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导技术第一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4
光波导技术基础光波导技术基础一、光波导的概念与分类光波导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进行光信号传输的技术。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光波导可以分为光纤和光平板两种形式。
光纤波导是采用纤维材料进行传输,而光平板波导则利用具有高折射率的平板材料进行传输。
二、光波导技术的优点1. 大容量传输:光波导技术可以实现大容量的光信号传输,远远超过以往的传输方式。
这是因为光波导中的光信号可以在光纤或光平板中进行不断的全反射,几乎没有信号损失。
2. 抗干扰能力强:光波导传输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传输质量的稳定性。
3. 低衰减率:光波导技术中的光信号衰减率很低,可以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传输距离。
4. 高速传输:由于光波导中的光信号传输速度快,可达到光速的75%以上,因此光波导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
三、光纤波导技术的基本原理光纤波导是利用纤维材料的全反射原理进行光信号传输的技术。
光纤是由内心区域(称为纤芯)和外层(称为包层)组成的。
光信号可以通过纤芯中的光波引导到目的地。
光纤波导的基本原理源于光的全反射现象。
当光从光纤的一端进入时,如果光线入射角度小于临界角,光会被光纤的纤芯全反射,然后沿着纤芯继续传输。
这种全反射的现象可以保证光信号不会损失,从而实现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
四、光平板波导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平板波导技术是利用具有高折射率的平板材料进行光信号传输的技术。
平板材料可以是晶体或者其他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例如硅。
光平板波导的基本原理是将光信号引导在平板材料的表面上,形成一条被限制在平板内传播的光波。
当光信号被平板表面反射时,会发生总反射现象,并且沿着平板表面传播。
平板的结构和特殊设计可以控制光信号的传输路径和传输效果。
五、光波导技术的应用领域光波导技术在通信、光学传感、生物医学和光学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光波导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
光波导技术基础(实用版)目录1.光波导技术的基本概念2.光波导技术的理论基础3.光波导技术的应用领域4.光波导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光波导技术基础光波导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特定的光学结构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控制的技术。
光波导技术在现代通信、光学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光波导技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基础知识。
一、光波导技术的基本概念光波导是指一种能够约束和引导光波在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学结构。
根据波导结构和传输模式的不同,光波导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平面光波导等。
光波导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实现光信号的高效传输和精确控制。
二、光波导技术的理论基础光波导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电磁场理论。
其中,几何光学主要研究光波在光学结构中的传播规律;波动光学则关注光的传播特性,如相位、幅度等;电磁场理论则从电磁场的角度分析光波导中的光信号传输。
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光波导的传输特性、模式耦合、双折射现象等基本概念。
三、光波导技术的应用领域光波导技术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应用领域:1.光通信:光波导技术是光纤通信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光信号在光纤中的高效传输,极大地提高了通信速率和传输距离。
2.光传感:光波导技术在光学传感器中有着广泛应用,如光纤传感器、平面光波导传感器等,可实现对温度、压力、位移等物理量的高精度检测。
3.光学显示:光波导技术在光学显示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如光波导显示器、光波导投影仪等,能够实现高清晰度、高亮度的显示效果。
4.其他领域:光波导技术还在光学成像、光能传输、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四、光波导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波导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光波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高效的光波导传输技术:通过优化波导结构、提高材料性能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光波导的传输效率和带宽。
