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常规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52.51 KB
- 文档页数:53
剖腹产诊疗常规简介剖腹产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将胎儿从子宫中取出的分娩方式。
本文档旨在介绍剖腹产的诊疗常规,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内容。
手术前准备- 完善产前检查:包括产妇体格检查、产妇病史了解、辅助检查等。
- 评估手术指征:通过对孕妇与胎儿情况的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剖腹产。
-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间。
手术过程1. 麻醉:常用全麻、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等方式,确保产妇安全与舒适。
2. 感染防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器械和无菌手术巾。
3. 切口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中、下切腹或T型切口。
4. 子宫切口:常用横向低切口,以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 胎儿解剖:通过子宫切口将胎儿取出,注意保护胎儿安全。
6. 胎盘娩出与子宫缝合:对胎盘进行检查并取出,然后进行子宫缝合。
术后护理- 监测产妇病情: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维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 产后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 产褥期护理:定期检查产妇情况,关注产褥期出血情况。
- 产后康复:鼓励产妇进行合理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总结剖腹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通过合理的手术前准备、严谨的手术过程和周到的术后护理,可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与健康。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流程,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产妇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剖宫产操作规范化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6): 409-413.2. 刘迪, 徐建军, 邓晓秋, 等.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 24(4): 938-940.3. 常春,姚晔,翟静,童方忠. 剖宫产瘢痕子宫愈合困难的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 36(11): 1269-1272.4. 田振华.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 68-69.5. 孙丽. 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的调护指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8): 25-26.。
产科手术操作常规第一节会阴切开缝合术第二节产钳术常规(低位产钳)第三节胎头吸引术常规第四节剖宫产术常规第五节催产素引产常规第六节人工破膜常规第七节毁胎术常规第八节会阴III度裂伤修补术常规第九节妊娠期宫颈内口缝合术常规第十节外倒转术常规第十一节新生儿窒息复苏常规第一节会阴切开缝合术一、手术指征1.会阴较紧的初产妇。
2.初产妇臀位。
3.胎头过大。
4.阴道手术助产者,如产钳术、胎头吸引术。
5.因产妇或胎儿情况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二、注意事项1.切开后即用纱布压迫止血,偶有小动脉明显出血者,用1号丝线结扎。
2.缝合时注意恢复其解剖关系,注意阴道口的对合。
3.缝合肌层必须达到止血和关闭死腔的目的。
4.注意缝针及线切勿穿过直肠粘膜,术后常规肛查。
5.缝合结束后须检查有无纱布遗留于阴道内。
第二节产钳术常规(低位产钳)一、适应证1.第二产程延长。
2.因产妇或胎儿情况需缩短第二产程者,如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等3.胎头吸引术失败。
4.剖宫产时协助胎头娩出。
二、产时应具备的条件1.无明显头盆不称。
2.宫口已开全。
3.胎儿存活。
4.胎膜已破。
三、注意事项1.术前导尿,查清胎方位,正确放置产钳,以免母婴双方严重损伤。
2.牵引时均匀用力。
3.胎头即将娩出时,应停止用力,缓慢娩出,以免发生严重撕裂。
4.目前中、高位产钳因其对产道及胎儿损伤较大,多不采用,而改行剖宫产术。
第三节胎头吸引术常规、适应证1.第二产程延长。
2.因产妇或胎儿情况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3.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需持续牵引压迫出血。
4.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手法回转困难者。
二、应具备条件1.无头盆不称。
2.胎位为顶先露,如为面先露则用产钳较为适当。
3.宫口开全或近开全。
4.胎膜已破,胎儿存活。
三、注意事项1.负压宜缓慢形成需3分钟左右。
2.检查有无漏气或滑脱现象。
3.两次吸引器滑脱者应改用其他方法。
4.宫缩差者先加强宫缩后上吸引器。
5.牵引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剖宫产护理常规一、概述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
