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方之厚朴七物汤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方剂歌诀【修订版】我给自己编写的一部分方剂歌诀(修订版)在学医过程中,我曾经给自己编写了不少常用的方剂歌诀,为了记忆方便,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写在本子上面。
现录出一部分歌诀,也许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点用处的。
A.xx定志丸:xx定志茯苓神,远志菖蒲龙齿参。
B.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xx:八珍四物君,十全芪与桂,养荣去川芎,陈志姜枣味。
xx三豆饮:三豆xx黑,小儿久热退。
补中xx: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除却归术易苍柏,调中益气湿热寻。
清燥加苍泽麦味,生地曲连二苓柏。
百合固xx:百合固金二地麦,芍归桔草元参贝。
百合冬花膏,痰嗽带血疗。
半夏天麻白术汤:半夏天麻白术汤,参芪陈苓苍干姜,泽术麦曲荷蒂引,支饮头痛眩晕方。
白金丸、三圣汤:白金有矾郁,三圣藜防蒂。
xx瓜蒌散:保产无忧方:归芎钱半朴艾七,生芪芥穗八分许,贝菟各钱羌草半,枳六白芍二钱宜。
斑龙丸:斑龙鹿角霜,柏菟熟地黄,青囊加苓骨,温补奇经方。
柏子仁丸:xx熟地断,卷柏膝xx。
xx瓜蒌散,粉苓橘桔煎。
天王补心xx:补心归地苓,三参桔二冬。
朱志枣柏味,心阴亏损用。
保和丸:保xxxx,半苓翘xx寻。
C.xx散:xx治鼻渊,夷芷薄葱煎。
xx肌汤:xx肌芍膏xx,xx草芷xx枣生姜。
xxxx干xx:xxxxxx,xx牡甘粉良。
xxxx龙骨牡蛎汤:xx牡芩参黄,苓半铅枣xx生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xx豉xx生地xx。
葱豉汤、葱桔汤、神白散、加减葳蕤汤、辛温解表法:葱豉解风寒,活人麻葛添;葱桔加薄翘,栀竹草更联;若加芷姜草,方名神白散;辛温解表法,防桔杏陈煎;加减葳蕤汤,桔薇薄枣甘。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xx,草细薄荷清茶防。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xx:八珍四物君,十全加芪桂,养荣去川芎,陈志姜枣味。
、D.三个xx:大承气汤,枳朴硝黄,小承气汤,减硝即当,硝黄甘草,调胃良方。
丁香柿蒂汤:xx柿蒂汤,人参合生姜。
大顺散:大顺甘草多,干姜杏桂和。
厚朴七物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
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以水一斗,煮取四升。
每服八合,温服,每日三次。
解析:
阳性药:厚朴、大枣、桂枝、生姜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大黄、枳实
君药:大黄
厚朴: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大枣:甘,温。
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大黄: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枳实:苦、辛,微寒。
归脾、胃、大肠经。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阴性药物味少力峻,针对热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清热泻下为主,针对实证;太阳阳明合病,内有热积,外有表证。
方剂中,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清热泻下;大枣、桂枝、生姜、甘草,桂枝汤去芍药,解表降逆。
诸药合用以清热泻下为主,解表降逆为辅。
适用于肠胃有积热,兼有表证气逆者。
中医常用方剂歌诀一、解表方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2.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3.加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姜葱草,加减临时在变通。
4.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5.葱豉汤: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6.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皆能康。
7.十神汤: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8.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湿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9.金沸草散:金沸草散疏风寒,前胡荆芥细辛甘,半夏茯苓生姜枣,头昏咳嗽属外感。
10.华盖散: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共,三拗只用麻杏甘,表散风寒力最雄。
11.苍耳散:苍耳散专治鼻渊,白芷辛夷薄荷添,研末葱茶汤送下,升清达窍病能安。
12.麻杏石甘汤:伤寒麻杏石甘汤,四药组成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13.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14.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5.柴葛解肌汤:节奄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16.宣毒发表汤: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绥水煎尝。
17.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俞氏方,翘竹栀薄草同商,此是辛凉发汗法,风热感冒服之良。
18.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最相宜。
19.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加大枣,阳虚无汗法当谙。
20.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21.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施。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1 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
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 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 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