光波导技术基础第一部分光波导的几何光学分析第二部分光波导的波动光学分析第三部分光纤的介绍―导光‖的古老历史―光纤之父‖----高锟博士光波导技术的迅猛发展光波导的基本概念光波导的主要种类光波导的一般理论光波导的进一步分类模式的概念广阔的应用领域―导光‖的古老历史1854年英国的廷达尔Tyndall就观察到光在水与空气分界面上作全反射以致光随水流而弯曲的现象1929-1930年美国的哈纳尔Hanael和德国的拉姆Lamm先后拉制出石英光纤并用于光线和图象的短距离传输中国古代烽火台―光纤之父‖----高锟博士1966年高锟博士发表他的著名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首次明确提出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减少原材料杂质可使石英光纤的损耗大大下降并有可能拉制出损耗低于20dB/km的光纤从而使光纤可用于通信之中。
光波导技术的迅猛发展1970年康宁玻璃公司率先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km的石英光纤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光纤的损耗已经降至0.2dB/km单模光纤各种光波导器件在光纤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相关的应用产业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
光波导的基本概念??导波光受到约束的光波??光波导约束光波传输的媒介??介质光波导三要素1 ―芯/ 包‖结构2 凸形折射率分布n1n23 低传输损耗光波导的主要种类??薄膜波导平板波导??矩形波导条形波导??圆柱波导光纤n1n2n3脊型波导沟道波导平面掩埋沟道波导纤芯包层涂覆层护套层??强度元件内护层光纤??缆芯外护层单模810um多模50um125um光波导的一般理论022k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经过一系列合理的简化可以得出描述光波导满足的标量Helmholtz方程在推导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影响光波导传输特性的主要是折射率的空间分布。
其中代表和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各个分量。
EH光波导的进一步分类可根据折射率的空间分布将光波导分类为光波导正规光波导非正规光波导纵向均匀纵向非均匀横向分层均匀的光波导均匀光波导横向非均匀的光波导非均匀光波导缓变光波导迅变光波导突变光波导模式的概念yxnzyxn不同类型的光波导相应于求解不同类型的微分方程。
——自学《光波导理论与技术李玉权版》笔录第 1 章绪论 (2)1.1 光通讯技术 (2)1.2 光通讯的发展过程 (2)1.3 光通讯重点技术 (3)光纤 (3)光源和光发送机 (5)第 2 章电磁场理论基础 (7)2.1 电磁场基本方程 (7)麦克斯韦方程组 (7)电磁场界限条件 (8)颠簸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 (10)柱型波导中的场方程 (11)2.2 各向同性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3)无界平均媒质中的平均电磁波 (13)平面电磁波的偏振状态 (13)平面波的反射和折射 (15)非理想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6)2.3 各向异性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8)电各向异性媒质 (18)电各向异性媒质中的平面波 (18)2.4 电磁波理论的短波长极限——几何光学理论 (22)几何光学的基本方程—— eikonal 方程 (22)光芒流传的路径方程 (24)路径方程解的两个特例 (25)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 (28)第 1 章绪论1.1 光通讯技术光通讯的主要优势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巨大的传输带宽石英光纤的工作频次为 0.8 ~ 1.65 m,单根光纤的可用频带几乎达到了200THz。
即即是在1.55 m邻近的低消耗窗口,其带宽也超出了15THz 。
( 2)极低的传输消耗当前工业制造的光纤载 1.3 m邻近,其消耗在0.3 ~ 0.4dB/ km范围之内,在1.55 m 波段已降至 0.2dB / km以下。
(3)光纤通讯可抗强电磁扰乱,不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就提升了这类通讯手段的保密性,同时也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1.2 光通讯的发展过程准同步数字系统( PDH)同步光网络( SONET)全光网络图 1.1.1 光纤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一个最基本的光纤通讯系统的构成:图 1.1.2 光纤通讯系统原理框架图1.3 光通讯重点技术1.3.1 光纤光纤是构成光网络的传输介质,当前通讯光纤所有都是以石英为基础资料制作的,它有纤芯、包层及保护层构成,横截面如图 1.1.3 所示。
