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纳米粒对肝癌小鼠p38MAPK、TGFβ_1及Cyclin E蛋白表达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556.91 KB
- 文档页数:4
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赵刚;和水祥;符寒;徐俊丽;王艳丽;任牡丹【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06(15)4【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株,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梯状"DNA确定凋亡的发生并计算凋亡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TGF-β1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各试验组细胞的生长不同程度受抑,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Hoechst33342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核浓染,亮度明显加深或有染色质边集现象,亦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提取基因组DNA电泳检测,出现典型的梯状条带;RT-PCR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48小时后TGF-β1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低.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TGF-β1表达下调有关.【总页数】3页(P396-398)【作者】赵刚;和水祥;符寒;徐俊丽;王艳丽;任牡丹【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Q753【相关文献】1.Beclin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TGF-β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杨威;杨红杰;莫瑞祥;李西融;廖文胜;张慧明;崔凌飞2.隐丹参酮对人胆管癌HCCC-9810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J], 陈春雷;弓建华;缪辉来;林晖;林俊琼3.TGF-β1对肝癌细胞系Hep3B中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苏虹;胡贲;徐科;何倩;姚超;钱程;刘立4.丹参酮ⅡA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TGF-β1、Bcl-2表达和细胞生长的影响 [J], 李喜霞;石文娟;胡邱宇;吴清明5.IFRD1基因表达下调对人肝癌细胞细胞株SMMC-7721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J], 胡卫;方肇勤;梁超;管冬元;吴中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ⅡA抑制内皮细胞焦亡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张珂嘉;周子铉;高坤;孙斯凡;刘超侠【期刊名称】《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4)1【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液(STZ)复制大鼠DKD模型。
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anⅡA组、缬沙坦组。
实验过程中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变化,收集血、尿标本检测生化指标;收集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透射电镜以及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TanⅡA可增加DKD大鼠体重(P<0.01),降低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Scr)水平(P<0.05),而用药各组空腹血糖(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anⅡA组肾组织HE染色后肾小管损伤分级、PAS阳性的肾小球系膜区统计均较DKD组减轻(P<0.05)。
TanⅡA改善DKD大鼠的氧化应激与细胞焦亡:透射电镜观察到TanⅡA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RGMEC)的细胞膜损伤明显减轻;TanⅡA组和缬沙坦组的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表达减少(P<0.01)。
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调节Txnip/Nlrp3炎症小体,抑制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从而延缓DKD的进展。
【总页数】5页(P1-5)【作者】张珂嘉;周子铉;高坤;孙斯凡;刘超侠【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实验研究中心;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硫氢化钠通过抑制经典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减轻巨噬细胞焦亡2.滋水清肝饮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减轻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炎症3.微小RNA-346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4.丁苯酞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5.甜橙黄酮体外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ⅡA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
方法: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形态观察检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凋亡蛋白caspase-3以及PARP蛋白的影响。
结果:MTT、细胞形态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0.5 μg/mL丹参酮ⅡA作用肝癌细胞24 h后,caspase-3前体、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明显下调,活化的caspase-3、剪切形式的PARP含量显著增加。
结论:丹参酮ⅡA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活化caspase-3,促进PARP剪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肝癌属世界上的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成人中发病率较高,约占80%左右,数据显示,其5年存活率在7%左右,每年约60万人死于肝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中药治疗肿瘤,尤其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寻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提取物逐步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热点和重点。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1],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
X相关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是细胞中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其过度表达往往导致肿瘤的发生[2]。
近年来研究表明,XIAP在肝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与肝癌转移、耐药以及复发密切相关[3]。
因此,XIAP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靶点分子。
本研究工作中,笔者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对XIAP蛋白的影响,为丹参酮ⅡA用于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丹参酮ⅡA 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樊善继;徐海帆【摘要】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
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
丹参酮ⅡA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能够对人体多种肿瘤细胞起到明显的遏制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目的,丹参酮ⅡA作用机理可能和抑制DNA合成、调节细胞周期以及影响凋亡、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等密切相关。
现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丹参酮ⅡA近期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410-413)【关键词】丹参酮ⅡA;抗肿瘤;肿瘤细胞;细胞毒性;细胞凋亡【作者】樊善继;徐海帆【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干燥根为中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
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根据丹参酮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15种成分。
丹参酮ⅡA 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丹参酮ⅡA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
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之一,丹参的疗效大多来源于丹参酮ⅡA 和其他成分的单独作用及相互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丹参酮ⅡA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并且对白血病及炎症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对丹参酮ⅡA的药理学的研究,发现其对多种肿瘤具有生物活性,本文就丹参酮ⅡA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酮ⅡA;抗癌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09-03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cancer of tanshinone ⅡAWen Na ,Shi Xinhong,Correspondence author,1.Depart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1198,China【Abstract】Danshen is dry root and rhizom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With effects on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menstruation Pain,removal of be agitated and so on.It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for chest Pain and abdominalPain.tanshinone ⅡA is one of the major fatsoluble components of danshen.The curative effect of danshen is dependent on tanshinone ⅡA respectively or other comPonents together.In the clinical,tanshinoneⅡA can tre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umor,it also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for leukemia and inflammation.It has been found tanshinoneⅡA show biological activity for different tumor,With the Pharmacology research of tanshinone ⅡA.In this review,the antitumor actions of tanshinone ⅡA were summarized to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Tanshinone ⅡA; Anticancer; Research Progress1.鼻咽癌CNE1为鼻咽癌细胞株,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作用于该细胞,发现丹参酮ⅡA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CNE1细胞存活数量越少。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抗炎症及抗癌症作用机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2008071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重要一员。
