菌范围广,见效快;可降解除草剂、藻毒素等有害物质;可降解氯制剂、碘制剂等消毒剂使用后的残留;络合和氧化重金属离子,使其形成无毒的稳定价态;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在池塘底部形成氧化表层,阻断底泥中有机质厌氧发酵产生的有毒害物质向水体发散。
缺点:有一定的杀藻作用,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倒藻;生产时具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市面上一些不合格产品的流通,使用时应选择大厂家生产的产品。
四、聚维酮碘:可持续释放游离碘,破坏细菌、病毒的新陈代谢,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优点:高效低毒,杀菌范围广且不易对养殖生物造成损伤;杀菌时间长,持续释放游离碘,长效作用于水体,彻底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病毒;由于是液体消毒剂,可均匀作用于水体,处理水体中的老化藻类,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
系列微专题3 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1.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漂白特点(1)SO2不漂白酸碱指示剂:(2)漂白是指使有机色质退色,使无机色质退色(如溴、KMnO4、CuSO4·5H2O)不称为漂白作用。
1.下列物质均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①H2O2②Na2O2③SO2④活性炭⑤氯水⑥O3A.①②③B.全部C.③④D.①②⑤⑥[答案] D2.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退色或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①KMnO4(H+,aq) ②溴水③碘水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⑤B.②③C.全部D.⑤[答案] D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Cl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退色②溶液不退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4.某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Cl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Cl2+H2O HCl+HClO,并且HClO具有比Cl2更强的氧化性。
他们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退去而得无色溶液。
以下的一些问题需要请你来配合回答:(1)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具有漂白剂有SO2、HClO、Ca(ClO)2、Na2O2、H2O2、臭氧、活性炭(或木炭)等。
其漂白性实质分别属于以下三类:一、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在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
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
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就是这个缘故。
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如何氧化)(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
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
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Ca(ClO)2+2H2O=Ca(OH)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利用它们的强氧化性,HClO常用作自来水消毒,Ca(ClO)2与CO2、水反应生成HClO而呈漂白性,常用于衣服、织物的漂白。
(2)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2O2=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
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
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4NaOH+O2↑。
因此,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三、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双氧水漂白过氧化氢(H2O2)漂白过氧化氢是优良的氧化漂白剂。
纯浓的过氧化氢是无色液体,能以任何比例溶于水中,商品一般有3%、30%、35%几种浓度的溶液。
过氧化氢为弱酸。
碱性或强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的稳定性很差。
商品中加有酸,使其呈弱酸性。
过氧化氢对纤维素纤维的纺织物的漂白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漂白效果因pH值不同而不同。
在近中性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白度良好,而纤维损伤较大,pH=10-11时漂白,不但所得白度良好,而且纤维损伤也小;pH值继续增高,则白度和强力都差。
因此,用过氧化氢漂白,宜在pH值为10-11的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在用过氧化氢漂白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而避免纤维的脆损,除了应适当控制漂白的pH值以外,还必须在漂液中加入过氧化氢的稳定剂,常用的有硅酸钠及乙二胺四醋酸钠盐(EDTA)等。
硅酸钠除了作稳定剂以外,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是碱剂。
目前工业生产中都采用硅酸钠或与其他稳定剂混用。
过氧化氢对棉纺织物的漂白是在碱性介质中加热进行的,兼有一定的煮练作用,能去除棉籽壳等天然杂质,因此对煮练的要求较低。
