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关于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关于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关于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氢氧化钙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

2.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气体:Ca(OH)2 + SO2 ====CaSO3 + H2O

3.氢氧化钙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a(OH)2 + SO3 ==== CaSO4 + H2O

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2H2O

5.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2SO4 + Ca(OH)2 ==== CaSO4 +2H2O

6.硝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NO3 + Ca(OH)2 ==== Ca(NO3)2 +2H2O 7.氢氧化钙与氯化镁:Ca(OH)2 + MgCl2 ==== Mg(OH)2↓ + CaCl2

8.氢氧化钙与硫酸镁:Ca(OH)2 + MgSO4 ==== Mg(OH)2↓ + CaSO4

9.氢氧化钙与硝酸镁:Ca(OH)2 + Mg(NO3)2 === Mg(OH)2↓ + Ca(NO3)

2

10. 氢氧化钙与氯化铁:3Ca(OH)2 + 2FeCl3 ==== 2Fe(OH)3↓ + 3CaCl2

11.氢氧化钙与硫酸铁:3Ca(OH)2 + Fe2(SO4)3 ==== 2Fe(OH)3↓ + 3CaSO4

12.氢氧化钙与硝酸铁:3Ca(OH)2 + 2Fe(NO3)3 = 2Fe(OH)3↓ + 3Ca(NO3)

2

13.氢氧化钙与氯化铜:Ca(OH)2 + CuCl2 ==== Cu(OH)2↓ + CaCl2

14.氢氧化钙与硫酸铜:Ca(OH)2 + CuSO4 ==== Cu(OH)2↓ + CaSO4

15.氢氧化钙与硝酸铜:Ca(OH)2 + Cu(NO3)2 === Cu(OH)2↓ + Ca(NO3)

2

16.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17.氢氧化钙与碳酸钾:Ca(OH)2 + K2CO3 ==== CaCO3↓ + 2KOH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产品名称氢氧化钙 颜色:白色固体. 产品英文名: Calcium hydroxide;Hydrated lime;Slaked lime;Lime,hydrated,limewater 产品别名消石灰; 熟石灰 分子式Ca(OH)2 产品用途用于制漂白粉, 硬水软化剂,改良土壤酸性,自来水消毒澄清剂及建筑工业等 陆晴川号1305-62-0 氢氧化钙毒性防护其粉尘或悬浮液滴对粘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喷嚏和咳嗽,和碱一样能使脂肪皂化,从皮肤吸收水分、溶解蛋白质、刺激及腐蚀组织。吸入石灰粉尘可能引起肺炎。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吸入粉尘时,可吸入水蒸气、可待因及犹奥宁,在胸廓处涂芥末膏;当落入眼内时,可用流水尽快冲洗,再用5%氯化铵溶液或0.01%CaNa2-EDTA溶液冲洗,然后将0.5%地卡因溶液滴入。工作时应注意保护呼吸器官,穿戴用防尘纤维制的工作服、手套、密闭防尘眼镜,并涂含油脂的软膏,以防止粉尘吸入。 包装储运用内衬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的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25kg。应贮存在干燥的库房中。严防潮湿。避免和酸类物质共贮混运。运输时要防雨淋。失火时,可用水,砂土或一般灭火器扑救。 物化性质细腻的白色粉末。相对密度2.24。加热至580℃脱水

成氧化钙,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溶于酸、铵盐、甘油,微溶于水,不溶于醇,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有腐蚀作用。 水中溶解度 熟石灰溶解度曲线0℃0.18g 10℃0.17g 20℃0.16g 30℃0.15g 40℃0.14g 50℃0.13g 60℃0.12g 70℃0.105g 80℃0.095g 90℃0.08g 100℃0.07g 主要化学方程式有: 氢氧化钙溶液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能够生成氢氧化钠: Ca(OH)2 + Na2CO3=2NaOH+CaCO3↓,这个反应可以用来制取小量烧碱。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这是石灰浆涂到墙上后氢氧化钙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墙会“冒汗”就是因为生成了水H2O,墙变得坚固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CaCO3,在乡下有时为了使墙更快变

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基础知识精讲】 1.CO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 (2)还原性CuO+CO△ 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 (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 3.产生CO的主要反应 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 CO2+C 高 2CO 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 【重点难点解析】 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 解答选(C) 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 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 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 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 CO + O2点燃 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 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干货)中考置换反应化学式总结