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 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5 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 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 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
(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8 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 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
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 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 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 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 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14 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 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
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 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
正交试验优化厚朴七物汤水提取工艺张文娓;王一;方芳;田明【摘要】为优选厚朴七物汤水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水提取工艺,以出膏率、含浸出物百分量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含大黄总蒽醌量为测定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和回流时间三个因素参数,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厚朴七物汤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1.5 h,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1.0 h,第三次加水6倍量提取0.5 h.厚朴七物汤的水提取工艺简便易行,效率高,稳定可行.%To study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of Houpu Qiwu decoction ,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use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rate of extrac-tion, the percentage composition of extractive and the content of magnolol , honokil and total anthraquinone in radix et rhizoma rhei as the index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ex-traction of Houpu Qiwu decoction was reflux extraction 3 times, the first time of 1.5 h with 10 times water;the second time of 1 h with 8 times water, and the third time of 0.5 h with 6 times water.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easy ,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le .【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5页(P421-425)【关键词】厚朴七物汤;提取工艺;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总蒽醌【作者】张文娓;王一;方芳;田明【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厚朴七物汤一方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由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组成,具有行气除满,解表散寒的功效.厚朴七物汤原为治疗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大便不通,发热,脉浮而数者.在现代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肠炎,习惯性便秘,慢性肠胃炎,肠梗阻等[1-3].本方临床应用多以汤剂形式,剂型比较落后,不便于质量控制、服用、贮藏、运输等.本文在继承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新药研发的技术要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取工艺[3-7],对厚朴七物汤进行制备工艺改革,为其成药研究奠定基础.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15,美国Waters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1601PC,日本岛津公司);超声波清洗机(BL6-180A,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AB204-N,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HH.S11-2,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1.2 试剂厚朴酚对照品(批号:110729-20031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厚朴酚对照品(批号:110730-20101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8-二羟基蒽醌对照品(批号:704-20011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色谱纯、美国迪马公司);甲醇、三氯甲烷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醋酸(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氨水(天津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2.1 正交设计试验称取处方量药材,根据汤剂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以预试验结果为基础,选择L9( 34) 正交设计表,确定考察因素、水平见表1.2.2 出膏率测定方法精密量取2.1项下储备液100 mL,置已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105 ℃干燥3 h,冷却0.5 h,迅速精密称定质量,计算出膏率.2.3 含浸出物量测定方法精密称定2.1项下备用的干膏细粉2.0 g,置100 mL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50 mL,密塞,称定质量,静止1 h,水浴回流1 h,冷却,取下锥形瓶,密塞,再次称重,用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0.5 h,迅速精密称重,计算浸出物百分含量.2.4 含厚朴酚、和厚朴酚量测定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厚朴酚对照品2.12 mg、和厚朴酚对照品1.54 mg,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厚朴酚84.8 μg,和厚朴酚61.6 μ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2.