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83.75 KB
- 文档页数:1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常见的鼻窦手术方式之一,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要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家人陪同、术前禁食等。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需专业护士的配合和监控,保持患者的稳定和舒适。
术后护理包括定期更换鼻腔纱球、注意休息和避免剧烈运动等。
并发症的处理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如出现感染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在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避免辛辣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是围术期护理对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成功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护理,患者能够更快恢复健康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处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结论。
1. 引言1.1 引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鼻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鼻腔和鼻窦相关疾病。
在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技巧、术后的护理方法、处理并发症的策略以及饮食和生活护理的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护士同行更好地护理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发挥护士的专业素养,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
2. 正文2.1 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还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适合手术。
2. 药物管理: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停药。
慢性鼻窦炎被称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往往效果差。
现在,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广泛使用,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在不损伤原有组织的正常结构前提下,准确清除病变,促使鼻腔生理功能尽快恢复。
为了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还需要加强术后护理,从而保证引流的通畅性[2]。
因此,患者术后护理意义十分重大,若能给予有效的规范化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选择我院一年来进行鼻窦炎内窥镜手术的患者56例,经术前、术后护理,患者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心得孙秀丽DOI :10.11655/zgywylc2020.17.072作者单位:036002山西省朔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表2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x ±s )分SASSDS54±940±86.230<0.0150±939±85.433<0.0153±849±91.5230.12151±1046±81.6780.1020.4394.4520.2523.6770.663<0.010.791<0.01组别例数干预组40对照组40t 值P 值因素也逐渐成为导致先兆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2]。
且相关研究指出,随着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因素导致的先兆流产在临床上的数目越来越多[3]。
另外,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孕妇在临床上的数目越来越多,且高龄35岁以上单胎妊娠,31岁以上双卵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中高风险孕妇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较低风险孕妇高,孕早期流产率高;加之夫妻双方对优生优育胎儿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患者在保胎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良的心理情绪对患者的大脑皮层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子宫收缩加剧或胚胎死亡。
分析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护理体会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结果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术后未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对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的程度和发生率。
标签:鼻窦炎手術;鼻内镜;护理体会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看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当中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就目前而言该疾病的治疗难度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患者很有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基于此,我院将以护理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治疗中,保证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为(34.5±3.1)岁,本组80例患者经检查均为双侧鼻腔多发性鼻息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经常或间歇性鼻塞、脓性鼻涕、偶有鼻出血、睡眠打鼾,并且伴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嗅觉、和记忆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很容易患感冒。
1.2护理方法1.2.1术前护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采用的是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因此,患者在治疗前先要进行常规性的检查,然后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鼻毛修剪等处理,然后再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
就术前护理来说,患者在手术前或多或少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向患者告知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其次,对于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患者,可采用比较通俗的方法帮助其理解,以消除其内心的疑惑。
鼻内镜鼻窦手术护理体会【摘要】鼻-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但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阻塞性疾病。
2005年6月-2008年3月对220例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行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手术均采用插管全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手术;护理1 临床资料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220 例,男120 例,女100 例;年龄18~60 岁。