波导技术的解析标题:波导技术的解析导言:波导技术是一种电磁波传输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光学和微波设备中。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讨波导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分享我对这一技术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波导技术的基本原理1.1 波导的定义与分类1.2 波导中的电磁波传输机制1.3 波导中的参数与模式1.4 波导的传输损耗与耦合效率第二部分:波导技术的应用领域2.1 通信领域中的波导技术应用- 光纤通信中的波导传输- 微带线与微波天线设计- 毫米波通信的波导应用2.2 雷达和无线电领域中的波导技术应用- 雷达波导天线设计与优化- 无线电频段波导传输2.3 光学领域中的波导技术应用- 光波导的设计与性能优化- 光纤传感与光集成技术第三部分:波导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3.1 高速通信与大容量传输需求3.2 新材料与结构的研究3.3 光子集成与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3.4 波导技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创新总结与回顾:本文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解析了波导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波导技术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波导在通信、雷达、光学和微波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随着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材料科学、光子学和微纳制造技术的进步,波导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各个领域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观点和理解:波导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磁波传输和控制工具,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看来,波导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深入探讨波导的物理原理和电磁场传输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为其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提供基础。
我期待着未来波导技术在通信、雷达、光学和微波设备中的更广泛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更深度交叉与融合。
随着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材料科学、光子学和微纳制造技术的进步,波导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各个领域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图书基本信息书名:<<光波导理论与技术>>13位ISBN编号:978711510700810位ISBN编号:7115107009出版时间:2002-12出版时间: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李玉权,崔敏页数:343字数:538000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内容概要本书系统地讲述了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光波导传输理论和光通信器件的工作原理。
本书的第1章是对光通信及相应的器件的一个概略介绍。
第2章是电磁场理论基础,介绍经典电磁理论的主要结论。
第3章是几何光学分析方法,讲述光波导中光的传播规律。
第4章讲述平面波导及条形波导的模式理论。
第5章介绍光纤的模式理论。
第6章讲述光纤的色散特性和色散补偿技术。
第7章是光纤的非线性传输理论,讲述光纤中重要的非线性效应。
第8章介绍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无源光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
第9章讲述有源光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
本书的作者长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光纤通信》、《光纤传输理论》课程,因此本书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对于从事与光纤通信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本书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
书籍目录第1章 绪论1.1 通信历史的回顾1.2 光纤通信的产生和发展1.3 光通信关键技术1.3.1 光纤1.3.2 光源和光发送机1.3.3 光检测器和光接收端机1.3.4 光电集成和光集成技术1.4 光波技术的发展第2章 电磁场理论基础2.1 电磁场基本方程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2.1.2 电磁场边界条件2.1.3 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2.1.4 柱型波导中的场方程2.2 各向同性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2.2.1 无界均匀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2.2.2 平面电磁波的偏振状态2.2.3 平面波的反射和折射2.2.4 