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3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处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收治胆漏患者25例,分别采用单纯腹腔引流、再次手术、腹腔引流+生长激素与腹腔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
结果:治疗6周后,所有患者均在院内治愈,治愈率100.0%。
不过不同手术方法的2周治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关键是通畅引流、解除梗阻,其中生长激素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辅助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生长激素胆漏是指胆汁通过胆道系统的异常破口漏出胆道的病理过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者并非少见,其发生率1%[1,2]。
传统的治疗方法除了营养支持和抗感染之外,往往只能依靠再手术处理[3]。
2009年2月以来收治肝胆术后胆漏患者2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揭示胆漏治疗方法的转变,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胆漏患者25例,均发生于胆道手术后,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31~67岁,平均56.21±5.18岁。
胆漏类型:肝创面胆管漏16例,胆总管切口漏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漏7例,胆囊管残端漏5例,拔T管后瘘管胆漏3例。
胆漏时间:术后3天之内18例,术后1周5例,术后2周1例,术后6周1例。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伴腹痛、腹胀,B超提示右上腹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B超发现右上腹中量积液,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
本组出现黄疸5例,4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2例合并低蛋白血症。
治疗方法:①单纯腹腔引流11例。
发现胆漏后如原有腹腔引流,则继续保持引流通畅;如原没有腹腔引流则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②再次手术5例。
③腹腔引流+生长激素6例,使用腹腔引流,加用生长激素8U/日皮下注射,用药7~14天。
④腹腔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3例。
在腹腔引流的基础上,分别在发现胆漏后2~10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造影剂外溢至胆管外即证实漏口存在,肝外胆管漏将鼻胆管置于肝内胆管,肝内胆管漏则将鼻胆管置于尽量接近漏口处,外接引流袋。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手术并发胆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2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22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引流治疗的有17例,其余5例因胆管严重损伤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均住院期间全部治愈,治愈率达到100%。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其中有16例患者可以明确胆瘘的位置和原因,治愈的时间不同,其中8例在3周之内治愈,占36.4%。
在3-4周之内治愈的有5例,占22.7%。
在4周之后治疗的有4例,占18.2%。
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6-12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结论:针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临床分析,胆瘘的发生不仅和患者自身的病因有关,还与手术操作过程有关。
对于胆瘘患者,临床应做好充分引流这一预防工作,肝胆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发生胆瘘的具体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程度等进行认真观察,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19-02【Abstract】Obj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nd therapeutic effect.Methods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4 were 22 cases of liv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fter the surger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observed.Results Of all 22 cases, drainage ofnon-surgical therapy in 17 cases, the remaining 5 patients for bile duct injury serious surgery again, are all hospital cure, cure rate is 100%.By imaging examination of all patients, including 16 patients can clear position and reasons of biliary fistula, cure time, of which 8 cases cured within 3 weeks, accounting for 36.4%.In three to four weeks to heal in 5 cases, accounting for 22.7%.Within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of 4 cases, accounting for 18.2%.To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thefollow-up time was 6 to 12 months,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Inview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patients need to be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fter clinical analysis, the occurrence of biliary fistul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auses of the patient's own, also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process.For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clinical should be well drainage of the prevention work, after the liverand gallbladder surgery diagnosi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the specific reas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leakage amount, and degree of peritonitis careful observation, so as to choose the suitable treatment.【 Key words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Biliary fistula;Clinical analysis胆瘘指的是人体胆汁或含胆汁液体以非正常的途径持续流出的一种病症,是一项严重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分析阿力木江·托洪巴衣,阿不提·毛拉(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普外科,新疆克孜勒苏 845350)【摘要】目的 探究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给予50例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等,对所有患者发生观胆瘘的临床特征进行记录,对致病原因进行探究,对比不同治疗手段治疗胆瘘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手段。
结果 对35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通过分析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可以认识到:患者自身病因及手术操作过程均会影响胆瘘的发生;在临床上,应给予胆瘘患者全面的引流,待肝胆手术完成后,必须加以及时诊断,全面观察发生胆瘘的主要原因,以此对最佳的治疗手段进行选择。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3.74.02胆瘘指人体胆汁或含胆汁液体通过不正常的方式不断流出的病症之一,属于严重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发生胆瘘,会让治疗的难度加大,给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痛苦,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1]。
当前,在临床上相关医疗人员最应重视的内容为:采取怎么样的手段对胆瘘的发生加以有效预防、对胆瘘加以合理处理。
本文主要分析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对有效的预防、治疗方式加以总结,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分析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给予50例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内镜治疗等,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43±5.12)岁,年龄在22~65岁之间,所有患者胆瘘的致病原因,见表1。