(干货)中考置换反应化学式总结 翻开历年考试资料,我们能看到,一些知识点每年几乎都会考到,今天就给大家分析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的80个实验现象,考试有备无患。 80个化学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姓名班级组别评价 化学导学案 备课人王国良上课时间3月15日审核人赵海新课题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知道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典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导学过程复备栏情境创设: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 灰吟》中包含哪些化学反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自主探究: (1)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两试管中,分别滴加2d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后 振荡,观察现象。 化学性质1: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两试管中,分别加入铁钉和带锈铁钉,观察现象。 结论:此实验说明氢氧化钙溶液不能与和等物质反应; 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试管中,用洁净的玻璃管向溶液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方程式:(检验CO2) 资料:二氧化硫气体、三氧化硫也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 化学性质2: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反应生成和。 思考:①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与CO2反应,为什么检验CO2用 澄清的石灰水,而吸收CO2用氢氧化钠溶液? ②澄清的石灰水能否长期敞口方置?久置的澄清石灰水表面的白膜是 什么物质?如何清洗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写出有关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 (处理工厂废酸溶液,改良酸性土壤) 化学性质3:氢氧化钙溶液能与反应生成和。 (4)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方程式:。(工业制烧碱) 思考:当上述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这也是工业制取烧碱的原理。 化学性质4: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反应生成和。 知识 梳理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反应生成和。 3:氢氧化钙溶液能与反应生成和。 4: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反应生成和。 反思 达标测评 1、袋装饼干的包装中,常装有一包干燥剂,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 A. 石灰石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烧碱 2、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的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制成三合土用来作建筑材料,就是利用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 ②氢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氢氧化钠应保存。讨论: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 SO 2、 SO 3 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SO 2、 SO 3 分别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 ; (3)与酸反应:用氢氧化钙处理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的废酸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混合制取波尔多液 题组训练:A组 1、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5容 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2、园林工人在树身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石灰浆的作用是() A.美观作用 B.杀菌作用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按要求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含Al(OH) 3 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配平物质系数,有机物用其结构简式表示) (一).加成反应 1. 催化剂 加压 CH +CHCHCH 2CCH 2OCCOOH CHO O O H 2 2. + Br 2(发生1,4加成) 3. +H 2 (二).取代反应 1.甲苯侧链的溴代反应 + Br 2蒸气 2.甲苯苯环的溴代反应 + 液Br 2 3.甲苯的硝化反应 4.苯酚的溴代反应 5. 6. C CH 2OH OH O 7. COOH +CH 2OH CH 3 | +3HNO 3 浓硫酸 —OH + 3Br 2 光照 CH 3FeBr 3 CH 3 —CHO CHO

(三).消去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1).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2).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3).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四)氧化反应 1醛基的氧化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与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的方程式 ①.CH CHO CHO ②. ③. 2.醇的催化氧化 (五)加聚反应 1.n (六)缩聚反应 1. 浓H2SO4 n HOCH2CH2OH+n HOOC-COOH 2.n 3. —Cl 催化剂 H3C CH浓H2SO

二.写出下列物质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2. 3.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4. .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5.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6. 丁子香酚( )与溴水反应的方程式: 7. 8.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9.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CH ―CH ―COOH Br Br —O —C —H HOOC — O +NaHCO 3 → ——OH HO — C H 2 CH 2CH OCH 3 OH 催化剂 HO C O CH 2CH OH C O O CH 22Br |OH

九年级化学置换反应方程式总结

九年级化学置换反应方程式总结一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 H 2SO 4 === Al2(SO 4 )3 + 3 H 2 ↑ 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 2 + H 2 ↑ 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 2 + H 2 ↑ 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 H 2 ↑ 1-6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 2 + H 2 ↑ 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7-8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二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 4==Cu+FeSO 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 4+Zn==ZnSO 4 +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 3+Cu==Cu(NO 3 )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三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 2、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 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 Cu + H 2 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高温Cu+MgO 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 2O 3 +3H 2 =高温2Fe+3H 2 O 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 2O + C =高温 H 2 + CO

