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 格式:ppt
- 大小:12.48 MB
- 文档页数:30
双流项目全程策划案(草案)双流房地产分析一、双流基本概况双流有着深厚的古蜀文化底蕴,无论在经济、交通、规划以及市场容量等各方面, 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都有着很大优势。
1、历史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
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
2、区域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6镇,90.64万人。
3、交通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 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设有白家、公兴两大货站;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另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华龙路、双温路、双黄路、籍黄路数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82公里。
4、经济双流县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5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5.0%。
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28.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6亿元,增长3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增长14.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增长28.2%。
农民人均纯收入4293元,净增462元。
基本竞争力跃升全国“百强县”第45位,第九次位居全省经济实力综合评价“十强县”榜首。
5、水系双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度,降雨921毫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县境河属流域属岷江水系,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186公里。
对于居住环境要求具有很大的先天优越性。
6、科研、教育、医疗双流具有科研单位3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所2个,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
有四川大学等高校5所。
中小学230所,其中国家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重点学校3 所。
各类医院45所,其中二级乙等医院3所。
《成都市双流区分区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双流区以五环路为界,横跨“中优”和“南拓”两大发展区域,道路以北落实“中优”发展要求,以南落实“南拓”发展要求。
中优: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南拓: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二、优定位把握时代趋势与核心价值,明确战略定位1.城市发展定位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一流空港城“三步走”发展目标1.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取得重大进展,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并形成一定的创新示范作用。
2.2035年建成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国际空港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自由贸易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3.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空港城市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三、优空间促进港城一体,依据区位价值重塑空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一核以39km²航空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临空经济核心区。
一轴把五环路(双流段)打造为贯通全域的城市经济轴、生态轴和文化轴。
两翼东翼:打造以67km²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城西翼:打造以53km²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生态科技新城一港两湖环空港城市中心:以²环机场区域为重点,打造空港双流精品城区。
怡心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²,打造集“生活、生态”和“智慧、智能”于一体的新经济集聚区。
杨柳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²,打造以集成电路为引领,集总部、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功能区。
以“生态修复和产业更新”为导向的农村土地整理思路探索——以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成新蒲以北区域村规划为例发布时间:2022-05-23T02:13:30.10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月第3期作者:唐成[导读] 本研究片区位于《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生态绿隔区和一级通风廊道内,是周边区域重要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涵养区唐成四川新城汇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要:本研究片区位于《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生态绿隔区和一级通风廊道内,是周边区域重要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涵养区。
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下,为保证城市通风效率和生态安全,本研究提出“锁定基量、实施减量、优化存量、严控增量、提高质量”的集体土地整理思路,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完善,提升片区内八个村/社区的土地价值,促双流九江街道实现“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村规划、整村统筹、土地整治、成都市、乡村振兴、公园城市正文:一、片区现状及研究背景本文研究的片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成新蒲快速路以北,东至环城生态区(锦城公园)、西至九江街道行政区界、南至成新蒲快速路、北至双流区行政边界,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
本片区是双流城镇建设区外的乡村地区,由龙池社区、大井社区、石井社区、邹家场社区、石牛社区、马家寺社区、万家社区、通江社区等八个涉农社区构成。
根据“七普”数据,本片区的户籍人口约为12374人,但片区内集聚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常住人口已达约3.5万人。
从现状建设情况来看,由于片区所处区位交通十分便利且又位于多个城区交界的位置,2005年前后,由香港九龙贸易公司牵头本土多家企业,组建成都双流九龙投资有限公司,借鉴成都蛟龙港工业港(双流)成功经验,投资约20亿元在片区内兴建成都双流九龙工业港开发园区。
而后,随着成新蒲快速路的贯通,片区内的工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至2008年,九龙、大井和铁门三大园区基本成型,在2014年前后,片区建设用地达到峰值,内部已经集聚大量制造鞋、衣服、家具、建材、机械等制造企业和众多仓储物流企业。
杨柳河景观设计安置区风貌整治旧场镇改造规划发展方向部分规划设计部分运营模式部分工业总部基地策划研究战略定位专项规划运营模式总体规划保护和延续城市不可替代的特色特色魅力危机中国的历史文化太珍贵了,不能容许被西方传来的虚伪的、肤浅的、标准的、概念的洪水所淹没。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彭镇历史之根:如何保护宝贵古镇资源?槐轩文化之魂:“把它们完整地传承下去”“历史告诉我们,当人们为了摆脱贫困而全力谋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环境保护、忽视先祖的遗产,忽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旦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环顾四周,回首往事,将会感到怅然若失,为本来可以避免的许多遗憾而追悔莫及”。
