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58.44 KB
- 文档页数:2
肝胆术后易出现胆瘘,正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很关键发布时间:2021-07-14T06:21:53.39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沈云婷[导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胆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胆道破损后胆汁流出胆道外形成的,一般由肝胆手术后、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尤其是肝胆手术中,在手术断面、胆肠吻合的吻合口处及胆道探查切口处都容易发生胆瘘。
胆瘘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在漏出较少,或者可以及时进行引流的患者而言,胆瘘的形成增加了局限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可引起上腹疼痛、肌肉紧张等。
如果漏出较多,或者引流不及时、效果差时,就可能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或者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
因此,对肝胆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胆瘘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可以提高肝胆手术整体效果,加速术后康复。
一、肝胆术后如何预防胆瘘在预防肝胆术后胆瘘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肝胆手术前检查。
肝胆手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并且手术有一定创伤,尤其是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发生术后胆瘘的概率高。
一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平时疾病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在进行肝胆手术或者麻醉操作时,身体出现的应激反应会比较强烈,可能会对手术进行和预后造成直接影响。
所以,在进行肝胆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患者基础疾病,并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评估肝胆手术的安全性,做好胆瘘针对性预防。
第二,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
肝胆手术涉及的疾病包括结石、胆囊炎、肿瘤等,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以此降低手术后出现胆瘘的概率。
例如患者处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或者胆囊结石发作期,在明确诊断后,应该在72h内进行肝胆手术。
而患者病程超过72h的话,或者出现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该在消炎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第三,手术操作。
在进行肝胆手术时,因为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胆道出现充血、水肿等损伤,就容易在术后发生胆瘘,因此在手术操作时要做到解剖清楚,并且手术操作动作要轻柔、仔细,尽量避开胆道、胆囊等,减少损伤。
肝胆术后并发胆瘘28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处理的疗效和方法。
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11年5月的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28例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其中3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胆瘘停止。
结论:对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自身病因及病态的发展,综合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是否顺畅、胆管梗阻情况及是否存在腹膜炎及其轻重来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15-02胆瘘是肝胆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分为胆外瘘和胆内瘘,是指胆汁或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其发生几率为0.51%~2.4%[1,2],病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生命危险。
由于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和病因的不同,在治疗时应对引起胆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我院自2007年1月到2011年5月期间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2~73例(平均51)岁。
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3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1例,糖尿病人肝移植术后拔t管致胆瘘1例。
1.2 临床诊断:结合病人的病史,行b超穿刺、ct检查、瘘管造影等方法进行检查。
患者胆瘘发生的时间为术后6h~30d,胆汁的引流量为50~1000ml,平均370ml。
1.3 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传统保守治疗,12例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采取支持治疗和腹腔引流的措施,应用生长抑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给予营养支持及抗感染。
胆道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唐文龙;刘存院;白鹏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35)6
【摘 要】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
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1例,肝管损伤或坏死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拨T管后胆
瘘6例,T管早期脱落2例,T管安置不当1例.保守治疗14例(60.9%),再手术治疗9
例(39.1%),均痊愈出院.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拨T管后,主要
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胆道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
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
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总页数】3页(P679-680,698)
【作 者】唐文龙;刘存院;白鹏
【作者单位】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西安,710089;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西
安,710089;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西安,71008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胆管手术后胆瘘7例原因分析及防治 [J], 王保平;朱学智;李鹏燕
2.拔T管致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J], 丁宪群;牛刚;郝文黔;杨媛媛
3.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钱积娣
4.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J], 袁志林;李强;冯
晶;魏俊
5.胆道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 [J], 雷杰;费建东;张迎春;班玉森;马永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胆外科出科小结肝胆外科是临床外科学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肝胆系统的疾病和病变,包括肝脏肿瘤、肝脏炎症、胆囊结石等等。
肝胆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和机会。
本次出科小结主要从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和胆管结石手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肝切除术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肝部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肝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手术适应症肝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内胆管癌和肝囊肿等。
手术前需要进行周全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以准确评估病变的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
