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进展-刘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14
机化性肺炎的诊治进展一、概述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指肺泡和肺泡管中存在肉芽组织栓的一组疾病,由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基质、胶原组成,肉芽组织栓可以延伸至细支气管。
OP是损伤后肺组织修复的一种模式。
OP是少见病,回顾性研究发现,OP的发病率为1.97~7/10万。
OP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医学文献中,详细的组织病理学描述见于20世纪初。
作为一种临床疾病,Davison在1983首次描述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随后Epler 等在1985年定义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并且都强调了特发性和对激素敏感的特点。
2002年,ATS/ERS建议使用COP而不是BOOP,并且在2013年更新时仍保持了这一命名方法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OP根据病因分为COP和继发性机化性肺炎,COP没有明确的病因,SOP继发于已知原因,包括:①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等;②药物:如胺碘酮、呋喃妥因、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③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⑤器官移植:肺、肝、骨髓移植;⑥放射性损伤;⑦免疫缺陷;⑧与其他肺间质疾病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过敏性肺泡炎、弥漫性肺损伤;⑨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⑨其他:如吸入性肺损伤、气道阻塞等。
2. 发病机制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血浆凝血蛋白进入肺泡腔内,使凝血和纤溶过程失衡,导致纤维蛋白沉积;而成纤维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肺泡内增殖、活化,大多数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产生结缔基质蛋白,形成成熟的纤维性肺泡内肉芽组织。
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1. 临床症状OP患者通常无特异的临床特征。
也正是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OP通常会延迟6~10周诊断。
干咳、流感样表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此外还包括发热、疲劳和体重减轻,咯血极为罕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于金燕;陈鹏;王力玄;马忠森【摘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亚型之一,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征性.COP不同于其他肺纤维化疾病,具有相对缓慢的进程及较好的预后,但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近年来COP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作者就COP的诊断、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有益的作用.【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39)001【总页数】3页(P188-190)【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作者】于金燕;陈鹏;王力玄;马忠森【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吉林长春1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sing pneumonia,COP)是一类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细支气管腔及远端气道内肉芽肿性机化组织的存在及肺泡壁慢性炎细胞浸润。
据研究[1]报道:1983年8例患者在无感染及其他已知病因情况下出现肺泡内机化性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体质量下降及血沉加快,泼尼松治疗后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明显好转,但激素减量后疾病可能复发,加大激素量重新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为与已知病因的机化性肺炎鉴别,Davison等提出COP概念。
1985年Epler等[2]将同样病变定义为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其中病因不明者定义为特发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idopathic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IBOOP),其与 COP 相对应。
