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7.08 KB
- 文档页数:1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治疗及体会标签:肝胆手术;胆漏胆漏是肝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胆汁溢入腹腔,积聚在膈下或肝下间隙,引起以腹痛为主的胆是汁性腹膜炎。
初期为胆汁化学刺激,随后可继发感染为细菌性腹膜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腹腔脓肿,败血症,甚至休克死亡。
处理常较困难。
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9例。
21例肝胆术后胆漏,其中胆囊切除术后13例(含腹腔镜手术),肝切除术后胆漏3例,胆肠吻合术后胆漏2例,肝外伤清创术后胆漏1例,T 型管引流术后胆漏2例。
胆漏发生时间最短为术后5h,最长为术后13d。
2治疗方法①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16例,发现胆漏后根据胆漏的原因、部位、大小和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本组病例在胆漏早期(4~6h内)均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保持腹腔通畅引流9例,腹腔引流加生长抑素、长激激素序贯治疗7例。
②手术治疗5例,其中行肝创面清创缝合1例,胆囊管残端缝扎1例,腹腔冲洗引流2例,胆总管切除狭窄成形、T型管引流1例。
3结果本组21例行非手术治疗16例,治愈15例占71.4%;非手术治疗病情无好转即改为手术治疗1例,6例經再手术治疗,其中5例痊愈,占23.8%,1例术后因胆漏感染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4.7%)。
治愈时间为3-30天,平均15d。
4讨论胆瘘诊断一般并不困难,无论是否手术只要有胆汁从非正常和非预设的通道流出体外,即可诊断胆瘘[1]。
如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B超提示腹腔积液,应高度怀疑胆瘘,如腹穿抽出胆汁或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流出,即可诊断为胆瘘。
对发生胆瘘患者可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胆瘘原因及部位,常用方法有瘘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PTC)。
胆漏主要原因有: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处理不当残端漏、双胆囊管畸形及迷走胆管术中未发现、肝叶切除残端胆管结扎不全等。
术后胆漏的诊断一般不难,因为绝大多数病人腹腔引流物有大量胆汁引出,未引流者如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穿刺抽出胆汁即可确诊。
肝胆手术后胆瘘临床治疗体会目的对肝胆手术后胆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肝胆手术后胆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对症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持续治疗6w 后,全部肝胆手术后胆瘘患者均获得治愈,治愈率为100%,没有患者出现新的并发症,7例单纯腹腔引流治疗2w内痊愈,3例再次手术患者2w内治愈,7例行生长激素和腹腔引流治疗患者2w内治愈,全部3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以及腹腔引流患者2w内均获得治愈,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2w内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w内治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瘘的主要引发原因为肝胆手术损伤,保证引流的畅通性,使梗阻及时获得解除,并对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以及应用生长激素、腹腔引流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高治愈率。
标签:肝胆手术后胆瘘;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作为肝胆手术后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并发症,肝胆手术后胆瘘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加大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特就肝胆手术后胆瘘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肝胆手术后胆瘘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9例,男性患者占21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3~79岁,年龄平均值为(47.8±4.3)岁。
3例患者行肝外清创手术,4例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5例患者行胆肠Roux-en-y吻合手术,2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所选患者手术完成后均出现弥漫性或者局限性腹膜炎症,有大量胆汁自患者伤口或者腹腔引流管流出,。
对全部患者进行CT以及B超检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胆道造影剂外泄,16例患者右膈下积液,9例患者十二指肠腹膜后间隙积液、积气。
19例患者手术完成3d内出现胆瘘,7例患者术后1w出现胆瘘,4例患者术后2w出现胆瘘。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张雄杰【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胆手术胆瘘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按照治疗方式分组,40例对照组(非手术治疗)和40例研究组(手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状况,并对比讨论.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率,研究组(95%)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疾病建议在医生掌握各项手术指征状况下,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可确保治疗疗效,应用性较大.【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4【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作者】张雄杰【作者单位】汉川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湖北汉川 43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临床在实施肝胆手术中,因多种因素干扰,术后可能发生胆瘘状况,患者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胆瘘指患者体中含胆汁的液体或胆汁异常不间断性、大量渗漏。
临床实践证实,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严重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一旦出现胆瘘需及时给予有效处理,避免加大患者痛苦。
因此,确保其治疗疗效则相当重要。
此研究分组讨论80例患者,旨在证实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症状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胆手术胆瘘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按照治疗方式分组,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为(58.7±6.6)岁,术后发生胆瘘时间2.5~10 d,平均为(4.4±0.6)d;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为(58.9±6.5)岁,术后发生胆瘘时间2.6~10 d,平均为(4.5±0.5)d。