二、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2.自理能力缺陷与衣食起居受限制,与手术及术后输液有关3.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三、护理措施(一)剖宫产术前护理常规1.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介绍手术医生,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2.术前1日{沐浴,洗头发,剪指甲。
3.术前1 日晚10 时后禁食。
4.术前1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5.抽血送检血常规、血型鉴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HTV、TPPA、HCV、备血。
6.遵医嘱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
7.皮肤准备:清洁腹部手术野,尤其注意清洁脐孔,剃除阴阜上阴毛。
8.遵医嘱给予术前止血、镇静药,并备好抗生素等术中用药带人手术室。
9.送手术室前更换手术衣裤,梳理头发,嘱孕妇将首饰、假牙脱下交家属保管。
听胎心,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记录送手术室时间和胎心数。
10.把备好的新生儿病历、手标、新生儿衣、睡袋、尿布等随孕妇送手术室。
11.铺好麻醉床,备麻醉盘。
心电监护仪、输液架于床旁。
(二)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1.术后产妇回病房由护士接收并了解术中情况,记录回病房时间。
2.全身麻醉患者备好麻醉盘,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误吸入气管。
3.调节气温至22~25°C,根据季节增减盖被。
4.每半小时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至平稳,每半小时按摩宫底1次,共3次(子宫切除者除外),并观察腹部切口敷料、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5.遵医嘱切口压沙袋,观察腹部切口是否渗血。
6.根据麻醉方式指导术后卧位。
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后即可抱新生儿行母乳吸吮,指导哺乳体位和按需喂哺。
7.持续导尿24 小时(特殊者按医嘱),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尿色。
导尿管拔除后应指导4小时内自解小便,记录排尿的时间、注意观察尿量、尿色。
8.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至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次,腋温≧37.5°C应每日测4次。
剖宫产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保证充足睡眠,宜左侧卧位,适当活动。
3)手术前晚8时开始禁食,0时开始禁饮,急诊手术者术前应禁食4~6小时。
4)每小时听胎心音1次,同时观察产兆,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5)根据医嘱备血。
6)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准备、清洁,术前上尿管并留置。
7)进手术室前,更换清洁内衣裤,取下发卡、饰物、假牙及眼镜。
8)加强沟通,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9)讲解剖宫产手术的有关知识,使孕妇能积极配合手术。
2、术后护理1)床边交接班2)了解术中情况,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6~8小时后垫枕,8小时后可取平卧位。
3)病情观察4)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一次。
连续测4~6小时,直至平稳。
测体温每日四次,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
5)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子宫软硬程度、引导流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腹部加压砂袋6~8小时。
6)留置尿管期间观察尿色及尿量,每日用0.5%碘伏棉球会阴擦洗2次并更换尿袋一次,保持尿管通畅。
保持会阴部干燥,勤换卫生垫。
7)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注意调节滴速,做好出入量记录。
3、饮食护理术后6~8小时进流质饮食(禁甜食、牛奶、油腻饮食),12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食。
宜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餐后温水漱口。
4、疼痛护理术后切口疼痛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术后8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及活动四肢,检查背部受压情况,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
6、加强沟通,关心体贴产妇,使她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7、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技巧,讲解产褥期生理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产妇能进行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交待新生儿预防接种事宜。
剖腹宫产诊疗常规概述剖腹宫产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用于妇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无法进行顺产或需紧急分娩的情况下。
本文档旨在介绍剖腹宫产的诊疗常规。