220 例患者均诊断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标准分型按1997 年海口会议修订的标准[1]。
Ⅰ型24例, Ⅱ型180例, Ⅲ型16 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请一些同类手术后的患者做现身说教,使患者对手术的目的、安全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及术后情况有形象的了解,使患者在术前有心理上的适应过程。
2.1.2 术前准备:说明原因并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特别是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鼻窦CT 等检查。
术前1d 备皮、剪鼻毛、洗头、洗澡,术前晚保持足够睡眠,必要时口服安定。
术前按医嘱给予阿托品、安定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抗生素,并把鼻窦CT 片带入手术室,供医生术中参考。
术前指导患者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鼻腔填塞的情况。
注意预防感冒,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
注意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2 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①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术后48h内可行鼻额部冷敷,以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组织肿胀、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可起到减轻鼻部渗血,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2]。
③术后由于鼻腔堵塞,需张口呼吸,嘱患者多饮水,湿润口咽部、补充水分等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不适感,对疼痛明显者可服用镇痛药。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05-01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近年来耳鼻喉科手术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术中出血少、创伤轻、手术范围可见、能彻底清除病灶而对正常的黏膜组织伤及甚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而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1]。
我科在2011年1月~2012年2月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75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75例患者,男112例,女63例,年龄10~69岁,平均48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
其中52例行全身麻醉,123例局部麻醉,术后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一般病程长,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但经常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术后效果及预后,常出现焦虑、恐惧心理,甚至失眠、血压升高等。
针对患者心理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鼻内窥镜手术的优点,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效果及预后等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其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1.2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术前检查,鼻窦ct、心电图、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
术前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药、口服扑尔敏片、呋麻滴鼻液滴鼻3~5d,以控制局部炎性反应和变态反应造成的鼻腔、鼻窦黏膜充血水肿,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
指导患者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侧鼻腔填塞的情况。
术前1d剪鼻毛、清洁术区。
术前晚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口服地西泮。
全身麻醉者术前禁食、禁饮6~8h,术前30min遵医嘱给患者更衣、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止血敏1.0g。
2.2 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①全身麻醉未清醒患者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完全清醒后取半卧位。
鼻内镜鼻部手术护理的体会鼻内镜鼻部手术护理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腔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
方法对520例鼻腔疾病的患者均使用鼻内镜手术,精心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充分调动手术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手术后有序的治疗。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关心爱护和精心护理,使5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无心理障碍,康复出院,使满意度达到95。
结论鼻腔疾患发病率高,形式多样化,特别鼻窦炎、鼻息肉较为多见。
此类疾病范围小,部位特殊,使用鼻内镜手术效果比较好,但也要求护理人员在新的治疗技术方面,护理娴熟,心理护理深入,责任心强。
通过对520例手术患者的前后护理,使他们康复出院,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得到较高的满意率。
【关键词】内镜手术;心理护理;体会鼻腔疾患病种多,较为复杂,特别是鼻息肉和鼻窦炎是鼻科疾病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由于部位特殊,过去常规手术容易复发。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逐渐成熟和医疗仪器的先进性,使鼻腔手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保持了鼻腔生理功能和减少手术创面,降低了复发率。
在手术条件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要求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改变过去护理模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康复出院。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3月~2007年6月,共收治鼻腔疾病患者520例。
其中男375例,女14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1岁,平均50.12岁。
发病时间短者6个月,长者11年。
病种全副鼻窦炎130例,鼻窦炎与鼻息肉同时存在336例,单纯鼻窦炎50例,乳头状瘤4例。
其临床表现鼻塞、流脓涕、嗅觉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鼻部疾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难度大,易复发。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反复性大,患者往往丧失治疗信心,对治疗产生疑虑,对手术产生恐惧,特别对鼻内镜手术认识肤浅,信心不足,虽然听他人讲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疑虑重重。
