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流程 含图
- 格式:docx
- 大小:9.25 KB
- 文档页数:2
刨腹产流程刨腹产,也被称为剖腹产,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将胎儿从子宫中取出的分娩方式。
相对于顺产,刨腹产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胎儿过大、胎位不正、胎盘前置、产妇盆骨异常等。
刨腹产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专业医生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操作和密切监护。
刨腹产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
在手术开始前,产妇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麻醉师会根据产妇的情况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
2. 手术准备。
在开始手术前,医生会对产妇的腹部进行消毒,以避免手术时感染的发生。
产妇会被给予特殊服装和覆盖物,以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
医生和护士会确认手术器械的准备情况,并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3. 切开腹部。
医生会在产妇的腹部做一个小的切口,通常位于腹脐以下的位置。
然后,医生会继续切开多层腹壁组织,直至达到子宫位置。
4. 打开子宫。
医生会小心地将子宫切开,通常是横切。
然后,医生会仔细探查宫腔,确保没有留下任何障碍物。
5. 取出胎儿。
一旦子宫被打开,医生会小心地用手或外科器械将胎儿从子宫中取出。
医生会确保胎儿的呼吸通畅,并立即将其交给护士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护理。
6. 缝合伤口。
在胎儿取出后,医生会仔细检查产妇的子宫和其他器官,确保没有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然后,医生会逐层缝合腹壁和子宫,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7. 观察和恢复。
手术结束后,产妇会被转移到恢复室,继续接受监护和观察。
医生和护士会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她的恢复情况良好。
8. 术后护理。
产妇通常需要留在医院进行观察和护理一段时间,以确保恢复良好。
护士会提供专业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药物管理等。
产妇也需要休息和康复,通常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活动限制和饮食调整。
刨腹产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的精心操作和护理。
通过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技术,刨腹产可以安全地帮助孩子顺利出生,并确保产妇的健康和安全。
剖宫产的临床路径.日程入院日(手术日)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诊疗流程1.采集病史2.完成查体3.完成病历,做好入院医患沟通。
4.根据患者病情及与患者沟通情况选用检查治疗措施(其他天同此要求)5.请上级医师看病人,决定是否手术,同意手术后下术前医嘱。
6.写术前小结及术式,剖宫产审批,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签字。
主治医师或主任查房(查房内容按三级医生查房规范执行),三级查房。
主治医师或主任查房(查房内容按三级医生查房规范执行),住院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如有异常情况向上级医生汇报。
辅助检查入产房即查胎心监护。
术前急查: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查甲肝、梅毒、爱滋病、血型鉴定,乙肝+丙肝,心电图,腹部B超了解胎盘、羊水及胎儿情况。
尿常规、肝功、血糖。
如有其他情况酌情检查相关项目。
清晨采血,完成入院时未做的常规检查。
复查血常规治疗1.术中麻醉用药参考麻醉科记录。
、2.术后新生儿护理早吸吮,母婴同室指导母乳喂养。
3.早产者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前给地塞米松10mg 一次,肌注或静点。
4.术后补液2000-2500ml ,禁食者可给予氨基酸,维生素C,补钾:葡萄糖氯化钾,莱丁钾等,有出血倾向或产后出血者应用止血药(酚磺已胺、白眉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精制酚磺已胺),促宫缩(宫缩素或益母草针剂肌注或静点,益母草颗粒,新生化冲剂,四物合剂口服)治疗。
5.术后预防感染治疗,遵照《龙南医院临床路径抗菌药物用药管理规范》执行:给予抗菌药物静脉点滴,选择对哺乳期影响同前,新生儿分娩第一天如为足月正常儿给予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
重整医嘱,停补液,继续预防感染,促子宫收缩治疗。
切口红外线照射。
较小的药物。
抗菌药物1):青霉素、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选用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氨卞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青霉素。