棉布用过氧化氢漂白时,一般要先经过退浆和煮练,然后再浸轧过氧化氢漂液。
漂液浓度可根据布上含杂情况和漂白要求而定,一般大约是2-3g/L(以100%过氧化氢计),并加有适量的稳定剂硅酸钠。
漂液pH通常调节到10-11之间。
带液率在110%-130%左右。
然后在容布器中(95-100℃)汽蒸堆置45-90min,最后充分洗净。
用过氧化氢漂白棉布,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产品的白度较高并较为稳定,漂白的织物手感好,同时对退浆和煮练要求较低,便于漂练过程的连续化。
此外,采用过氧化氢漂白无有害气体产生,可改善劳动条件。
但过氧化氢漂白设备需用不锈钢制成。
过氧化氢的价格比次氯酸钠为高,故成本较高,目前-般用于高支数棉布及涤棉混纺织物的漂白。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漂白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将物体上的色素或杂质去除,使物体变得更加白净。
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
漂白剂常用于清洁和美白纺织品、纸张和其他物品。
1.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漂白剂。
氯漂白剂通常以含氯化合物形式存在,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
在水中溶解后,氯漂白剂会释放出氯离子,氯离子与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2.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漂白剂也常被称为氧漂白剂。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直接用于漂白,也可以作为其他漂白剂的成分之一、过氧化氢通过释放氧气来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
过氧化氢也常用于医疗和消毒领域。
3.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是一类化学物质,包括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可以被用作漂白剂,并且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拥有较高的效果。
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在水中溶解后会释放活性氧,从而氧化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
漂白剂的原理:漂白剂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化学反应:氧化和光解。
1.氧化反应:漂白剂通过释放氧气氧化漂白物体上的色素或杂质。
这种氧化反应会分解色素分子的结构,破坏其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氯漂白剂、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都能通过氧化反应来起到漂白的作用。
2.光解反应:漂白剂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在受到光照时,会发生光解反应,产生氢氧根离子(OH-)。
氢氧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进一步氧化色素分子或杂质,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光解反应常见于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等漂白剂中。
此外,漂白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起到漂白的效果,如与漂白物体上的色素形成不溶的复合物,从而使色素离开物体表面,达到漂白的目的。
总结起来,漂白剂通过氧化或光解等化学反应,能够分解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使物体变得更加白净。
不同的漂白剂根据原理不同,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漂白效果。
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注意其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各类消毒剂综合比较
二氧化氯与漂白水的差异(次氯酸纳)
二氧化氯与漂白水(次氯酸钠) 在不同浓度下的杀菌效率
二氧化氯与漂白水(次氯酸钠) 在不同pH值下的杀菌效率
使用臭氧存在的问题
O3氧化能力很强,但并非十全十美。
应用O3也存在着一些问题,O3化会带来副产物。
微污染水源中有机物种类繁多,O3-能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中间产物。
要对其全部进行检测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溴酸根和甲醛作为O3副产物的指标。
由于经济方面等原因,O3投加量不可能大到将大分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另外,即使过量投加O3,也会有其他物质出现,也不可能使有机物全部无机化,因为O3氧化大多数有机物产生的不完全氧化产物可能阻碍O3的进一步分解,导致O3不可能将这些中间产物完全氧化,如甘油、乙醇、乙酸等。
同时,O3不能有效的去除氨氮,对水中有机氯化物无氧化效果。
O3处理时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不饱和醛类、环氧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
如果水中含有较多的溴离子,O3会将其氧化为次溴酸。
次溴酸与卤化消毒副产物的
前体物反应,会产生溴仿和其他溴化消毒副产物。
溴离子还能被进一步氧化为溴酸盐离子,从而导致出水呈致突变阳性。
臭氧化后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上升,可能会造成水中细菌的再度繁殖。
为了维持管网中有足量的剩余消毒剂,在臭氧处理后再加氯或氯胺处理会分别生成三氯硝基甲烷和氯化氰,成为新的消毒副产物,其毒性现尚不清楚。
对某些农药,O3氧化后的产物可能更有害。
资料整理来源阻垢剂 缓蚀剂 阻垢剂反渗透药剂杀菌剂水处理药剂。
漂白剂小结漂白剂指的是用于漂白衣物、清洁厨房和卫生间等表面的化学物质。
它们主要通过氧化作用去除或减少染料、颜色和污垢的存在。
