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逆变器设计要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3
逆变器设计手册一、引言逆变器是一种可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设备,其在电力转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逆变器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功率输出、效率、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
本手册将介绍逆变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逆变器设计的要点。
二、逆变器的工作原理逆变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器件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在逆变器中,通过高频开关器件(如MOS管、IGBT等)将直流输入电压切换成高频脉冲信号,再经过滤波电路和逆变电路得到所需的交流输出电压。
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可以是单相交流电压、三相交流电压,或者其他特定的输出形式。
三、逆变器的分类按输出电压形式,逆变器可以分为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
单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是单相交流电压,适用于家庭和小型商业应用。
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是三相交流电压,适用于工业和大型商业应用。
根据电压输出方式,逆变器又可以分为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
四、逆变器设计的要点1.功率输出:逆变器的功率输出能力是设计的核心要点。
要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所需的功率范围,并选择适当的器件和拓扑结构来实现。
2.效率:逆变器的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降低功率损耗,提高整体效率。
3.稳定性: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稳定输出,不出现波动和干扰。
要通过稳压和稳流控制来实现稳定的输出。
4.保护功能: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要具备过流、过压、过温等保护功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5.电磁兼容性: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要控制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以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
六、逆变器设计的常见方法逆变器的设计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如以下几种:1.基于PWM控制的逆变器:利用脉宽调制技术,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实现对输出波形的控制。
2.基于谐振技术的逆变器:利用谐振电路和谐振开关器件,实现对输出波形的控制,提高转换效率。
3.基于电压源逆变器的设计:以电压源逆变器为基础,通过逆变电路的设计和控制,实现稳定电压输出。
微型光伏发电逆变器的设计摘要目前,人类社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成了21世纪的主题。
太阳能具有无限性,清洁性等特点,如果能加以利用,对人类以后的发展和延续由很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设计基于TMS320F240对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做出了分析和研究。
本设计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分析了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然后对主电路结构进行分析和选择,最终确定前级采用Boost升压电路以及后级采用全桥逆变电路,逆变主电路采用无变压器绝缘的两级拓扑结构。
控制方法采用滞环反馈调节。
分析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确定了采用扰动观测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方法。
接着论述了孤岛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危害,确定了采用周期性扰动正反馈频率漂移(AFDPF)孤岛检测方法。
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设计,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部分指标进行了仿真,满足了部分要求。
本次设计能够部分解决地区供电难,社会能源短缺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孤岛检测,MATLABThe Design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growing demand for energy,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this century. I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use the solar energy, based on TMS320F240 is designed 800 w miniatur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ircuit structure of system, before the final level using the Boost booster circuit, and the latter adopts full bridge inverter circuit working principle of inverter main circuit adopts the two levels of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insulation. Then analyz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olar cells, determines the disturbance observ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chiev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method. Then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harm of islanding, determines the periodic disturbance using positive feedback frequency drift island (AFDPF) detection method.Finally,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on the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TLAB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KEY WORDS:The solar energy,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Maximum