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一)(1)2013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de)生活.博,古代(de)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de)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de)情感(5分)9.词(de)结尾借用了贺知章(de)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de)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de)江边鱼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de)无奈与牢骚.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de)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de)恩赐(2)2013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de) 请简要分析(5分)9.诗(de)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de)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de)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de)色香,而注重环境(de)烘托和感情(de)渲染,从而表现梅花(de)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de),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de)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de)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de)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de),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de)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2013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de)人鱼,相传它们流出(de)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de)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de)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de)征敛了.(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de)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de)实为平民百姓(de)血汗.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de)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de)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de)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de)被剥削(de)劳动人民,用泉客(de)“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de)劳动果实.第(1)题答出故事梗概(de),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de),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de),给1分.第(2)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de),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de),给2分.两题意思答对即可.(4)2013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de)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de)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de)功绩如同就要落山(de)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de)“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de)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de)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de)人生理想.(4分)答案12.(7分)①(3分) 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5)2013广东卷10.阅读下面(de)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de)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de)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de) (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de)下片分析.(3分)答案(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de)思乡之情.(2)(3分)修禊(de)热闹场景,清明时节(de)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6)2013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de)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de)“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de)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de)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de)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案(8分)(1)(3分)这首词蕴含(de)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de)喜悦;②宦海沉浮(de)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de)愁绪.(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de)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de)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de)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7)2013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de)含意.(2分)答案用远古时期(de)宁静写出山中(de)幽静.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de)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de).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de)心境(4分)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de)心境.解析这两句明显写(de)是两方面(de)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de)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de)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⑶宋诗钞中说唐庚(de)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de)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de)意象,形成一种简朴(de)风格,意味平淡深长.解析解答这道题(de)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de)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考生答题时,就要形成这样(de)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de),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de)“激烈情感”,顺着这样(de)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严重.(8)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de)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de)形象.(6分)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de)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de)清幽和诗人生活(de)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de)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de)动态美.(1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de)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de)生活环境(de)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de)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de)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de)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9)2013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de)“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de) (4分)答案三四两句中(de)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de)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de)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de)妙处展开回答.(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de)原因.(4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de)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de)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de)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de)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de)整体做以分析说明.(10)2013四川卷13.阅读下面(de)宋诗,回答问题.(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de)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de)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de)忧愁和愤懑.(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de)思想内容和作者(de)观点态度”(de)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首联(de)“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de)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映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de)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只好借酒浇愁,但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de)幽愤之情.(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de)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de)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de)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de)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de)内心世界.(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de)表达技巧”(de)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题目已经明确(de)“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分总(de)结构,先总说对比(de)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11)2013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de)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de)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de)“嫩”字带给你怎样(de)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de)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de)艺术手法.(3分)答案(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de)气概.(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de)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de)良好祝愿.(12)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de)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de)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de)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de)特色.(5分)答案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机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de)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de)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de)对比,震撼人心.(13)2013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de)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de)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de)共同内涵.(2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de)品格和节操.(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de)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de)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de)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de)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de)情怀.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de)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de)心迹.(14)2013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de)妙处.(2分)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de)动态,表现了春风(de)活力,显示了春天(de)生机,增强了诗(de)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de),请简要赏析.(4分)(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de)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de)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de)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de)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de)自由生活(de)向往.(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15)2013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de)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de)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de)气节.(16)2013湖南卷10.阅读下面(de)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de)妙处处.(3分)(3)探究本词(de)思想感情.(4分)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1分)(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de)主色调(de)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de)纯净.(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de)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de)内心世界.(4分)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17)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de)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de)孤独是淡淡(de),更多是在自然景物(de)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de)情怀.赵秉文眼中(de)景物是悲冷凄凉(de),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de)清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de)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de)思想感情”(de)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de)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de)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de)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de)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de)共同(de)地方.但景物表现(de)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de)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de)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de)月光,侵入将要燃尽(de)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de)凄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de)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de)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上传: 占华城更新时间:2013-6-30 17:39:51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考点12 古代诗歌鉴赏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和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释上阕最后两句时,要注意“独去作江边渔父”的主语是词人本人。
终日酣饮的酒徒都受赏封侯,自己却独自闲,有才无处施展。
流露出作者对封侯的羡慕,对建功立业的向往;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意,只能借此词发牢骚。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
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2013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分析颍上一中王文付1、【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8、同:都表达了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等表现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喻诗旨,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异:韦诗孤独中有淡静,皓月悦目,凤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指向意象、意境、情感、心境方面。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答:韦应物诗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
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气袭人;“晕”又表明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修辞考查,会结合诗句分析作用。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一、【2013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一、2013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
(6分)(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 ,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 ,勾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10.(6分)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二、2013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2013全国各地高考诗词鉴赏题目集锦(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螟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历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20131、(新课标卷Ⅰ)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试题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
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参考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诗歌赏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语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考点13 名句名篇1.(2013·新课标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意在让学生注意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熏陶。
默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灼”“廊”“缦”“缪”等。
答案:(1)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3)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审读全句,立足整体,局部突破,反复检测。
即从整体着眼,明确所写语句范围、内容;提笔之前,要心中有数,提醒自己需格外注意哪些字的写法;写完之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多检查几遍。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
第(1)题不难,注意“筋”的写法;第(2)题难度较大,“常”“长”容易混淆,“肃”“啸”容易错写;第(3)题“倾”易写错,“呕哑嘲哳”属偏僻词组,不容易写对写全。
答案:(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3.(2013·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诗经·氓》)(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3)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解题指南】和2012年一样,2013年的名篇名句题目的来源仍然是课内名篇中的句子,而且从时间来看,仍然涉及了先秦、唐、宋三个时期。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一、2013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
(6分)(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 ,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 ,勾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10.(6分)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二、2013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5分)(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4)_____________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 。
(李清照《醉花阴》)【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15.(5分)(1)黎民不饥不寒(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以手抚鹰坐长叹(4)戎马关山北(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有暗香盈袖三、2013年福建卷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l)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3) __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 _____________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 6分)( 1)鸡鸣桑树颠(2)烟光凝而暮山紫( 3)此情可待成追忆(5)惶恐滩头说惶恐(4)烽火扬州路(6)援疑质理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10.名句名篇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 ,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 。
(屈原《离骚》)(3) 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4)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 。
(《老子》五十八章)【参考答案】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10.(8分)(1)神人无功(2)恐年岁之不吾与(3)无边落木萧萧下(4)别时茫茫江浸月(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濯清涟而不妖(7)衣冠简朴古风存(8)福兮祸之所伏五、2013年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 ”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12.古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诗经?氓》)(2) _____________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 。
(贾谊《过秦论》)(3) _____________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参考答案】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4分)12.(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海客谈瀛洲六、2013年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 。
(《诗经氓》)(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4)_____________ ,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6)_____________,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7)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8)__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参考答案】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14.(1)载笑载言(2)百步九折萦岩峦(3)浑欲不胜簪(4)轻扰慢捻抹复挑(5)能谤讥于市朝(6)率疲弊之卒(7)皆若空游无所依(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分)七、2013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