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缝合切口皮下脂肪层在肥胖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45.86 KB
- 文档页数:2
剖宫产不缝合皮下脂肪156例临床效果观察作者:薛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皮肤愈合的效果。
方法:将308例剖宫产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6例采用4/0金环可吸收缝线行切口皮内连续缝合。
对照组152例用2/0金环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数针,彻底止血,关闭死腔,遂后以4/0金环可吸收缝线行切口皮内连续缝合。
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伤口在感染、脂肪液化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皮肤硬结、腹壁缝合时间方面差异显著(P>0.05)。
结论:剖宫产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进行皮内连续缝合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皮下脂肪层;皮内缝合【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5-02腹壁切口的大小,皮肤愈合情况,是否拆线直接影响手术者的心理。
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腹部横切口剖宫产308例,将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用4/0金环可吸收缝线行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156例作为观察组,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后再进行皮内连续缝合的1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进行皮肤切口愈合、腹壁缝合时间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腹部横切口剖宫产308例,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152例,不缝合皮下脂肪层156例。
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256例,经产妇52例(其中疤痕子宫48例)。
腹壁皮下脂肪最厚5cm,最薄0.5cm,腹壁重度水肿3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脂肪厚度、剖宫产指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不缝脂肪层组(观察组):按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常规操作,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后,彻底止血并认真清理皮下脂肪层积血及渗液,脂肪层不缝自然对合,即以4/0金环可吸收缝线行切口皮内连续缝合。
在外科手术中腹部切口缝合是一项基本操作。
理想的关腹技术处理除要做到有效、快速和简易外,还要尽可能防止早晚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以往腹部切口缝合操作的开展以强调“不留死腔、分层缝合”为主[1],需缝合皮下脂肪层,若患者伴肥胖症,医护人员则需分2层进行皮下脂肪缝合。
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及研究的深入,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缝合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此次研究中笔者通过研究对比不同关腹方式探讨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2例,排除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伴免疫功能低下者;伴心肝肾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腹部切口以外患者。
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31例。
对比组男135例,女96例;年龄32~83岁,平均(54.6±2.3)岁;胃肠癌124例,肝胆癌107例。
试验组男136例,女95例;年龄33~84岁,平均(55.4±2.4)岁;胃肠癌118例,肝胆癌11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所有患者采取全麻诱导,取腹部旁正中或正中切口,对比组中取旁正中切口73例,取正中切口158例。
①试验组取旁正中切口75例,取正中切口156例。
手术工作的开展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行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缝合,但留置皮下引流方式治疗,即分层缝合腹直肌前鞘、腹白线或腹膜,不对脂肪层进行缝合,直接对皮肤进行缝合;皮下要留置引流管:切口彻底止血,用2-0微荞线进行腹膜缝合,进针点距切缘0.5cm,针距间距离控制在0.5cm 左右,拉拢时禁止用力过猛,靠拢即可。
应用人工合成单股可吸收缝合线对腹直肌前鞘或腹白线进行持续缝合;控制针距在1cm 左右,拉拢时要控制好力度;当缝至最后1针时,打1个阿拉伯结,再缝1针,随后把针剪掉,然后将1根线退出和另1根线打结。
一般打结6~8个,剪线时线结残端留下长度通常在0.5cm 左右。
浅析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所造成的影响目的:探讨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行下腹部切口手术的30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方法,对照组行传统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78例(50.65%),有效73例(47.40%),无效3例(1.95%),总有效率为98.05%。
对照组显效65例(42.21%),有效60例(38.96%),无效29例(18.83%),总有效率为81.17%。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愈合不良2例(1.30%),感染3例(1.95%),脂肪液化5例(3.25%),并发症发生率为6.50%。
对照组愈合不良9例(5.84%),感染16例(10.39%),脂肪液化7例(4.55%),并发症发生率为20.7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关腹时间为(4.2±0.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7±1.0)d。
对照组平均关腹时间为(5.0±1.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9±1.2)d。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不缝合皮下脂肪;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愈合;影响妇产科女性行腹壁切口,多种因素对切口愈合均会产生影响,包括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贫血及缝合方式等,因此会出现愈合不良,脂肪液化及感染等并发症[1]。
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2]。
为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缝合方式的选择异常重要。
笔者所在科室针对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其他缝合方式加以对比,发现该缝合方式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及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分析何菊【摘要】目的:评价剖腹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随机选取120例进行改良式缝合法作为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取传统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115(95.8%)例,乙级愈合5(4.2%)例,对照组甲级愈合80(83.3%)例,乙级愈合10(16.7%)例,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式缝合法用于剖宫产腹部纵切口的临床效果好,能减少对于产妇切口的异物刺激,提高了腹部切口的甲级俞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sutures for abdominal longitudinal incision in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210 parturient women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120, by modified suture) and control group (n=90,by traditional suture).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gradeA healing incision was achieved in 115 (95.8%) cases, gradeB healing in B5 (4.2%) cases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0(83.3%)and10(16.7%), 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suture method for bdominal longitudinal incision in cesarean sec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foreign body's stimulation to incision andimprove the rate of grade A healing incis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剖宫产;改良式缝合法;腹部切口【作者】何菊【作者单位】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贵州黔南 55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剖宫产手术中,切口缝合是手术完成所必须的步骤,传统缝合方式是将手术切口结构进行逐层缝合,其缝合效果较好,但在切口愈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切口液化、裂开等不良情况,影响产妇术后恢复,改良式缝合法是将传统缝合方式简化,即皮下组织不缝合,仅对皮肤进行内缝合,该方法能显著减少患者切口并发症的产生,但对于改良式缝合法的缝合效果研究较少,具体疗效并不确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