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梅的意蕴
- 格式:doc
- 大小:2.64 KB
- 文档页数:2
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的诗意《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上开。
遥知不是雪,为存有暗香去。
注释1、凌寒:冒着寒冷。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晓得诗意墙角存有几枝梅花,正冒着寒冷独自对外开放。
为什么离看看就晓得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响起阵阵的香气。
赏析古人吟诵梅花的诗中,存有一首相当知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就是诗中“疏影斜斜水清深,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誉为咏梅的绝响。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携眷,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几棵梅养鹤,过着归隐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整体表现的不过就是瓦解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相同,他精妙地借予了林逋的诗句,却能够推陈出新。
你看看他写下的梅花,洁白例如雪,短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出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惧寒冷的高尚品性的赞许,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带出梅胜于雪,表明勇敢高尚的人格所具备的了不起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繁杂和艰困的局势下,积极主动改革,而不能获得积极支持,其寂寞心态和艰困处境,与梅花自然存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刻,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丝毫打磨的痕迹。
背景此诗的文学创作背景就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废黜,已经历了两次言二者两次再出任,非常难过。
王安石的梅花三首诗中梅花的含义及蕴含的禅机王安石在任时置身于一场风云变幻的斗争中,经历了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在受神宗积极支持不专又被守旧派反击论罪的情况下,了解到官场并非他子市之地。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通判归隐。
王安石虽然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但他并不是一个狭隘而偏执的陋儒,而是一个开放而自信的真儒。
他相信通过自身及友辈的努力,能够实现儒家的复兴,而不是靠排斥异端使自己获得成功。
他知道封闭保守只会让自己落后,所以他很想做一番改革。
可惜的是他很少得到支持,由于封建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力不从心”的他只好放弃,而认出世归隐为贤“使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诗梅花王安石】王安石梅花的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为:因为。
暗香:形容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花香。
本篇指梅花淡淡的似有似无的幽香。
【佳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
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
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
【阅读训练】(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早春或初春)(2)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墙角凌寒数枝梅)(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凌寒独自开)(4)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阅读答案: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
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译文】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在开放。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有阵阵幽香飘过来。
【古诗今译】在偏僻的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在冒着严寒默默地开放。
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梅花那淡淡的幽香早就一阵一阵地从远处隐隐传来了。
【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
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
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
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
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
咏梅古诗二年级下册语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咏梅古诗》是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内容简洁而意境深远。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种清新淡雅的美景,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古诗开篇写道:“风吹梅花雪满天,不似霜花说梅全。
”这里描绘了一片梅花盛开的景象,随着风的吹拂,梅花如雪花般飘落。
这种景象美丽而纯洁,给人一种宁静与清新的感觉。
与此作者也表达了对霜花的蔑视,暗示着梅花的高洁与纯净。
接着诗中写道:“可怜梅花亦傲骨,含笑露咏合精神。
”这里表达了梅花的坚强和自信。
尽管梅花在严寒的冬季盛开,但它们并不畏惧寒冷,依然傲立在雪地之中,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和坚强。
梅花含笑如露,显得更加娇美和动人,同时也展现出其内心的高贵与优雅。
最后两句诗道:“只愁天气不得情,又是随风挂冻枝。
”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梅花的怜悯和担忧。
梅花美丽而短暂,只在寒冷的冬季盛开,一旦春天来临,它们就会凋零。
作者担心梅花可能因气候变化而无法绽放,也担忧冻枝挂风,暗示着梅花的生命脆弱而短暂。
通过这篇《咏梅古诗》,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命的脆弱,体会到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首古诗学习古代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内涵,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感情。
希望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学习《咏梅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之美,品味到文字之韵,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这篇文章共计409字】。
第二篇示例:《咏梅古诗二年级下册语文》是一本为二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其中收录了许多古代的优秀诗歌,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重点介绍《咏梅》这篇古诗,并探讨其在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咏梅》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诗歌,描述了春天时节梅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代第一绝句”。
在《咏梅古诗二年级下册语文》这本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咏梅》这篇古诗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背诵和朗诵这首诗歌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古诗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翻译赏析《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冕。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前言】《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头:边上。
个个: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流:有流传、流布之意。
