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28.46 KB
- 文档页数:2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肿瘤和心脏疾病的方法,然而在治疗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射频消融术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问题1. 术后疼痛: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是在手术部位。
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 伤口护理:射频消融术后的伤口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和出血。
伤口愈合的过程也需要细致的护理。
3. 饮食和活动:术后患者需要调整饮食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者摄入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4. 心理问题: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恐惧,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5. 并发症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并发症监测,特别是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心脏情况。
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止痛药,同时可以进行局部冷敷或者热敷来缓解疼痛。
2.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必要时进行伤口引流和消毒处理。
3. 饮食调理: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合理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也不宜长时间卧床,可以适当进行散步和简单的日常活动。
5.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解答其不安的问题,帮助其建立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6. 并发症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以及心脏酶和肝肾功能的监测,发现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上就是关于射频消融术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护理患者时,我们需要细心、耐心和关爱,保障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尽快康复。
感谢您的阅读。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性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和心脏疾病的治疗。
然而,术后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情况。
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要面对伤口疼痛、饮食调理、休息和活动、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监测等一系列护理问题。
龙源期刊网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
作者:申维洪臧宇家姜玉珍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4期
【摘要】目的阐述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方法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根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作控温加热至80℃~85℃,损害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
术前给予心理指导,术中进行密切观察患者患处感觉情况,积极配合医生
手术,术后正规护理。
结果总有效率97.41%,无效1.30%,复发率13.03%。
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进行正规护理,会提高患者的疗效。
“三叉神经痛”被老百姓常称为“脸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控制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面部疼痛。
我科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可以达到一定效果。
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资料,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并根据温度的不同设立80℃组(30例)、86℃组(30例)、90℃组(30例)3个温度组,观察3组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3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复发率、面部麻木存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只有1例发生角膜炎,且无永久性并发症出现,亦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 80℃即能够满足临床治愈三叉神经痛需要,不必增加射频温度。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温度热凝术;不同温度[中图分类号] r74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180-02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疼痛剧烈、难以根治的特征而有“疼痛之王”的称号。
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性治疗和外科治疗,保守性治疗一般为首先,但其效果不佳时需采用外科治疗[1]。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外科治疗手段为射频温控热凝术,但对于射频温度的选择临床有所争论[2]。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治疗效果差别,来探讨射频热凝术的最佳射频温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36~85岁,中年人36~59岁,男30例,女20例,老年人60~85岁,男17例,女23例,平均(53.6±11.2)岁;病程最短为7个月,最长者达20年;右侧56例,左侧32例,双侧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中、西药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但疼痛无法控制。
根据温度的不同设立80℃组(30例)、86℃组(30例)、90℃组(30例)3组,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达到了消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治好疾病,解除了痛苦,此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卵园孔;射频热凝;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3-02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科对87例入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并以术前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岁,右侧46例,左侧41例,病史1—20年。
其中第三支疼痛患者12例,第二支疼痛患者25例,第二支+三支混合疼痛患者48例,第一,二,三支混合疼痛2例。
所有病例均口服过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服药效果均不佳。
有5例患者行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后再疼痛,经无水酒精半月神经节注射后疼痛2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后复发2例。
2 方法患者仰卧于c性臂x线机手术床上【2】,颈仰伸,调试x射线机透视角度;一般将x射线增强器向床尾端旋转30-35℃,向患侧旋转旋转20—25°c,即可清楚地显露患侧卵圆孔。
常规面部消毒、铺单,局麻后进行穿刺,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射频穿刺针的位置,正位像时可见针尖位于卵圆孔内,侧位像,针尖位于碟鞍后斜坡与颞骨岩部交界处,利用射频电极刺激定位,测试阻抗为200--300ω,用100hz、0.3ma的电刺激引起三叉神经相应分支支配区的剧痛;用2hz,2v电刺激运动神经,应该没有咬肌的颤动。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摘要】对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手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186-02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男,年78岁,患侧位于右侧;病史10年,Ⅱ支神经痛.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射频热凝术治疗。