针对患者恐惧、怀疑等状态,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关心患者,要让患者有一种信任感,特别术前要有良好沟通技巧,才能进行健康教育[1],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先进性,但也让患者了解到手术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患者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不愿意手术到主动接受手术。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610404鼻腔疾患病种多,鼻窦炎和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疾病之一。
鼻内镜鼻窦手术与传统的鼻窦根治术相比具有术野清晰、手术彻底,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使其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的功能性手术。
我科长期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312例,术后病人头痛、鼻塞、鼻腔脓性分泌物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 护理2.1 术前护理(1)了解患者病史,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鼻窦CT检查,详细掌握鼻腔、鼻窦的病变情况。
(2)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讲述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
(3)术前准备:注意预防感冒、戒烟酒,女病员避开月经期,保证充足睡眠,指导病人张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侧鼻腔填塞的不适,保持口腔与鼻腔清洁,术前1天给予剪鼻毛,术前30min按医嘱手术前用药。
2.2 术后护理(1)体位:全麻患者返回病房后给予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后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嘱将口腔内分泌物轻轻吐出。
必要时,心电监护,测BP、P、SpO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神经阻滞麻醉加表面麻醉的患者返回病房后,测量其血压、脉搏、呼吸,观察面部颜色及精神状况,根据患者体征给予适当的卧位,如正常者给予半卧位,利于鼻腔内分泌物引流及呼吸道通畅,减轻鼻及前额部胀痛。
(2)观察伤口渗血及渗液情况:观察患者有无频繁的吞咽动作,有无血液或血凝块从口中流出,或前鼻孔有无持续血液流出。
如有活动性出血,立即汇报医生给予止血处理。
同时,给予心理疏导。
如有水样物从鼻腔内流出,即为脑脊液鼻漏,应立即汇报医生,嘱患者半卧位,不要用力擤鼻、剧烈咳嗽,预防便秘。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10-15T13:45:14.48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叶继琴[导读]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叶继琴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 225400【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耳鼻喉科2013年8月~2014年07月5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采用系统化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制定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重点及措施、出院指导。
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有效53例(91.4%),无效5例。
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78-01近年来,采用鼻内镜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开展得越来越广泛。
它是基于对鼻窦微观解剖的重新认识,强调手术的重点是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阻塞并尽力保护黏膜以便恢复引流【1】。
手术达到了既精确、彻底地清除病灶又恢复功能的双重目的【2】。
现对我院患者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实施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在28~48岁,平均年龄38岁。
纳入标准:所有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含I型、II型、III型),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排除标准: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甲部分切除术、颅底手术、鼻腔泪囊造孔术。
诊断按海口标准(1997年)。
(2)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检查后,做术前处置、剪鼻毛、药物皮试。
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开放全筛或全蝶筛,开放鼻额管,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清除上颌窦内息肉,保全大部分黏膜。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鼻内镜外科是鼻科学领域划时代的变革,现代鼻内镜手术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是取代传统手术的有效治疗方法[1]。
鼻内镜手术后的护理也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术后的效果,经临床观察,系统规范的术后护理能极大地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
我院2006年—2011年行鼻内镜鼻窦手术235例,随访至少半年以上,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经鼻内镜行鼻窦手术的住院患者235例,其中男152例,女83例,年龄11—70岁,平均年龄34.25岁。
术前所有病例均经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按照海口会议的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评比疗效[2]。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235例患者,治愈177例(占75.3%),好转45例(占19.1%),无效3例(占1.2%)。
术后并发症15例,其中鼻出血9例,眼周血肿5例,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鼻腔胀痛和头痛。
2.护理2.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了解专科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监测血压、了解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情况。
术前备皮、抗生素皮试、鼻腔冲洗清洁等。
全麻患者禁食禁饮8小时,术前15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及阿托品,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了解病情及手术情况,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手术治疗。
2.2术后护理与观察2.2.1一般护理:局麻患者术后取半卧位,全麻患者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禁食6小时。
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6小时改为半卧位,以减少出血。
手术当天卧床休息,利于体力恢复。
保持室内湿度40%—60%,加强口腔护理,多漱口,多饮水防止口唇干燥、咽痛、口臭等不适。
告诫患者不可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物。
2.2.2饮食护理:术后第一天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饮食,2—3天后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半流质或普食,多吃水果蔬菜。
2.2.3出血护理: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鼻腔出血,一般量较小,特别要严密观察咽部流血情况,少量流血属正常情况,告诉患者不必惊慌,咽部流血需吐入弯盘中,以观察出血量。