power point tracing,Island detection,MATLAB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 微型光伏发电逆变器国内外研究动态 (2)1.2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1.3 基本内容和解决重点问题 (3)1.4 研究进度 (3)1.5 主要内容 (3)第2章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2.1 光伏逆变系统的工作过程 (5)2.2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参数要求 (6)2.2.1 逆变器性能指标 (6)2.2.2 逆变器参数要求 (6)2.3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控制方案 (7)2.3.1 系统的整体控制方案 (7)第3章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0)3.1 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 (10)3.2 控制系统中变量分析 (10)3.2.1 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 (10)3.2.2 孤岛效应及其检测方法 (12)3.3控制系统中所用硬件设备的选择 (13)3.3.1 Boost电路设计 (13)3.3.2 逆变电路设计 (15)3.3.3 驱动电路的设计 (17)3.3.4 控制电路的设计 (18)第4章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9)4.1 MATLAB简介 (19)4.2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20)4.3 DSP 锁相环节软件设计 (20)第5章系统仿真 (22)5.1电流跟踪型逆变器仿真 (22)5.2光伏阵列的仿真 (25)5.3扰动观察法模型仿真 (28)第6章总结与展望 (31)6.1本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 (31)6.2控制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 (31)6.3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32)6.4控制系统还需改进的地方 (32)谢辞 (33)参考文献 (34)外文翻译资料 (36)前言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能源问题而设计,能源问题一直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人类能否延续下去的关键。
探讨光伏逆变器的设计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光伏逆变器作为将太阳能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光伏逆变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逆变器有多种拓扑结构,常见的有单相桥式逆变器、三相桥式逆变器、多级逆变器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拓扑结构。
2. 损耗降低与效率提升逆变器的损耗主要来自于开关管和电感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过程以及电容充放电过程。
有效的控制这些损耗并提高转换效率是光伏逆变器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采用低阻值的开关管、合适的电感和电容等元件,并配合恰当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损耗和提高效率。
3. 控制策略逆变器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电流控制、电压控制和PWM控制等。
合理选择控制策略,对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控制策略还应该考虑逆变器的负载特性和保护机制等,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电路保护光伏逆变器的电路保护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日常使用中,逆变器可能会遭受过流、过压、欠压、过热等故障,对于这些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系统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设计防护电路和保护策略,以确保在异常情况下系统能够及时停机、报警或限制输出电流电压等,是设计光伏逆变器的重点。
总之,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光伏逆变器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拓扑结构的选择、损耗降低与效率提升、控制策略的优化以及电路保护机制的设计等。
这些方面的综合考虑和优化,能够为光伏逆变器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推广带来巨大的优势。
微型光伏逆变器设计要素及拓扑结构1.微型逆变器设计要素与整个系统使用一个逆变器相比,为系统内每个太阳能电池组件都配备一个微型逆变器会再次提升整个系统的转换效率。
微型逆变器拓扑的主要好处是,即便其中一个逆变器消失故障,能量转换仍能进行。
设计微型逆变器需要考虑的要素如下:1)变换效率高。
并网逆变器的变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为了保证整个系统较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并网微型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变换效率。
2)牢靠性高。
由于微型逆变器直接与太阳能电池组件集成,一般与太阳能电池组件一起放于室外,其工作环境恶劣,要求微型逆变器具有较高的牢靠性3)寿命长。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寿命一般为二十年,微型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应当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寿命相当。
4)体积小。
微型逆变器直接与太阳能电池组件集成在一起,其体积越小越简单与太阳能电池组件集成。
5)成本低。
低成本是产品进展的必定趋势,也是微型逆变器市场化的需求。
认真权衡这些高层次要求是确定MCU需要哪些功能的最好方法,例如,当并联太阳能电池组件时需要负载平衡掌握。
所选MCU 必需能检测负载电流以及能通过开/关掌握MOSFET上升或降低输出电压,这需要一个高速片上ADC来采样电压和电流。
对于针对光伏逆变器应用所设计的MCU,一个极具价值的特性是双片上振荡器,可用于时钟故障检测以提高牢靠性。
能够同时运行两个系统时钟的力量也有助于削减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时消失的问题。
由于在微型逆变器设计中分散了如此多的创新,对MCU来说,其最重要的特性或许就是软件编程力量,该特性使得在电源电路设计和掌握中拥有最高的敏捷性。
片上集成恰当的掌握外设以及高模拟集成度是保证系统低成本的两个基本要素,为执行针对优化转换、系统监控和能量存储各环节中的效率所开发出的算法,高性能也是必需的。
2.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微型逆变器的特别应用需求,打算了其不能采纳传统的降压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如全桥、半桥等拓扑,而应当选择能够同时实现升降压变换功能的变换器拓扑,除能够实现升降压变换功能外,还应实现电气隔离;另一方面,高效率、小体积的要求打算了其不能采纳工频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需要采纳高频变压器。
