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
- 格式:doc
- 大小:104.10 KB
- 文档页数:3
漂白剂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其种类和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常见的漂白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次氯酸钠:也称为漂白粉,是一种氯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氧化还原性。
可以用于清洁和漂白衣物、毛巾、床单、厨房用具等家庭用品,还可以用于消毒病房、厕所、厨房等公共场所。
2. 漂白水:也称为氯水,是一种氯化合物,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可以用于消毒水龙头、马桶、地面、墙壁等,但需要注意稀释比例,以避免对材料造成损害。
3. 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可以用于漂白牙齿、清洁创口、消毒口腔等。
4. 漂白氧:是一种过氧化合物,可以用于漂白和清洁衣物、毛巾、床单、厨房用具等家庭用品。
漂白剂的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医院、餐厅、学校等场所。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同时,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白剂和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 1 -。
高一化学漂白剂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漂白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漂白剂的定义、种类、化学反应和应用进行总结。
漂白剂是一种用于去除物体上的颜色的化学物质,在生活和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1. 漂白剂的定义漂白剂是一种能够氧化物质并去除颜色的物质。
它可以将有色物质中的色素分子还原为无色的物质,从而使物体变得明亮、洁白。
2. 漂白剂的种类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氧漂白剂和二氧化氯漂白剂。
氯漂白剂主要是指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如氯气和次氯酸钠;氧漂白剂则是指含有氧的化合物,如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钠;二氧化氯漂白剂则是指含有二氧化氯的化合物,如二氧化氯气体。
3. 漂白剂的化学反应漂白剂在与有色物质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去除颜色。
以氧漂白剂过氧化氢为例,其化学反应可以简化为:2 H2O2 + 2 e- → 2 H2O + O2↑这个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将电子释放给有色物质的色素分子,使其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去除颜色。
4. 漂白剂的应用漂白剂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多种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于洗衣服和消毒。
在洗衣服中,漂白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污渍和颜色,使其变得干净明亮。
在消毒方面,漂白剂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漂白剂还可以用于脱色和漂白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漂白剂可以用来去除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总之,漂白剂是一种能够去除物体颜色的化学物质。
我们学习了漂白剂的定义、种类、化学反应和应用。
了解漂白剂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漂白剂。
希望这篇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漂白剂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trade/supply/index--1000100310021008--.htm吸收液用氯化汞与氯化钠作用生成四氯汞钠,当样品中的SO2与吸收液作用之后,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防止SO2的损失),这种络合物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SO2浓度成正比,可在580nm下比色测定。
常用的氧化漂白剂有两种:一种是含氯漂白剂,另一种是含氧漂白剂。
一、含氯漂白剂,简称氯漂,是能释放活性氯的氧化剂,通常有氯漂水和氯漂粉。
作为漂白剂,它的漂白去污能力比氧漂强,使用氯漂可使布草白度保持及表面净化程度较好,但织物纤维在漂白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也比氧漂要大。
为此,在漂白过程中对pH 值、温度、时间和浓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少织物受到的损伤。
其中温度对氯漂漂白有显著影响,提高温度,能加快漂白反应速度,缩短漂白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温度增加7℃左右,漂白速度可增加一倍,温度增加10℃左右漂白速度增加两倍。
专业洗涤工作量大,并希望迅速完成,因此在使用氯漂漂白织物时,通常通过适当升高温度,以提高漂白和洗涤速度。
但洗涤过程中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要注意的是温度过高会使纤维聚合度降低。
一般建议使用氯漂的温度在60-70℃左右,时间为10-15分钟。
二、含氧漂白剂,简称氧漂,通常有氧漂剂和彩漂粉。
