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读文本《项脊轩志》第1课时-课件(1)(鲁人版必修3)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9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自读文本项脊轩志鲁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了解归有光及相关常识,了解课文相关文言常识;2.体会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悟亲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古人居室的名字及常人对老家的感情导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
归有光长期寓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研究社会问题,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他写出许多经世致用的文章,主张任贤使能、抗御倭寇、兴修水利,都很有见识。
归有光还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散文家,尤擅长抒情散文,著有《震川先生集》40卷。
三、整体感知1.解题。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曾住在江苏太仓项脊泾,作者自号项脊生,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2.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
3.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标记疑惑之处。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真切感人。
全篇分正文和后记两大部分,共六段。
前四段为正文,写于作者18岁时。
后二段为后记,补叙了正文写成以后十余年间事,写作时间当在作者31岁以后。
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第四、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自读文本项脊轩志一笑而过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如意。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敢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英雄本色。
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
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别再沉迷于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
既然选择了前进就只管风雨兼程,微笑送走不愉快的乌云,不要让他们遮住你的眼睛。
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而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为微小的成功而迷失方向,不要因为眼前的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
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从头再来。
生活中罩在我们头上的光环和不如意的事情就像颜色不一的气泡,不论多么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破灭。
与其盯着不开心的东西,不如活动手脚,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地为着理想而追求。
这时候光环会变虚,我们的心灵则会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
微感言: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赏读: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比喻有才华的人很容易崭露头角,很容易得到赏识。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赏读:“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