光伏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光伏逆变器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将由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供应给电网或负载。
在光伏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电流、电压、频率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逆变器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和控制方法。
一、光伏逆变器的设计1. 逆变器拓扑结构设计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决定了其工作性能和效率。
典型的逆变器结构包括单相桥式逆变器、三相桥式逆变器、多级逆变器等。
在选择逆变器拓扑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功率要求、设计成本、效率等因素。
2. 开关器件选择逆变器的开关器件是实现电能转换的核心组件,常用的有IGBT、MOSFET等。
在选择开关器件时,需要考虑其导通压降、开关速度、损耗等因素,以确保逆变器的性能和效率。
3. 控制电路设计逆变器的控制电路决定了其电流与电压的调节性能。
常用的控制电路有电压闭环控制和电流闭环控制。
其中,电压闭环控制通过反馈系统控制输出电压,电流闭环控制通过反馈系统控制输出电流,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电流控制。
4. 滤波器设计在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需要加入滤波器来滤除谐波和噪声。
滤波器的设计应考虑其频率特性和衰减特性,以确保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质量良好。
二、光伏逆变器的控制1. MPPT算法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是光伏逆变器控制的重要环节。
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相关,MPPT算法通过不断调整逆变器的工作状态,追踪出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效率。
2. 电网连接控制光伏逆变器通常需要与电网连接,与电网进行同步运行。
在电网连接控制中,需要考虑电压频率、相位等因素,确保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与电网保持同步,并满足电网的电压、频率等要求。
3. 故障保护光伏逆变器的故障保护是确保逆变器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故障包括过压、过流、短路等,逆变器应具备对这些故障进行检测和保护的能力,同时及时发出警报并停机,以避免损坏设备或危害人身安全。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设计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加,光伏技术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然而,没有负责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设备,光伏发电就无法进入电网。
因此,并网微逆变器变得日益重要,进行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设计成为当务之急。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有很多优势。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直流电力系统的电压,并可用于调节网络电压的湿度和频率,以及抗暂态和瞬态故障。
此外,它也可以将太阳能利用最大化,并使用高效率转换系统和保护系统,具有良好的容量溢出、节能和可靠性。
为了设计出一个微逆变器,必须先明确几个重要的因素,包括输出电压、输出功率、输出频率、电源噪音以及输出电流。
此外,还要考虑到散热、热损失、过载、湿度、电路拓扑等因素。
首先,要选择满足应用条件的变换器类型。
其次,根据电路设计计算出元件的尺寸、位置和电容,以及散热系统和过载保护系统,确定输出电压。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验证设计方案,如果有必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必须对其进行实际测试。
该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微逆变器的参数,并验证它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验证阶段,需要测量微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和频率,测定它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测量它的散热效果和温升,以及测量电磁干扰、抗干扰能力和抑制能力。
最后,需要对设计的微逆变器进行实际的实施,并对其进行完整的调试。
首先,根据输出电压、功率和负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电感。
其次,测量电路中各种电压、电流和频率,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针对微逆变器的接入以及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进行相关设计。
因此,要完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设计,需要从变换器类型的选择,到元件尺寸、散热、实验测试、调试等多方面进行设计。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才能有效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微逆变器。
微逆变器深度报告引言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逆变器在光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深入探讨微逆变器的原理、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前景。
微逆变器的原理及特点微逆变器是一种能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的电子设备。
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逆变器,微逆变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模块化设计:每个光伏组件都配备一个独立的微逆变器,更容易维护和管理。
2.高效率:微逆变器能够实时监测每个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并将其最大化,提高光伏系统的总体效率。
3.抗部分阴影:由于每个光伏组件独立运行,微逆变器可以减轻部分阴影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4.安全性:微逆变器工作在低电压下,减少了使用者触电的风险。
微逆变器的应用领域微逆变器由于其独特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家庭光伏系统微逆变器的高效率和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家庭光伏系统的理想选择。
每个光伏组件都配备一个微逆变器,即使其中一个组件遭受阴影,整个系统的效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此外,微逆变器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交流电,供家庭使用,降低电费支出。
2. 商业光伏系统商业光伏系统中的微逆变器通常用于大规模的组件安装。