2术后护理2.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护理的几点思考【提要】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
本文以86位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为例,阐述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护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护理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
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多于男性。
从2011年至今,我科有86位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
实施dsa定位下经皮穿刺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后,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在38岁~81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3个月~7 a,平均 10.2a。
右侧50例,左侧33例,双侧3例。
疼痛分布:单纯ⅰ支5例,ⅱ支31例,ⅲ支8例,ⅱ、ⅲ支同时受累36例,i、ⅱ、ⅲ支6例。
本组病例术前曾服药物治疗均效果不明显或药物反应不能耐受。
2 治疗效果最佳(治疗后疼痛立即消失82例,良好(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3例,包括2次治疗后缓解者;无变化1例,包括虽经2次治疗仍有部分疼痛者。
总有效率为96%。
本组并发症有:面颊部肿胀2例,均在术后3天内恢复,本组病例中有76例术后限访观察1 a以上,1 a内复发者3例,分别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仍然有效。
2 a内复发者5例,除面部感觉减退外,术后未发现其他永久性并发症。
3 观察与护理3.1 术前护理(1)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保证营养。
患者由于疼痛剧烈,发作频繁,往往心情烦躁,会出现厌食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故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争取在发作后的时间内多进食,以保证营养和增强体质。
(2)用生理盐水和多贝尔氏液漱口,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日平静时、穿刺前10分钟、射频热凝时血压及射频热凝时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10分钟、治疗后血压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治疗均由一名高年资医生完成。
参与护理干预工作的人员是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承担,在护理干预开始前一个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射频热凝术护理,即术前作一般健康宣教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1术前干预:1)模拟治疗:治疗前模拟治疗中医生对病人进行眼角膜,面部肌肉痛觉、触觉及咀嚼肌功能等方面检查的训练,并告知患者治疗中配合医生进行这些检查,将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让患者和家人同时接受术前教育,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2)意象放松法[2]:在安静的环境中,患者仰卧在床上跟着护士的指导语进行,约10~15分钟,每天2~3次,直到患者学会。
想象的内容是患者过去亲自经历过终身难忘的轻松愉快生活情景。
3)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关心”而不是“治疗”的态度,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心理支持,对没有主观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以告诉患者治疗的危险性,引导患者提出问题,对治疗所带来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于紧张焦虑症状的患者,给予安慰鼓励,请病区内射频术后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了解治疗每个阶级患者的自我感觉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
1.2.1.2术中干预:护士陪伴患者进入治疗室。
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握住患者的手,指导患者进行意象放松,让全身肌肉放松。
用语言暗示患者治疗进展顺利,术后疼痛将消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62期 103投稿邮箱:sjzxyx789@0 引言临床脑神经痛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三叉神经痛,属于三叉神经部位反复短暂性发作的疼痛,其特征为剧烈性,多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发病,大部分均为单侧发病。
右侧多发,多见于三叉神经第三支和第二支,第一支较少涉及到[1]。
目前暂不清楚其发病机制。
在此疾病治疗上,射频热凝术逐步取得一定地位。
此研究将25例患者纳入到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在于研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状况。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此研究中所研讨的25例患者均随机从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经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随机挑选而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25例患者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WHO 组织所规定的三叉神经痛疾病判定标准[2]。
25例患者内包含女性17例,男性8例,年龄阶段21.5岁-85岁,平均年龄为(54.3±1.7)岁,右侧19例,左侧6例,均为Ⅱ、Ⅲ支疼痛,病程时间为2.5月-35年,平均病程时间(5.6±1.3)年。
患者各标准均满足研究所需。
1.2 方法患者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治疗,患者呈仰卧姿势,给予Hartel 前入路穿刺,在其患侧部位眼外眦向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做A 点,耳孔患侧外做2.5厘米B 点,瞳孔与内眦连线的中点为C 点,并连线AC、AB,给予利多卡因1%局部麻醉,用电极绝缘针(裸露前端0.5厘米),从A 点进针,沿AC、AB 两线方向进针,大约进针6cm-7cm,针头快接近卵圆孔时,患者存在剧痛,操作者有落空感。
在C 臂或CT 引导下确定针尖与卵圆孔的位置关系,按照测试疼痛区域和CT 或C 臂引导图像调整进针深度和部位,测试满意后给予射频热凝,温度为55度-75度,毁损次数在5次-7次,每次持续时间在60s,共5min-7min。
再针刺皮肤,若触觉存在迟钝性,表明神经有被破坏。
射频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射频紧肤术等。
射频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皮肤、肿瘤等领域。
射频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射频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射频术后护理问题1. 出血与穿刺部位并发症射频术后,穿刺部位容易出现出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处理。
2. 疼痛管理射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理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
3. 心率与心律监测射频术后,患者的心率、心律可能出现异常。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饮食与营养射频术后,患者的饮食与营养状况对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5.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射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发热、感染、肺栓塞等。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二、射频术后护理措施1. 出血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护理(1)术后压迫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穿刺部位沙袋加压1-2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
(2)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愈合情况。
(3)观察患者下肢活动情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疼痛管理的护理(1)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采取非药物止痛措施,如冷敷、热敷、分散注意力等。
(3)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减轻疼痛。
