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理论背景2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一)思想背景1、思想背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勾画了理想的社会,认为社会起源于人们共同的生活需要,社会要有一定的分工与秩序。
是乌托邦思想的早期代表。
卢梭——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
基本观点是:个人自然地或道义性地被赋予了某些权利,但这些权利的行使受国家的调节和限制,国家由此发挥其控制功能。
孟德斯鸠——社会学的先驱之一。
在《论法的精神》中,研究了政治、法律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社会制度是一定物质条件的产物。
他是第一个通过对社会特性的考察而解释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的理论家,是法律社会学的先驱。
2.社会思想背景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说;卢梭:分析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孟德斯鸠:批判了专制制度,颂扬了政治自由;圣西门:指出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3.学术背景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学术基础。
17世纪,“政治算术”和人口统计技术开始在英国兴起并逐渐被西欧各国采纳。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社会调查和研究大大发展,其涉及范围广,这些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经验资料。
(二)社会背景工业革命——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
欧洲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关注。
法国大革命——近代资产阶级的一场政治革命,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变革。
剧烈的社会变迁使阶级矛盾与冲突加深。
大革命造成“失范”状态,使人们提高了社会反思意识。
两次大革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催生了社会学。
两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革命——经济危机、贫富悬殊、犯罪、自杀、失业二、社会学于19世纪上中叶在西欧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与科学条件的。
(一)社会的急剧变迁是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基础19世纪上中叶正是西方社会急剧变迁的时期。
引起这场变迁的直接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其中经济革命以英国的“工业革命”为标志;政治革命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标志。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与时代价值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贡献可以称得上是深远而重要的。
他的研究方法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和时代价值角度分析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探讨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科学领域正在蓬勃发展。
马克斯·韦伯生于这一时期,他的研究方法论对当时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价值理性的概念,这一概念成为了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核心。
价值理性强调个体在行动时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对其行为的影响,而这些价值观念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解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意义论解释行为和社会现象。
这一方法对于当时强调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社会科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价值理性和理解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推动了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范式走向了人文范式,使社会科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当时,欧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正迅猛发展,各种官僚制度大量涌现。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官僚制度的研究,提出了官僚化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官僚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官僚制度的研究,马克斯·韦伯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对官僚制度的研究也为后来的组织理论和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斯·韦伯对权威和社会变革的研究也具有历史价值。
在当时,欧洲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政治、社会和文化都在快速变化。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权威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提出了“合法统治”、“理想型”等重要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利用社会学理论,解剖身边的社会现象。
“泮湖大学”——工具理性——中国企业家缺乏的精神是什么?从计划生育到“二孩政策”——实用主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的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昆山反杀案——自媒体新技术掀起的舆论巨浪——技术意味着什么?问题:广告行业是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义: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权力的统摄性研究。
狭义:对人类生活领域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范式(三大研究传统)实证主义范式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布迪厄、吉登斯……什么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范式韦伯、齐美尔、库利……什么是人文主义?批判主义范式马克思、霍加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前期马克思、后期马克思什么是批判主义?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存在根本性差异,导致了范式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对立。
但是不管怎么说,实证主义范式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故此可称之为主流范式。
另外两个虽是非主流范式,但有着巨大影响。
这就形成了学术研究的争鸣及多元化。
第一节社会学及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唯实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他们都采取实证主义路线社会行动(社会唯名论):韦伯人文主义路线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实证主义二、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理论、历史、方法三个方面如:“现代性”问题应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如:“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人口福利”问题第二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一)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产生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危机大约每10年一次;工人处于悲惨境地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法国革命:1789年;1815年;1830年;1848年(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1.历代社会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的自然状态及社会契约论——洛克霍布斯卢梭等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物理学影响到了孔德生物学影响到了斯宾塞3.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涂尔干)韦伯:理解社会学帕森斯、莫顿:结构功能主义科赛、达伦多夫:社会冲突论霍曼斯、布劳:社会交换论布鲁默、戈夫曼:符号互动论吉登斯:结构社会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布迪厄:反思社会学西方社会学存在的问题:1.改良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2.价值中立(实证主义)3.西方中心论4.二元对立(实证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梅林——中国共产党(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1.为观察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和视角,即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 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述一、社会学的定义与性质社会学,源于19世纪,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性、客观性研究的学科。
它致力于探究社会的本质、结构、变迁与发展,以及社会中的个体与群体行为。
社会学既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它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二、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在1780年,法国思想家孔德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主张将实证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
