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交流课件:颈动脉支架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28.85 MB
- 文档页数:29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晨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
我院自2010-10以来共完成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5岁。
其中脑梗死19例,TIA患者13例。
有高血压史者26例,合并糖尿病9例。
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6h禁食禁水;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和会阴部备皮;完善常规检查,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全项、免疫8项等检查;术前3~5天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即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d,及氯吡格雷片75mg,1/d;术前备好必要的导管、器材、脑保护装置及术中用药,对于因担心、惧怕手术而焦虑、失眠或情绪激动的患者可在术前适当给予安定针10mg肌肉注射。
1.2.1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通过测量靶选择适合病变狭窄长度和直径的球囊和支架,置入导引导管,颈内动脉狭窄病灶远端放置保护伞,做球囊颈扩张后,支架直接定位于狭窄段并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
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局部加压包扎,带导管鞘回病房,3~6h后拔出动脉鞘。
2 结果3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手术均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所有患者中出现术后穿刺口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3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3.1穿刺部位出血因术前常规使用抗凝药,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血肿「2」。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
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
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
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
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
CAS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1.1 心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应占5%~10%;血管减压反应占5%~10%;心肌梗死占1%。
心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1.2 颈动脉损伤血管内操作可以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内血栓形成、颈动脉穿孔,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5%~10%;短暂性血管痉挛发生率10%~15%;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3%~5%。
颈动脉的上述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
1.3 全身性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损伤占5%;造影剂反应及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占1%~2%。
1.4 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占1%~2%;缺血性卒中占2%~3%;颅内出血<1%;过度灌注综合征<1%。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进展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均寿命的越来越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脑血管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使得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此脑血管支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支架植入术后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成为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就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并发症;护理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的死亡人口中大约有10%是由于脑卒中引起[1]。
目前对于颅内段颈动脉狭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案,颅外段颈内动脉还可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2016年发布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疾病试验[2](ACT-1)分析5年1453位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3.8% VS 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期的CREST[3]回顾分析了10年共2502 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CAS11.8% VSCEA9.9%)。
两个大型研究认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安全有效。
但是颅内动脉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认为支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无论是近期终点事件(14.7% VS 5.8%)还是经历了平均32.4个月随访后的终点事件(23% VS 15%),单纯药物治疗加以严格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要优于支架植入加药物治疗[4.5]。
支架植入后临床事件频发与围手术期评估及护理密切相关,所以加强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点出血及血肿、高灌注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窦反射、造影剂过敏反应,另外术后焦虑状态、支架内再狭窄需要重视,做好术前预判十分必要。
1.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穿刺处出血及血肿时股动脉穿刺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概在7.4%[6]。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脑梗死:脑梗死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术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5%。
目前认为在术中使用EPD可以减少脑栓寨事件的发生概率。
另外,术前和围术期有效的抗栓治疗是公认的预防手段。
术中一旦发生严重栓塞事件应立即进行动脉溶栓和取栓治疗。
2.脑过度灌注损伤:脑过度灌注是指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发生。
有报道脑出血发生率在0. 5%左右。
围手术期有效的血压控制是预防过度灌注损伤的最有效手段。
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被认为是严重过度灌注损伤的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抗凝治疗。
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外科治疗。
3.颈动脉并发症:血管痉挛多可自行恢复,也可采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动脉推注可取得即刻疗效。
颈动脉和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应在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考虑动脉导管取栓治疗。
4.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搏骤停及低血压。
是由于颈动脉球内感受器对机械压迫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引起。
常出现在颈动脉分叉部位的球囊扩张时,也可在支架置入后发生。
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前要准备阿托品,一旦发生迷走反射立即静脉推注0.5~ 1.0 mg,能有效防治心动过缓的发生。
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
发生持续低血压时,可使用稳定血压药物,如多巴胺等。
5.一般并发症:穿刺点损伤,局部血肿形成,对比剂过敏、对比剂肾病等。
处理原则参照动脉血管造影等有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