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精品)
- 格式:pdf
- 大小:222.48 KB
- 文档页数:15
(精品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讲课稿预备工作,借助讲课稿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这么应当怎么写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十册第五组19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依照我国闻名古典历史小讲《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文章说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讲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精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情况进展顺序举行叙述。
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关于增益智慧,提升素质,特殊是语文素质有着举脚轻重的作用。
所以,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算是让学生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依照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使学生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缘故。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发,体味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么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经过对故情况节的了解,感觉鲜亮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啥能成功,体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降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示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究、发觉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草船借箭课文草船借箭五
年级课文
草船借箭
曹操驻军潼关,袁绍多次想攻下潼关,却都没有成功。
曹操隐隐感到危险,想尽快增
加兵力。
可是潼关处地势险要,交通又十分困难,曹操苦恼不已。
这时,曹操听说了一个关中人善于造船。
曹操决定亲自前往请他造船。
当曹操来到关
中人住的地方,却发现他已经死了。
曹操惋惜地说:“若有他在世,造船必定事半功倍。
”
正在这时,曹操看见他家后院的小孩正在玩耍,小孩子用土盖起来像一条船。
曹操顿
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让这个小孩子帮他造一条草船。
曹操带着这条草船回到军营。
曹操的部将都觉得莫名其妙,不明白他要用这条草船做
什么。
可是,曹操深信他的计划会成功。
接下来,曹操下令各营均要制造大量的船舰,但制造的时候要有一半用扎草船代替。
曹操的部将觉得草船根本不堪使用,很是疑惑。
第二天,曹操命令船队迅速航行,一面发令:“不许想家,不许停歇,往前冲,快!”船队在江上奋力前行,船只水上飞驰,速度奇快。
袁绍看到曹军发出的船队,认为曹军兵力加强了,顿时感到害怕,只能束手无策地退兵。
此时,曹操下令将扎草船的船舰全部烧毁。
曹操的部将问:“扎草船当真不能用吗?”曹操笑答:“草船虽然不能浮在水上,但对阻碍曹军行进的划船器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辅助了我们打胜仗。
”
曹操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增加了自己的船队。
这个计策也使曹操的部将们更加
信任他的军事智慧。
从此之后,曹操的军队战无不胜。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文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攻打曹操的时候,由于箭矢用尽,无法攻破曹操的军营。
最后,刘备找到了周瑜,通过周瑜借给他们草船的方法,成功地借来了箭矢,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力,善于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展现出了智慧和勇气,他们不惧艰险,不畏敌强,最终取得了胜利。
周瑜则展现出了胸怀大志和仗义为人的精神,愿意帮助别人,让他们从困境中摆脱。
整个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智慧,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达到胜利的彼岸。
同时,也要学会善于借助外力,善于策略,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不仅仅是一段古代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象征,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9课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9课《草船借箭》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作为⼀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篇1 ⼀、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教版⼩学语⽂五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篇精读课⽂。
这篇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帮助作战,著名的⾚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的,⽽“草船借箭”就是“⾚壁之战”中的⼀个⼩故事。
《草船借箭》这篇课⽂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要诸葛亮⼗天内造出⼗万⽀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局,与周瑜⽃智,⽤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
课⽂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代⼜⼀代中华⼉⼥。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素养有着举⾜轻重的作⽤。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在阅读和语⽂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对古典⽂学的热爱,传承民族⽂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法。
⼆、说教学⽬标 (⼀)教学⽬标: 1.认识“瑜、忌”等9个⽣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私⾃、军令状、⾃有妙⽤、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理解课⽂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语⾔,感悟⽂中周瑜、诸葛亮等⼈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懂地理、识⼈⼼的本领。
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原文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原文《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
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备课时间:2014年 3月 27日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
时
任
务
1、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预 设
随 笔
一、课前积累
1、背诵积累古诗词(3分钟)
2、主持人以一首扣单元主题
的古诗结束或播放《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支箭我是借定了。
预设二:生2读:我还从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给大家听: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如何能从这句话里体会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先跟老师一起来画一幅地形图。
(师边画边讲)这就是江面,这是北、南、西、东。
曹操的军营在哪儿?周瑜的军营在哪儿?(南)据记载当时周瑜的军营是驻扎在曹营南偏东的方向。
这是周营,江水是由哪儿向哪儿流的?(由西向东)好了,地图完成了!老师带来了一只小船,这是船头,这是船尾,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诸葛亮的草船前进的路线?要边演示边进行语言解说(找一个学生演示)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诸葛亮为什么让船一字摆开?(受箭面积大)诸葛亮还有一个让船调头的命令,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两边受箭
2.便于撤离
3.顺风顺水)厉害呀!一个简单的调头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诸
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呀!(板书:懂地理)大家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一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读)
(3)除了知天文、晓地理这两个方面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
(找一个同学交流)
预设三:生3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师: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四:生4①笑曹操,(多疑、中计)从课文中这几句话看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不让他们近前”)。
②笑鲁肃,(胆小、吃惊、害怕)从课文中这几句话看出来。
(鲁肃吃惊的说:“……”)
③(笑周瑜)(阴谋失败)
师:我们能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曹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懂人心。
(板书:识人心)
大家再来看一次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诸葛亮的什么来?(自信,如果有学生说不出——
此时此刻,诸葛亮对自己借箭成功有没有信心?引导:有)找个同学读一读后可齐读。
师:随着这一声笑,十万支箭到手了,草船借箭的成功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诸葛亮神机妙算,让我们来读读这一部分课文,进一步熟悉诸葛
师语:诸葛亮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同学们学了《草船借箭》之后,一定知道这个歇后语中的故事。
其实,诸葛亮还做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事情。
今天咱们就借歇后语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斩马谡——
不念旧情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他知道魏军要抢占街亭自告奋勇任先锋,王平是副将。
临行前诸葛亮千叮万嘱,让马谡一定要当道扎营。
可马谡不顾王平反对执意守山,结果被司马截断了水源,围困在山上。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退回汉中。
事后,诸葛亮知道是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尽管和马谡的感情很深,可为了严明军纪,他还是依法将马谡斩首。
诸葛亮杀了马谡后,想起马谡与自己平时的情谊,心中十分难过,伤心地哭了。
为此,他一直非常细心地照顾马谡的儿子。
诸葛亮焚香弹琴——
故弄玄虚自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让关兴、张苞带3000兵马向武功山小路走,并告诉他们,遇魏兵不可大战;魏兵退了,便去阳平关。
又叫张翼去修理阁平整回川道路。
马岱、姜维做好埋伏,并通知南安、天水、安定平民撤回汉中。
当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朝西城拥来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武将,只有2500兵在城中。
于是诸葛亮下令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大开,用30个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
自被上鹤毛大氅,戴了头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满面笑容,
悠闲地弹琴,吓得赶紧命令大军向西北山路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话说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周瑜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要生
诸葛亮呢?)而亡。
孙权知道周瑜死后,非常伤心,并照周瑜遗书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与赵云引五百军乘船去巴丘吊丧。
途中,诸葛亮知周瑜灵柩已到柴桑,
便率部前往。
当诸葛亮一行来到柴桑后,周瑜部将想杀诸葛亮,
但见赵云在其身旁便不敢下手。
诸葛亮读了祭文后,伏地大哭,连鲁肃都很受感动。
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因为周瑜的死而伤心,他是哭给周瑜的部下看的,真正目的是消除东吴的敌意,维持孙刘联合。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还有很多:“孔明给周瑜看病——
自有妙方;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诸葛亮见魏延——
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如果同学们对这些歇后语中的故事有兴趣,一定要好好地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