2.手术方式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肝切除术可采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辅助手术进行。
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逐渐成为常用的术式之一。
3.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护理肝切除术是一种高危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漏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在术后护理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肝功能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和其他胆囊疾病的常规手术。
1.手术适应症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等。
对于存在结石的患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2.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进行。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3.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护理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规手术,手术风险较低。
但在手术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胆管损伤、术后胆瘘和术后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在术后护理中,主要需注意患者的切口伤口护理、饮食调控和术后恢复情况。
三、胆管结石手术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手术适应症胆管结石手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和慢性胆管炎等。
对于存在胆管结石且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预防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肝胆外科术后,之所以会出现胆瘘的原因以及对其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在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肝膽外科术后发生胆瘘现象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40例患者,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并进行系统分析,上述相关资料主要包括胆瘘患者在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所采取的相关处理措施以及诊疗和收效记录等。
结果在40例患者中,3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常规引流31例,常规引流之后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护理,患者2~4w康复;利用B超进行穿刺,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4例,患者4w内康复。
另5例患者行手术引流,4w内康复,4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应提高预防发生胆瘘现象的意识,如果已经发生,应及时、有效做好引流,尽量行非手术治疗,如果情形较为严重,漏出量大,则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而且在术后要尽量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并尽力提供营养支持,减少胆瘘现象的发生。
标签:肝胆手术;胆瘘现象;原因;预防措施近年来,肝胆手术作为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胆瘘现象作为肝胆外科术后较为常见和频发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导致胆瘘的原因千差万别,那么治疗胆瘘所需采取的措施也就会大相径庭[1]。
如果胆瘘患者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正确的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方面的痛苦,除此之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胆瘘的消极影响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治疗胆瘘的过程中,正确的判断发生胆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避免产生医疗纠纷,损害医院的形象。
本次研究选取40例胆瘘患者,通过系统分析之后,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治疗效果,如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所收治的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现象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4.5±6.7)岁。
胆管手术后胆瘘7例原因分析及防治
王保平;朱学智;李鹏燕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0(014)025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9年4月-2007年11月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瘘的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未结扎2例,胆总管损伤2例,肝创面胆瘘1例,胰床胆瘘1例,肝总管穿刺针眼胆瘘1例.保守治疗5例,再手术2例,全部病例均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主要原因与肝外胆管先天性解剖变异、病理性解剖改变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有关.术中正确处理解剖变异,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瘘,是预防术后胆瘘的有效措施.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胆瘘的原因、胆瘘量的多少、腹膜炎的轻重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介入或手术治疗.
【总页数】3页(P775-777)
【作者】王保平;朱学智;李鹏燕
【作者单位】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陕西,华县,714102;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陕西,华县,714102;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陕西,华县,7141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瘘的原因与防治研究 [J], 李宣华;蒋青;盛武平
2.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钱积娣
3.胆道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J], 唐文龙;刘存院;白鹏
4.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J], 罗浏晗
5.胆道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 [J], 雷杰;费建东;张迎春;班玉森;马永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6-08-26T14:01:12.2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作者: 赵君[导读] 研究分析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1611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胆瘘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胆瘘特点进行分析,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或者引流联合保守治疗,对相应指征进行分析,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25例肝胆手术胆瘘患者中,20例行保守治疗,占80%,5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占20%,所有患者均痊愈,治愈率为100%;同时,再次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的引流时间分别为(22.2±7.3)、(16.5±4.8)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胆瘘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应该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且与引流治疗相配合,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治愈率。