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方之银翘散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银翘散方剂组成
银翘散方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消毒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消炎药,由古药银翘、仙鹤草、
通草、三棱草、山萸肉、防风草、桑螵蛸、狗脊、石楠叶构成。
银翘是一味古代中药,根、叶及茎皆可用于药用,味甘,性微温,入心、肺经。
它具有清热、解表和止咳的作用,用
于发热咳嗽咳痰有浓稠痰涎、消炎利咽、解表止咳等功效。
仙鹤草具有清肺散结,解表止
咳作用,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通草类地黄具有清热止咳解表之功,主
治上呼吸道感染、痰多咳嗽等症,能祛风散热、杀细菌,明目除湿,活血化瘀,可用于清
热解表、消炎止咳、通经活血等功效。
三棱草有散结通窍的作用,能和止咳平喘,可用来
治疗时有时无的咳嗽和干喘,特别在有浊音痰的时候效果尤佳。
山萸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发热咳嗽咽痒痰多痰稠等症,有药力强,可以消除痰、止咳、咽润等功效。
此外,防
风草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宣肺止咳平喘等功效,能治疗发热咳嗽,尤其对痰少有咽痒咽中
有痰有特效;狗脊具有除热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及咳嗽;桑螵蛸具有解表杀虫的
功效,可用于治疗发热咳嗽;石楠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治疗感冒及咳嗽。
总之,银翘散方是一种清热解毒、解表止咳消炎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发热咳嗽和其它
呼吸道疾病,有效果显著。
由于这种药物涉及到多种药物和药物组合,所以应根据病人的
情况及其根据诊断结果给定最佳用药,以确保呼吸道病症的有效控制。
银翘散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玫瑰糠疹、药物性皮炎、单纯疱疹中的运用【组成】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 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甘草五钱(15g) 荆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蒡子六钱(18g) 【用法】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1.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女,28岁,主因发热、咽喉肿痛1日人院,症见发热,恶寒,肢体倦怠,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腹痛,大便2日未行,口臭明显,舌红苔薄黄,脉数。
查体:体温39.6℃,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左右化脓灶各有2处。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0.80。
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用银翘散基础方加用大黄、玄明粉各12g,蒲公英15g,服药1剂,大便通,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降至37.5℃,继服3剂,诸症消失,查血常规正常,继以前方去大黄、玄明粉,加沙参、麦冬各10g以善后,服药2剂后痊愈出院,退热时间为1.5天,咽喉肿痛消失时间为4天。
2.玫瑰糠疹刘某,男,26岁,1996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在2个月前曾患感冒,继而胸、腹、背及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如拇指,小如黄豆,呈卵圆形,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糠状鳞屑,自觉口中喜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症属邪在肺,留滞不去,发于肌腠而成。
治宜宣透清解法。
处方:银花、连翘、炒牛蒡子、防风、生地、当归尾、玄参、紫草各15g,荆芥、丹皮、甘草各6g,赤小豆、沙参各15g。
水煎服,1l天2次。
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周后斑疹退尽,治愈。
银翘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银翘散的简介银翘散是一种中药制剂,采用中药复方制备而成,主要由银翘、连翘、薄荷、荆芥、板蓝根、桑椹和甘草等药物组成。
银翘散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
二、银翘散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银翘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银翘散中的银翘和连翘等药材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苷类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2.解表散寒:银翘散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薄荷和荆芥等药物含有挥发油成分,具有驱散寒邪、开窍通阳的作用,能够舒缓寒冷引起的不适感。
3.缓解咳嗽:银翘散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桑椹和板蓝根等药材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镇咳的效果,能够缓解咳嗽、减少痰液产生。
4.改善咽喉症状:银翘散在治疗风热感冒时,可以改善咽喉症状,如咽痛、发红等。
甘草作为银翘散中的辅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润喉的作用,能够缓解咽喉不适,增加舒适感。
三、使用注意事项1.本品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症状,不适用于风寒感冒、风邪感冒等其他类型感冒。
2.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可超量使用以防止药物滥用带来的副作用。
3.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4.对银翘散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四、用法用量1.成人一次口服3g,一日3次。
2.儿童的用量根据年龄由医生决定。
五、不良反应使用银翘散过程中,可能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个别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六、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疗效降低或出现不良反应。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别是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
以上是关于银翘散的功能主治的介绍,银翘散作为中医常用药物,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等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的缓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银翘散辛凉解表是针对的外感风热或者风温初起。
首先要了解这种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时候的特点。
首先第一点,相对风寒表证来讲,风热表证发病急、传变快。
辛凉解表剂治疗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要注意这种动态性使用了。
第二个温热病邪侵犯人体容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