自此以后,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众多学者对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
三、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理论流派繁多,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流派:1.实证主义社会学:以孔德和涂尔干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定量研究。
2.诠释社会学:以舒茨和加芬克尔为代表,强调对人类行为的主观理解和解释,注重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探究。
3.结构功能主义:以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都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衡中发挥着作用。
4.冲突理论:以马克思和米尔斯为代表,强调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分配。
5.互动理论:以戈夫曼和布鲁默为代表,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观经验和行动策略。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类。
定量研究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还应注意方法的伦理问题,确保研究符合道德规范。
五、社会学在现实中的应用社会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广泛,它对于公共管理、市场研究、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社会学对社区、城市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布局。
此外,社会学还为新闻传播、法律、教育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社会学基础知识考察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
社会学的基础知识是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
本文将对社会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察,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社会学的起源和定义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
最早对社会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康特和英国的斯宾塞。
他们关注社会的结构和秩序,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社会学的定义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旨在理解人类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和互动。
二、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社会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家关注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个体行为,力求全面理解社会现象。
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研究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类别(如阶级、性别、种族)、社会组织(如政府、教育机构、媒体)和社会地位等。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结构来揭示社会的层级和不平等现象。
2.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在时间上的演变和变化。
它包括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来理解社会的变迁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它包括家庭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家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来研究人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关系动态。
4. 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角色、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家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来揭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社会,还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1. 社会政策社会学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现象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学说,它的基本原理概论成为了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深入了解其社会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及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
19世纪中叶,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阶段。
资产阶级的崛起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也日益凸显,劳动者的剥削和贫困现象日益严重。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和理论探索。
他们关注工人阶级的困境和剥削问题,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并初步勾画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解释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结构和人类意识形态的变化。
这一观点为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了指导。
2. 推动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启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
尤其是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数革命者和社会变革者的指导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3. 解决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强调了平等、公正和人民主权的原则。
这些原则成为了当代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理论来源。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当代社会改革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作为对社会现象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本文将从哲学基础、社会实践和时代背景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是由对立面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社会现象中的矛盾冲突,并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有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变革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探讨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会演进的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和发展动力。
这种实证研究的过程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现象,从而揭示社会的内在运行规律。
例如,在研究社会阶级结构时,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了解到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和发展,使得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社会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揭示社会的规律和动力。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二.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一). 奥古斯特·孔德孔德是实证主义的权威代表. 法国 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的把握: 1.科学的分类. 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对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后者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进步.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3.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实证一词的涵义: 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B.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D.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二). 卡尔·马克思1. 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 是社会学发展的思想宝库.2. 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3.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三).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主要代表: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1. 社会有机体论.2. 社会进化论. 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三.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一). 埃米尔·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 是欧洲,法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的人. 代表作有三论: 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事实.2. 社会团结理论. 团结分为机械团结(相同性与相似性) 和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3. 