适应症剖腹宫产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胎儿宫内窘迫,无法通过顺产安全分娩- 孕妇骨盆畸形,无法通过顺产安全分娩- 孕妇患有严重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不适宜顺产- 孕妇患有严重传染病,顺产可能对胎儿造成感染风险- 其他特殊情况下的紧急分娩需求诊断与准备在进行剖腹宫产手术前,需进行以下诊断与准备工作:1. 孕妇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心脏状况等评估2. 胎儿的监护,包括胎心监测和B超检查3. 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4. 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和胸部X光检查,以评估孕妇的心脏功能手术过程剖腹宫产手术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给予局麻或全身麻醉2. 在孕妇的下腹部进行消毒和铺盖无菌布3. 切开腹壁和子宫,使胎儿脐带通过4. 分娩胎儿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如早产儿抢救等5. 缝合子宫和腹壁术后护理剖腹宫产手术后,需要进行以下术后护理工作:1. 监测孕妇的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2.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3. 确保产妇休息充分,提供必要的饮食和心理支持4. 进行必要的产后检查,包括子宫回缩情况和恶露排出情况注意事项在进行剖腹宫产诊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顺产,剖腹宫产应作为一种可选手段- 术前需充分评估孕妇和胎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的病情变化,以及伤口愈合情况- 给予产妇适当的支持和护理,提高康复速度以上为剖腹宫产的诊疗常规介绍,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
剖宫产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通知患者手术时间根据病情交代注意事项做好精神准备。
3、准备皮肤做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协助完善各项检查抽血交叉。
4、术前6h禁食术前测体温、血压、脉搏1次。
5、手术前重复听胎心及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整发现胎主异常者立即通
知医师。
6、更换床单铺麻醉床并准备好术后用物。
〈二〉术后护理
1、安置患者做好交接班了解手术过程观察并记录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全身皮肤、腹部伤口有无渗血、输液情况、留置尿管及镇痛泵管道情况流血量多时通知医师并应用子宫收缩剂。
2、腰-硬膜外麻醉者取去枕平卧位6h后翻身睡枕Q2h协助翻身一次以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气。
3、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每1小时测一次6次平稳后遵医嘱改浊血压。
术后3d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正常后每天2次。
4、术后禁食6h后进流质饮食但应避免糖、产气类食品根据腹胀情况改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食普通饮食。
5、留置导尿管2448h注意导管通畅每日擦洗会阴2次。
拔除
尿管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督促其自解小便观察尿量。
6、预防产后感染每天会阴擦洗两次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7、尽早做好乳房护理协助指导母乳喂养。
剖宫产术的名词解释剖宫产术,又称剖宫产手术,是通过腹壁切口进入子宫,将胎儿取出的一种分娩方式。
它是一项外科手术,通常在自然分娩无法顺利进行时,或妇女存在较大生理难度或医学指征时使用。
剖宫产术的名词解释涉及到手术目的、操作方式、适应症和可能的风险。
1. 手术目的剖宫产术的目的是确保婴儿和母亲的安全。
它被用作一种紧急干预的手段,以解决自然分娩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或并发症。
手术通过切开腹壁,进入子宫,直接将胎儿取出,避免了经阴道分娩所需的产道压力和可能的并发症。
2. 操作方式剖宫产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
医生会在妇女的下腹部进行切口,然后切开子宫,将胎儿取出。
切口通常位于水平线上,沿着骨盆骨的上缘或宫高部位。
手术结束后,切口会被缝合和处理,以促进尽快的愈合。
3. 适应症剖宫产术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骨盆异常:例如,骨盆太小或异常形状可能导致自然分娩困难。
- 胎儿偏位:当胎儿的头部没有朝向骨盆入口时,自然分娩可能会出现困难。
- 胎盘位置异常:胎盘位于子宫口前方时,自然分娩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
- 紧急情况:如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可能对母婴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 先前剖宫产史:已经进行过剖宫产手术的妇女在随后的妊娠中,为减少子宫破裂的风险,大多数会选择再次剖宫产。
4. 可能的风险虽然剖宫产术可以解决自然分娩困难或并发症,但是它也带有一定的风险。
主要的风险包括:- 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组织器官等。
- 麻醉风险:全麻手术所涉及的麻醉药物可能对母亲和胎儿造成风险。
- 产后恢复:剖宫产手术后,女性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照顾。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是一种在自然分娩困难或并发症时采用的紧急干预措施。
它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确保婴儿和母亲的安全。
然而,由于它是一项外科手术,剖宫产术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剖宫产术前,医生会综合考虑妇女的个人情况、胎儿健康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