第三个,温热病邪侵犯人体,从温病学派来说,强调从口鼻而入,伤寒是强调寒邪从皮毛而入。
口鼻,指呼吸道。
指呼吸道的这一点,其中一个它是从症状出发,就很容易出现比如说咳嗽、口渴、咽痛这类。
从肺象是气道啊,气道到咽喉,喉为肺之门户啊,鼻子为肺之外窍啊,这构成了纵向的肺系啊,肺系症状出现较早,比较突出。
强调口鼻而入,是不是不影响皮毛?不影响皮毛,不影响肺卫?卫气营血的卫,并不是。
第四个,由于它是温邪,容易伤津耗气。
这也是跟伤寒不同,它伤津液、耗气,开始它伤肺卫之气啊,这个也很快。
最后一个,温热病邪多兼夹秽浊之气,这兼夹秽浊之气,仍然是反映了它的一个传染性特点。
很多带传染性的,都有秽浊之气。
一、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补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银翘散是《温病条辨》上一张很重要的方。
它主治证候是一种外感风热,邪郁在肺卫证。
这邪郁肺卫证是强调了外邪侵犯体表,邪正相争在体表为主。
但并不等于说是不涉及肺系,不涉及到纵向的呼吸道,都涉及。
《温病条辨》上讲到银翘散主治的时候讲,太阴风温,太阴肺,风温初起,但热而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光发热不恶寒了,这个时候它提到这个了。
那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什么?说明表证,外感的风热或风温初起的那个温热病邪开始入里了。
那这个时候里热开始,早期里热也产生了,那这个时候逼迫津液外泄了,就会有汗了。
而这个时候的有汗,往往是有汗不畅,为什么?体表还有表邪了,汗出不畅。
所以完整的讲应该无汗或有汗不畅。
脉浮数,浮脉主表,数脉主热,这前面温邪犯卫这一段应该说它的主症部分,特别是发热重、恶寒轻而短、脉浮数,这是它判断在风热犯卫在表的一个基本见症。
银翘散的标准配方
摘要:
1.银翘散的简介
2.银翘散的组成成分
3.银翘散的功效和作用
4.银翘散的制备方法
5.银翘散的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
银翘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是家庭常备的中药之一。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连翘、金银花、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其中,金银花和连翘是银翘散的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
荆芥、薄荷、牛蒡子等成分可以疏散风热,桔梗、甘草则具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
银翘散的功效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热解毒:银翘散对于风热感冒、发热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2.疏散风热:缓解头痛、咽喉痛、鼻塞等症状。
3.抗病毒:金银花等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助于预防感冒病毒感染。
4.祛痰止咳:桔梗、甘草等成分有助于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制备银翘散的方法如下:
1.将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等药材晒干,研成细末。
2.将甘草煎煮成浓汁,与上述药粉混合均匀,制成散剂。
3.使用时,将银翘散与适量的温水调成糊状,敷于穴位或患处。
在使用银翘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用。
3.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指导下进行。
4.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综上所述,银翘散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祛痰止咳等多种功效的中药方剂。
在感冒等病症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方剂学清凉解表剂——银翘散
讲师:郭翠华教授
编辑:灵兰小草
一、银翘散的组成
银翘散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例》。
组成:银花、连翘各30g 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8g 竹叶、芥穗各12g 淡豆豉、生甘草各15g
用法:为散。
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二、主治及功用
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三、方解
方中银花、连翘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为主药。
辅药共分两组,一是薄荷、牛蒡子,增强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之力;二是荆芥穗、淡豆豉,此二味均是辛温解表药,但其药性都较平和,温而不燥,配和主药的目的在于透邪解表,而不是为了发汗,故有汗、无汗均可使用。
竹叶、芦根甘寒生津,清热止渴,桔梗升提肺气,止咳利咽,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并可配桔梗利咽祛痰。
本方与桑菊饮在用药上均有连翘、薄荷、枯梗、甘草、芦根等,但本方增用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而桑菊饮仅用桑叶、菊花、杏仁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从而可知,桑菊饮在疏风解表及清热解毒方面均不及本方,但偏于宜肺止咳。
本方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病。
银翘散银翘散概述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塘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
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
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
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银翘散歌诀银翘散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想象: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银翘散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人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现代用法:加入芦根适量,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银翘散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方义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的常用代表方剂。
治当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中重用银花甘寒芳香,清热解毒,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共为君药;薄荷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解毒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以为使。
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
银翘散化裁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
银翘散的组成功能主治一、银翘散的组成银翘散是由以下药物组成:1.银翘草 - 具有清热解毒、祛暑解表的作用;2.藿香叶 -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3.忍冬藤 - 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的作用;4.甘草 - 具有缓解咳嗽、祛痰止咳的作用;5.大青叶 - 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的作用;6.薄荷 -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