表1 患者胆瘘的致病原因的临床资料n百分比(%)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35100.00肝总管损伤2 5.71T管的早期脱落514.29胆总管损伤411.43副肝管与肝的毛细胆管损伤925.71胆囊管的残端发生胆瘘514.28T管拔除后发生胆瘘38.57肝癌、肝包虫治疗后发生胆瘘38.57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胆瘘411.431.2 方法因为35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致病原因并不一样,所以,医疗人员需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肝胆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手术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胆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胆漏是指胆道系统在手术后发生破裂或完全断裂,导致胆汁漏出到腹腔内或其他部位,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针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胆漏的诊断肝胆手术后出现明显的腹痛、发热、黄疸、腹部肿胀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胆漏。
对于怀疑胆漏的患者,可以进行以下一些检查来明确诊断:1.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包括腹痛的性质、部位和强度、发热的情况、黄疸的程度、腹部触及压痛的情况等。
2.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胆道系统的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和是否存在胆汁漏。
4. 腹水检查:对于严重胆漏的患者,可能会在腹腔内积聚大量的胆汁,从而形成腹水,通过腹水检查可以发现胆汁的存在。
以上检查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不同角度对胆漏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二、胆漏的治疗一旦确认存在胆漏,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症状的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常见的胆漏治疗方法包括: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胆漏,可以尝试使用胆管解痉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控制脂肪饮食,减少刺激胆管的食物摄入。
2. 胆管引流术:对于中度和重度胆漏患者,可以进行胆管引流术,通过置入引流管,将胆汁引流出体外,帮助胆道系统恢复愈合。
3. 再次手术修复:对于严重的胆漏病例,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来修复破裂或断裂的胆管,确保胆汁不再漏出。
4. 镜下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如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漏等,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来进行修复。
以上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效果分析针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会发现以下一些情况:1. 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症状可以快速缓解,预后良好。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20-02【摘要】:目的:对胆瘘的诱因和处理办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治疗方式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0例术后胆瘘患者中有38例痊愈出院,2例因晚期胰头癌死亡,治愈率达到了95%,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4周不等,其间未出现其它并发症。
结论:肝胆手术中胆瘘的诱发原因较多,医护人员应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完善术中、术后的各项操作,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胆瘘的发生。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外科治疗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瘘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概率约为0.5~2.4%,轻者增加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严重时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次研究以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结合医疗研究的成果和临床诊疗情况对胆瘘的诱因和处理办法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41~7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56.5周岁。
20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4例患者行胆肠吻合术。
全部患者胆汁引出均通过腹腔引流管进行。
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史、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伤口、腹腔引流过多异常胆汁,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症状是患者肝胆手术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26例患者经瘘口或腹腔引流管使用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确诊。
在胆瘘发现时间方面,30例患者为术后3d内,8例患者为术后4~7d,2例患者为t管拔除后。
在胆瘘的发生原因方面,有18例为副肝管、肝毛细胆管损伤,6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肠吻合术后损伤,t管拔除、早期脱落以及胆囊管残端瘘的患者人数均为2例。
肝胆术后胆瘘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肝胆术后胆瘘发生的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谷城县人民医院2007~2013年外科收治的24例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4例肝胆术后胆瘘患者中,13例经非手术治疗,11例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胆瘘重在预防,充分引流是关键,术后早发现、早诊断,并根据胆瘘的原因、漏出量及腹膜炎的程度選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标签:肝胆术后;胆瘘;临床分析胆瘘是指胆道系统的某一个部位与其他任何部位之间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包括胆内瘘与胆外瘘[1]。
胆外瘘常见于胆道术后,是肝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膈下脓肿、胆汁性腹膜炎、盆腔脓肿以及肠间脓肿等,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现将2007~2013年我院外科收治的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的2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2013年我院外科收治的24例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6~78岁,平均54.3岁。
其中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肝外伤清除术4例,肝叶切除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
术后所有患者从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出过多的异常的胆汁,引流量为30~800mL/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腹膜炎症状。
本组患者胆瘘发生时间基本为术后3~7d,其中2例为术后15d拔除T管后出现。
1.2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11例。
保守治疗主要是保持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通畅,予以禁食水、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等。
一旦发现胆汁引流不畅、渗出严重者、腹膜炎加重等需急诊手术。
本组行手术治疗中患者,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2例,胆总管空场Roux-en-Y吻合1例,胆囊管残端重新结扎2例,胆囊床迷走胆管瘘缝合2例,腹腔引流4例。
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8-17T14:19:38.2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宋子龙[导读] 肝胆外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胆瘘,在处理上存在有较大难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中医院150400【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效果。
方法:200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380例,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胆瘘现象,对胆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结果:2例肝胆术后出现胆瘘现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痊愈,治愈率为100%,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
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临床上要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肝胆外科;胆瘘;原因;防治措施肝胆外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胆瘘,在处理上存在有较大难度,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后果,导致医疗纠纷出现,需要临床外科对其进行高度重视[1-2]。
本研究主要针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寻找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应对,以此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于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80例,患者平均年龄(55.03±3.29)岁,男性280例,女性100例。