它对织物的漂白较温和,一般不会损伤织物,可令白色或有色织物漂白后色泽更亮丽。
常用的含氧漂白剂主要是双氧水和彩漂粉,有较好的漂白作用和杀菌作用。
氧漂是通过在水溶液中经过过羟离子游离出活性氧而产生漂白作用,在常温下,它的漂白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提高洗涤速率,一般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漂白,既提高了漂白速度,也增加了织物的的去污力和白度。
因此通常使用双氧水洗涤漂白温度控制在80~90℃,漂白时间在10~15min。
在洗衣業上,一般使用的漂白剂,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氧化漂白剂,一为还原漂白剂。
各类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各类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氧漂剂:例如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氧漂剂可以通过释放氧气来漂白物质。
这种漂白剂会和污渍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为无色或带有光泽的物质。
2. 氧化漂剂:例如酸性漂白液等。
氧化漂剂通过向物质中引入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使其发生氧化反应而漂白。
氧化剂可以将有色物质中的电子转移给自身,从而使有色物质变为无色或色泽淡化。
3. 还原漂剂:例如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还原漂剂通过向物质中引入电子,还原有色物质的色团,使其失去吸收光的能力而实现漂白。
这种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将有色物质中的某些化学键还原断裂,从而破坏其吸收光的特性。
4. 酶类漂白剂:例如含有过氧化酶的洗衣粉。
酶类漂白剂通过特定的酶与污渍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解为无色或较浅色的物质。
这种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反应。
除了以上的漂白原理,不同的漂白剂还可能涉及其他的成分和反应机制。
在使用漂白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材料和污渍特性选择合适的漂白剂,遵循正确的使
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漂白效果。
漂白物质及原理
漂白物质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漂白和去除污渍的化学物质,常见的包括氯漂白剂、氧漂白剂和还原漂白剂等。
1. 氯漂白剂:
氯漂白剂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清洁中。
其原理是通过释放氯离子来氧化并分解有色物质,进而去除污渍。
氯漂白剂一般包含次氯酸钠(NaClO)或过氧化氢(H2O2)等化学物质。
氯
离子与有色物质中的双键或结构中的可还原基团发生反应,使其发生裂解或氧化,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2. 氧漂白剂:
氧漂白剂常用于漂白纸张、纺织品和食品加工过程中。
最常见的氧漂白剂是过氧化氢(H2O2),其分解产生氧气和水,通
过氧气的氧化作用来去除污渍。
氧漂白剂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渍具有不同的漂白效果,能够有效降解染料分子的结构,实现漂白的效果。
3. 还原漂白剂:
还原漂白剂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钠等化学物质。
还原漂白剂通过具有强还原性的亚硫酸根离子(S2O3^2-)来还原
着色物质,使其失去着色性。
还原漂白剂常用于去除有机污渍,如茶渍、咖啡渍和汗渍等。
其作用原理是还原漂白剂中的亚硫酸根离子与污渍中的色素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将其还原为无色物质。
各种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漂白剂是一种可以去除物体表面颜色的化学物质。
不同种类的漂白剂具有各自的漂白原理。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1. 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其主要成分是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
氯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颜色。
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离解为次氯酸根离子和氧气。
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有机色素发生氧化反应,将其还原为无色或淡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2. 过氧化氢漂白剂:过氧化氢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颜色。
过氧化氢能够释放出活性氧,从而导致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颜色褪去。
过氧化氢漂白剂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分解,释放出氧气,因此酸性的过氧化氢漂白剂更容易起到漂白的效果。
3.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硫代硫酸盐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
硫酸亚硫酸盐可通过氧化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的色素分子还原为无色物质。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可通过亚硫酸根离子(SO3^2-)或硫酸酸根离子(S2O3^2-)对有机物色素产生还原作用,去除颜色。
