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刮治
- 格式:ppt
- 大小:9.90 MB
- 文档页数:39
口腔科龈下刮治术
用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菌斑和病变牙骨质,有利于长期疗效和牙周新附着的形成。
【适应证】
>4mm的牙周袋内有龈下牙石,而龈上洁治术未能去除者。
【禁忌证】
1患有活动性传染病者。
2.血液病患者。
3.全身严重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未控制者。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根据不同牙位选用锐利的刮治器。
2.对于牙周袋较深且敏感者,龈下刮治可在局麻下进行。
3.要有支点,避免滑脱,动作幅度要小,尽量避免软组织损伤。
4.龈下刮治后应仔细探查是否刮净,根面是否平整,然后冲洗,必要时局部上药。
【注意事项】
1治疗后数日内可能出现牙雉发胀、牙根暴露等现象,必要时应向患者说明原因。
2.超声洁牙机的细线器龌下刮治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刮治,两者要配合使用。
龈下刮治注意事项龈下刮治是一种牙周治疗方法,主要是为了清除龈下菌斑和牙结石,以减少龈下炎症的发生,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
在进行龈下刮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术前准备:在进行龈下刮治前,需要对患者的病史和口腔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疾病史、口腔疼痛感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口腔检查、牙齿X线摄影等,以准确了解病情和龈下菌斑的分布情况。
2. 采用正确的器械:在龈下刮治中,医生需要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如龈下刮削器、牙周探针、牙周刮匙等。
这些器械应该是干净、锋利且高强度,能够有效地清除菌斑和牙结石,同时也要确保器械的卫生条件,以防止交叉感染。
3. 采用正确的技术:龈下刮治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医生需要根据牙周组织的状况来选择适当的牙周器械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牙周组织造成伤害。
同时,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以确保清除菌斑和牙结石的效果,并避免对牙齿和龈下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4. 控制出血和疼痛:龈下刮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和疼痛,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对于出血较多的情况,可以使用冷却喷雾或电凝技术进行止血。
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口服镇痛药物来缓解症状。
5. 定期随访和口腔护理:龈下刮治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口腔随访和护理,以维持治疗效果。
医生应该向患者普及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以帮助患者预防龈下菌斑的再次堆积和牙龈炎症的发生。
6. 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患者在进行龈下刮治期间,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加速愈合和预防复发。
食物应偏软,少食辛辣、酸甜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此外,还应避免吸烟和喝酒等不良习惯,以免对口腔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7. 注意卫生条件和消毒措施:在进行龈下刮治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卫生条件和消毒措施的落实。
手术室和器械应该保持清洁,医生应该戴好手套和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龈下刮治术名词解释
龈下刮治术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通常情况下,如果牙周袋较深、牙齿根面很粗糙,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会分四次完成。
龈下刮治术适用:
治疗牙龈炎、牙周炎
洁治术是各类牙周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而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为其中的一个步骤。
牙周袋内的菌斑、结石,产生的毒素会引起牙槽骨吸收,并危害全身健康,洗牙无法彻底清除龈下菌斑、牙石,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才能清除牙周袋内感染,使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预防性治疗
牙周维护期间定期洁治,去除菌斑、牙石,以长期维持牙周健康,预防牙周疾病发生和复发。
口腔内其他治疗前的准备
对牙石较多者在修复取印模前先做洁治,以消除牙龈炎症,利于修复体的制作精确。
口内一些大手术前需要先做洁治,以消除感染隐患和一过性菌血症。
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做洁治,消除原有的牙龈炎,或预防牙龈炎的发生。
医生不建议做龈下刮治
龈下刮治,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疾病治疗方法,适用于牙周炎、牙周病等疾病。
尽管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清除牙龈下的菌斑和牙石,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不建议患者进行龈下刮治。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牙龈疼痛、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等症状,而只是有轻微的牙周疾病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使用牙线等来控制疾病的进展,而不进行龈下刮治。
2. 高龄患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或免疫力较低的患者,牙龈创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或恶化,因此医生可能会建议避免进行龈下刮治。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可能更为适合。
3. 牙龈退缩严重:龈下刮治需要通过刮除牙龈组织来清除牙龈下的菌斑和牙石。