漂白剂常见的种类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漂白剂和二氧化氯漂白剂等。
下面将对这三种常见的漂白剂进行详细介绍。
氯漂白剂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漂白剂。
它包括氯气、次氯酸和次氯酸钠等成分。
氯漂白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以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
它对于去除衣物上的色素、漂白污渍和去除细菌等有着较好的效果。
但是氯漂白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同时,使用后需要彻底清洗,以免残留氯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过氧化氢漂白剂也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这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物质。
过氧化氢漂白剂在漂白过程中会释放氧气,氧气起到氧化颜色的作用,从而使衣物漂白。
过氧化氢漂白剂不含有氯,使用较为安全。
它对漂白衣物和清洁表面效果显著,同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但是过氧化氢漂白剂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分解,所以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稳定和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二氧化氯漂白剂是另一种常见的漂白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氯。
它具有很高的氧化性,对色素有很强的去除能力。
二氧化氯漂白剂的漂白效果很好,而且在漂白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物质。
因此,它在很多场合被广泛使用。
但是二氧化氯漂白剂需要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同时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漂白剂是一类常见的化学产品,主要通过氧化作用去除或减少衣物和表面上的染料、颜色和污垢。
氯漂白剂、过氧化氢漂白剂和二氧化氯漂白剂是常见的三种漂白剂。
它们在漂白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劣,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漂白剂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深扒漂白粉、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聚维碘酮,哪个更好用?漂白粉漂白粉俗称含氯石灰,一般情况下含有效氯25-30%左右,遇水后生成次氯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
一、漂白粉的用途漂白粉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鱼的清塘消毒和预防、治疗细菌性鱼病。
1、清塘消毒。
一般施药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
先将漂白粉加水溶解,然后全池泼洒,能杀死水体中的水生昆虫、蛙卵、害鱼、螺蛳及各种鱼病病原体。
2、防治病害。
采用漂白粉防治鱼病,在鱼病发生时或流行季节,一般每立方米水体用药品1-3克,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次,能治疗鱼类烂鳃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竖鳞病、肠炎病等。
漂白粉不论是用于清塘,还是用于治疗鱼病,均符合水产品生态养殖和无公害化养殖要求。
二、漂白粉的施用方法1、抽样测定定量法。
施用前必须对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抽样测定,以便确定使用量。
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可采用蓝黑墨水滴定法。
在防治鱼病方面,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要求达到30%,一般每立方米水体用药量为1-2克。
2、溶解过滤泼洒法。
利用漂白粉防治鱼病时,不管池塘大小,用药量多少,在施用时,必须做到先用水溶解后,滤去残渣,然后进行全池泼洒,防止鱼类误吞漂白粉而造成死鱼现象发生。
3、疗程施用法。
使用漂白粉防治鱼病,一定要坚持疗程施用法。
一般1个疗程为3--5天,即在第1天施用漂白粉后,间隔1天再使用第2次,连续施用2--3次。
4、调节水质施用法。
一般清水池塘或池水呈中性或微碱性时施用效果好。
所以在施用漂白粉防治鱼病前,可采用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0--15千克调节水质,然后再施用漂白粉。
三、使用方法鱼池消毒,一般在起鱼以后至下次鱼种放养之前进行。
空池灌满水,用漂白粉清池消毒,每平方米20克以上(每亩13.33公斤)的用量,均匀撒入池中。
1~2天后,把池水放出。
为促使池底土泥氧化,将池底耕耙一遍,让太阳曝晒一周左右。
防治鱼类赤皮、烂鳃等病,以10ppm漂白粉在水温10——15℃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15~20℃时浸洗15~20分钟。
漂白水是酸性还是碱性?
次氯酸是弱酸,次氯酸盐由于次氯酸根的水解显现很强的碱性。
漂白水NaClO 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用漂白水混了洁厕灵.然后马上又剧烈的化学变化.散发出很多刺鼻的味道。
做试验,第一次是用盐酸加漂白精,第二次高锰酸钾加盐酸试管破了,结果一股氯气直冲脑门,
漂白水+盐酸,会生成氯气
氯气,有剧毒,要是很不舒服,就吸一点稀氨水就好了。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次氯酸钠
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 HCl 盐酸
两者在一起使用会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有毒的Cl2 氯气
去污粉和洁厕精不能同时使用
去污粉是NaClO,洁厕灵是以稀盐酸为主的酸性溶液,如果一起使用,会有如下反应:
NaClO+2HCl==NaCl+Cl2↑+H2O,有毒的氯气会造成危险的后果,同时是二者失效.