国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15例分析曲宝戈;窦学荣;苏吉亮;刘新风;李茂月;王平【摘要】对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到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14例和作者遇到1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儿童和高龄老人少见;(2)肺部体征可有湿啰音或爆裂音;(3)胸部CT表现为"五多一少",主要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和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以肺底部及周边胸膜下为主;(4)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1(022)004【总页数】3页(P229-231)【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特点【作者】曲宝戈;窦学荣;苏吉亮;刘新风;李茂月;王平【作者单位】泰山医院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院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院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院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院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院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9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是指无明确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个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1]。
COP与其他IIP一样,不再是单纯的病理诊断名称,而是结合了临床-影像-病理诊断之后的临床诊断名称。
现结合我院最近1例93岁男性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检索知网数据库国内文献资料完整的114例,汇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5例COP患者中男45例,女70例,年龄35~93岁,其中超过1例80岁。
病程0.5~28.5个月。
经外科开胸或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110例,经药物试验性治疗临床诊断5例。
1.2 症状及体征主要症状包括咳嗽105例,伴有发热98例,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83例,体重下降、胸痛36例,咯血12例。
万方数据放射野之外也有受累,故认为并非射线直接毒性所致。
其发病机制不清。
推测可能与放疗诱发的新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
机化性肺炎也与炎症性和(或)系统性疾病有关。
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
如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等。
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硬化症并发机化性肺炎则较为少见。
其他与机化性肺炎有关的疾病还有Sweet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风湿性多肌痛、甲状腺炎、自塞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骨髓增生不良综合征、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癌症、常见的各种免疫缺陷及丙型肝炎等。
因为多为个案或零星报道,故这些病例是否为其他病因(如潜在的感染或药物的副作用)所致,目前尚不清楚。
肺转移、肝转移、肾移植或骨髓移植患者均有并发机化性肺炎的报道,通常认为这是损伤、感染所致,也可能是肺排异表现[1]。
尽管机化性肺炎可由多种病因所致,或与系统性疾病相关,但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无任何病因或相关疾病可寻,即为COP。
目前认为,COP是肺疾病中少见的、颇具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疾病。
l发病机制CO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细支气管上皮和(或)肺泡膜的损伤启动肺组织的病理反应,肺组织的修复又造成气道内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和肺泡渗出物的机化。
其过程包括: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导致肺泡、肺泡管及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上皮细胞基底膜通透性改变,富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及透明膜成分的渗出液由间质渗入肺泡、肺泡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中;②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少数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通过上皮细胞脱落后形成的孔隙向肺泡内游走、浸润;③纤维母细胞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形成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与渗出物一起完成机化过程;④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表面因脱落的上皮细胞由纤维组织代替而增厚,细支气管平滑肌层由于纤维细胞的作用致管壁肥厚、管腔狭窄_]。
DOI:10.3969/j.issn.l007-5062.2021.06.023•个案报道-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陈勇杜小兵张向峰杨京华朱光发[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6-621-03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主因“咳嗽、胸闷2月余”于2014年9月3日入住我科。
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岀现咳嗽、胸闷,以干咳为主,未予诊治,症状逐渐加重。