二、银翘散的功能银翘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以下功能:1.清热解毒:银翘散中的银翘草、藿香叶等药物能够清热解毒,对热毒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祛暑解表:银翘散中的银翘草、藿香叶等药物能够帮助身体排汗,解除暑热;3.宣肺止咳:银翘散中的藿香叶、甘草等药物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能够缓解咳嗽症状;4.利咽散结:银翘散中的忍冬藤、大青叶等药物能够缓解喉咙痛、咽喉肿痛等症状;5.缓解咳嗽:银翘散中的甘草等药物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三、银翘散的主治银翘散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普通感冒:银翘散能够缓解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2.上呼吸道感染:银翘散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流鼻涕、咽喉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急性咽炎:银翘散中的忍冬藤、大青叶等药物能够缓解急性咽炎引起的咽喉痛、喉咙干痒等症状;4.急性扁桃体炎:银翘散中的忍冬藤等药物能够缓解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咽喉灼热等症状;5.支气管炎:银翘散中的甘草等药物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对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6.喉咙肿痛:银翘散中的大青叶等药物能够缓解喉咙肿痛引起的不适感。
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根据医生的嘱咐,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使用银翘散:•成人:每次口服10克,一日3次;•儿童:按照体重和年龄合理调整剂量。
2. 注意事项在使用银翘散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银翘散及其成分过敏者禁用;•忌口辛辣、油腻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交叉传染。
治风热感冒名方――银翘散关于金银花,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一对善良的夫妻生下一对得意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
她俩长得聪明伶俐,非常得意。
突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而且来势又凶又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卧床不起。
请来医生看后才知道是热毒症,而且无药可医。
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
没过几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银花也因为受到传染卧床不起。
她俩对爹妈说:“我们死后,要变成专门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像我们一样只能等死了。
”她俩死后,乡亲们帮着把她们葬在一个坟里。
来年春天,百草发芽。
可这座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的小藤。
三年过去,这小藤长得十分茂盛。
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
人们都很奇怪,认为黄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银花。
想起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用来治热毒症,果然见效。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藤上的花称为“金银花”。
传说归传说,缺乏为信。
但大自然中的金银花,确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金银花味甘性寒,可清热解、疏散风热,现代医学证明其具有抗炎、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自古以来,以金银花为君药的银翘散更是治疗流行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良方。
【方药】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牛蒡子、薄荷各18克,竹叶、荆芥穗各12克,淡豆豉、生甘草各15克。
【用法】将上药与鲜苇根一起煎汤,待香气大出,即取服。
勿过煮。
病重者,白天服3次,晚上服1次;轻者,白天服2次,晚上服1次。
【成效】辛凉透表,清热解表。
【加减】假设胸膈闷,加藿香、郁金各9克;口渴严重者,加花粉12克;咽痛,加马勃、玄参各9克;鼻出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各9克;咳嗽,加杏仁6~9克。
【主治】温病范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等。
银翘散为《温病条辨》第一方。
主治风温、温热等病邪侵袭肺部所致的表证。
方中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君药。
银翘散的应用(附儿科医案)银翘散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
吴鞠通立足于本方,对其发挥变通,以应付各种复杂的病变,大大的扩展了银翘散法的治疗范围。
“原文记载的本方药物组成为: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并详细叙述了其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
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病不解者再作服。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从方剂组成上看,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辛凉解表之剂,适用于风热侵犯肺卫之证。
共有连翘、薄荷辛凉轻透以泄风热,桔梗、甘草宣开肺气以止咳嗽;苇根以生津止渴。
但银翘散为辛凉复辛温法,有荆芥、豆豉等辛散透表之品,且金银花、连翘用量大,并配竹叶,辛凉清解与透邪作用较强,故吴鞠通称为“辛凉平剂”,邬姗认为金银花、连翘、竹叶为其主药,其功用主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
“…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
”“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
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金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结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
”由此可知,吴氏制方的原则是“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之为基本方的东垣清心凉膈散本身已具备此功效。
且从第七条白虎汤自注所言;“恶热,邪欲出而未遂也。
辛凉平剂焉能胜任,…”可证其为清宣透邪之品。
[2]有学者搜集了1994-2005 年间的关于银翘散临床运用的106篇报道,发现了该方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不仅可以用于外感风热的感冒,更可以用于下列多种疾病。
银翘散中药方剂