非理想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2.3 各向异性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2.3.1 电各向异性媒质2.3.2 电各向异性媒质中的平面波2.4 电磁波理论的短波长极限--几何光学理论2.4.1 几何光学的基本方程--eikonal方程2.4.2 光线传播的路径方程2.4.3 路径方程解的两个特例2.4.4 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第3章 光波导的几何光学分析方法3.1 均匀介质薄膜波导中光线的传播3.1.1 光线的传播路径及光线分类3.1.2 传播时延及时延差3.2 芯层折射率渐变的介质薄膜波导中光线的传播3.2.1 传播路径及光线分类3.2.2 传播时延及时延差3.2.3 举例3.3 阶跃光纤中光线的传播3.3.1 传播路径及光线分类3.3.2 数值孔径3.3.3 传播时延和时延差3.4 梯度光纤中光线的传播3.4.1 路径方程和光线不变量3.4.2 光线路径及光线分类3.4.3 本地数值孔径3.4.4 传播时延3.4.5 举例3.5 光纤与光源的耦合3.5.1 照射光源3.5.2 耦合效率3.5.3 提高光源耦合效率的措施第4章 薄膜波导和带状波导的模式理论4.1 均匀薄膜波导4.1.1 TE 模4.1.2 TM模4.1.3 传播模和辐射模4.1.4 截止参数4.1.5 单模传输和模数量4.1.6 导波场分布4.1.7 导波的传输功率和有效厚度4.1.8 对称薄膜波导4.1.9 本地平面波解释4.2 渐变薄膜波导4.2.1 无界的抛物线型折射率分布光波导的解析解??4.2.2 有界的抛物线型折射率分布光波导的解析解??4.3 条形光波导4.3.1 条形光波导的结构4.3.2 分析条形波导的马卡梯里方法4.3.3 Emn模4.3.4 Emn模4.3.5 截止条件与单模传输4.4 带状波导的近似分析方法?第5章 光纤的模式理论5.1 光纤中的电磁场方程 5.2 阶跃光纤的严格解--矢量模解 5.2.1 阶跃光纤的电磁场解 5.2.2 导波模的特征方程 5.2.3 导波模分类 5.2.4 导波模的截止参数和单模传输条件 5.2.5 远离截止状态时导波模的性态 5.2.6 色散曲线 5.2.7 导波模的场型图 5.3 阶跃光纤中的线偏振模5.3.1 线偏振模场解及特征方程 5.3.2 线偏振模特性5.3.3 LPmn模与矢量模之间的对应关系 5.3.4 LPmn 模的功率分布5.3.5 多模光纤中的模数量5.4 梯度光纤的解析解法5.4.1 抛物线型折射率分布光纤中的标量近似解5.4.2 相位常数5.4.3 模式群和模式数量5.5 光波导的数值分析方法5.5.1 有限元方法概要5.5.2 边界条件 5.5.3 计算举例5.6 模式的正交性和完备性 5.6.1 模式的完备性 5.6.2 模式的正交性5.7 微扰法 5.7.1 弱导光纤的微扰解 5.7.2 折射率分布有一均匀变化的情形5.8 模式的横向耦合理论 5.8.1 耦合模方程 5.8.2 耦合模方程的形式解 5.8.3 耦合系数的计算5.9 模式的纵向耦合理论 5.9.1 耦合模方程 5.9.2 纵向耦合特点5.10 单模光纤 5.10.1 阶跃型单模光纤 5.10.2 梯度型单模光纤 5.10.3 单模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演化 第6章 光纤的色散特性6.1 色散概述6.1.1 波长色散6.1.2 模式色散6.2 材料色散6.3 单模光纤的色散及单模光纤的分类6.3.1 色散系数6.3.2 单模光纤分类6.3.3 偏振模色散6.4 多模光纤的模式色散6.4.1 群时延差6.4.2 最佳折射率指数αopt?6.5 色散导致的光信号畸变及其对通信的影响6.5.1 光脉冲传播方程6.5.2 传播方程的形式解6.5.3 高斯光脉冲在色散介质中的展宽6.5.4 色散对通信容量的限制6.6 色散补偿6.6.1 后补偿技术6.6.2 预补偿技术6.6.3 在线补偿技术6.6.4 光均衡滤波6.6.5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第7章 单模光纤的非线性传输特性7.1 光波与媒质的非线性互作用7.1.1 电介质的极化7.1.2 媒质的非线性响应7.1.3 光纤的非线性折射率7.2 光信号的非线性传播方程7.2.1 光信号传播方程7.2.2 传播方程的数值解法7.3 自相位调制(SPM)7.3.1 非线性相移及频率啁啾7.3.2 群速度色散的影响7.3.3 SPM对通信的影响7.4 交叉相位调制(XPM)7.4.1 不同频率光波之间的耦合7.4.2 正交偏振模之间的耦合7.4.3 XPM对通信系统的影响7.5 光孤子传输7.5.1 孤子方程和孤子解7.5.2 暗孤子7.5.3 基态光孤子的传播特性7.5.4 光孤子通信7.6 四波混频(FWM)7.6.1 四波混频的形成机理7.6.2 参量增益7.6.3 四波混频的相位匹配条件7.6.4 四波混频对通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用7.7 受激拉曼散射(SRS)7.7.1 受激拉曼散射的物理机理7.7.2 拉曼增益7.7.3 拉曼阈值7.7.4 短脉冲修正7.7.5 拉曼光纤放大器7.7.6 拉曼串扰7.8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7.8.1 SBS的物理机理和布里渊频偏7.8.2 布里渊增益7.8.3 布里渊阈值7.8.4 SBS对通信的影响第8章 无源光器件8.1 光纤连接器8.1.1 光纤的连接损耗8.1.2 光纤连接器8.2 光耦合器8.2.1 全光纤耦合器的耦合原理8.2.2 光纤耦合器的性能参数8.2.3 耦合器的分类8.3 光波复用、解复用器8.3.1 光波复用、解复用器的性能参数8.3.2 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原理8.4 光调制器8.4.1 电光调制8.4.2 声光调制8.4.3 磁光调制8.4.4 波导调制器和电吸收式调制器8.5 光滤波器、光开关、光隔离器、光衰减器8.5.1 光滤波器8.5.2 光开关8.5.3 光隔离器8.6 光纤光栅8.6.1 光纤光栅的写入技术8.6.2 掺杂光纤光敏性机理8.6.3 