失范理论. 失范理论是涂尔干提出的. 失范是指: 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失范的原因: A.个人欲望的急剧滋长. B.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C.社会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约束,出现动乱危机. 主要是”经济危机”4. 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A.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B.放弃抽象以具体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 C.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D.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 E.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5. 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二). 马克斯·韦伯. 德国1. 理解社会学. 认为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 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2. 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四种类型: A.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B.价值合理性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3. 理想类型.4. 科层制理论.第二节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二. 结构功能论.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结构功能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
读《武汉大学百年名典——论社会学》有感随着历史车轮的飞速前进,人类告别了手工工作的旧时期,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犹如火车般快速前进。
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大幅解放以及新科学技术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使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而这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在欧洲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发展。
貌似繁荣发展的社会下却隐藏着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的正常前进。
此时,资本主义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学科来研究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于是,社会学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那时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公共性,而在所有制上又具有私有性,导致了这个无法避免的矛盾。
此外,资本与工钱劳动的对立也加剧了这份矛盾。
这个对立的发展,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当时的劳动群众,因为不堪资本主义的剥削,不得不团结起来反抗资本主义。
1816年,英国群众破坏机器大暴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大罢工;1837年,英国宪章运动……都表现出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二个矛盾,是各个企业的有计划的组织与全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表现,便是经济恐慌。
例如:1815年经济恐慌在英国发生,1825在英国和大陆发生;1836年经济恐慌在资本主义各国发生……这些周而复始的经济恐慌很明白的暴露出:资本家全体的生产无秩序,搅乱了各种产业之间的均衡,引起了商品的供给超过的需要。
这些经济恐慌表现出财富和生产手段集中于这一级,而穷乏和困苦集中于另一极。
这就是说,经济恐慌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同时有表明了无产阶级就与资产阶级的冲突。
上述两种矛盾,都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表现,即社会的生产与资本家的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表现形态。
(二)资本主义政治上的两种矛盾:
第一种矛盾是“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及其在政治上显现的形态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伴着许多政治改革的法国尤为突出。
在大革命前,那些革命的先驱者宣称要建设“合理的国家”“合理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当时勤劳大众和资产阶级结成革命的联合战线,推到共同的敌人即封建主义制的,以期实现自由平等的要求。
但在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便爬上了支配地位,
使政治的上层建筑适应与他们经济的要求,制定了种种适合于自己阶级的法律,把形式上的自由和平等当作“民主主义”宣布了。
结果,所谓自由,在资产阶级方面,是对于劳苦大众的剥削与压迫的自由,在劳苦大众方面,是“离开财产的自由”,是贡献剩余劳动或挨饿的理由。
所谓平等,也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实际上却是经济上的不平等。
个人的支配欲和剥削欲,变成了资产阶级全体的原则和理论,变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前期,完全的暴露了,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运转,使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二,是因为当时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准不同二产生的矛盾。
在十九世纪前期,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完成中。
至于德国,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封建制还占支配地位,俄国更是落后,还停顿在农奴制与绝对主义的阶段。
而这种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不平等,导致国际关系、国际秩序的不平等,使国际社会的矛盾空前扩大,间接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
(三)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经济与政治上的矛盾,在意识形态上反映出来,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资产阶级得到胜利以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开始暴露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资产阶级从直接的生产游离出来,把剥削剩余劳动的任务委托与科学,使科学与劳动分离了。
科学就由征服自然与增进全体社会幸福的目的,而转向于剥削剩余劳动的目的。
当资产阶级利用科学知识进行产业革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之时,是采用机械唯物论的精神武器,并联络自然科学,去攻击封建阶级的神学,宗教与唯心论的。
在这种时期,唯物论与科学的联盟,表示是全体人民利害的。
但同时机械唯物论也被资产阶级所抛弃而被唯心论所代替了。
一个学科的建立必然是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上的。
社会学产生的年代是变革的年代,随着近代理性实验科学的兴起,以力学和生物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地质学,化学,生理学也有了重大发展。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的成就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及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自然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积累了大量实证科学知识,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其可能摆脱过去仅仅局限于理论思辨和定性描述的传统窠臼,开拓了观察问题的视野,引起了新的突破的例证。
此外,从17世纪起,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在数学方法的影响下用统计学原理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收集有关人口、商业、财政和犯罪的资料。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在《政治算术》一书中就指出,任何社会现象都可用数学,重量和尺度进行表述和比较分析。
这些早期的经验社会研究对社会学的产生起到了某种程度的启示和
示范作用。
出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支持,哲学理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的产生发展为近代哲学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黑格尔哲学主张绝对精神是因内的矛盾而发展的,这绝对精神发展的阶段,是从其先行的历史发生,而包摄从前的历史。
所以黑格尔认为理性的发展即时现实的发展,即“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当时德国资产阶级一面企图要用新的社会制度去代替旧社会的制度,一面又害怕勤劳大众二不愿变更现实。
资产阶级的这种二重性,在黑格尔上述命题中融合了。
而他的门生马克思,却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逐渐由唯心论转向了唯物论,并且马克思还研究了政治问题,并针对具体的实践理论提出了实质性的跨越——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而两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的——生产实践。
唯物主义辩证法即来源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有汲取了辩证法的精华,从而形成了这一科学的理论。
而这一理论为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甚至是社会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社会学因社会问题矛盾增多而产生,也就担负着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
社会学产生于西方国家,发展历史较长,人们认可程度高,因此发展情况更为乐观。
在中国,尽管社会学还属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人们关注度的提高,社会学必将在中国发挥更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