4. 臭氧漂白剂:臭氧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臭氧。
臭氧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颜色。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颜色褪去。
臭氧漂白剂常常用于漂白纸浆和纺织品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漂白剂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根据被处理物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白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漂白剂的使用也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高考化学漂白知识点总结一、漂白的定义漂白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去除物质中的颜色、污渍或杂质的过程。
漂白可以分为氧化漂白和还原漂白两种方式。
氧化漂白是指通过氧化反应使染色质氧化而脱色,还原漂白则是指通过还原反应使染色质还原而脱色。
二、漂白剂的种类1. 氯漂白剂:大气中的氯气和水生成的次氯酸溶液,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
2. 臭氧漂白剂:臭氧气体。
3. 过氧化氢漂白剂:过氧化氢溶液。
4.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亚硫酸氢钠和硫代硫酸钠。
三、漂白原理1. 氯漂白剂原理:次氯酸可以氧化分子中的双键,氧化染料使其脱除色。
同时也可以分解有机物,氧化染色物使其脱除色。
2. 臭氧漂白剂原理:臭氧能将染料中的双键氧化,或通过和分子中某些固定位置的双键分子发生加成反应而发生分子的裂解,使其变得无色。
3. 过氧化氢漂白剂原理:过氧化氢本身在水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它可以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自由基氧化染料使其脱除色。
4.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原理:亚硫酸氢根离子和双氧-亚硫酸根离子能与染料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活化染料分子,或起到还原作用,使其脱色。
四、漂白剂的应用1. 漂白衣物:在日常生活中,漂白剂常用于漂白衣物,以去除衣物上的污渍或变黄的部分。
2. 消毒食品:漂白可以杀菌消毒,使食品更加安全可靠。
3. 清洁环境:漂白剂也可以用于清洁户外场所,去除一些难以清洁的环境污染。
五、高考化学漂白的考点和解题技巧1. 理解漂白的原理和机制,掌握漂白剂的种类及其化学反应过程,例如次氯酸的生成和分解反应,次氯酸和染料中双键的氧化反应等。
2. 掌握漂白剂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操作步骤,如何使用次氯酸或过氧化氢来漂白衣物、清洁环境等。
3. 掌握漂白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次氯酸钠和氯气的反应方程,过氧化氢水溶液分解的反应方程等。
4. 注意漂白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考查漂白剂是否可以氧化某种物质或还原某种物质的反应类型。
总之,在高考化学中,漂白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学生需要理解漂白的原理和机制,掌握漂白剂的种类和化学反应过程,掌握漂白剂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操作步骤,掌握漂白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漂白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等,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高中化学漂白性物质归纳!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漂白性物质的种类,以及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常用的漂白剂有活性炭、氯水、
Na2O2、O3、H2O2、SO2、HClO、NaClO、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等,但是它们的漂白原理很容易混淆,这里就总结一下,供同学们参考。
1、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
(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
(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
(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
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2)褪色的原因是SO2的还原性。
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Br2+2H2O= 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 2H2SO4
(3)褪色的原因是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H2SO3是酸可以使红色酚酞变为无色。
2、氯水和SO2分别使紫色石蕊产生什么现象?
解析:氯水中的HClO先使紫色石蕊变红,而后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
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H2SO3是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而H2SO3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红色不会褪去。
3、SO2和Cl2混合后能否增强漂白效果?