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2.1项下备用的提取液5 mL,用三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至25 mL容量瓶中,摇匀,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2.4.3 测定方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 μL与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并折算出每个处方量中含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色谱柱Agilent Extend ODS反相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4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理论板数不低于3800.记录色谱图,HPLC图谱见图1.2.4.4 方法学考察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2.4.1项下对照品溶液0.2、0.4、0.6、0.8、1.0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比为横坐标作线性回归,得厚朴酚回归方程y = 1 381 028x + 18 842,R2= 0.999,线性范围为0.205 ~1.025μg;和厚朴酚回归方程y= 1 601 497x + 57 843, R2= 0.999,线性范围为0.203~1.015 μg.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2.4.2项下供试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1.78%,1.23%.稳定性实验: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μL,于0、2、4、6、8、10 h进样,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值分别为1.59%,1.92%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6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制备样品溶液,进行质量比测定,测定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2.22%,2.41%.加样回收试验:精密量取样品共6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照品,按样品质量比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3.2.5 含大黄总蒽醌量测定2.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2.1项下提取液5 mL,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冰醋酸10 mL,水浴回流30 min,用乙醚洗涤2次,每次15 mL,合并滤液,再加10 mL(6 mol/L)氢氧化钠和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液5 mL,振摇提取,放置分层,分出红色碱水层.乙醚层再用混合碱液提取2次,每次20 mL,将提取的碱液至于100 mL容量瓶中,水浴加热30 min,冷却至室温,加混合碱液至刻度.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1.8-二羟基蒽醌2.14 mg,加甲醇使溶解至25 mL,作为对照品储备液溶液.精密量取储备液3.0 mL置10 mL容量瓶中,水浴蒸去甲醇,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液至刻度,摇匀后静置30 min,作为对照品溶液.2.5.3 最佳吸收波长的确定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V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项下操作,取2.5.1项下供试品溶液和2.5.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在200~800 nm范围进行光谱扫描.由光谱图2可看出,在523 nm处,有最大吸收,且无干扰,最终确定检测波长为523 nm.2.5.4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0.5、1.0、2.0、3.0、4.0 mL至10 mL容量瓶中,水浴蒸去甲醇,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液至刻度,摇匀后静置30 min,在523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0.033 9x+0.077 5,R2=0.999 3,线性范围为4.28~34.24 μg.2.6 正交试验结果根据L9( 34) 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分别测定提取液所得出膏率、浸出物及提取液中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大黄总蒽醌量为水浴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的主药考核指标,试验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8.综合评分=(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平均数)×0.3+(含大黄总蒽醌量/大黄总蒽醌量平均数)×0.3+(出膏率/出膏率平均数)×0.2+(浸出物/浸出物平均数)×0.2综合方差分析结果,除因素C在出膏率方差分析中差异显著(P<0.05)之外,其他因素差异均不显著(P>0.05),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量测定中,优组合为A2B2C3,含大黄总蒽醌量测定中,优组合为A2B2C3,含浸出物量测定中优组合为A1B2C2,出膏率测定中,优组合为A3B1C3.