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33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第一节解表药荆芥〔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本品轻扬疏散,既散风寒,又疏风热。
耳鼻咽喉病症初起,无论属外感风寒或风热,均可配合使用。
治风寒表证常与防风配伍,如荆防败毒散、六味汤;治疗风热表证常与薄荷、牛薨子、银花等配合,如银翘散。
发汗解表,荆芥穗力大于荆芥。
2、解毒疗疮:用于耳鼻疮拜疔毒初起,具恶寒发热等表证者,常与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
3、止血:荆芥炒炭,可用于鼻蚓。
〔用法用量)内服:5~10g防风〔性味、归经)辛、甘、温。
入膀胱、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本品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治风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所致耳鼻咽喉病症,如耳胀耳闭、伤风鼻塞、鼻渊鼻鼻九、喉痹乳蛾、声音嘶哑等,均可配合应用。
治风寒表证常与荆芥、独活、薄荷等配伍,如荆防败毒散、六味汤;治风热表证,常与牛芽子、银花、连翘等同用,如疏风清热汤。
2、祛风胜湿:本品善祛内外湿邪,可用于耳鼻疳疮,皮肤湿烂搔痒,常与苍术、苦参、木通、蝉蜕等同伍,如消风散。
3、祛风解痉:可治破伤风,故外风入络,口眼国斜之症,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5~10g细辛〔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肾经。
1功效与应用)1.祛风散寒:本品气盛味烈,能祛风邪,泄肺气,散寒邪,通鼻窍。
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可与麻黄、防风等配伍,以祛风散寒通窍。
暴寒袭人,客于咽喉声户,致声音猝哑,咽喉痹痛,可与麻黄、附子配伍,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温肺化饮:用于鼻孰寒邪束肺,喷嚏不已,可与荆芥、桂枝等配伍,以温阳散寒化饮,如温肺止流丹、小青龙汤。
水湿停聚于耳,中耳胀闭流水,耳呜耳聋,可与石菖蒲、桂枝、木通等配伍。
3.通窍止痛:本品芳香走窜,长于通窍,可研末吹鼻,或以麻油煎浸滴鼻,外治鼻窒、鼻渊等病鼻塞不通。
鼻渊头痛,可与白芷、草乌、川苜配伍,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L5~3g0外用:研末吹鼻或以麻油浸液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