氢氧化钙

练习4 氢氧化钙 一、基础知识 1、氢氧化钙的化学式_________,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是_______色________态,________溶于水。 3、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钙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剂___________;使无色酚酞试剂_________ (2)氢氧化钙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实验室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溶液或固体)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会”“不会”)变质! (3)氢氧化钙溶液与酸(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钙溶液与某些盐(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氢氧化钙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与一定量碳酸钠溶液混合后,混合物中除了水之外,还一定有_________, 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实验室检验CO2用氢氧化钙溶液,而吸收CO2用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氢氧化钙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充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钙俗称________,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会”“不会”)放出大量的热) 二、经典习题 7、Ca(OH)2的俗称是()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熟石灰 D、大理石 8、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烧碱、火碱、苛性钠 B、大理石、石灰石、金刚石 C、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 D、氯化氢、盐酸、氢氯酸 9、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10、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固体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钙固体 C、木炭 D、氧化钙 11、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题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 1、由N2和H2反应生成1mol NH3时放出的热量为46.2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常温常压下,1g 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92.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3克红热的炭和水蒸汽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吸收32.8KJ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4、标况下的11.2LN2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O,吸收90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250C 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6、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 7、在标准状况下11.2升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444.8KJ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8、0.3 mol硼烷(B2H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B2O3固体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9、1g 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0、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蒸气。已知室温下1 g 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 kJ,写出甲硅烷自然的热化学方程式1 11、含1 mol 2 ) OH ( Ba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114.6kJ, 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2、含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3、2.00 L 1.00 mol·L-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 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4、H2S的燃烧热ΔH=-a kJ·mol-1,写出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5、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10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 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105kJ,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6、卫星发射可用肼(N2H4)作燃料,2mol液态N2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2和H2O(g),放出1068kJ热量, 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讲解

2009化学总复习 之化学方程式重新讲〃及其一览表 整理、归纳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用简单 明了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化学的原理,来表明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表现反应的微 观形式。 大家记忆化学方程式时,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像记忆单词那样去记忆), 一定要结合物质的性质规律或一些原则规律。如强金属置换弱金属原则。运用 条件是在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弱的金属。懂了就可以写很多类似 的强置弱的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式和化学式前的数字(数字1不写出),等号(不读作 等于而读作生成,不是生存。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产物),以及等号上 下的条件构成。 首先说化学式。化学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通用语言,化学语言无国界。用它来表达、标记不同的物质。当然我们说了化学式表达的是纯净物,混合物 是没有化学式的。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请掌握课本中 化学式H2O的四种含义,注意查看笔记,课本81页。