依据综合评分极差C > A > B(R=1.53>0.45>0.38),故影响试验结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C> A > B,即提取次数影响最大,加水量次之,影响最小的是提取时间,同时考虑到节能、生产实际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评价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3,即:第一次加水10倍量,回流提取1.5 h,第二次加水8倍量,回流提取1.0 h,第三次加水6倍量,回流提取0.5 h.2.7 验证试验称取10倍处方量药材三份,按照最佳工艺提取,分别测定出膏率,浸出物,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大黄总蒽醌的量.结果见表9.本文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厚朴七物汤传统方剂进行提取工艺改革,方中厚朴为君药,在临床疗效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黄蒽醌作用显著,并且药物处理过程简单,质量比测定方法明确,故选厚朴中的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以及大黄总蒽醌作为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测定方法确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含出膏率、浸出物量综合评分,筛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条件和方法简便、稳定、可行.。
《金匮要略》方歌1、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麻黄加术汤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铢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5、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2、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姜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ZHE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方剂歌诀第七版 5版方剂歌诀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5版方剂歌诀”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方剂歌诀 1.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朮汤麻黄汤中加白朮,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朮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1.2.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中医知识:表里双解法凡是使用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作用的药物,以解除表里证的方法,称为表里双解法。
凡表证未解,里证又急者,仅用表散,则在里之邪不得去,仅治其里,则在外之邪亦不解。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表里双解法,表里同治,内外分解,使邪气迅速消散。
由于表里同病,又有先后、缓急、轻重之分,在运用本法时,亦应灵活运用。
1、解表攻里法以解表药与泻下药一同组方,主治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如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等。
2、解表清里法以解表药与清里药一同组方,主治里热已盛而兼有表证的证候。
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三黄石膏汤。
3、解表温里法以解表药与温里药一同组方,应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以致表里皆实,痰湿阻滞之证,如五积散即其代表方。
此法只针对表里证同时具备的病症,也应分清表里证的寒热虚实,以及它们的轻重主次,有针对性的予以治疗,不能过之也不要不及。
凡是使用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作用的药物,以解除表里证的方法,称为表里双解法。
凡表证未解,里证又急者,仅用表散,则在里之邪不得去,仅治其里,则在外之邪亦不解。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表里双解法,表里同治,内外分解,使邪气迅速消散。
由于表里同病,又有先后、缓急、轻重之分,在运用本法时,亦应灵活运用。
1、解表攻里法以解表药与泻下药一同组方,主治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如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等。
2、解表清里法以解表药与清里药一同组方,主治里热已盛而兼有表证的证候。
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三黄石膏汤。
3、解表温里法以解表药与温里药一同组方,应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以致表里皆实,痰湿阻滞之证,如五积散即其代表方。
此法只针对表里证同时具备的病症,也应分清表里证的寒热虚实,以及它们的轻重主次,有针对性的予以治疗,不能过之也不要不及。
金匮要略题库期末题简答论述简答1.湿病的症候与治法主症:身重,身痛,热不扬,关节疼烦或发黄,小便不利,大便溏,起病缓慢,难愈。
病因:内湿: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湿自内生。
外湿:感受六淫之湿,阴雨连绵季节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水中作业。
治则:内湿:利小便外湿:微发汗2.治湿有何禁忌?为什么用汗法治湿要禁大汗,宜微汗?湿病禁攻下、火攻、大汗,宜微汗。
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误用攻下,火攻易产生变证。
导致阴阳离决。
风湿相搏,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泛散,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着、难以骤除;若发汗太过会使风去湿留,伤阴亡阳,其病不愈。
而微发其汗可使营卫畅行,有利于湿邪缓缓排除,使风湿俱去而痊愈。
3.风湿病的分型及症候与治法?证型症候病机治则方药药物寒湿在表身烦疼,无汗寒湿之邪闭阻于表。
营卫运行受阻发汗解表,散寒除湿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白术痰饮风湿在表一身尽痛,发烧,其热不扬。
日哺所剧风湿犯表,温郁化热清宣利湿,风湿异治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风湿兼气虚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表虚,卫表不固。