3. 心率与心律监测的护理(1)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观察有无异常。
(2)根据医嘱调整药物,控制心率、心律。
(3)密切观察患者的主诉,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4. 饮食与营养的护理(1)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摄入。
(2)术后初期,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饮食结构,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5.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我
院从2007年-2011年间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情况,
并复习有关文献。
结果 29例患者出现麻木及疼痛症状19例。
结论充分做好术前
准备,熟练进行穿刺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充分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低其带来的
不良反应,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并发症预防措施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
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1965年Sweet改用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
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后经过不断改进,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单并为
病人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1]。
射频热凝术在临床应用了30余年。
在中国,射频
热凝术仍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用的方法[2]。
虽然只是用一根直径只有0.7毫米的穿刺针,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进行热凝消融,使其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然而射频治疗面临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从卵圆孔中刺
入的穿刺定位靠人体的解剖学位置和医生的经验,治疗误差较大,难以精确的判
定穿刺针的位置。
这种主观性过大的手术操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此,现复习相关文献,并就我院近年来开展出现的并发症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收治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9例,其
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67岁,病程1-20年,23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6例,20例为首次接受治疗。
右侧21例,左侧7例,双侧1例。
第I支
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5例,第Ⅱ+Ⅲ支疼痛7例,第Ⅰ+Ⅱ
支疼痛2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例。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2.1 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2.1.1剧烈的疼痛如果操作过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从60℃开始缓慢加热,穿刺位置的确定依据术者的反应,这个过程必需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其过程会
产生相当大的疼痛,术后有很多患者诉对这种疼痛感到后怕。
2.1.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
2.1.3脑神经损害由于手术是需要一根射频针,插入脑部进行一个从60℃开
始缓慢加热的过程,所以在手术中所产生烧灼的热量,会损害周边的脑部神经,
其后果可能会造成如面部轻瘫等。
2.1.4颅内感染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可导致颅内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
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2.1.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
2.1.6角膜麻痹或麻痹性角膜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发生率为7%~10%,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
者失明。
2.1.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数日内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
很多患者会因此觉得射频热凝治疗无效。
经过射频热凝治疗后大约90%以上患者
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2.2 预防措施
2.2.1 术前患者的选择对于年龄大,有心血管疾病或者体弱患者需慎重选择。
2.2.2术前常规仰卧位,消毒铺巾,全麻准备。
同时配备好心电、血压监护设备、氧气供应及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发生的生命危险。
2.2.3穿刺近年资料显示一般采用前入路法[3-6]。
沿颅骨的自然裂隙,向上、向后、再向内。
2.2.4穿刺针进入卵圆孔。
穿刺针进入时有一种落空感,患者往往感觉剧烈疼痛,此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心脏停搏或血压骤升,严重者危及生命,这个时候,术者需要控制好操作进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2.2.5定位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用X线、DSA或CT进行定位,一方面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可能性,因为其显示穿刺针在卵圆孔的具体位置,使得操作者能够控制进针的具体深度,而不是更多依赖于术者的经验。
2.2.6刺激实验若对治疗神经存在问题时,可选择加温刺激神经,诱发患者剧烈疼痛,校对疼痛部位与热凝部位一致。
2.2.7热凝温度及温控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依据术者经验,温度范围65—80度,时间3—5分钟[7-8]。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
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
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2.2.8术后对疼痛的三叉神经分支进行刺激检测疗效,并常规给予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3 观察体会
我院29例选择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19例出现了面部不同程度的麻木感和烧灼感。
1例出现了带状疱疹,2例出现了角膜反应。
术后半年回访显示无复发患者。
虽然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是肯定的,也是可以进行重复治疗的方法,但是从实验和组织学所得的结果证实,所有的神经纤维在即使很小的温度效应时都会受损。
并发症虽不可避免,但要求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操作流程,术中医护人员充分配合,把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Sweet WH.Controlled thermocoagulation of trigeminal ganglion and rootletls for differential destruction of pain fibers.past I trigeminal ganglion.Journal of Neurosurgery,1974,39:14-16.
[2]于晓彤,樊碧发.脉冲射频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01—1002.
[3]Franzini A,Ferroli P,Messina G,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al neuralgias.Handb Clin Neurol,2010,97:679-692.
[4]张伟杰,汪勇,陈敏洁.CT定位用于确定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深度[J].上海口腔医学,2003,12:94-95.
[5]何玉泉,沈云霞,唐军华,等.颅底卵圆孔CT及颅底标本观测对比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370-372.
[6]邹锦慧,谭建民.颅骨卵圆孔穿刺的应用解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7-8.
[7]高峰,李华,于冬梅.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41-147.
[8]吴承远,孟凡刚,王宏伟,等.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