洁厕灵为酸性物质,能与漂白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作者:汤琛倩等文章来源: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二) 点击数:
3975 更新时间:2007-5-18
汤琛倩符小瑜
一、实验目的
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先后认识了Na2O2、Cl2、SO2、等几种常见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各种漂白剂反应的原理都有所不同,那么这些不同是否会使得它们在漂白性质上有强弱之分呢?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对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的性质强弱进行比较.要验证它们的漂白性,就要使得它们与有色的物质反应.经过思考,我们认为: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溶于水后都能形成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使溶液的PH发生明显变化,而酸碱指示剂又能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改变颜色,从而达到指示酸碱的作用,所以通过几种漂白剂分别指示的作用是怎么样,从而推断它们性质的强弱.
二、实验原理
1﹑各种漂白剂的性质
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 O2是强氧化剂,可以交有色物质氧化成为无色物质; NaOH是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Cl2:由于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交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裉色后不能恢复颜色;盐酸与次氯酸均为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SO2: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裉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亚硫酸为弱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各种酸碱指示剂的性质
酚酞: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与碱溶液电离出的OH-结合成醌式结构,显红色,酚酞遇到很浓的碱或酸,由于红色的醌式结构被破坏而生成无色离子,所以酚酞反而裉为无色.
石蕊的性质: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三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酸性溶液中以红色分子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主要以蓝色离子存在.
3﹑实验思路
分别交各种漂白剂与各种酸碱指示剂分别反应,观察其颜色的变化,通过改变各种外部条件,使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改变,观察颜色是否改变.若能恢复原色,即证明该种酸碱指示剂没有被氧化;若不能,即证明该酸碱指示剂被氧化.
三、实验用品
1﹑药品: Na2O2固体、Cl2(新制氯水)、SO2(二氧化硫饱和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盐酸(0.1mol) 、氢氧化钠溶液(0.1mol)
2﹑仪器:锥形瓶、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PH试纸、标准比色卡、药匙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一: Na2O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一)
2.实验二: Na2O2对石蕊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二)
3.实验三: Cl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三)
4.实验四: Cl2对石蕊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四)
实验五: SO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五)
实验六: SO2对石蕊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六)
五、讨论总结
综合上述各组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Na2O2能氧化石蕊,使其裉色,其反应不可逆;但不能氧化酚酞,也不能改变酚酞的根本结构,出现的过氧化钠与其反应“先变红后裉色”现象,是由于过氧化钠与水生成的强碱浓度太大,使酚酞裉为无色物质.
2﹑Cl2能氧化石蕊,而将其漂白,使其遇酸或碱均不显色;也能氧化酚酞而使其失去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质.
3﹑SO2只因水溶液的酸性能使石蕊显红色,而不能与石蕊结合成无色物质,也不能与酚酞结合。
4﹑从以上结论进一步得出:
(1)三种漂白剂能力性质的强弱比较:Cl2﹥Na2O2﹥SO2。
Cl2漂白能力最强,它能把石蕊
跟酚酞氧化成无色物质,SO2的漂白能力最弱,它不能把酸碱指示剂漂白成无色物质。
(2)两种酸碱指示剂稳定性比较:酚酞﹥石蕊。
酚酞不能被过氧化钠氧化成无色物质,
而石蕊能被过氧化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得出酚酞的稳定性比石蕊强。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试过多次失败,但我们学会了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氯水的量过少会影响实验结果;Na2O2的量过多,导致难以稀释NaOH的浓度,不能使溶液由无色突然变浅红色,药品的量会影响到实验的结论…经过本次的实验探究,我们认识到化学
是一门细致的学科,需要我们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所以在以后的实验探究我们要更加细心,注意微小处,这样才能使实验更加完善。
(作者学校:广州市第一中学指导老师:胡晓敏)
点评:解释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必须经历的过程,广州市第一中学的两位同学把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探险是很有益的,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还可以锻炼思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这些都是科学探究中最珍贵的行为和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