银翘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银翘散中药方剂是我们经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那么银翘散的功效有哪些呢,我们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银翘散的用法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方剂名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银花一两(30g) 连翘一两(30g) 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15g) 荆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用法
上杵为散。
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人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亦可作丸剂或散剂服用。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本方证为温病初起,卫气被郁,肺失宣降所致。
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
温热毒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咽痛,邪热伤。
银翘散的功效与作用银翘散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等病症。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功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银翘散的功效与作用。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包括银翘、薄荷、连翘、板蓝根等。
银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三萜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感冒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情。
薄荷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主要作用是解表散寒。
它含有一种称为薄荷脑的挥发油,具有清凉的效果。
薄荷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痛、咽喉痛和鼻塞等症状。
连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作用是祛风止痛。
它含有一种称为连翘素的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连翘还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缓解全身疼痛和关节痛等症状。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它含有一种称为苦杏仁甙的成分,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板蓝根还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的免疫力,减轻病情。
银翘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首先,它能够清热解毒,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加快感冒和流感的康复。
其次,银翘散能够解表散寒,减轻发热、头痛和身体不适等症状。
再次,它能够祛风止痛,缓解全身疼痛和关节痛等症状。
另外,银翘散还具有镇咳化痰、止咳平喘等作用,可以缓解咳嗽和呼吸道症状。
最后,它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当然,银翘散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银翘散不适用于过敏银翘散成分的患者。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其次,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
最后,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银翘散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等病症。
它通过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加速康复。
但是,在使用银翘散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辛凉解表剂之银翘散
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平剂治温病初起之常用方
【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吴鞠通>
【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方解】
银花+连翘<君>气味芳香,既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辟秽化浊,透散卫分表邪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多夹浊秽之气。
薄荷、牛蒡子<臣>;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臣>辛微温助君药开皮毛以助祛邪(去性存用)。
芦根、竹叶<佐> 清热生津。
桔梗<佐> 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
生甘草<佐使>+桔梗止咳兼国老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证候】<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使用注意】方中多为芳香轻宣之品,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银翘散
【方源】:《温病条辩》
【组成】:连翘9克,银花9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
【用法】:共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现代用法;按原方配伍比列酌情增减,改作汤剂,水煎服,亦可制丸或散剂服用。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依据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本方主症为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
无汗或有汗,头痛,咳嗽为次要症状。
表热证无汗或有汗不是绝对的。
一般因热性升散、开泄,故有汗多见,有时风热邪盛,卫气壅滞,不得发越,也可见无汗。
表热证无汗与伤寒表实证之寒闭无汗不同。
本方为辛凉评剂。
方中银花、连翘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为主药。
辅药共分两组,一是薄荷、牛蒡子,增强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之力;二是荆芥穗、淡豆
豉,此二味均是辛温解表药,但其药性都比较平和,温而不燥,配和主药的目的在于透邪解表,而不是为了发汗,故有汗、无汗均可使用。
竹叶、芦根甘寒生津,清热止渴,桔梗升提肺气,止渴利咽,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并可配桔梗利咽祛痰。
本方于桑菊饮在用药上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等,但本方增用银花。
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而桑菊饮用桑叶、菊花、杏仁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从而可知,桑菊饮在疏风解表剂清热解毒方面均不及本方,但偏重于宣肺止咳。
本方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病。
但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初起有本方证表现者亦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