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现象,患者均通过放置腹腔引流管将胆汁引出,诊断时,将其临床表现、手术病史、各种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结果作为依据,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表现,或者有较多异常胆汁从伤口或者腹腔引流管流出,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3天之内发现胆瘘,还有1例在术后4-7天发现胆瘘。
1.2方法治疗方法:先对研究中的2例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嘱咐患者禁食,其中有1例患者没有拔除腹腔引流管,便继续采用引流管对胆汁进行引流,给予其生长抑素、抗炎、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有1例患者已经将腹腔引流管拔除,便采用B超声波进行引导穿刺,再次对其进行置管引流处理,引流早期采用负压引流方式,观察到引流量显著减少之后,将引流方式改为常压引流。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对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方式、预后行回归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将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4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等病历记录进行回归性分析,对比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综合疗效及死亡率,分析肝胆手术胆瘘病例的外科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
结果手术疗法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非手术疗法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疗法总有效率高达92.59%,非手术疗法仅为72.97%,差异显著(P<0.05),死亡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肝胆手术胆瘘患者实施外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综合疗效,且死亡率较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biliary fistula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Methods 64 case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in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September from medical records after concurrent biliary fistula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cord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comparison of nonoperative and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ymptoms improved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efficacy and mortality,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biliary fistula cases and precautions. Results Surg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s improve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patients with non operative therap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biliary fistul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acy and lower mortality.
Key words:Hepatobiliary Surgery;Biliary fistula;Surgical treatment;Prognosis;Clinical analysis
膽瘘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1]。
一旦发生胆瘘,将会有胆汁溢入腹腔并且在肝下的间隙寄居,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引发胆汁性腹膜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危及其生命安全。
胆瘘初期可表现为胆汁化学刺激,随后可导致感染,诱发细菌性腹膜炎,甚至并发败血症,导致休克乃至死亡[2]。
由此可知,对肝胆手术病例并发胆瘘的原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为此类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合理的参考及有用的信息。
鉴于此,本研究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64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的病历记录进行调查,以期为临床提供此类患者的治疗要点及技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通过对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4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病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展开,均于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经临床检查确诊,年龄≤80岁,病历记录清晰完整,排除存在胆道异常等情况者,已继发其它类型并发症者,如胆汁性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败血症者,罹患恶性肿瘤者,随访期间非正常死亡者。
64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5±10.6)岁,肝胆手术类型:单纯胆囊切除术30例、
胆囊切除术联合探查T管引流术20例、胆肠吻合术10例,其它4例。
1.2方法治疗方法:①非手术治疗:共有3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内容如下:经原腹腔引流,使用超声波引导穿刺后经内镜置管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生长抑制素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必要时还应给予负压引流,若引流量明显减少可考虑采用常压引流,若引流液性状恢复正常,则应考虑及时将引流管拔除;
1.3疗效判定将患者综合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痊愈指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指标完全恢复;好转指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是指未达好转标准。
将痊愈和好转者记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21.0软件完成。
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采用(x±s)描述,并利用t检验;综合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法检验,死亡率比较借助Fisher精确检验。
所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均为P<0.05。
2结果
2.1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非手术疗法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1.2)d和(12.6±2.1)d,手术疗法患者分别为(
3.1±0.9)d和(9.8±1.7)d。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6,P=0.000;t=5.659,P=0.000)。
2.2综合疗效及死亡率比较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综合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手术疗法总有效率远高于非手术疗法(P<0.05),而前者死亡率稍低于后者(P>0.05),见表1。
3讨论
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可以将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归结如下:①患者自身体质及原发疾病的影响;②术后所用T管规格型号不合适;③胆管壁供血不良;
④胆管副肝管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伤[3]。
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并发胆瘘,不仅影响术后恢复进程,还可产生其它并发症。
因此在肝胆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对胆管副肝管造成损伤,还应选择合适规格型号的T管,术后及时给予对症干预避免并发胆瘘[4]。
此外,对于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应当依据发病时间、严重程度等情况及时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手术疗法主要针对病情较轻、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能够经原腹腔引流或者重新置管引流;手术疗法主要针对病情严重、腹膜炎症反应、黄疸严重或胆管严重损伤患者。
但二者相比较而言,手术疗法能够及时、彻底解除病灶,对改善预后成效作用更佳[5]。
本研究结果中,手术疗法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非手术疗法显著缩短,且前者综合疗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说明采用手术疗法效果更为理想。
此外,尽管二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手术疗效死亡率低,也间接说明手术疗法的优势。
综上,对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能够促进迅速康复,改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中立.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措施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512-1513.
[2]许合林,曹丽君,杨亚娟.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118-119.
[3]崔伦伯,孙丽岩.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