然而,当患者的牙龈已经严重退缩时,进行刮治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牙龈组织的损失,造成牙龈缺失或牙颈过度暴露,影响美观和牙齿稳固性。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其他治疗方法,如牙周外科手术来修复牙龈组织。
4. 对治疗的担忧:有些患者可能担心龈下刮治的疼痛和不适感,或担心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如牙根过敏、牙齿敏感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担忧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或提供相应的镇痛和镇静措施。
在决定是否进行龈下刮治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口腔健康状况以及患者个人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
虽然龈下刮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和情况。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龈下刮治术龈下刮治术是一种口腔洁治技术,用于清除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石,以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
本文将介绍龈下刮治术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历史、流程、注意事项和专家观点。
龈下刮治术是一种专门针对牙龈线下方的清洁治疗技术。
它通过使用精细的器械,如龈下刮刀和超声器械,将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石刮除,以达到口腔卫生的目的。
龈下刮治术是牙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治疗牙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龈下刮治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龈下刮治术使用的是手动器械,操作难度较大。
随着医学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龈下刮治术的流程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目前,龈下刮治术主要采用手动和超声两种方式进行。
其中,手动龈下刮治术操作难度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而超声龈下刮治术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感受也较好。
在进行龈下刮治术之前,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和诊断,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此项治疗。
然后,医生会进行麻醉,以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专业器械进行龈下刮治,清除牙龈下的牙石和牙菌斑。
最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感染。
在进行龈下刮治术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按时进行复查和治疗。
2、避免在治疗后24小时内刷牙或使用口腔清洁用品,以免刺激口腔。
3、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
4、避免食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以免影响口腔愈合。
专家观点:龈下刮治术是口腔洁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治疗牙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龈下刮治术仍是治疗牙周疾病的经典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龈下刮治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龈下刮治术是口腔洁治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大家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术,请务必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浅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炎的方法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是指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龈下牙石和菌斑,并刮除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和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从而去除引起牙周炎症的刺激物,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形成有利于牙周附着性愈合的条件。
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难以截然分开,只是程度不同,在临床上往往是在同一过程中完成。
1 龈下刮治器械匙形刮治器有两种,一种为通用型刮治器,另一种为Gracey刮治器。
通用型刮治器的工作端略呈弧形,其两个侧边均为刃口,可紧贴根面。
前、后牙的匙形器外形一致,只是在器械的颈部形成不同角度,以利不同牙位的工作,通常成对。
国际上普通使用Gracey刮治器,它虽仍为匙形,但外形、结构、角度均不同于前面所述常规的通用型刮治器。
Gracey匙形器共有7支,均为双头成对。
一般使用其中的4支即可完成全口各部位的刮治。
5~6号适用于前牙及尖牙;7~8号适用于磨牙及前磨牙的颊舌面;11~12号适用于前磨牙和磨牙的近中面;13~14号适用于前磨牙和磨牙的远中面。
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工作端露在牙周袋外面的部分与牙齿长轴平行,则其刃缘必已与牙根面呈80°左右的角度,使刮治工作较为顺利和容易进行。
锄形龈下刮治器喙部薄而窄小,刃部与颈部相交成99°~100°角,刀叶末端变薄形成线形刃口。
分成近远中面和颊舌面的两对,适用于刮除深牙周袋内较厚的牙石。
2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方法用1%碘酊消毒术区龈缘,进行局部麻醉。
用探针探查牙周袋袋底的部位、深度、形态和龈下牙石所在的位置。
先选用后牙匙形刮治器,从最后牙齿的颊侧远中面开始刮治,用无名指或中指在牙齿上找好合适部位的支点。
放入器械时应使工作端的平面与牙根面之间成0°角,到达袋底后,即增大角度至约45°,以探查根面牙石,探到牙石根方后,即与牙面形成80°角,刮除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