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术后发生胆瘘时间、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综合干预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综合干预;肝胆术后;胆瘘;护理效果在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肝胆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肝胆手术也越来越多。
临床研究发现,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几率大约为0.5%-2.4%。
出现胆瘘后会加重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原有疾病,同时也会让患者的舒适度降低,让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增加,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我院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1.4±2.7)岁;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19例,肝叶切除术14例,胆总管结石行肠吻合术4例,胆管癌根治术3例。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禁食、给予抗生素治疗、充分引流、营养支持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对疾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意义,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有效预防[2]。
肝胆术后并发胆瘘21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患者均有肝胆手术史,术后依据手术史、临床表现、腹腔穿刺及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发生胆漏。
8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非手术治疗。
8例患者行2次手术引流4周后治愈;6例患者经常规的通畅引流、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等治疗,2周后治愈;7例患者在B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周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肝胆手术患者应严密观察预防胆瘘的发生。
一旦疑似胆漏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胆瘘肝胆手术原因治疗措施胆汁或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称为胆瘘[1]。
胆漏是肝胆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由于患者自身功能和各种潜在因素的影响,患者一旦术后发生胆瘘并发症,将使治疗更加复杂,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2]。
2006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21例患者,其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21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22~75岁,平均46.2±2.3岁。
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胆总管结石、胆肠Roux-en-y吻合术4例,肝叶切除2例,肝外伤清创术2例。
术后所有患者出现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并从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出过多的异常的胆汁。
B超与CT表现为十二指肠腹膜后间隙积气、积液4例,右膈下积液14例,显示胆道造影剂外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3例。
本组胆漏发现的时间:术后3~7天。
1.2治疗措施胆漏治疗原则是保持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通畅,营养支持、防治感染及并发症。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20-02【摘要】:目的:对胆瘘的诱因和处理办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治疗方式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0例术后胆瘘患者中有38例痊愈出院,2例因晚期胰头癌死亡,治愈率达到了95%,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4周不等,其间未出现其它并发症。
结论:肝胆手术中胆瘘的诱发原因较多,医护人员应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完善术中、术后的各项操作,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胆瘘的发生。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外科治疗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瘘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概率约为0.5~2.4%,轻者增加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严重时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次研究以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结合医疗研究的成果和临床诊疗情况对胆瘘的诱因和处理办法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41~7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56.5周岁。
20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4例患者行胆肠吻合术。
全部患者胆汁引出均通过腹腔引流管进行。
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史、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伤口、腹腔引流过多异常胆汁,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症状是患者肝胆手术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26例患者经瘘口或腹腔引流管使用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确诊。
在胆瘘发现时间方面,30例患者为术后3d内,8例患者为术后4~7d,2例患者为t管拔除后。
在胆瘘的发生原因方面,有18例为副肝管、肝毛细胆管损伤,6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肠吻合术后损伤,t管拔除、早期脱落以及胆囊管残端瘘的患者人数均为2例。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原因及防治临床分析目的观察并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从而提高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行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主要有:手术创面受到感染导致胆管渗漏、胆管损伤却未及时得到修复、副胆管损伤以及T管置入位置不当等。