与传统的集中式逆变器相比,微逆变器能够实时监测每个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减少组件之间的功率损耗。
同时,微逆变器的模块化设计也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3. 农业光伏系统农业光伏系统通常需要在农田或温室中安装光伏组件。
由于农田或温室的特殊环境,部分阴影是难以避免的。
微逆变器可以减轻部分阴影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总体效率。
此外,微逆变器的模块化设计也方便农民进行管理和维护。
微逆变器的前景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微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逆变器的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体积也将变得更加小巧。
2.成本降低:由于微逆变器的逐渐普及,生产规模愈加扩大,生产成本相应降低,使得微逆变器的价格更加亲民。
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是近年来在电子领域备受瞩目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将直流电源转化为交流电源,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和电子设备中。
该技术具有高效能、节能环保、小型化等特点,对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然后在第二部分对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定义与背景、近期发展与应用以及其所具备的优势和挑战。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将详细说明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机制、设计与构造要点以及控制策略与算法。
然后,在第四部分将解释该技术的系统性能分析和评估方法,并分享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最后讨论其可行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和提出对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包括其概述、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控制策略,并通过系统性能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分享来进一步解释该技术。
同时,也将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并认识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在电子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2. 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概述:2.1 定义与背景: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是指利用微小型半导体元件和相关的电子电路来实现直流到交流的转换。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电动车辆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历史上,半导体逆变器一直是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大型逆变器逐渐被更小、更高效、更智能的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所取代。
2.2 近期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可以将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供给家庭用电网或驱动其他设备所需的交流电。
微逆变器的优点和关键技术常见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包括集中式、串式、多串式和交流模块式等几种方案。
集中式、串式和多串式系统中,都存在光伏组件的串联和并联,因此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时针对整个串并联光伏阵列,无法兼顾系统中每个光伏阵列,单个光伏阵列利用率低、系统抗局部阴影能力差,且系统扩展灵活性不够。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简称微逆变器)与单个光伏组件相连,可以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直接变换成交流电并传输到电网,具有以下优点:(1)保证每个组件均运行在最大功率点,具有很强的抗局部阴影能力;(2)将逆变器与光伏组件集成,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实现即插即用和热插拔,系统扩展简单方便;(3)并网逆变器基本不独立占用安装空间,分布式安装便于配置,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适应不同安装方向和角度的应用;(4)系统冗余度高、可靠性高,单个模块失效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微逆变器的特点及设计考虑因素微逆变器区别于传统逆变器的特点:(1)逆变器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高单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范围一般为20~50V,而电网的电压峰值约为311V(220VAC)或156V(110VAC),因此,微逆变器的输出峰值电压远高于输入电压,这要求微逆变器需要采用具备升降压变换功能的逆变器拓扑;而集中式逆变器一般为降压型变换器,其通常采用桥式拓扑结构,逆变器输出交流侧电压峰值低于输入直流侧电压;(2)功率小单块光伏组件的功率一般在100W~300W,微逆变器直接与单块光伏组件相匹配,其功率等级即为100W~300W,而传统集中式逆变器功率通过多个光伏组件串并联组合产生足够高的功率,其功率等级一般在1kW以上。
微逆变器的设计考虑因素:(1)变换效率高并网逆变器的变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为了保证整个系统较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并网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变换效率。
(2)可靠性高由于微逆变器直接与光伏组件集成,一般与光伏组件一起放于室外,其工作环境恶劣,要求微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设计
1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简介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Grid-tied Micro Inverter)是一种用于开
放式光伏系统的新型变换器,可以准确地将由多路太阳能单元收集的
直流能量转换为平衡的交流电能,然后将其输入到电网或本地负载中。
本设计的微逆变器的目的是研发一种适用于开放式光伏系统,可以实
现最优性能、最低成本以及最短运行时间的设备。
2 微逆变器设计原理
微型逆变器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其底层发电系统“多路太阳能细胞”(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以及每个太阳能细胞交流输出最优
性能的控制逻辑。
首先,每个太阳能细胞根据其能量来划分不同等级;然后,不同等级的太阳能细胞会产生不同的相位和功率;最后,对于
每个太阳能细胞的相位和功率,根据功率曲线分析及最优化算法,以
及直流母线输出功率最大化,从而使发电系统输出最大功率。
3 硬件要求
