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导读单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1722,323y x y x 七年级数学导读单
第8周 第2课时 总课时第37节
主题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课 主备人 史明杰 授课人
课型 综合问题解决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利用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正确解方程组 难点 根据方程组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解法
预习提纲:
⎩⎨⎧=+=-.75,1424y x y x (代入法)
(加减法) 课上探究:
活动1:
根据方程组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解法
⎩⎨⎧=+=+3.1y 6.0x 8.05.1y x 2 ⎩⎨⎧=-=+5
y 2x 33y 2x
检测1:
⑴⎩⎨⎧=-=+33263y x y x ⑵⎩⎨⎧=-=+121132x y y x ⑶ ⎩
⎨⎧=-=-525232b a b a
活动2:
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km;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km。
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的流速。
检测2:
运输360t货物,装载了6节火车车厢和15辆汽车;运输440t货物,装载了8节火车车厢和10辆汽车。
每节火车车厢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货物?
七年级数学训练单
第8周第2课时总课时第37节主题主备人史明杰授课人课型问题解决授课时间
1.课本98页第五题
2.第四题
3.第九题。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设计人:屈现荣审核人:李晓明班级:姓名:【导读单】学生自主预习,阅读讲义单考点一、二、三,识记需要记忆的知识,并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消费的类型有哪些?3、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有何意义?【导思单】1、全面认识影响消费的因素学习提示:根本因素、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看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即时演练: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千克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
这体现了(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2、消费类型学习提示:(1)准确把握各种消费的含义、特点;(2)全面认识贷款消费:消费对象、适用消费群体、应注意的问题、积极意义等;(3)生存资料消费≠衣食住行消费;发展资料消费≠精神文化消费。
即时演练:(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纷纷利用“五一”、“十一”等假日外出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属于:①劳务消费②生存资料消费③发展资料消费④享受资料消费⑤租赁消费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④ D.③④⑤(2)有人说“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这种观点是:A.正确,因为贷款消费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B.正确,因为贷款消费是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行为C.错误,因为与自己收入状况相适应的消费不是超前消费--------------------------------------------------------------------------------------------------------------------------------------------------------------------------------------------------------------------------------------------------------------------------------------------------1D.错误,因为只有贷款消费才是最佳的消费方式3、恩格尔系数学习提示:(1)含义;(2)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3)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的关系:变大、不合理、降低;变小、趋向合理、提高;(4)恩格尔系数降低≠食品支出减少。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一、课题:《论握手》(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二、教学目标:1. 认识从细节感悟生活、体验情感的重要性。
2. 探讨本文阐述论点的思路建构。
3.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种论证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思考本文如何围绕论点进行整体布局建构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议论的握手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导读本文选自《外国人生小品》。
这篇议论性散文,标题表明了论述话题。
由生活中习见的握手这一礼仪入手,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领悟待人接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二)、资料助读1.知人论世莱•亨特(1784-1859),英国著名的评论家、散文家和诗人,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2.关于议论文概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种类:立论文驳论文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3.关于议论性散文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
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三)、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挚.友( ) 唯诺.( ) 矜.持( ) 尴尬..( ) ( ) 履.行( ) 窘.态( ) 机械.( ) 和睦.( ) 晤.见( )殷.红( ) 恶.作剧( ) 模.样( ) 颇费思量.( )殷.勤( ) 厌恶.( ) 模.糊( ) 质量.( )2.词语(1)受宠若惊:(2)点头之交:(3)萍水相逢:(4)泾渭分明:(5)格格不入:(四)初步浏览,整体把握1.要求:全文1179字,请在3分钟内快速浏览完毕,并能口头概括文章大意。
答:2.讨论:作为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的代表,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色?答:(五) 随堂导学探究1. 作者是怎样围绕“握手”展开议论的?2.作者通过对两种失态的“握手”分析,表达了什么观点?3.第二段中“对方的手不知为何只有矜持,甚至显得忧郁”“这情形颇似挽着一位陌生的淑女就座”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4.文章最后列举两位不愿与人握手的先生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六)课内阅读(选做)阅读课文“论及握手,便会想到随处可见的两种失态……就意味着某人的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三段文字,完成1~4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课时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设计人:屈现荣审核人:李晓明班级:姓名:【导读单】学生自主预习,结合教材阅读讲义单考点一,识记需要记忆的知识,并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政府的性质与国家性质关系如何?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每个基本职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我国政府的作用有哪些?4、公民对政府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导思单】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学习提示:(1)明确四个基本职能各自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2)准确区分政府经济职能的四个主要内容。
(3)正确区分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既是政府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
①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此公共服务侧重强调的是“经济”领域,具体如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等。
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作为与经济职能并列的四大职能之一,强调的是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弱化政府的职能,而是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时,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不到位”。
(5)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主要以宏观调控为主。
(6)政府作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政府职能的履行。
(7)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即时演练:(1)根据全国人大标准的中央预算,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1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7%。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二课时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设计人:屈现荣审核人:李晓明班级:姓名:【导读单】学生自主预习,结合教材阅读讲义单考点二,识记需要记忆的知识,并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我国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4、我国公民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门求助或投诉的途径有哪些?5、我国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有哪些?【导思单】1、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宗旨和基本原则学习提示:(1)是什么?(2)为什么?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②我国政府性质决定。
(3)怎么样?坚持为人民服即时演练:(1)(2011·山东22)2011年,山东省将开工建设新的山东省艺术馆、山东省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同时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政府( B )①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赋予人民基本的文化权利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1·江苏15)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代表们坦陈“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等三项指标没有打标。
这体现了( D )A.政府实行重大决策民主评议制度 B. 人大代表对政府行使质询权C.人大代表通过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 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12、公民投诉有门、求助有道学习提示:渠道、途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