15d前就诊于外院,行胸部CT平扫(2014年8月17日,图1):双肺可见多发斑片渗岀影及实变影,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先后 给予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静点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岀院,但仍感胸闷,间断咳嗽,3d前于外院复查胸部CT平扫(2014年8月31日,图2):双上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边界不清,外周为著,双下肺见实变影,较前改善不明显,考虑“肺部阴影待查”,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自诉近期体质量无明显改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否认吸烟史。
有肿瘤家族史。
入院查体:T:36t,P:79次/min,RR:18次/min,BP:120/70mmHg(1mmHg=0.133kPa),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右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心率7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肺部阴影性质待查:肺炎?结核?肿瘤?结缔组织病继发肺损伤?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WBC:8.63x109/L,NE%:65.7%, HGB:109g/L,PLT:320x109/L;血气分析、BNP、肝功、肾功、电解质、尿常规及便常规正常。
血沉:77mm/h,较正常高;CRP:42.21mg/L,较正常高;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血肿瘤标志物:阴性。
痰革兰染色:G+球菌(为主),G-杆菌,G-双球菌;痰找真菌及抗酸染色:阴性;痰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改变梁嘉敏ꎬ杨新官ꎬ董㊀骁ꎬ陈烨颖ꎬ关玉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㊀广东㊀广州㊀51012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CT表现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改变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我院COP患者29例ꎬ其中21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诊ꎬ随访时间1~38个月ꎮ结果㊀23例(79.3%)为多发病灶ꎬ病灶位于双肺20例ꎬ单肺3例ꎬ其中14例为多发实变ꎬ3例为多发磨玻璃样变ꎬ6例为实变及磨玻璃样病灶并存ꎻ6例(20.7%)为单发病灶ꎬ其中4例为片状肺实变ꎬ1例为实性结节ꎬ1例为片状部分实性密度影ꎻ16例(55.2%)伴有条索样改变ꎮ9例(31.0%)COP患者可见 反晕征 表现ꎮ11例(37.9%)COP患者伴有轻度支气管扩张ꎮ糖皮质激素治疗21例ꎬ治疗后病灶大部分吸收14例ꎬ完全吸收2例ꎻ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游走性ꎮ结论㊀COP最常见的表现是肺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变影ꎬ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下分布ꎬ磨玻璃样变分布不具有特异性ꎮCT上出现 反晕征 对诊断COP有一定提示作用ꎮ糖皮质激素对部分COP患者有较好的疗效ꎮʌ关键词ɔ㊀隐源性机化性肺炎ꎻ糖皮质激素ꎻ体层摄影术ꎬ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561ꎻR814.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1 ̄0056 ̄04CTdiagnosisof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andtheeffectofglucocorticoidsLIANGJiaminꎬYANGXinguanꎬDONGXiaoꎬCHENYeyingꎬGUANYubaoDepartmentofRadiologyꎬ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120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studytheCTmanifestationof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afterglucocorticoidstreatment.Methods㊀29caseswithCOPconfirmedbybiopsyandpathologicalexaminationduring2012to2017werecollected.CTwasper ̄formedbeforeandafterglucocorticoidstreatment.21caseswerefollow ̄upfor1~38months.Results㊀23patients(79.3%)hadmultiplelesions.Thelesionswerelocatedin20patientswithbilaterallungsand3patientswithsinglelung.Amongthemꎬ14pa ̄tientshadmultipleconsolidationsꎬ3patientshadmultipleground ̄glassopacificationsꎬand6patientshadconsolidationsandground ̄glassopacificationslesionscoexistꎻ6cases(20.7%)weresinglelesionꎬfourofwhichwereflakylungconsolidationꎬonewassolidnoduleꎬonewasflakypartialsoliddensityꎻ16cases(55.2%)accompaniedbycable ̄likechanges.9patients(31 0%)withCOPshowed"anti ̄halosign"performance.11patients(37.9%)withCOPwereassociatedwithmildbronchiec ̄tasis.21patientsweretreatedwithglucocorticoids.Aftertreatmentꎬmostofthelesionswereabsorbedin19casesꎬand2caseswerecompletelyabsorbed.3casesshowedmigratoryduringtreatment.Conclusion㊀ThemostcommonformofCOPissolidationandground ̄glassopacification.Lungconsolidationsareoftendistributedaroundthebronchialvascularbundleor(and)subpleu ̄ral.Theground ̄glassopacificationsdistributionsarenotspecific.Theappearanceof"anti ̄halosign"isvaluableindiagnosisofCOP.GlucocorticoidshaveagoodeffectonmostpatientswithCOP.