解析:不能。
因为SO2和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 Cl2+2H2O= H2SO4+2HCl
生成物H2SO4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所以漂白效果会减弱。
当n(SO2): n(Cl2)=1:1时,完全失去漂白作用。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常见的漂白剂包括氯漂白剂、氧漂白剂和氨基气体漂白剂。
它们的漂白原理各不相同,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漂白剂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指含有活性氯离子(Cl-)的化合物。
常见的氯漂白剂有氯气、次氯酸钠等。
氯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主要是氯离子对色素分子的氧化作用。
当氯气或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氯离子接触到色素分子时,氯离子通过受体的氧化作用,从而将色素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断裂,还原为无色或淡色的物质。
氯离子还可以与水分子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盐酸。
次氯酸根离子以活性的形式与色素反应,实现漂白效果。
2.氧漂白剂氧漂白剂是指含有活性氧离子(O2-)的化合物,常见的氧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
氧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活性氧离子的氧化反应将有色物质转化为无色物质。
活性氧离子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直接与有机色素分子中的双键、芳环等化学结构发生反应,使其发生断裂或改变结构,从而使有色物质失去吸收光的能力,达到漂白的效果。
3.氨基气体漂白剂氨基气体漂白剂是指含有氨基气体的化合物,如氨气等。
氨基气体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氨基分子的变化来实现漂白效果。
在碱性条件下,氨气可以与色素分子中的酮基、亚胺基等进行反应,形成新的氨基化合物。
这些新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并且没有吸收光的能力,因此呈现无色的状态,实现漂白的效果。
总结起来,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主要包括氯漂白剂的氧化反应、氧漂白剂的氧化反应和氨基气体漂白剂的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都会导致有色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或破坏,使其失去吸收光的能力,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漂白剂在漂白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配比,以避免对被漂物质造成损害。
漂白剂科普知识漂白剂是一种常见的清洁产品,常用于漂白衣物、清洁卫生间等场合。
它能够有效去除污渍和杀灭细菌,使物品恢复洁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漂白剂的科普知识。
一、漂白剂的成分和分类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钙(Ca(ClO)2)等。
它们可分为氯漂白剂和非氯漂白剂两大类。
1.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最常见的漂白剂,常用于洗衣和清洁卫生间。
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
氯漂白剂可以氧化染料颜料,使其变为无色物质,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2.非氯漂白剂:非氯漂白剂是一种相对环保的漂白剂,不含氯成分。
常见的非氯漂白剂有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苯甲酰(C6H5COOOH)等。
与氯漂白剂相比,非氯漂白剂的漂白效果可能较弱,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漂白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在使用漂白剂时,首先要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指示正确使用。
不同的漂白剂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2.避免混用:漂白剂与其他清洁剂或洗衣剂混用可能产生有害的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
因此,在使用漂白剂前,要确保清洁区域没有其他清洁剂的残留,并且不要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
3.保持通风:漂白剂具有刺激性气味,使用时要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以减少对人体的刺激。
4.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漂白剂具有腐蚀性,使用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咨询专业医生。
5.避免长时间浸泡:漂白剂对某些物品有腐蚀作用,长时间浸泡可能导致物品损坏。
因此,在使用漂白剂时,要根据产品说明书的建议,控制浸泡时间。
三、漂白剂的环境影响漂白剂的使用会产生少量有机氯物质,如三氯甲烷等,这些物质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漂白剂时,要注意合理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选择使用非氯漂白剂,如过氧化氢等。
非氯漂白剂在分解后只产生水和氧气,对环境无污染。
1月23日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
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
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
综上所述,D正确。
解题必备物质的漂白性比较1.漂白性分类比较2.SO2和Cl2的漂白性拓展色,紫色石蕊褪色色,紫色石蕊易错易混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A.H2O2B.SO2C. O3D. HClO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
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①SO2使溴水褪色(还原性)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氧化性)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3.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D【解析】①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①正确;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②正确;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③正确;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酸性,故④正确;答案为D。
重难点6 常见漂白性物质及漂白原理1、漂白剂的类型及漂白原理类型原理特点举例氧化型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NaClO、Ca(ClO)2、HClO、H2O2、O3等化合型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硫等吸附型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活性炭、胶体等2、SO2和Cl2漂白比较(1)(2)特别提醒(1)二氧化硫的三种“褪色”: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表现漂白性;②使溴水、氯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还原性;③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说明其水溶液呈酸性。
(2)SO2不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含酚酞的NaOH溶液,而氯水能漂白。