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翻译】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赏析】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
古诗词中的植物象征意义1.诗歌中各种花的象征意义1梅花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梨花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宋代: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释义: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3、桃花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
象征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
《春日》宋代: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释义: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4、荷花古人多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赠荷花》唐代: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苗苔,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一作:长相映)释义: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导语】王安⽯,字介甫,号半⼭。
抚州临川⼈。
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学家、改⾰家。
下⾯是分享的王安⽯经典古诗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王安⽯经典古诗赏析:元⽇ 宋代:王安⽯ 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是⼀⾸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活细节:点燃爆⽵,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氛,富有浓厚的⽣活⽓息。
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这种习俗古已有之,⼀直延续⾄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初⼀,全家⽼⼩喝屠苏酒,然后⽤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句承接前⾯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们的⼼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有它的⽐喻象征意义,王安⽯这⾸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新法。
王安⽯是北宋时期的改⾰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样,⾰除旧政,施⾏新政。
王安⽯对新政充满信⼼,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机;“曈曈⽇”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是新⽣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光明。
结尾⼀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对变法胜利和⼈民⽣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规律。
这⾸诗虽然⽤的是⽩描⼿法,极⼒渲染喜⽓洋洋的节⽇⽓氛,同时⼜通过元⽇更新的习俗来寄托⾃⼰的思想,表现得含⽽不露。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10....借以表达爱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13....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14....的情思。
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15....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关于梅花的古诗《早梅》原文译文赏析《早梅》唐代: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携裹着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洁的姿态令鸟儿偷偷贪看。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先开到人们喜欢的望春台。
【注释】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颜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首联是说,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催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并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
“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的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颔联是说,皑皑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白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百花丛中梅以它独有的品质,赢得了千古诗人的吟咏赞叹,可谓百花魁首。
古人早就有折梅寄远的故事,成为长期流传的佳话。
南朝杂曲歌辞《西洲曲》中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诗句。
写一个女子看到梅,想到曾经在梅下和心爱的人嬉戏的美好时光,想到远在江北的他,不由折梅寄于远方,来表达自己对恋人的思念。
南朝刘宋时陆凯与范晔相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南朝的鲍照,在《梅花落》中吟道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诗中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美,表现了诗人不随流俗、坚贞不拔的品格。
六朝以来,不断增加诗人的吟咏,使梅花的内涵意蕴日益丰富。
梅以韵胜。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的气质风韵征服了西湖隐士林和靖,一曲《山园小梅》抒写了诗人情怀,朦胧的月色下,清清的浅水旁,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无意的横斜,清秀飘逸,高洁端庄,简直把梅的风韵写绝写尽了,也把自己爱梅之心赞梅之情陶醉之意处世情怀写活了。
他自称梅妻鹤子,可见一斑。
疏梅风韵,处士风流相得益彰。
梅以格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严寒挡不住它的开放,也挡不住它的幽香,寒风中,尽显它的风骨。
寒梅傲立和诗人的不畏险阻的傲骨融在一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黄昏默默,凄风冷雨,无人常识,但是,它丝毫没有动摇意志,化为泥,化为尘,清香依然,傲然不屈。
这不正是诗人坚贞自守的傲骨写照吗?作者托物言志,
以梅自喻自比,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境梅香依旧,爱国之心依旧。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梅花绝句》)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前都有一
个放翁呢?奇特的设想,表达了诗人对梅的无限喜爱。
寒梅寄托着乡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诗人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寒梅上。
寒梅也许蕴涵了当年许多有趣的情事,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被诗意化。
南宋诗人葛起耕有《楼上》诗楼上何人吹玉萧,数声和月伴春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这里的江南指其故乡,诗人羁旅在外,听到悠扬箫声,百感交集,想借酒浇愁,但是,一见到寒梅,酒已半销,无奈愁何。
飘零之感,思乡之情,尽在这愁绝寒梅酒半销中。
早梅有报春之意。
前夜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唐朝齐己《早梅》)一枝梅开传来了春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惊喜: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朝张谓《早梅》)让人心动不已,给人以无限温馨。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宋朝冯山《山路梅花》)梅带回了春
到人间的消息。
也是这早梅,开在岁末春初前,又让壮志未酬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将至,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发。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杜甫《逢早梅相忆见寄》)
梅的冷艳冰肌,梅的凌寒傲骨,梅的风情万种,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