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将丹参用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方面。
丹参的主要成分有丹参酮Ⅰ、ⅡA、ⅡB(tanshinone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A(isotanshinoneⅠ、ⅡA)、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甲基丹参酮(methyI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
丹参及丹参酮类物质作为活血、保心、抗炎等药物在临床已经使用多年,但是对其抗炎症、癌症的作用靶点及机理还不清晰。
我们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中,通过使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ELISA、MTT 比色法等方法研究丹参抗炎症、癌症分子作用机理,发现其能够通过抑制磷脂酶A2酶活及转录,抑制Bcl-2蛋白,从而实现其抗炎症、癌症目的。
首先,使用隐丹参酮刺激经LPS处理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HPLC等方法研究隐丹参酮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PLA2、COX-2。
我们发现隐丹参酮在转录水平和酶活水平上均能有效地抑制cPLA2;COX-2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却都没有受到隐丹参酮的抑制。
其次,在RAW264.7细胞中以同样的方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IL-6和IL-10的变化。
结果显示,隐丹参酮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能有效地抑制IL-6,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IL-10的含量。
隐丹参酮对IL-6和IL-10的影响是专一性的,是在炎性的条件下的特异作用。
最后,在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中研究了丹参酮Ⅱ-A的抗癌症机理。
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基于TGF-β1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研究作者:辛林林王浩南张喆白艳红刘红燕周颖李庆军刘谦张永清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3年第09期[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抑制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配制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标准品按照1∶1的比例配置)溶液,采用TGF-β1诱导HSF细胞增殖构建增生性瘢痕体外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对HSF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F 细胞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p-Smad2、Smad3蛋白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能剂量依赖地抑制HSF细胞的增殖,降低p-Smad2、Smad3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可能通过下调p-Smad2、3和Survivin蛋白的水平,抑制HSF细胞的增殖,发挥抑制瘢痕的作用。
[关键词]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瘢痕[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3)09-0054-04Inhibition of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Mixture on Human Skin Fibroblasts Based on TGF-β1XIN Linlin,WANG Haonan,ZHANG Zhe,BAI Yanhong,LIU Hongyan,ZHOU Ying,LI Qingjun,LIU Qian,ZHANG Yongqing(College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mixtur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stimulat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anshen. Methods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mixture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were mixed at a ratio of 1∶1) was prepared to treat human skin fibroblasts (HSF) cells which was stimulated by TGF-β1. The ef fect of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SF cells was determined using MTT metho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rotein p-Smad2, 3 and Survivin, downstream signals of TGF-β1/Smad pathway,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WB).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SF cells and suppres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Smad2, 3 and Survivi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Tanshinone ⅡA and cryptotanshinone mixture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SF cells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phosphorylation of Smad2 and 3, and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urvivin.Key words: tanshinone ⅡA; cryptotanshinone; human skin fibroblas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scar丹參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与根茎[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通经止痛、凉血消痈等功效。
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丹参酮ⅡA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涉及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抑制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近年来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Tanshinone ⅡA has a broad anti-tumor activity and good prospect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involves the regulation of cell cycle,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induction of apoptosis,inhibition of tumor invasion,metastasis and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and 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tumor effect of tanshinone ⅡA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tanshinone ⅡA;anti-tumor;mechanism of action;review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提取的重要脂溶性单体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可抑制细胞生长、侵袭、迁移、诱导凋亡和分化[1]。
笔者现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侵袭和转移、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多药耐药等几个方面对丹参酮ⅡA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细胞增殖与凋亡丹参酮ⅡA可通过抗增殖和诱导凋亡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对肺癌细胞、胰腺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肾癌细胞等多种肿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
丹参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DNA去甲基化作用研究田雪飞;陶一明;方圆;孙婧【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1【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对肝癌HepG2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DNMTI)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参酮ⅡA、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根据回归方程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IC50含药量的丹参酮ⅡA处理肝癌HepG2细胞.并以5-Aza-cdR处理作阳性对照,处理72 h后用RT-PCR技术检潮肝癌HepG2细胞DNMT1 mBNA 表达水平.结果经丹参酮ⅡA处理后肝癌HepG2细胞DNM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5-Aza-cdR组下降更显著,丹参酮ⅡA组与5-Aza-cdR组比较盖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DNTM1 mRNA表达,作用弱于5-Asa-cdR,DNA去甲基化作用可能是丹参酮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总页数】3页(P13-15)【作者】田雪飞;陶一明;方圆;孙婧【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血管生物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癌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血管生物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血管生物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女贞子对HepG2肝癌细胞相关基因去甲基化作用的研究 [J], 章明;周莹;吴超;徐国良;朱卫丰;黄鑫;彭淑红2.抑癌基因KLF6在肝癌HepG2细胞修复DNA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J], 潘修成;杨帆;陈明;郭忠胜;季芳;傅涓涓3.水蛭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DNA去甲基化作用研究 [J], 田雪飞;孙婧;方圆;伍参荣;周青;廖兴华4.去甲基化机制在腺苷及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J], 项梦琦;刘丽璇;邓巍;周小涛;陈沛锐;郭益添;叶艳清;蒲泽锦;吴灵飞5.DNA去甲基化药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IGF2印迹状态及表达的影响[J], 吴守伟;汤必奎;胡明洁;黄银久;赵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