ʌKeywordsɔ㊀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ꎻGlucocorticoid㊀㊀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 ̄moniaꎬC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inter ̄stitialpneumoniaꎬIIP)的一个亚型ꎮCOP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ꎬ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得完全缓解㊁治愈ꎬ但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ꎬ且该病早期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为一般感染性病变ꎮ目前作者简介:梁嘉敏(1992 ̄)ꎬ女ꎬ广东广州人ꎬ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ꎬ医学硕士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通信作者:关玉宝㊀主任医师ꎬ医学博士ꎬE ̄mail:yubaoguan@163.comCOP的诊断常需要结合临床㊁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ꎬ并排除已知的病因和潜在疾病ꎬ如结缔组织病㊁过敏性肺泡炎㊁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等ꎮ本文在总结COP的CT表现的同时ꎬ随访COP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灶的变化情况ꎬ评估糖皮质激素对COP的疗效ꎮ本文对我院经肺活检确诊的29例COP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回顾分析ꎬ总结COP的CT特点ꎬ提高诊断水平ꎮ1㊀资料与方法651.1㊀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7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29例COP患者ꎬ其中17例经皮肺活检或经支气管纤维镜活检ꎬ12例为开胸活检或经胸腔镜活检ꎮ其中男性13例ꎬ女性16例ꎬ年龄33~75岁ꎬ平均年龄(49ʃ1.1)岁ꎮ病程为20天~6个月ꎮ临床表现以咳嗽㊁咳痰㊁气促为主要症状ꎬ14例有发热ꎬ7例出现体重下降ꎬ6例有不同程度的胸闷ꎬ2例为体检查发现ꎬ累计随访时间为1~38个月ꎮ1.2㊀检查方法采用东芝16层或西门子128层螺旋CT机ꎬ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顶ꎬ准直1~2mmꎬ扫描条件为120kVꎬ140mAꎮ视野(FOV)280~320mmꎬ螺距0.8~1.0ꎬ分别重建层厚为7mm及2mm的横断位图像ꎮ1.3㊀图像分析CT征象分析经2位有5年以上经验的影像医师共同分析判断ꎮ将COP表现分为肺实变㊁磨玻璃样变㊁肺结节㊁条索样改变共4型ꎮ按照病变的位置分单肺㊁双肺分布ꎮ按照分布方式ꎬ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指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延伸ꎬ胸膜下分布指病变在肺野的外1/3ꎮ同时评价患者是否存在支气管扩张ꎮ2㊀结果2.1㊀HRCT表现29例COP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肺实变㊁磨玻璃样变㊁肺结节㊁条索样改变4型ꎬ以上异常影像表现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ꎬ表现不同的组合ꎮ2.1.1㊀多发病灶CT表现及分布特点㊀23例(79 3%)病灶呈多发ꎬ其中20例(69.0%)为双肺多发病灶ꎬ3例(10.3%)为单肺多发病灶ꎬ其中14例为多发实变影ꎬ3例为多发磨玻璃样变ꎬ6例为实性及磨玻璃样病灶并存ꎮ14例多发实变病灶中ꎬ可表现为片状㊁结节状㊁条索样改变ꎬ以上异常影像表现可单独出现或表现不同的组合ꎬ其中以片状实变影最常见ꎻ14例多发实性病灶中ꎬ8例沿胸膜下分布ꎬ1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ꎬ3例同时沿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分布ꎬ2例为随机分布ꎮ3例COP患者表现为多发磨玻璃样变ꎬ其中1例沿胸膜下分布ꎬ2例为随机分布ꎮ6例为实变及磨玻璃样病灶并存ꎬ其中4例同时沿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分布ꎬ1例沿胸膜下分布ꎬ1例为随机分布ꎮ2.1.2㊀单发病灶CT表现及分布特点㊀29例COP患者中ꎬ6例(20.7%)病灶呈单发ꎬ其中4例为片状肺实变ꎬ1例为实性结节ꎬ1例为部分实性结节影ꎮ2.1.3㊀条索样改变㊀条索影常伴肺实变㊁磨玻璃样变或肺结节出现ꎬ本组中16例(55.2%)COP患者出现条索样改变ꎮ2.1.4反晕征表现㊀反晕征定义:在磨玻璃影的周围有实变密度的线状影形状如新月形或环状影ꎮ本组中9例(31.0%)可见 反晕征 表现(图1)ꎮ2.1.5㊀支气管扩张㊀本组中11例实变或磨玻璃样变中伴有轻度的支气管扩张ꎮ2.2㊀治疗后CT表现21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ꎬ14例(66 7%)斑片状实变影及结节影明显吸收㊁缩小ꎬ一般吸收程度为50%~75%ꎬ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范围缩小㊁密度减低㊁边缘模糊ꎬ其中8例病灶呈条索状改变ꎬ6例斑片状磨玻璃影较前吸收㊁缩小ꎮ2例病灶完全吸收㊁消失ꎮ3例(14 