中国文化——“回家的路”?断层失根的危险中国城镇建设现状当务之急保护消失名城神韵、古都仪象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彭镇:最近的文化古镇+杨柳河+规模田园......如何保护?彭镇:民生何所依?老场镇+传统工商业......如何崛起?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集散服务特色&功能保护&发展文化复原内向型服务民生&产业城镇功能维度产业维度文化维度全域彭镇城镇集散功能的升级旅游集散功能的升级自身旅游功能的建设文化如何助推城镇建设与发展现有城镇如何承载旅游新城镇槐轩文化如何彰显彭镇新地标现代农业如何一三对接发展旅游业传统工业如何向产业高端发展升级传统服务业如何向高端商贸业发展我们认为彭镇场镇不能就改造而改造,不能仅考虑功能升级,必须最大程度考虑场镇改造对全域彭镇城镇形象、场镇产业与城镇文化的全面提升。
城镇改造涉及内容4.5平方公里场镇总体规划2.28公里杨柳河景观规划场镇核心区域旧城改造农民集中居住区风貌整治全域彭镇的发展要求城镇形象升级城镇功能升级城镇产业升级城镇文化提升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的山区。
►功能定位:生态屏障区、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区。
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一、概况 ............................................................................. ................................................ 3 (一)区域(双流县)概况 ............................................................................. ................ 3 (二)城区概况 ............................................................................. ..................................... 4 二、现状分析 ............................................................................. ....................................... 5 (一)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 .................... 5 (二)原规划要点与评价 ............................................................................. .................... 5 三、发展机遇与分析 ............................................................................. ........................... 6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 ........................ 6 (二)发展条件分析 ............................................................................. ............................ 6 四、上一级规划要求 ............................................................................. ........................... 7 (一)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要内容........................................ 7 (二)对华阳分区的要求 ............................................................................. .................... 8 五、规划依据、期限、范围及指导思想....................................................................... 9 (一)规划依据 ............................................................................. ..................................... 9 (二)规划指导思想 ............................................................................. ............................ 9 (三)规划期限及范围 ............................................................................. ........................ 9 六、规划目标 ............................................................................. ..................................... 10 七、分区职能与发展规模.............................................................................. ................ 10 (一)分区职能 ............................................................................. ................................... 10 (二)城镇规模 ............................................................................. ................................... 10 八、用地布局规划 .......................................................................................................... 10 (一)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态 ............................................................................. .............. 10 (二)用地布局规划 ............................................................................. .......................... 10 (三)远景发展规划 ............................................................................. .......................... 12 九、综合交通规划 ............................................................................. ............................. 12 (一)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 12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 ...................... 12 (三)综合交通规划 ............................................................................. .. (13)十、道路工程规划 ............................................................................. ............................. 15 (一)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 15 (二)发展策略 ............................................................................. .................................. 15 (三)道路工程规划 ............................................................................. .......................... 15 十一、绿地系统规划16(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 16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 ...................... 16 (三)绿地结构 ............................................................................. .................................. 