鼻內镜鼻窦开放术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2T13:02:49.2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孙悦[导读] 鼻窦炎一词通常多指化脓性鼻窦炎,乃一常见疾病;有急慢性之分,后者多见。
孙悦(天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100120)
【关键词】鼻窦炎; 鼻內镜鼻窦开放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23-02 鼻窦炎一词通常多指化脓性鼻窦炎,乃一常见疾病;有急慢性之分,后者多见。
急性鼻窦炎多发生在一个鼻窦;慢性鼻窦炎累计多个鼻窦,甚至一侧或两侧所有鼻窦。
引起鼻窦炎病因较多,传染因素、细菌因素、变态反应因素、全身性致病因素。
2011年1月——9月我科对6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內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
.鼻内窥镜在术中应用大大提高鼻部手术的精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等优点。
我科全体护士结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运用整体护理观念,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慢性鼻窦炎病理共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37岁;均经CT检查证实为慢性鼻窦炎,其中90%有鼻塞、流涕症状,60%有头晕、头痛症状,5%-10%有嗅觉减退等症状,经采用全麻下行鼻內窥镜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5%。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 鼻內镜手术多为择期手术,如果病人对术后状态估计不足,术后可能出现耐受力差、过度紧张的情况,因为入院时应向他们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病区有关制度等,解除他们因陌生环境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
与患者谈话时语音温和、态度诚恳,介绍鼻內镜手术的优点、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內镜鼻窦手术有初步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请一些同类手术术后病人做现身说教,让患者心理上适应。
并详细介绍我科的先进技术力量、优良的医德医风及完善、系统的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有关疾病的完善信息。
另外,做好家属的宣传,家属的冷漠或不恰当的暗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我们采取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属的情感支持效应,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1.2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相应检查,术前1天备皮、剪鼻毛、洗头、冲洗鼻腔,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察,指导病人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鼻腔填塞的情况,嘱预防感冒、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使手术如期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术后协助病人安返病房,全麻清醒后给予半卧位,以减轻鼻部的充血与水肿。
2.2.2 心理支持: 术后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及时将手术情况反馈给病人,要减轻病人的内心恐惧,病人由于术后疼痛、呼吸不畅、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和烦躁。
主管护士采用亲切得体的语言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渗出渗血等症状。
耐心讲解术后注意事项:(1)保证充足休息;(2)避免剧烈运动;(3)预防感冒;(4)饮食要求清淡易消化,多注意补充维生素、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
主管护士要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做好心理调适,让病人紧张的精神状态逐渐放松,使病人对疾病充满治愈的信心,病人在护士的鼓励下建立安全感,从而增加对疼痛、不适的耐受力。
2.2.3 病情观察及护理: (1)注意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如有新鲜血液或鼻腔有鲜红血液大量渗出,或出现频繁的吞咽动作,则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检查鼻咽部,对出血者行冰袋冷敷额部,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嘱患者口腔分泌物应轻轻吐出,勿咽下,以便观察出血情况[1]。
(2)鼻內镜手术后一般并发症有鼻腔粘连、眶周皮下气肿、鼻泪管损伤;严重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出血、失明、复视[2]。
手术后4-8小时内注意观察眼眶周有无淤血、充血,眼球有无突出,必要时检查视力。
(3)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可能有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4)术后鼻腔取出填塞物后如有流清水样不黏稠性液体,低头时加重,提示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应让患者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嘱患者禁止擤鼻,并避免剧烈咳嗽及鼻腔滴药,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
2.2.4健康教育: 术后鼻腔填塞24-48小时,鼻腔填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头胀痛、鼻痛。
由于病人因年龄、健康状况、耐受力不等,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术后填塞纱条的必要性,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剂,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擤鼻或自行拔出鼻腔填塞物。
指导患者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上腭,避免引起鼻腔活动性出血。
2.2.5 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病房安静、空气清新。
温度18-20℃,湿度70%-80%,努力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休息空间,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护理。
如无家属在场时,协助入厕、洗手、进餐等。
进餐后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清水漱口,必要时可予口腔护理。
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讲明术后随访,综合治疗的必要性,术后随访是提高鼻內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阶段,不断清除术腔的肉芽、血痂、分泌物,截除术腔粘连,保持鼻腔鼻窦的通畅引流,有利于促使术腔粘膜尽早上皮化。
一般随访3-12个月。
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用药治疗和鼻腔冲洗,三个月内勿用力擤鼻,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兴奋,防止伤口出血,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出院后如有鼻塞、鼻出血、流脓涕及头痛等症状随时就诊。
参考文献
[1]杨占泉医家金鉴-耳鼻咽喉科学卷、[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36 [2]钱永忠、田熙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6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