2):头孢类Ⅰ代:头孢唑林、头孢硫脒、头孢噻吩等,头孢Ⅱ代: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钠针、头孢米诺等,头孢Ⅲ代: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粉针、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针、头孢曲松。
剖宫产
一、切开腹壁打开腹腔
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横切口一般采用Pfannenstiel 切口,即耻骨上两横指(3 cm)的浅弧形切口,长约12-13 cm。
切开脂肪层,在中线两侧筋膜各切一小口,钝头弯剪沿皮肤切口弧度向两侧稍剪开筋膜(剪刀尖应上翘,勿损伤筋膜下方的肌肉组织)。
钝性撕开脂肪及筋膜至皮肤切口等长,则不易损伤切口下血管。
纱布或蚊式钳钳夹止血。
术者和助手分别用Allis 钳提起筋膜上切缘中线两侧,食指钝性向脐孔方向从筋膜下游离两侧腹直肌。
并用钝头弯剪剪断筋膜与腹白线粘连。
同法用Aliis 提起筋膜下切缘并分离锥状肌。
分离两侧腹直肌,暴露腹膜。
用Kelly 钳轻轻提起腹膜,先用刀切开一小孔或用Kelly 钳打洞,再用剪刀向两侧各横向剪开1-2 cm,左右撕开腹膜。
术者和助手双手重叠放入腹腔,提起两侧腹壁和腹膜,向两侧牵拉以扩大腹壁和腹膜切口。
用力应均匀、缓慢、逐渐增强。
此时术者应评估腹壁切口各层大小是否能顺利娩出胎儿,必要时扩大切口。
二、暴露和切开子宫下段
观察子宫下段旋转方向,形成情况,看清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子宫下段上缘标志)和膀胱位置。
耻骨上放置腹腔拉钩,充分暴露子宫下段。
将子宫扶正,子宫切口选在子宫下段上缘下2-3 cm 处。
需注意的是如果不利用这一基准点,医生可能选取的子宫切口位置非常低,在阴道而不再子宫。
确定中线后,用手术刀轻轻划出一个 2 cm 的水平切口。
第一刀划下之后的每一次划刀都要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掠过切口,一遍看清子宫肌层的层次。
当切开部分肌层时,用食指压迫然后放松切口的中央,如果余下的肌层非常薄,通常会引起随后被切开的隔膜水泡,这种切开子宫的方法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划伤胎儿的风险。
三、娩出胎儿和胎盘
子宫切口扩大后,继续快速吸净羊水,移除耻骨上腹腔拉钩;术者以右手进入宫腔,四指从胎头侧方越过头顶到达胎头后方,托胎头于掌心,手掌要达到枕额周径平面;
术者手指以盆底为支点,屈肘向上向孕妇足方用力,同时助手左手向上向孕妇头方提起子宫切缘上份,右手在宫底加压,利用杠杆原理缓慢将胎头娩出子宫切口。
胎头娩出后,术者立即用手挤出胎儿口、鼻腔中液体;继而助手继续向下推宫底,主刀顺势牵引,娩出前肩、后肩和躯干;
主刀将胎儿置于头低位,再次用手挤出胎儿口鼻黏液和羊水,助手钳夹切断脐带,胎儿交台下人员处理。
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 U 入液以预防产后出血。
术者和助手迅速用卵圆钳钳夹子宫切口出血点,尤其注意切口两端,也可换用Allis 钳夹。
钳夹切口完成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l0 U。
需要注意的是不主张常规从腹腔内托出子宫(Thomas F.Baskett 主编的产科手术学- 第11 版)。
除非子宫切口撕裂或大量出血。
给予宫缩剂后,不要急于徒手剥离胎盘,耐心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后牵引娩出,以减少出血量。
娩胎盘时要注意胎膜是否完整,特别注意子宫切口边缘及宫颈内口上方有无胎膜残留。
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并用卵圆钳钳夹纱布块擦拭宫腔 3 次,蜕膜组织过多者,可用有齿卵圆钳伸入宫腔悬空钳夹清除之。
四、缝合子宫
用1-0 薇乔(VICRYL Plus) 可吸收线,分两层连续缝合。
第一层从术者对侧开始,先用两把Allis 钳夹好切口顶部,在其外侧0. 5-1 cm 作「8」字缝合后,打结,不剪断缝线,然后全层连续缝合至术者侧,最后一针扣锁缝合,也要超出角部0.5-1 cm。
第二层从主刀侧向对侧将浆肌层(包括反折腹膜) 做连续包埋缝合,应在第一层缝线中间进针,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
五、关腹
关腹前先检查子宫及双附件有无异常。
彻底清除盆腹腔积液,仔细清点纱布器械无误。
1. 以2-0 薇乔可吸收线或1 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
2. 检查、止血,以2-0 薇乔可吸收线或4 号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2-3 针。
3. 以2-0 薇乔可吸收线或4 号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或筋膜。
4. 以2-0 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
5. 以4-0 薇乔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或1 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但产程延长的产妇最好不选用皮内缝合法。
6. 切口覆盖纱布,按压宫底,挤出宫腔内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