(3)检验S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到红色。
★★★【重难点考向一】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例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B.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消失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消失D.溴水中通入SO2后,橙色消失【答案】C【重难点考向二】氯气与SO2漂白原理的区分【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SO2、Cl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效果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答案】D【解析】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SO2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A项不正确;当SO2、Cl2等物质的量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发生以下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失去漂白作用,B项不正确;活性炭使有机物褪色利用了碳的吸附性,C项不正确;SO2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分解成原来的品红,故D项正确。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漂白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将物体上的色素或杂质去除,使物体变得更加白净。
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
漂白剂常用于清洁和美白纺织品、纸张和其他物品。
1.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漂白剂。
氯漂白剂通常以含氯化合物形式存在,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
在水中溶解后,氯漂白剂会释放出氯离子,氯离子与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2.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漂白剂也常被称为氧漂白剂。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直接用于漂白,也可以作为其他漂白剂的成分之一、过氧化氢通过释放氧气来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
过氧化氢也常用于医疗和消毒领域。
3.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是一类化学物质,包括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可以被用作漂白剂,并且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拥有较高的效果。
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在水中溶解后会释放活性氧,从而氧化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
漂白剂的原理:漂白剂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化学反应:氧化和光解。
1.氧化反应:漂白剂通过释放氧气氧化漂白物体上的色素或杂质。
这种氧化反应会分解色素分子的结构,破坏其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氯漂白剂、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都能通过氧化反应来起到漂白的作用。
2.光解反应:漂白剂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在受到光照时,会发生光解反应,产生氢氧根离子(OH-)。
氢氧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进一步氧化色素分子或杂质,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光解反应常见于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等漂白剂中。
此外,漂白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起到漂白的效果,如与漂白物体上的色素形成不溶的复合物,从而使色素离开物体表面,达到漂白的目的。
总结起来,漂白剂通过氧化或光解等化学反应,能够分解漂白物体表面的色素或杂质,使物体变得更加白净。
不同的漂白剂根据原理不同,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漂白效果。
在使用漂白剂时,需要注意其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高一化学漂白剂知识点汇总漂白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洗涤、消毒、美容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汇总高一化学中与漂白剂相关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漂白剂。
一、漂白剂的定义和分类漂白剂是一类能够去除物体颜色、染料或有机杂质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漂白剂可分为氯漂白剂、氧漂白剂和碱漂白剂三种类型。
1. 氯漂白剂氯漂白剂是以氯为主要成分的漂白剂,如漂白粉、含氯消毒液等。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氯气释放出氧化性活性氧,能够破坏物质色素,达到漂白效果。
氯漂白剂具有强烈的漂白能力和杀菌消毒作用。
2. 氧漂白剂氧漂白剂以氧为主要成分,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
它的漂白过程是通过氧气释放来进行的,氧气能够氧化染料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颜色。
氧漂白剂对于漂白纸张、织物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3. 碱漂白剂碱漂白剂是以碱性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漂白剂,如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等。
碱漂白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染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来达到漂白效果。
碱漂白剂特别适用于木材、纸浆等物质的漂白过程。
二、常见漂白剂的应用领域1. 漂白纸浆在造纸工业中,漂白剂被广泛应用于漂白纸浆的过程。
漂白剂能够去除纸浆中的杂质和染料,提高纸张的质量和白度,使其更适合制作各类纸制品。
2. 漂白纺织品在纺织工业中,漂白剂可用于漂白棉、麻、丝、毛等纤维材料的处理。
漂白后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亮度和光洁度,可用于制作各类服装和家居用品。
3. 漂白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漂白剂可用于漂白某些食品,如食用油、砂糖等。
漂白后的食品色泽更加纯白,提高了观感和质量。
4. 漂白牙齿漂白剂还可应用于牙齿美容领域,用于漂白和提亮牙齿。
介质中的氧气能够渗透进牙齿的微小缺陷和色素沉积层,氧化和分解色素分子,从而使牙齿更加白皙。
三、漂白剂的安全使用和注意事项1.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使用漂白剂时,应避免与酸性物质、高温物体和可燃物质接触,以免引发危险反应或火灾。
2. 注意个人防护对于粉末状漂白剂,应佩戴口罩和手套,以避免漂白剂进入呼吸道或皮肤。
高一化学漂白剂知识点归纳化学中,漂白剂是一种用于去除颜色、斑点和污渍的化学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纺织、食品处理和水处理。
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漂白剂的一些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什么是漂白剂漂白剂是一种能够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去除物质颜色的化学物质。
漂白剂通常可分为氧化性漂白剂和还原性漂白剂两类。