微型逆变器硬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变换器。
控制器通过调节DC母
线及太阳能单元输出电流来实现最优化的输出效果,而变换器则利用
半导体元件的高速PWM技术来输出 AC 脉冲信号,使得逆变器能够精
确通过调节脉冲宽度调控 AC 电压,而不受 AC 电压的范围限制。
4 其他考虑因素
在微逆变器的设计中,除了硬件设计外,还必须考虑应用场景周围环境因素,比如温度等,否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害。
此外,对微型逆变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即放电防护及湿度防护等,确保微逆变器的安全工作。
5 结论
由于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能够极大提高开放式光伏系统的性能以及效率,因此本设计的微型逆变器将成为未来光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逆变器设计要点总结
微逆变器区别于传统逆变器的特点:
(1)逆变器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高
单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范围一般为20~50V,而电网的电压峰值约为311V(220VAC)或
156V(110VAC),因此,微逆变器的输出峰值电压远高于输入电压,这要求微逆变器需要采用具备升降压变换功能的逆变器拓扑;而集中式逆变器一般为降压型变换器,其通常采用桥式拓扑结构,逆变器输出交流侧电压峰值低于输入直流侧电压;
(2)功率小
单块光伏组件的功率一般在100W~300W,微逆变器直接与单块光伏组件相匹配,其功率等级即为100W~300W,而传统集中式逆变器功率通过多个光伏组件串并联组合产生足够高的功率,其功率等级一般在1kW以上。
微逆变器的设计考虑因素:
(1)变换效率高
并网逆变器的变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为了保证整个系统较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并网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变换效率。
(2)可靠性高
由于微逆变器直接与光伏组件集成,一般与光伏组件一起放于室外,其工作环境恶劣,要求微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寿命长
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为二十年,微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应该与光伏组件的寿命相当。
(4)体积小
微逆变器直接与光伏组件集成在一起,其体积越小越容易与光伏组件集成。
(5)成本低
低成本是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微逆变器市场化的需求。
微逆变器的关键性技术
(1)微逆变器拓扑
微逆变器的特殊应用需求决定了其不能采用传统的降压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如全桥、半桥等拓扑,而应该选择能够同时实现升降压变换功能的变换器拓扑,除能够实现升降压变换功能外,还应该实现电气隔离;另一方面,高效率、小体积的要求决定了其不能采用工频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需要采用高频变压器。
可选的拓扑方案包括:高频链逆变器、升压变换器与传统逆变器相组合的两级式变换、基于隔离式升降压变换器的Flyback逆变器等几种,其中Flyback变换器拓扑结构简洁,控制简单、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拓扑方案,目前Enphase、Involar(英伟力)等公司开发的微逆变器产品均是基于Flyback 变换器。
(2)高效率变换技术
为了减小微逆变器的体积,要求提高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而开关频率的提高必然导致开关损耗升高、变换效率下降,因此小体积与高效率两者之间是矛盾的,高频软开关技术是解决两者矛盾的有效方法,软开关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开关损耗的前提下提高开关频率。
研究和开发简单有效的软开关技术并将软开关技术与具体的微逆变器拓扑相结合是微逆变器开
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据报道,英伟力公司引入谐振软开关技术有效改善了微逆变器的变换效率,其发布的MAC250微逆变器产品最高效率达到95%以上,CEC效率达到94.5%以上。
(3)并网电流控制技术
传统的集中式并网逆变器中一般采用电流闭环控制技术保证进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实现高质量的并网电流控制,如采用PI控制、重复控制、预测电流控制、滞环控制、单周期控制、比例谐振控制等控制方法,上述方法都需要采用电流霍尔等元件采样进网电流,进而实现并网电流的控制。
由于微逆变器的小功率特色,为了降低单位发电功率的成本,且考虑到体积要求,开发新型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小功率并网电流控制技术是微逆变器开发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
(4)高效率、低成本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为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MPPT效率和逆变器效率三部分乘积,高效率MPPT 技术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MPPT算法包括开路电压法、短路电流法、爬山法、扰动观察法、增量电导法以及基于模糊和神经网络理论的智能跟踪算法等,上述MPPT方法中一般需要同时检测光伏输出侧电压和电流,进而计算出并网功率。
微逆变器的光伏侧输入电压低,因此光伏侧的电流较大,如果采用电阻检测输入侧电流,对微逆变器的整机效率影响较大,而采用霍尔元件采样光伏侧电流则会增加系统成本及逆变器体积,因此针对微逆变器的特殊要求,需要开发新型的无需电流检测的高效率MPPT技术。
据报道,英伟力公司研究了一种无电流传感器MPPT技术来适应微逆变器的应用需求,MPPT效果良好,跟踪精度达到99.9%以上。
(5)孤岛检测技术
孤岛检测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必备的功能,是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保证。
针对微逆变器的特殊应用需求,开发简单、有效、零检测盲区、不影响进网电流质量的孤岛检测技术是微逆变器开发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6)无电解电容变换技术
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为20~25年,要求微逆变器的寿命必须接近光伏组件,而电解电容式功率变换器寿命的瓶颈,要使微逆变器达到光伏组件的寿命,必须减少或避免电解电容的使用,因此研究和开发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技术是微逆变器开发需要解决的另一个课题。
(7)信息通信技术
当多个微逆变器组成分布式发电系统时,系统需要实时收集每个微逆变器的信息,以实现有效的监测与管理,因此需要低成本、高效、高可靠性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保证,可以利用的通信技术包括PLC、ZigBee、Z-Wave、6LowPA、PoE、GPRS、GSM技术等。
本文分析了微逆变器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微逆变器开发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分析表明,微逆变器与传统重大功率集中并网逆变器存在明显的不同,为了掌握微逆变器的核心技术,需要解决包括逆变器拓扑、软开关、并网电流控制、MPPT等多个关键性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