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瘘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754.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概述术后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胆管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
胆漏会导致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术后胆漏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术后胆漏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胆漏的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黄疸等症状,注意腹膜刺激征。
(3)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注意有无红肿、渗液等。
(4)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时了解胆漏情况。
2. 体位与休息(1)患者术后应保持半卧位,有利于胆汁引流和减轻腹部张力。
(2)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避免剧烈运动。
(3)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 饮食护理(1)术后禁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4. 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渗液、红肿等,应及时处理。
(3)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切口,减轻切口张力,促进愈合。
5.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时了解胆漏情况。
(3)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6. 抗感染治疗(1)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
(3)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8.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活动等。
(2)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三、总结术后胆漏是L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合理饮食、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抗感染治疗、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胆漏,促进患者康复。
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预防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肝胆外科术后,之所以会出现胆瘘的原因以及对其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在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肝膽外科术后发生胆瘘现象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40例患者,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并进行系统分析,上述相关资料主要包括胆瘘患者在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所采取的相关处理措施以及诊疗和收效记录等。
结果在40例患者中,3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常规引流31例,常规引流之后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护理,患者2~4w康复;利用B超进行穿刺,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4例,患者4w内康复。
另5例患者行手术引流,4w内康复,4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应提高预防发生胆瘘现象的意识,如果已经发生,应及时、有效做好引流,尽量行非手术治疗,如果情形较为严重,漏出量大,则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而且在术后要尽量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并尽力提供营养支持,减少胆瘘现象的发生。
标签:肝胆手术;胆瘘现象;原因;预防措施近年来,肝胆手术作为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胆瘘现象作为肝胆外科术后较为常见和频发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导致胆瘘的原因千差万别,那么治疗胆瘘所需采取的措施也就会大相径庭[1]。
如果胆瘘患者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正确的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方面的痛苦,除此之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胆瘘的消极影响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治疗胆瘘的过程中,正确的判断发生胆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避免产生医疗纠纷,损害医院的形象。
本次研究选取40例胆瘘患者,通过系统分析之后,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治疗效果,如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所收治的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现象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4.5±6.7)岁。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胆漏是指胆囊或胆管手术后胆汁外渗或胆管与胆囊或消化道之间出现瘘孔而引起的胆汁外渗现象。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胆汁感染、腹水、腹腔内胆汁积聚等严重后果。
正确诊断和治疗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至关重要。
一、诊断1. 临床表现: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黄疸、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 检查:肝功能检查和胆囊造影是诊断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重要手段。
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胆汁淤积和胆汁梗阻的征象。
胆囊造影可显示胆管和胆囊的解剖情况,发现胆汁外渗和瘘孔。
二、治疗1. 药物治疗:早期胆漏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抑制胆汁分泌的药物,减少胆汁分泌从而减轻胆漏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和苯磺酸氢钠等。
2. 胆管引流:采用胆道引流治疗的原则是迅速减少胆汁外渗,为胆道瘘修复创造条件。
可以通过经皮经肝胆管逆行胆管引流、经内镜胆管逆行胆管引流等方法进行。
3. 外科手术:如果药物治疗和胆管引流无效,或者患者出现胆汁感染、胆囊积脓等严重并发症,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瘘孔的情况,可以选择胆囊切除术、胆总管造口术或肝切除术等。
三、治疗效果分析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以及胆管引流对于早期胆漏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则取决于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患者的病情和全身状态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和准确处理瘘孔,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胆汁漏出、胆囊创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预防严重后果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对于出现肝胆手术后胆漏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临床观察和相关检查,以确保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实施。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是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356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胆漏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手术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管癌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
术后依据手术史、临床表现、腹腔穿刺及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发生胆漏14例,其中迷走胆管漏4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胆总管损伤漏3例,右肝管损伤漏1例,胆总管横断漏2例,肝总管损伤漏1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漏1例。
胆漏发生后经行剖腹缝扎胆囊床、腹腔引流、再次手术缝扎、放置t型管引流、剖腹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以及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再放置腹腔引流管等方法。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术后随访1~3年,均恢复良好。
结论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肝胆手术患者应严密观察预防胆瘘的发生。
一旦疑似胆漏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漏;病因;预防和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62-01胆汁或含有胆汁的液体通过非正常途径持续流出称为“胆漏”,主要分为胆外漏和胆内漏。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任何胆道或与胆道相邻以及脏器的外科手术,都可能会发生胆漏。
作为外科手术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症状,如果处理不当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了解胆漏发生的原因及掌握防治措施对肝胆术后病人的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肝胆术后胆漏患者进行深入的探析,对促进疾病转归,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十分重要。
现将本院收治的356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的14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胆漏患者,男8例,女6例。
年龄34~68岁,平均51岁。
手术方式为胆囊结石伴急慢性炎症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3例、肝癌行肝切除术2例、胆管多发结石伴胆囊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腹腔引流4例,外伤性粉碎性肝破裂行肝修补术2例,肝门胆管癌行胆管癌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胆道术后2周拔t管1例。
胆漏的诊断标准胆漏是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无论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均可能发生。
1、胆漏的诊断标准:(1)腹腔引流管术后连续 3 d 有胆汁引出或单次引流胆汁量≥100 ml/ d (2)未置腹腔引流者,术后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出胆汁或再次手术发现腹腔内有胆汁聚积。
2、根据漏口部位及发生原因, 可将术后胆漏分为以下7 类(1) 肝创面胆管漏:(2) 胆囊管残株漏;(3) 胆囊床胆管漏;(4) 胆总管置T 管后漏;(5)拔T 管后胆漏;(6)胆肠吻合口漏;(7)胆管损伤后漏。
显然, 术后胆漏采用介入治疗还是再手术不能一概而论, 须视胆漏的原因、部位及合并情况而定。
3、处理:传统的治疗方法有2 种:(1)保守治疗包括保持腹腔引流的通畅、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以及生长激素和/ 或生长抑素的使用。
(2)再次手术。
新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和内支架引流术。
4、我们的治疗及处理经验(1)根据有无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胆漏未并发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的病人,可选择保守治疗,治疗原则在于保持引流通畅和控制感染,只要胆道远端没有梗阻,没有严重的胆管损伤,如胆管横断伤、胆管壁较大的缺损,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2 )根据胆漏的发生原因选择治疗方案对于严重的胆管损伤,如胆总管横断伤、胆管壁较大的缺损,通常需采用外科手术处理,对胆总管横断伤应根据有无缺损决定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Roux2Y 吻合术,并放置T 管引流支撑半年左右。
对于较轻的胆管损伤,如胆管壁的小穿孔、裂伤以及胆囊床的渗胆、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或Luschka 管损伤等,只要胆道远端通畅,通过通畅的腹腔引流、控制感染,多数在2~3 w 内自愈,可不行手术。
(3)胆漏量的多少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我们通过对胆漏量< 200 ml/ d ,胆漏量在200~400 ml/ d ,胆漏量≥400 ml/ d 进行保守与严密观察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