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名师导学沪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知识准备]1.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浏览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搜索一些身边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实例,作好简单的记录,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2.回顾物理、生物等学科中有关酒精灯、试管等操作初步学会使用。
[物质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支蜡烛,一盒火柴留做分组实验用。
少量的面粉、砂糖、葡萄糖先进。
【课堂学习】一、引入:[回顾交流]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观察思考]:仔细观察课本第10页彩图,结合生活经验感悟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思想并板书二、活动与探究:蜡烛的燃烧(板书)[创设情境]: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引导、归纳整理:1.刚点燃时的现象:。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三、师生对话:概念教学(板书)[讨论交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九年级沪教化学目录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化学研究些什么?
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性质活泼的氧气
3、奇妙的二氧化碳
4、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四章燃烧燃料
1、燃烧与灭火
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1、金属与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合金
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4、石灰石的利用第六章溶解现象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组成的表示
3、物质的溶解性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溶液的酸碱性
2、常见的酸和碱
3、酸和碱的反应
4酸、碱、盐的应用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2、淀粉和油脂
3、蛋白质和维生素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
2、化学与材料
3、化学与环境。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重点:1、理清学习化学的意义;(3点)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环保意识;3、展望化学前景;4、掌握NH4HCO3受热分解实验,能够根据本实验现象得出相应实验结论,并总结得出NH4HCO3保存注意点,初步接触认识化学仪器;5、掌握对食品内充气体的要求。
(3点)难点:1、理清学习化学的意义;2、掌握NH4HCO3受热分解实验;3、掌握对食品内充气体的要求。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重点:1、理清化学是什么;2、通过观察,完成蜡烛的燃烧实验的实验现象记录,知道观察的内容;3、能够准确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主要是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而某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也有助于判断);4、能够准确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反应文字表达式、实验失败原因);6、能够准确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
难点:1、理清化学是什么;2、辨析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③混合物与纯净物;3、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重点:1、掌握铜绿性质实验;(现象、结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2、掌握酒精灯火焰的结构;3、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4、常见化学符号的书写。
难点:1、掌握铜绿性质实验;2、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3、常见化学符号的书写。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重点:1、掌握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结论、文字表达式);2、辨析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双氧水分解;拓展:加热分解氯酸钾,各实验注意事项;总结:a、实验一般操作步骤;b、反应装置的类型;O2验证、验满方法);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不同制法的优劣对比。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重点:1、CO2的性质;(固态俗称干冰);2、辨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CO2的实验室制法、验证方法、性质实验;4、总结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7、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8、知道:金刚石的有关组成和性质(硬度、可燃性、元素组成)。
9、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
10、学会: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11、学会:探究面粉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12、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13、学会:对物质常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14、知道:“烟”和“雾”的区别。
15、学会: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6、理解:铜绿色、态等物理性质、组成元素、两点化学性质(可综合)。
17、理解:镁带的物理、化学性质。
18、学会: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化学实验】19、知道:附录一中所有仪器名称及基本用途。
20、学会:附录一中列出的几种基本操作。
21、学会:完成简单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
22、了解:实验药品分类摆放,剩余药品的如何处理。
23、学会:实验安全原则。
包括:不接触、不品尝药品味道,正确闻药品气味的方法,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可燃性气体的使用原则、实验注意点。
24、学会: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包括:酸碱泄漏处理,洒出酒精着火处理。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5、学会:捕捉空气的实验方法。
沪教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国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化学研究些什么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归纳和整理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性质活泼的氧气
奇妙的二氧化碳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归纳与整理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妙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物质的组成
归纳和整理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归纳与整理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基础实验4 常见的金属性质
归纳与整理
第六章溶解现象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溶液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溶解性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归纳与整理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酸和碱
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实验7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归纳与整理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糖类油脂
蛋白质维生素
归纳与整理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能源的综合利用
新型材料的研制
环境污染的防治
归纳与整理。
沪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国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2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归纳和整理归纳和整理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 性质活泼的氧气性质活泼的氧气2.2 奇妙的二氧化碳奇妙的二氧化碳2.3 自然界中的水自然界中的水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妙章物质构成的奥妙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3.3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归纳和整理归纳和整理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金属的性质和利用5.2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金属矿物铁的冶炼5.3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基础实验4 常见的金属性质常见的金属性质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第六章溶解现象第六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在水中的分散6.2 溶液组成的表示溶液组成的表示6.3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粗盐的初步提纯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7.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7.2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7.3 几种重要的盐几种重要的盐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8.2 糖类油脂糖类油脂8.3 蛋白质维生素蛋白质维生素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9.1 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的综合利用9.2 新型材料的研制新型材料的研制9.3 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污染的防治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2.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学习重点】:知道并能辨析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13~18页,同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测定原理:利用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容器内,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的体积。
2.实验步骤:
(1)现将集气瓶的容积分为等份,加以标记;(如图
所示)
(2)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
(4)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5)燃烧结束,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
4.实验结论: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于水,既不也不。
5.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用的红磷,以保证集气瓶内的
被完全消耗。
(2)实验前,止水夹要,防止燃烧时气体,部分气体沿导管逸出,而使最终进入瓶中的水。
(3)点燃红磷后,要伸入集气瓶内,否则会有部分气体受热逸出而影响实验。
(4)将红磷伸入后,要橡皮塞,否则燃烧过程中放出而使瓶中气压过大,可能会冲开瓶塞,使实验失败。
(5)待集气瓶 到室温后,才能 止水夹,如果过早打开止水夹,装置中气
压比较大,进入的水会 ,而造成实验误差。
思考1:田径赛场上,发令枪响后冒出的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
A .水蒸气
B .五氧化二磷
C .氧化铜
D .二氧化硫
思考2: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
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探究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
2.混合物: 。
思考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二氧化碳
B .海水
C .空气
D .矿泉水
思考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氧气
B .蒸馏水
C .洁净的空气
D .氮气
探究四: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
(1)实验现象: 。
(2)实验结论: 。
探究五: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说明下列用途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
(1)制作钻石: (2)制作电池的电极:
(3)制作铅笔的笔芯:
(4)切割玻璃:
【巩固训练】
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一组是() A.五氧化二磷、氧气 B.糖水、白酒
C.氮气、空气 D.铁矿石、二氧化碳
2.右图6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
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3.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率互溶 d、
酒精易燃烧 e、常用作燃烧,是一种绿色能源 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f 中属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属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属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属酒精用途的是
4.在下表“类别”栏目内,选填合适的字母序号(A.混合物 B.纯净物)。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课时
探究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燃烧法;氧气;五氧化二磷;减小;氧气
2.(1)5 (3)气密性(5)红磷 (6)冷却
3.白烟;五分之一
4.五分之一;氮气;难;燃烧;支持燃烧
5.(1)足量;氧气
(2)夹紧;受热膨胀;偏多
(3)迅速;膨胀
(4)塞紧;热量
(5)冷却,打开;偏少
思考1: B
思考2:氧气;8;氧气
探究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1.略
2.略
思考3:A
思考4:C
探究四: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
(1)葡萄糖、蔗糖先熔化,后烧焦变黑;面粉烧焦变黑;都能闻到糊味
(2)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
探究五: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无色透明,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2)石墨导电
(3)石墨质软
(4)金刚石硬度大
【巩固训练】
1.C.2 A.
3.略
4.A B B A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