均匀周期光栅光学特性8.6.4 线性啁啾光栅光学特性8.6.5 非线性效应8.6.6 光纤光栅的应用第9章 有源光器件9.1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9.1.1 半导体中光发射的物理机理9.1.2 半导体PN结及其能带结构9.1.3 异质结及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9.1.4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阈值条件9.1.5 激光器的谱宽和线宽9.2 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及工作特性9.2.1 条形结构半导体激光器9.2.2 单纵模激光器9.2.3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9.3 半导体光电检测器9.3.1 光检测的原理9.3.2 PIN光电二极管9.3.3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9.3.4 响应度和量子效率9.3.5 光检测器的响应时间9.3.6 光检测器的噪声9.4 光放大器9.4.1 半导体激光放大器9.4.2 非线性光纤放大器9.4.3 掺铒光纤放大器9.4.4 掺铒光纤激光器9.4.5 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参考文献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光波导理论与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0514Z10课程名称:光波导理论与技术/ Light Waveguide theory and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激光原理等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材、教学参考书:1. 张民编. 光波导理论简明教程.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2. 马春生主编. 光波导器件设计与模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光波导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部分掌握光波导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光波导模式理论及色散理论在光波导器件、有源及无源器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有力的工具。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了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光纤的波动理论;了解光缆的结构及分类;理解无源光器件的概念及工作特点;掌握光源的发光原理和发光特性。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大于40%),减少期末成绩的占分比例。
本门课程平时过程考核占50%,期末考七、大纲主撰写人:大纲审核人:。
研究生课程作业封面课程名称:光波导技术基础学生姓名:王斌学号:sc12038069 年级:2012级刚开始接触光波导,在前两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光波导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在课后的时间中,查阅相关的文献,对光波导领域中,波导激光器和集成光学的内容挺感兴趣。
查阅了几篇文献,通过读文献,对波导激光器和集成光学有了一点基本的了解。
这里,写一下感兴趣的综述,作为读文献的收获。
我的了解比较浅显,没能很深入,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和研究。
光波导技术及涉及到的波导激光器一些综述1.波导的基本介绍波导作为信号传播的通道和器件的连接装置,是集成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集成光学元件都是以波导为基础的。
波导从结构上来讲,是一个被低折射率介质包围的高折射率区域,基于全反射原理光被限制在一个微米量级的传输区域内。
通过上了两次课,老师的讲解,对波导的基本的知识,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和理解,还在学习中。
这里就不再进行介绍了,在课余时间对理论知识看了一些。
1.1 波导的结构和分类波导是一个高折射率的区域,它的四周的介质低于内部的折射率,以满足全反射的条件。
光通过在这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介质中传播,发生全反射以“z”字型来传播。
根据对光维数限制的情况,波导可以分类为一维波导和二维波导。
一维波导又称平面波导(如下图a所示),一维波导是由表面覆盖层、波导层、基质层三层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层构成,满足全反射的折射率条件,覆盖层和衬底层的厚度比波导层的厚度要大的多,光线只受垂直方向(x)的限制。
二维波导是对腔内的光线进行x和z方向限制的波导。
根据波导四周的介质情况,又可以分类为脊型波导、埋层型波导和表面型波导(如上图b所示)。
其中,埋层型波导和表面型波导就是传统意义的条形波导。
有三个面与空气介质相接触,与基质材料相接触的有一个面,这种波导结构是脊型波导。
其中,不和空气介质相接触,只和基质介质接触的波导结构,是埋层型波导。
在基质材料之中制备波导,但是只有一个面与空气相接触的波导结构,是表面型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