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3颈动脉支架和保护伞
- 格式:ppt
- 大小:14.38 MB
- 文档页数:171
颈动脉支架简介一、市场分析脑卒中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并且是人类致残的最重要因素。
其中, 8 0 %以上的卒中是缺血性卒中,而约2 0 ~ 3 0 %的缺血性卒中都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卒中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支架术也成为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特别在治疗高风险的患者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颈动脉支架2 0 0 5 年被评为影响人类健康产业的十大重大医疗器械技术之一,是目前血管介入器械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二、颈动脉支架概括颈动脉支架都为自扩张支架,支架事先处理到需要的尺寸,然后压握到输送鞘管内,由于支架材料具有优异的超弹性,支架在很小的鞘管内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输送系统从股动脉进入,沿着远端保护伞的0 . 0 1 4”导丝到达颈动脉狭窄部位后,后撤鞘管释放支架,支架自行恢复其形状,同时把狭窄的部位撑开。
三、产品性能及组成颈动脉支架系统由输送系统和自膨胀镍钛合金支架组成;输送系统由导管尖端、内导管、外导管鞘、按钮和把手组成。
支架为一定长度和直径的网状管体,采用超弹性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安装在内导管和外导管鞘之间。
输送导管由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聚醚醚酮(PEEK)和尼龙12制成。
产品电子束灭菌,一次性使用。
四、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治疗颈内动脉(ICA)的颈动脉狭窄,无论是否涉及连续的颈总动脉(CCA),包括血管造影≥70%狭窄的无症状患者和血管造影≥50%狭窄的有症状患者:由于预先存在的多种副发病变,使得患者的麻醉和/或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由于先前对颈部的放射或手术治疗而导致不适合接受手术,或者手术无法到达的病变部位。
EV3颈动脉支架在颈内动脉狭窄59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陈军【摘要】目的:观察研究EV3颈动脉支架对于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9例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V3颈动脉支架)和对照组(单纯的采用保守治疗),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39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EV3颈动脉支架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3周以及6个月以后的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相比于单纯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EV3颈动脉支架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再发的情况,预防患者再发卒中,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05【总页数】2页(P121-122)【关键词】EV3;颈动脉支架;颈内动脉狭窄;临床应用【作者】陈军【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神经介入科辽宁沈阳 1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89颈内动脉狭窄是引起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发生脑卒中,病死率极高,弓上颅内外的血管硬化、血管狭窄以及血管斑块的形成都会造成脑卒中。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预防好颈内动脉血管的病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1]。
为此,本院对59例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EV3颈动脉支架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观察资料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5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8~72岁,平均(49.3±5.6)岁;对照组39例,有男18例,女21例,年龄31~74岁,平均(51.2±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