其中化学式可表示某物质,化学式也可表示一个某微粒,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只能表示微粒的个数,这几个知识点是很重要的,后面还会提到)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是很重要的,写错了就整个化学方程式就错了,所以一定要记牢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后边附录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当然最佳方式是掌握课本84页(说的都是上册)利用化合价来写化学式,即最小公倍数法。 我们根据化学式中元素是否相同,将物质进一步分类: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Fe He H2等。单质又根据元素种 类的不同又分!①金属单质(铁Fe 铜Cu 等)②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 氖气Ne )③非金属单质(又可分类!我想有的同学头都大了,可以 自己根据我的整理,自己用框图的形式再整理清楚)非金属单质又可根据单 质的状态分为固态非金属单质和气态非金属单质。A、固态非金属单质(活 性炭金刚石石墨都是C)(硫磺S )(红磷白磷在初中都用P表示)B、气态单质如:氢气H2氧气氯气氮气氟气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或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Fe2O3 、HNO3、SO2等。化合物分为两大类:⑴无机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 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注:氧 化物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KMnO4、K2MnO4不是氧化 物,因为含有三种元素! 氧化物又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②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一类化合物。 ③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一类化合物。 ④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 子的一类化合物。(酸根离子是什么呢?) ⑵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种类庞大,原因是碳原子可以与不 同原子直接结合,并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环,由 于原子排列组合的不同,物质种类数目就异常庞大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区别在十二单元说了,这就不重复了。 其次说条件。条件分(1)常温(就是常温下反应就能发生)(2)加热 (根据温度的高低可分①点燃温度低于500℃②加热500℃左右就是用酒 精灯加热③高温800℃或以上一般用酒精喷灯或酒精灯加网罩)(3)催化剂当 然首先要说催化剂不都是二氧化锰,只是我们初中那几个催化化学反应碰巧都 是二氧化锰,有些反应并没告诉我们催化剂是什么,我们大可不必操心,只照 写“催化剂”三字即可。还有既要催化剂还要加热,书写在等号上方还是下方 那问题不大,只要清晰、正确就行了。 条件的正确是我们遵循客观的一部分,到高中大家会发现温度不同产物完 全不同。一定要记得正确书写条件,当然有的反应没有条件就不用写,写了倒 错了。如铝不生锈的原因,那个条件就不用写,因为是常温。 最后说反应物和产物注意我们的反应物和生产物都是用化学式来表 达,那么它们都是纯净物了,所以在计算时要注意使用纯净物的质量参与计算。 我们根据反应物和生产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我们把化学反 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 大基本类型反应。但是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化学反应。从什么 角度?化合价。如果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那么该反应就是氧化还原 反应,否则不是。而且某元素化合价由反应物的低价升到生产物的高价,那么 该物质是还原剂,反之那物质是氧化剂。比如氧气和硫磺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硫元素由0价升到+4价,那么硫磺是还原剂,而氧气由0价降到—2价故为氧 化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发生还原剂。(不懂不要紧,只要记住,会 运用就行了,到高中你就懂了)初中要记住的三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还原剂) H2 CO C 氧化还原反应与这四大反应类型有没有关系呢?大家可以去思考下。我的回答 是: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没有的那不是了。有单质生成的分居二反应也是,没有的不是。复分解反 应全部不是,因为化合价没有变化。自己去探究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一览表:(如果有个别的我遗漏了,自己添加到相应位置) (一)化合反应A+B→C 多变一 木炭完全燃烧:C+O2 点燃 CO2(还记得什么情况下生成CO2) 木炭不完全燃烧:2C+O2 点燃 2CO 什么情况下生成CO吗? 硫在氧气或者空气中燃烧:S+O2 点燃 S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黑) 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 点燃 2P2O5(白)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 △ 2CuO(黑)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 点燃 2CO2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 高温 2C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H2CO3 氧化钠溶于水:Na2O +H2O ===2NaOH 氧化钾与水反应:K2O + H2O===2KOH 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 ===Ca(OH)2 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 ===H2SO4【SO3是H2SO4的酸酐 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 注意S元素化合价未变哦】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 2H2O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点燃 2HCl 铁在氯气中燃烧:2Fe +3 Cl2 点燃 2FeCl3 铁生锈4Fe + 3O2 +2n H2O===2Fe2O3〃nH2O 铜生锈2Cu + O2 + H2O + CO2===C u2(O H)2C O3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uSO4+5H2O ===CuSO4〃5H2O (蓝) 铝在纯氧中燃烧4Al+3O2 点燃 2Al2O3 铝在空气耐腐蚀的原因:4Al + 3O2===2Al2O3(不用写条件) 镁条可以与氮气反应:3Mg + N2 点燃 Mg3N2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 点燃 2MgO (白) (二)分解反应:C→A+B 一变多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 催化剂 △ 2KCl + 3O2↑ 加热高锰酸钾制O2:2KMnO4 △ K2MnO4+MnO2+O2↑ (注意会画这三种制取氧气方法的实验装置图) 催化分解双氧水制O2:2H2O22H2O +O2↑ 加热铜绿:Cu2(OH)2CO3 △ 2CuO+H2O +CO2↑ 电解水:2H2O 通电 2H2↑+ O2↑ 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硫酸铜晶体受热失水:CuSO4〃5H2O △ CuSO4 + 5H2O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 u(O H)2 △ CuO + H2O MnO2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知识分享