3%)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游走性(图2aꎬ2b)ꎮ3㊀讨论㊀㊀COP是1983年由Davison等首次使用ꎬ后来被Epler在病理上称作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ꎬBOOP指终末细支气管腔内被肉芽组织充填但未完全阻塞ꎬ患者的肺功能表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点而非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ꎬ且主要病理改变是机化性肺炎ꎬ部分患者可以没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ꎮ在2001年ATS/ERS上正式将COP归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ꎮ3.1㊀临床表现本组中患者发病率男女相当ꎬ平均年龄49岁ꎬ与Cordier文献[1 ̄3]报道相符ꎮCOP患者多为亚急性起病ꎬ主要表现为咳嗽㊁咳痰㊁气促ꎬ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㊁发热㊁体重下降ꎮ本组中仅有3例有吸烟史ꎬ说明COP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ꎮ3.2㊀CT表现根据既往报道ꎬCOP的CT表现主要为以下4种:1)实变影: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ꎬ以胸膜下或/和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为主ꎬ部分内见支气管气相ꎮ本组中ꎬ两肺多发的斑片状实变影为COP最常见的CT表现ꎬ与既往研究相仿[4 ̄5]ꎬ且部分内见轻度扩张的支气管ꎬ可能由于机化性肺炎牵拉邻近支气管导致ꎬ病灶的分布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ꎻ2)磨玻璃影:本组中COP的CT表现为磨玻璃影的病灶75图1a㊀男ꎬ50岁ꎮ咳嗽伴活动后气促1月余ꎬ左肺COP病灶呈 反晕征 改变㊀图1b㊀为同一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灶较前吸收㊁密度减低㊀图1c㊀ 反晕征 病灶经治疗后完全吸收㊀图2a㊀COP患者治疗前后对比㊀图2b㊀显示治疗后ꎬ两下肺病灶较前减少ꎬ右中肺新发病灶ꎬ表现游走性㊀图3a㊀COP患者治疗前后对比㊀图3b㊀显示治疗后ꎬ原斑片状实变影基本吸收ꎬ仅见少量条索状影㊀图4㊀COP患者ꎬ两下肺及左上肺舌段实变影ꎬ右下肺片状实变影内可见轻度扩张的支气管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ꎻ其一ꎬ两肺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ꎬ该种CT表现并不多见ꎬ且多以随机分布为主ꎮ相反地ꎬCT表现为实性及磨玻璃样病灶并存占20.7%ꎬ病灶大部分同时沿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分布ꎻ3)结节影:Akira等[6]发现有15%的COP患者CT征象以多发大结节影及片状影分布为主ꎬ其形态常不规则ꎬ内有支气管充气征ꎬ大小为8~50mm不等ꎬ极少为孤立性结节样改变ꎮ本组中1例为单发实性结节ꎻ3例为单肺多发结节ꎬ直径5~14mmꎻ4)条索影:条索影常与以上CT表现同时存在ꎮCOP影像学表现以实变影及磨玻璃样变最常见ꎮ虽然以上影像学表现并非COP特异性表现ꎬ但当CT表现为多发片状实变影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时ꎬ对COP的诊断颇有帮助ꎮVoloudaki等首先报道COP患者另一不常见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影像学表现:在磨玻璃影的周围有实性密度的线状影形状如新月形或环状影ꎬ近年Kim等[7]将类似影像学表现称为反晕征ꎬCOP患者的发现率为19%ꎮ其相应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央的磨玻璃影在为泡腔和肺泡隔内炎性细胞浸润ꎬ而外周新月形或环状影主要为肺泡管内的机化性肺炎所致ꎮ本组中有9例表现反晕征的病灶大部分沿胸膜下分布ꎮ虽然一直以来反晕征被认为是COP较为特异性的征象ꎬ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这个征象也可以见于结核㊁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等疾病[8]ꎮ3.3㊀治疗后改变本组资料中21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及CT随访ꎬ经治疗后仍有19例患者有病变ꎬ2例经治疗后双肺病灶完全吸收ꎮ与朱晓华等[9]报道21例COP激素治疗后残存病变75%比例相似ꎮCOP治疗前后病变多变ꎬ病变可完全吸收㊁好转或进展ꎬ以及在不同形态间相互转换ꎮ实变影治疗效果最为显著ꎬ一般吸收程度为50%~75%ꎬ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范围缩小㊁密度减低ꎮ磨玻璃病灶经过治疗后普遍较前吸收减少㊁缩小ꎮ在本组病例CT随访检查中有3例患者病灶出现游走性ꎬ游走以斑片状实变影为多ꎮ3.4㊀鉴别诊断COP的影像鉴别诊断需考虑以下疾病:1)大叶性肺炎:病灶在解剖上呈叶段分布ꎬ往往不是COP的病变胸膜下分布或支气管血管束旁分布的表现ꎬCOP患者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后病情仍呈进行性加重ꎮ其次ꎬCOP患者一般状况好而肺部影像表现相对重ꎮ此外ꎬ患者肺内病变呈游走性也不同于通常所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ꎻ2)肺结核:结核患者临床上可有午后潮热㊁盗汗等临床表现ꎬ且病灶为多形态ꎬ常有卫星灶㊁播散灶ꎻ3)其他间质性肺病:胸膜下分布为主的实变需要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㊁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皮肌炎累及肺部相鉴别ꎬ有时候鉴别困难ꎬ需要依赖临床及病理ꎮ总之ꎬCOP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ꎬ以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变最常见ꎮ肺实变多沿支气管血管束或胸膜下分布ꎬ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ꎬ而结节影及条索影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共同存在ꎬ部分结节可单独存在ꎮ这些CT影像表现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ꎬ表现不同的组合ꎮCOP的影像诊断必85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ꎬ排除可能导致机化性肺炎的其他疾病(如感染㊁结缔组织病㊁吸入性损伤㊁过敏性肺炎等)后ꎬ方能考虑COPꎮ参考文献:[1]胡粟ꎬ胡春洪ꎬ郭亮ꎬ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3ꎬ29(5):734 ̄737.