氧化性漂白剂通过增加被漂物质的氧化数来漂白。
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有氧气、过氧化氢和氯气等。
还原性漂白剂则通过还原被漂物质的氧化数来漂白。
常见的还原性漂白剂有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二、漂白剂的应用领域1. 纺织业漂白剂在纺织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用于去除棉花和纤维中的杂质和颜色,以提供无色且可继续染色的纱线和织物。
2. 食品处理食品加工过程中,漂白剂被用于漂白面粉和糖。
漂白剂可以去除面粉和糖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3. 水处理漂白剂以其杀菌和消毒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在饮用水和游泳池中使用漂白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三、漂白剂的成分和反应机制1. 漂白剂的成分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有氯气(Cl2)、过氧化氢(H2O2)和高锰酸钾(KMnO4)等。
还原性漂白剂主要有亚硫酸盐(SO2)和亚硝酸盐(NO2)等。
2. 反应机制漂白剂的漂白作用是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实现的。
氧化性漂白剂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O2),而氧气能使染料或色素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失去颜色。
例如,在染衣服时使用的过氧化氢(H2O2)会分解产生氧气,氧气氧化染料颜料分子,使其褪色变为无色。
还原性漂白剂作用时,释放出亚硫酸(H2SO3)或亚硝酸(HNO)等还原物质,这些还原物质具有还原染料颜料分子的能力,使其失去颜色。
例如,洗衣粉中的亚硫酸钠能够还原衣物上的染料颜料分子,使其变为无色。
四、漂白剂的安全使用使用漂白剂时应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首先,漂白剂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时需避免。
漂白剂的种类及其漂白原理***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06级指导教师:杨延民教授摘要 : 物质的漂白脱色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根据化工产品呈色的原因不同,对不同物质采取不同的漂白方法。
我们通常使用活性炭等物理吸附剂漂白因含有色素而显色的物质。
而对因含有生色团而显色的物质漂白,一般都是使用漂白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称它为化学漂白。
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将化学漂白剂分为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漂白剂种类及其漂白的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漂白剂;原理;氧化;还原;二氧化硫;臭氧;氯气The Type of Bleach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chingWu XuemeiCollege of Ch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e2006 Instructor:Yang YanminAbstract:Many chemical products has color that we do not want, bleaching material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blems. Chemical coloration for many reasons, the color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for different reasons .We use different bleach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lor material. We use charcoal to bleach substances which contains the color pigments by physical adsorption. bleching stances mainly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bleaching agents are chemical bleach.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bleaching agents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aching are expounded.Key words : bleaching ;principle ;oxidation ;reduction;sulfu r;dioxide;ozone;chlorine引言很多物质都带有我们不希望见到的颜色,我们要使物质失去这种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漂白。
1月23日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
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
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
综上所述,D 正确。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漂白类型 漂白原理
常见代表物
漂白特点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结合,形成不
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SO 2
一定条件下,SO 2放出,又
恢复原色
氧化型
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
质
氯水、HClO 、Ca(ClO)2、O 3、
H 2O 2、Na 2O 2
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吸附型
吸附作用,物理变化
活性炭
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复
使用
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
SO 2
新制氯水(Cl 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理
SO 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
定无色物
Cl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
化性,可以将有色物氧化成无色物
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
漂白范围某些有机色质绝大多数有机色质
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
品红2
SO
−−−→
通褪色−−→
△红
色,紫色石蕊2
SO
−−−→
通红色
品红2l
−−−→
通C褪色−−→
△不显红色,
紫色石蕊2l
−−−→
通C先变红,随即褪色混合作用SO2+Cl2+2H2O===H2SO4+2HCl,漂白作用大大减弱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H2O2 B.SO2 C. O3 D. HClO
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
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
①SO2使溴水褪色(还原性)
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氧化性)
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① 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①正确;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②正确;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③正确;④SO2使润湿
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酸性,故④正确;答案为D。
3.【答案】D
学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