【关键词】 外科治疗 肝胆手术胆瘘 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biliary fistul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Methods: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selected 25 case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of May 2014 may in our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3,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for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characteristicsanalysis,give patients treatment o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of corresponding indications were analyzed,and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in this group of 25 case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biliary fistula patients,20 cases were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accounting for 80%,5 cases again surgery,accounting for 20%,all the patients were cured,thecure rate was 100%;at the same time,again the surgery group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drainage time respectively(22.2 +7.3),(16.5 + 4.8)day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hepatobiliarysurgery of biliary fistula has complex pathogenesis,should b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 as a fundamental basis to developtargeted therapies,an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bined,can reduce the rate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curerate.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of biliary fistula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胆瘘是肝胆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约为1%-3%左右,主要指的是因为术中操作使胆道损伤导致胆汁持续性外漏的一种病症,肝胆手术后出现胆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容易出现腹膜炎症,不利于术后恢复,并且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尤为重要[1]。因此,本文对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胆瘘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15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为(44.5±5.1)岁,其中10例为肝胆管结石、8例为肝胆肿瘤、7例为肝胆外伤破裂,胆瘘流量为60-900ml,平均流量为(460±140)ml,其中合并胰瘘2例、合并感染3例。 1.2 方法
确诊为胆瘘后,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主要为右侧卧位,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禁食以及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由于一些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应该重视引流管护理,使引流管保持通畅,每天对引流量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没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重新对患者进行腹腔穿刺,连接负压引流,对患者的引流量和胆瘘特点进行充分评估;对于引流量较大的患者,应该给予引流管持续冲洗,待引流管流出清澈液体后停止;对于胰瘘者,应该给予患者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病情进行控制。对于10例已经拔出引流管的胆瘘患者,应该在B超的引导下,再次对患者进行穿刺,常规留置引流管,早期行负压引流,在引流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再进行常规引流;对于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应该对患者的腹膜炎症和引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4例拔出T管后出现胆瘘的患者,在B超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再次穿刺后,发现存在黄疸,且腹膜炎症有所恶化,再次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的过程中,对形成胆瘘的原因进行寻找,其中副肝管瘘1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分别结扎瘘管处,其余1例为T管移位瘘,手术的过程中,重新放置引流管,术后运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2 结果
本组的25例肝胆手术胆瘘患者中,20例行保守治疗,占80%,5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占20%,所有患者均痊愈,治愈率为100%;同时,再次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的引流时间分别为(22.2±7.3)、(16.5±4.8)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瘘是肝胆外科手术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其形成原因包括:①患者自身体质和疾病因素;②胆管副肝管出现解剖变异或者发生损伤;③出现吻合口瘘或者胆管壁供血不良;④选择过粗的T管压迫胆总管[2]。临床上在对肝胆术后胆瘘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是对病情进行控制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尽早预防是使胆瘘发生率降低的一个关键环节,通常坚持充分引流的原则,术后处理以保守治疗如预防感染为主,将胆汁流量作为基本依据,确定是否行手术治疗,对于胆汁流量较少或者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维持引流通畅是治疗的关键,对于术后没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应该在B超的引导下再次对患者进行穿刺引流,加强引流管护理,对引流量进行记录,直到引流量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减少为止;对于引流液较浓的患者,应该及时冲洗导管,直到流出清澈液体后再进行引流,冲洗能够稀释胆汁,有助于顺利排出坏死物质,避免腐蚀腹腔组织[3]。同时,对于合并肠瘘或者胰瘘的患者,应该运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其中生长激素能够对组织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机体免疫力提高,使愈合时间缩短,而生长抑素则可以对胆汁引流量进行控制,并且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对于引流量大、病情严重且合并腹膜炎的患者,应该及时行手术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对出现胆瘘的原因进行探查,并及时修补,对胆汁分泌进行抑制[4]。此外,在肝胆外科手术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胆瘘尤为重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对于高龄、营养不良或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行肝胆手术前,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并将拔除T管的时间适当延长;②手术的过程中,如果胆囊三角炎症严重粘连,不能清楚解剖时,不能强行游离,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患者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者胆囊造瘘术;②选择粗细合适的T管,在摆放时坚持短直的基本原则,在患者的腹腔引流管上方放置T管,避免拔除引流管时发生滑脱现象[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肝胆术后胆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认真观察患者的腹膜炎症程度、胆瘘漏出量以及发生原因,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疗效。参考文献:[1]江亮,胡荣祥.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J]. 吉林医学,2015,10(9):2114. [2]徐旭东. 探讨肝胆术后胆瘘的外科治疗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9(5):676-677. [3]魏建军,魏建花,任志忠,林宇哲.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7(3):135. [4]许合林,曹丽君,杨亚娟.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18(8):118-119. [5]罗浏晗.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3,18(6):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