[2]CordierJF.Cryptogenicorganisingpneumonia[J].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ꎬ2006ꎬ28(2):422 ̄446.[3]周凤秋ꎬ蔡后荣ꎬ曹敏ꎬ等.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ꎬ2008ꎬ7(4):277 ̄280.[4]LeeKSꎬKullnigPꎬHartmanTEꎬetal.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Tfindingsin43patients[J].AJRꎬ1994ꎬ162(3):543 ̄546.[5]马延贺ꎬ李东ꎬ于静ꎬ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MDCT诊断和随访[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3ꎬ29(2):202 ̄204. [6]AkiraMꎬYamamotoSꎬSakataniM.Bronchiolitisobliteransor ̄ganizingpneumoniamanifestingasmuotiplelargenodulesormas ̄ses[J].AmericanJournalofRoentgenologyꎬ1998ꎬ170(2):291 ̄295.[7]KimSJꎬLeeKSꎬRyuYHꎬetal.Reversedhaiosignonhigh ̄resolutionCTof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diagnosticimplicatons[J].AJRꎬ2003ꎬ180(5):1251 ̄1254. [8]路明ꎬ陈亚红ꎬ韩翔ꎬ等.胸部CT表现为反晕征五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16ꎬ39(10):757 ̄762. [9]朱晓华ꎬ李天女ꎬ尤正千ꎬ等.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激素治疗后的改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06ꎬ29(10):658 ̄661.(收稿日期:2019 ̄08 ̄10)原发节外淋巴瘤1例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onecasereport赵汗青ꎬ邱卫芳ꎬ刘秀华上海市长宁区光华医院㊀上海㊀200052㊀㊀ʌ关键词ɔ㊀原发节外淋巴瘤ꎻ磁共振成像㊀㊀中图分类号:R733.4ꎻR445.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1 ̄0059 ̄01㊀㊀患者㊀男ꎬ63岁ꎮ左足背红肿疼痛半年ꎬ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ꎮ查体左足肿痛明显ꎬ活动受限ꎮ全身检查无肝脾肿大ꎬ血常规ꎬ胸部CT及腹部B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ꎮ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ꎬ左足骨质疏松明显ꎬ左足跗骨及跖骨基底部骨质破坏ꎬ骨质破坏边缘未见明显硬化边ꎮ关节间隙尚在ꎬ软组织肿胀明显ꎮ(图1)左足MRI(以中足为中心)背部及足底部肌肉广泛软组织肿块ꎬT1WI呈等信号ꎬT2WI呈稍高信号ꎬT2WIFS呈较高信号ꎬ信号均匀一致ꎬ足背部较显ꎬ肿块围肌腱生长ꎬ足背侧趾长短伸肌腱㊁拇长伸肌腱及足底趾短长屈肌腱㊁拇长屈肌腱等各肌腱被包绕并推移ꎬ信号未见明显改变ꎬ病灶边界欠清晰ꎮ左足跗骨及跖骨基底部受侵ꎬ广泛骨髓水肿ꎮ部分骨皮质轮廓尚存在ꎬ受累关节间隙尚存在ꎮ(图2~4)增强扫描:注药后(钆剂0.1ml/kg)肿块中期轻 ̄中度强化ꎬ延迟信号略减退ꎬ肌肉间筋膜仍显示ꎬ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改变ꎮ(图5)肿瘤活检及免疫生化:肿瘤细胞CD20(+)PAX5(+)Ki ̄67(+80%~90%)病理HEˑ100(图6)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ꎮ讨论:Lanham等[1]认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以软组织包块起病ꎻ2)起病后3个月内无胸腔ꎬ腹腔ꎬ皮肤ꎬ区域淋巴结等处的侵犯ꎻ3)原发病变不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ꎮ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ꎬ按照 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 ꎬ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病理类型ꎬ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ꎮ在我国ꎬ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ꎬ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ꎻ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ꎬ并且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ꎮ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ꎬ骨和软组织恶性淋巴瘤大多为DLBCLꎮ典型的表现是患者出现结内或结外迅速长大的肿块ꎬ可伴有症状ꎬ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常发生扩散ꎮ可发生在结内和结外ꎬ原发结外的可高达40%ꎬ结外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胃和回盲部)ꎬ其实可发生在结外任何部位ꎬ如皮肤㊁中枢神经㊁骨㊁睾丸㊁软组织㊁腮腺㊁肺㊁女性生殖道㊁肝㊁肾㊁脾和Waldeyer环ꎮ原发于骨髓和/或累及到血液的情况罕见ꎮ某些形态学的变异型多见于特定的部位ꎬ如原发于骨的DL ̄BCL常常呈多叶核细胞ꎮ此病例为左足背肌肉原发淋巴瘤ꎬ从MR观察淋巴瘤有以下几个特征ꎬ一是病变形态ꎬ受累肌肉弥漫肿胀ꎬ但保持大致肌肉轮廓ꎬ其内穿行的肌腱及血管也未受侵ꎬ二是信号均(下转64页)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