结论非手术方式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原因及防治;肝胆外科手术;胆漏患者;临床效果现阶段肝胆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手术过程中出现胆漏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
胆漏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1]。
现阶段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发生已经成为临床上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深入探讨胆漏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2]。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112例,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女23例,男33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为(43.72±4.51)岁;实验组女27例,男29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为(44.11±4.32)岁。
所有患者均有在行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出现异常胆汁从伤口或者引流管流出、弥漫性腹膜炎及局限性腹膜炎等问题。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首先对所有患者发生胆漏症状的原因给予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非手术方式治疗,在B超引导下将引流管置入,要摆正患者腹腔管引流以及T管引流的畅通性,或者取右侧半卧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营养、电解质以及水分的支持,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本文根据临床经验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减少胆漏的发生率。
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12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和总结。
最后得出结论:12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9例,其中8例进行常规引流,给予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4w左右后痊愈;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5w内痊愈;3例患者行手术引流,5w内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说明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有创面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迷走胆管遗漏、胆管损伤、”T”管放置不当、胆道阻塞等。
胆漏最主要在于预防,对于已发生地胆漏要充分引流,漏出量较小时,给予通畅引流同时预防感染,漏出量较大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标签:肝胆手术;胆漏;治疗肝胆手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但由于手术中涉及到患者胆道系统的显露、切开、引流、缝合或吻合,从而术后容易引起胆汁的排出通道发生渗漏、狭窄或愈合不良而导致胆漏。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处理的对策也不完全相同。
临床医师应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进行有效治疗,若治疗不当常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楚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从而引起医疗事故纠纷。
由此可见,临床上认真分析研究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总结其处理对策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近年来,本人从医多年对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患者的资料进行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分析和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
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3岁。
在临床病例中8例患者都用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其中包括2例女性患者。
剩余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胆管造影均发现造影剂外渗,且腹部的伤口或腹腔引流管发现有胆汁样液体,并已时间持续1w以上,再次进行手术或腹腔穿刺发现胆汁。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临床研究分析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患者胆瘘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30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瘘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治愈率100.0%,其中采用27例非手术治疗,另外3例患者先进行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
结论医务人员应术前熟练掌握解剖关系,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保证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胆瘘胆瘘是含胆汁的液体或胆汁持续通过一些非正常的途径流出,主要分为胆内瘘和胆外瘘两种。
实施胆道或胆道临近脏器的外科手术,进行实施时需对胆道系统进行切开、引流、缝合等操作,可能造成胆汁排出通道受到损伤,继而引起胆汁渗漏或胆管壁愈合不佳,最终导致胆瘘。
并且会导致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瘘的出现,已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严密关注。
如何正确处理胆瘘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本院近5年来处理的30例胆瘘患者进行综述分析,探讨胆瘘的原因和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合并出现胆瘘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4.5±8.7)岁。
其中11例患者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是因为营养不良合并梗阻性黄疸,加之吻合口缝合技术不严密。
2例患者行肝肠吻合,胆瘘原因主要是吻合口缝合技术不严密,营养不良。
7例行胆囊切除,是因为胆囊管短、有残留或损伤,结扎线脱落;胆囊急性炎症,结扎线不牢造成的。
3例胆肠吻合术,是因为吻合口缝合技术不严密,加之营养不良合并梗阻性黄疸,吻合口愈合不良。
5例为肝外伤手术术后发现,肝胆内管引流梗阻,行肝修补,肝断面胆管遗漏松脱或未结扎。
2例拔T管后发现胆瘘,因为营养不良,组织修复缓慢,血运障碍。
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7T14:19:38.2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宋子龙