17 (四)绿地布局规划 ............................................................................. .......................... 17 十二、景观系统规划17(一)景观风貌特征分区 ............................................................................. .................. 17 (二)空间轮廓规划 ............................................................................. .......................... 18 (三)景观带 ............................................................................. ...................................... 18 (四)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重要景点 .. (18)十三、土地开发控制规划18十四、标准分区规划19 (一)标准大区划分原则 ............................................................................. .................. 19 (二)标准大区的排序方式 ............................................................................. ............. 19 (三)划分规模 ............................................................................. .................................. 19 (四)标准大区划分 ............................................................................. .......................... 19 十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9(一)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 19 (二)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 .................. 20 (三)供电工程规划 ............................................................................. .. (20)1。
《成都市双流区分区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双流区以五环路为界,横跨“中优”和“南拓”两大发展区域,道路以北落实“中优”发展要求,以南落实“南拓”发展要求。
中优: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南拓: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二、优定位把握时代趋势与核心价值,明确战略定位1. 城市发展定位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一流空港城“三步走”发展目标1.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取得重大进展,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并形成一定的创新示范作用。
2.2035年建成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国际空港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自由贸易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3.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空港城市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三、优空间促进港城一体,依据区位价值重塑空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一核以39km²航空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临空经济核心区。
一轴把五环路(双流段)打造为贯通全域的城市经济轴、生态轴和文化轴。
两翼东翼:打造以67km²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城西翼:打造以53km²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生态科技新城一港两湖环空港城市中心:以17.7km²环机场区域为重点,打造空港双流精品城区。
怡心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8.4km²,打造集“生活、生态”和“智慧、智能”于一体的新经济集聚区。
杨柳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5.3km²,打造以集成电路为引领,集总部、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功能区。
《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二0一一年一月第一章总则 (4)1.1 目的 (4)1.2原则 (4)1.3 适用范围 (4)第二章选址 (4)2.1安全性 (5)2.2经济性 (8)2.3 生态性 (8)第三章总体布局 (9)3.1总体要求 (9)3.2布局原则 (12)3.3布局类型 (15)第四章建筑设计 (18)4.1概述 (18)4.2建筑设计 (18)4.3 建筑结构 (28)第五章乡村建设环境 (40)5.1乡村总体环境绿化 (40)5.2沟渠水体岸线 (41)5.3乡间路径 (41)5.4乡村文物古迹 (42)5.5乡村旅游服务设施 (42)5.6农村新型社区环境建设 (42)第六章新村环境整治 (45)6.1农房整治 (45)6.2宅院围墙整治 (45)6.3闲置地整治 (46)6.4标语、广告整治 (46)6.5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46)第七章公共配套设施 (46)7.1公共配套设施内容 (47)7.2公共配套设施指标 (48)第八章市政基础设施 (50)8.1道路交通工程 (50)8.2给水工程 (54)8.3排水工程 (58)8.4环卫工程 (61)8.5电气工程 (61)8.6通信 (63)8.7燃料 (63)第九章防灾减灾 (64)9.1一般要求 (64)9.2 道路 (64)9.3消防 (65)9.4防洪 (65)9.5防地质灾害 (65)9.6避雷 (65)第十章编制 (66)10.1编制方式 (66)10.2编制内容及深度 (67)10.3施工图设计 (68)第十一章附则 (69)11.1用词说明 (69)11.2名词解释 (69)11.3 附表 (70)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为了在全市范围内按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和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实现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特制定本导则。
z如何克服基地的空间劣势,发挥其内部的生态及人文优势,以全新的理念塑造一个“ 回归街道、具有场所感” 的区域;z如何通过空间手法的运用,整合区域较为凌乱的功能布局;并且,通过道路骨架的重新输理,在尊重地块既有现状与路网的前提下,使地块的交通更加流畅;z通过物质性形态与功能设施的导入,很好的解决农民安置、区域产业可持续性等非物质领域的问题,以使规划设计很好的内嵌到大区域之中,良性联动,和谐共生;z在核心节点的设计与意想塑造中,通过将文脉、绿脉、水脉与商脉的互融,通过设计手法,增大核心节点的的内在能量与辐射范围,使其成为成都的特色体验式主题商业的典范z基地现状分析 z基地空间优劣势分析 z交通现状与规范范围 z交通及规划范围调整基地优势资源¾项目占地面积1036亩。
地处温江与双流交界处,距光华大道0.8公里,双温公路穿境而过,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
¾本项目地块大部分较为方正,地势平坦¾紧临江安河,江安河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景观资源好。
基地劣势资源¾现有村民住宅用地分布散乱,场镇处临街商业多,且较为零乱。
拆迁量较大。
¾现状道路大多为村镇道路,道路网络尚未形成。
¾由于江安河位于地块东北角,该水系资源对整个地块的贡献力度比较小。
¾配套设施缺乏¾整个用地被道路分割成七块,交通混乱,基地较零碎。
z原规划基地被一横两纵道路分隔成7块 ,交通混乱, 基地零碎。
z河滨公园的规模比例偏大 ,景观和商业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至双流建议道路系统的修改:z把河滨公园南边的主干道道路等级降低,使之成为小区的主要景观轴,在社区中心位置四周路口设三座人行天桥,与社区中心广场和配套商业形成社区的公建 z 主干道向南折转,避免主干道穿越项目中心区域对于规划范围的调整:z建议把河滨公园南侧的两块用地也同时纳入建设开发的范围。
一方面使开发地块更加完整,土地的整合利用程度提高;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河滨公园的景观和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