1 碱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三氧化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氢氧化钾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 、C 属于不同类...别. 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 、B 、C 的化学式:A ;B ;C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定义表示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 ,表示在25℃、101kPa下,2molH2(g)和 1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时要释放571.6kJ 的能量。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在书写时除厂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H的符号和单位△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J。 2.注意反应条件反衄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是25℃、101kPa下测定的,此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4.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

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已完成时的热量变化,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热化学方程式是用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一个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表明了一定量物质在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是标准状态下,即温度为25℃(298.15K)、气压为101kPa时,可以不注明。 (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6)不标注气体上升符号和沉淀符号,即“↑”或“↓”。 (7)热化学方程式无需书写如△(加热)和催化剂的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42、43. 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1.(02样题)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所属反应类型(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用盐酸洗去附着在试管上的氢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2)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 于_____________反应。 2.(02中考)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所属反应类型(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2)常温下,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3.(03样题)在40℃,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NH3可将有毒的NO还原为N2,同时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3样题)在置换反应A+B→C+D中: (1)若D为H2,B为铁,则C中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2)若D为Cu,化合物B的类别可能为__________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 “盐”中的2项) 5.(03中考)在实验室里,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瓶中,这是因为硝酸银很不稳定,在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生成银、二氧化氮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3中考)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阔的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 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请写出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广泛应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要求答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4样题)科研人员发明以四氯化碳(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这一成果被国际上誉为“稻草变黄金”。该反应可表示为4Na+CCl4=4M+C(金(M代表某化合物),则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刚石)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8.(04样题)在空气中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镁条可以继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单质和白色氧化物,在瓶中发生的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除上述化学方程式本身表示的意义外,通过该反应,你还可得到哪些信息(写两条即可)?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知识归纳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知识归纳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 1.反应热的分类:中和热、燃烧热等。 2.燃烧热.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C(s)+O2(g)=CO2(g);△H = —393.5 kJ /mol H2(g)+?O2(g)==H2O(l);△H = —285.8 kJ /mol 3. 燃烧热.与反应热比较异同 A.反应特点:专指可燃物燃烧 B.可燃物的量规定为1 mol,配平方程式也以其为基准 C.产物为完全燃烧时的稳定生成物 D.反应热都属放热,△H为“—” E.反应热产生的本质、热量的单位、表示符号相同 F.燃烧热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 4.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如:H+(aq)+OH—(aq)===H2O(l);△H = —57.3 kJ /mol 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 = —57.3 kJ /mol A.内涵 ①测定条件:在稀溶液中; ②反应特点:中和反应,且只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 ③测定标准: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④配平标准: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⑤表示形式:稀溶液用“aq”表示,水为液态(“l”表示)。 B.外延 ①若酸、碱是固体或浓溶液,则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浓的强酸或强碱稀释会放热); ②若生成的水多于或少于1mol,则放出的热量多于或小于57.3kJ ; ③若生成物中除1molH2O外,还有其他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 ④若有弱酸或弱碱参加反应生成1molH2O时,则放出的热量一般小于57.3kJ(多数电离吸热,但HF电离放热); ⑤任何配平的中和反应都有反应热,但只有只生成1molH2O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6.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A.常规能源:指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柴草)。 B.新能源:指目前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三、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 1.反应物本性: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或非金属与同一物质反应,金属或非金属越活泼反应越易,则放热越多,△H越小。 如:2K(s)+H2O(l)=2KOH(aq)+H2(g);△H1 ,2Na(s)+H2O(l)=2NaOH (aq)+H2(l);△H2,△H1<△H2。 又如:H2(g)+Cl2(g)==2HCl(g);△H 1,Br2(g)+ H2(g)=2 HBr(g),△H2,则△H1<△H2。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吸收的热量越多。

初中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

初三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总结 一、 置换反应概念 1. 符号表达:A +CD =A D +C 2. 含义:一种__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___=另一种__________+另一种____________。 相关概念:单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初中的置换反应可按以下方法来分类记忆: 金属和酸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和盐的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还有一种制取金属的方法: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 2。请问:是否属于置换反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相关化学方程式: 1.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Zn+H 2SO 4==ZnSO 4+H 2↑ Mg+H 2SO 4==MgSO 4+H 2↑ Fe+H 2SO 4 ==FeSO 4+H 2↑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 2SO 4 ==A l 2(SO 4)3+3H 2↑ Zn+2HCl==ZnCl 2+H 2↑ Mg+2HCl==MgCl 2+H 2↑ Fe+2HCl==FeCl 2+H 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根据反应条件分类 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 金属+酸=盐+H 2↑ 金属+盐溶液=新盐+新金属 需加热或高温的条件才能进行的置换反应 H 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 C +金属氧化物=金属+CO 2↑ 根据生成物分类 产生氢气的置换反应: 金属+酸=盐+H 2↑ 金属+盐溶液=新盐+新金属 H 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 C +金属氧化物=金属+CO 2↑ 产生金属的置换反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知识归纳

三.实验一:浓硫酸的稀释 常见离子的检验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知识归纳 碱的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最重要的碱,关于二者变质的相关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为了能掌握二者变质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基础知识。 一、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探究问题: 1、检验变质程度时为什么氢氧化钙可以直接过滤,滴加酚酞来检查是否存在氢氧化钙,而 氢氧化钠不行呢? 2、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时,用的是氯化钙溶液,能不能使用氢氢化钙呢?

解析:由于氢氧化钠变质的产物是碳酸钠溶液,并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不能直接用酚酞;当检查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时,用氯化钙的目的是将其中的碳酸根离子转化沉淀,用稀盐酸来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如果用氢氧化钙时,虽可将碳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但由于氢氧化钙呈碱性,对氢氧化钠检验产生干扰。 练习题 1、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甲、乙、丙、丁分别设计如下实 验,请你帮助其完成下面的探究: 甲同学欲证明这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乙同学:猜想该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并未完全变质,于是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乙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丙同学:丙认为乙同学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 如果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需要增加一个实验,请你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写在下面: 。 实验中酚酞还可以用替代。 丁同学: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部分变质,既然并未完全变质,丁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有以下试剂可以选择: A、Ca(OH)2 B、CaCl2 C、HCl 将固体溶解,用胶头滴管逐渐滴加(填序号)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进行操作和操作,最终得到纯净的烧碱固体。 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对实验中的两份变质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提出了猜想并探究其组成,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过程。(1)对已变质的氢氧化钙进行探究。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成了碳酸钙;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质成了碳酸钠。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 【进行实验】 【反思交流】实验室中的某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他们都应保存。 1.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