[导读] 肝胆外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胆瘘,在处理上存在有较大难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中医院150400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的效果。
方法:200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380例,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胆瘘现象,对胆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结果:2例肝胆术后出现胆瘘现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痊愈,治愈率为100%,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
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临床上要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肝胆外科;胆瘘;原因;防治措施
肝胆外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胆瘘,在处理上存在有较大难度,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后果,导致医疗纠纷出现,需要临床外科对其进行高度重视[1-2]。
本研究主要针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寻找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应对,以此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80例,患者平均年龄(55.03±3.29)岁,男性280例,女性100例。
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现象,患者均通过放置腹腔引流管将胆汁引出,诊断时,将其临床表现、手术病史、各种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结果作为依据,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表现,或者有较多异常胆汁从伤口或者腹腔引流管流出,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3天之内发现胆瘘,还有1例在术后4-7天发现胆瘘。
1.2方法
治疗方法:先对研究中的2例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嘱咐患者禁食,其中有1例患者没有拔除腹腔引流管,便继续采用引流管对胆汁进行引流,给予其生长抑素、抗炎、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有1例患者已经将腹腔引流管拔除,便采用B超声波进行引导穿刺,再次对其进行置管引流处理,引流早期采用负压引流方式,观察到引流量显著减少之后,将引流方式改为常压引流。
对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其腹膜炎症状和引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有1例患者将管道拔除之后,进行B超声波进行引导穿刺操作时,发现其腹膜炎严重程度增加,并且有黄疸出现,便再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3]。
2.结果
本研究中2例肝胆术后出现胆瘘现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痊愈,治愈率为100%,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
3.讨论
在本院胆瘘发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胆瘘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1)T管:T管型号、粗细、材质以及放置技巧等均可能导致肝胆术后胆瘘现象出现,为此,选择T管时,要严格遵循“最短”“最直”的原则,注意掌握缝合时的相关技巧,避免胆瘘现象出现。
(2)副胆管遗漏与损伤:胆管副肝管有局部粘连与解剖变异等现象存在,进而促使解剖不清楚,对胆囊管进行处理时,很容易切断开口位置较低的右侧肝管,并且通常情况下,手术过程中很难将其及时发现。
(3)受到疾病因素或者体质因素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很可能促使其在肝胆术后出现胆瘘现象,常见的包括患者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或者糖尿病出现,组织生长愈合能力较差等。
(4)对肝裂伤进行处理时,没有结扎创面较粗的肝管,或者没有对其进行严密缝合处理。
本研究中,1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胆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胆囊发生急性炎性,有严重损伤或者残留损伤存在于胆囊管,胆囊管进行钳夹操作时没有夹紧;有1例患者行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胆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肝断面胆管没有结扎,肝断面胆管血运有阻碍出现,肝胆引流梗阻[4]。
针对以上各种引发术后胆瘘的原因,临床上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医生要对局部解剖充分熟悉,手术过程中确保有清晰的手术视野,手术动作轻柔;仔细解剖结扎可疑组织,防止有遗漏现象出现;将T管妥善固定好,防止其脱落或者误拔;给予患者充分营养支持,适当处理合并症或者肿瘤患者;进行胆肠吻合时,确保良好对合吻合组织,并对其进行规范缝合处理,确保吻合口的大小合适。
在手术治疗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采用两联抗生素抗感染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同时期还要给予其生长抑素治疗,以此来将患者的胆汁、胃液分泌量减少。
在应用生长抑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认真观察,了解其是否有过敏、恶心、呕吐与头晕等不良反应出现。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高营养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做好感染预防准备。
引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各引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尤其要注意在患者睡觉或者活动时,防止其出现打折、脱落等现象。
护理人员还要严格遵照医嘱,对其腹腔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持续性的冲洗,并且连接低负压吸引,以此来将胆汁给腹膜带来的刺激减轻,缓解疼痛[5]。
在对腹膜进行冲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渗液、渗血等现象出现,一旦发现异常,便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临床上要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张雄杰.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132-133.
[2]张效禹.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的观察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8740-8741.
[3]候英英.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5):38-39.
[4]杜海霞.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的护理措施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31-232.
[5]孙道辉.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