风湿内侵益气固表,健脾利湿防己黄芪汤防己,白术,甘草。
黄芪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发热,恶寒。
无汗4.四饮病的鉴别病名悬饮溢饮症候心下坚,眼花,短气,胸胁牵引四肢肿,身体重,无小便晦气,素盛今瘦,痛,咳嗽转汗沥沥有声甚,脉沉弦饮停心下,脾阳不运,饮停胁下。
起落变态,阻碍气机起落受阻XXX蠲饮,健脾和中苓桂术甘汤破积逐水十枣汤病机溢饮肌表,不得外泄。
饮停胸膈,肺失风寒外袭,XXX不克不及宣降随汗外泄,停于肌腠多发其汗大、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治则方药2.治疗3.痰饮病为何用温药?①成因:脾阳虚,肺气虚,肾阳虚,三脏功能失调导致三焦膀胱功能气话失常及阳不化水,水液潴留。
②性质:因为阴邪,易伤阳气,XXX停留得阳则行,遇寒则凝。
③温药的作用: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可是表里阳气温升宣通,饮化为气,气化为水,则水饮之邪可除。
中医的特殊治法之——表里双解法全面解析《伤寒论》表里双解法中医的特殊治法之——表里双解法病有发于外者,有生于内者,亦有内外同病者。
或表邪内传,或本有宿疾而又新受外感,以致内忧外患,表里同病。
遇此病症,单用解表之法,很难凑效,往往需表里双解。
《伤寒论》中,表里双解的方剂并不算多,但其意义在于“示之以法度”,让人举一反三!桂枝人参汤【组成】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解表【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病机】本属表证,当从外解,却屡屡误用下法,以致表热未解而中气已伤,泻下不止,此属表里同病,治当表里双解。
本证虽为表里同病,但以虚寒下利为主,方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脾止泻,桂枝解表。
本方即理中汤加桂枝也。
按语:麻疹之后,余邪不尽,内陷于里,协热下利。
因表里皆寒,故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热证,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虞。
况面有倦容,一日下利十余次,寒象迭生,与葛根芩连场以寒治寒,是为冰上覆雪,阳气浮越,反见热象陡增。
当与桂枝人参汤温通表里;为防利脱,又加石榴皮以涩肠止利。
葛根芩连甘草汤【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炙)。
【功效】表里双清【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病机】此证本当用桂枝汤外解其表,却误用下法,以致表邪将欲内陷。
表邪将欲内陷,阳气与之相抗则脉转急促,邪热迫肺则喘而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邪热下迫大肠则泻下不止。
方用葛根解表,黄芩、黄连清热厚肠止利,甘草益气和中。
【鉴别】葛根芩连汤与桂枝人参汤,虽均为表里两解之方,皆治误下之后,表症仍在而又泻下不止之证,但葛根芩连汤治热利,其症乃邪热下迫所致,其大便往往臭秽而暴急。
桂枝人参汤治寒利,其症乃脾胃虚寒所致,其大便多清冷。
按语:本案系太阳阳明合病。
邪留太阳则发热;邪陷阳明则吐利,胃络通心,浊热循经上扰心神则昏迷、嗜睡。
方剂学总结1、七方:“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
”始于《内经》,至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
2、十剂:○1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瘀,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2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3、八阵:张景岳:“类为八陈,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其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一、解表剂: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
2.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本方桂枝和芍药药量相等。
3.九味羌活汤【方歌】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味药)【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细辛善于治疗少阴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证”的基本结构。
4.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本方遣药配伍“散中寓收”。
5.银翘散【方歌】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豉、荆、牛、荷、金、草、芦根、梗、翘10味药)【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本方为“辛凉平剂”。
6.桑菊饮【方歌】桑菊荷杏,草根更俏。
(桑、菊、荷、杏、草、芦根、梗、翘8味药)【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歌诀【修订版】我给自己编写的一部分方剂歌诀(修订版)在学医过程中,我曾经给自己编写了不少常用的方剂歌诀,为了记忆方便,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写在本子上面。
现录出一部分歌诀,也许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点用处的。
A.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茯苓神,远志菖蒲龙齿参。
B.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八珍四物君,十全芪与桂,养荣去川芎,陈志姜枣味。
扁鹊三豆饮:三豆黄绿黑,小儿久热退。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除却归术易苍柏,调中益气湿热寻。
清燥加苍泽麦味,生地曲连二苓柏。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麦,芍归桔草元参贝。
百合冬花膏,痰嗽带血疗。
半夏天麻白术汤:半夏天麻白术汤,参芪陈苓苍干姜,泽术麦曲荷蒂引,支饮头痛眩晕方。
白金丸、三圣汤:白金有矾郁,三圣藜防蒂。
贝母瓜蒌散:保产无忧方:归芎钱半朴艾七,生芪芥穗八分许,贝菟各钱羌草半,枳六白芍二钱宜。
斑龙丸:斑龙鹿角霜,柏菟熟地黄,青囊加苓骨,温补奇经方。
柏子仁丸:柏子熟地断,卷柏膝泽兰。
贝母瓜蒌散,粉苓橘桔煎。
天王补心丹:补心归地苓,三参桔二冬。
朱志枣柏味,心阴亏损用。
保和丸:保和三仙陈,半苓翘莱菔寻。
C.苍耳子散:苍耳治鼻渊,夷芷薄葱煎。
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芍膏羌,芩草芷桔枣生姜。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汤,芩牡甘粉良。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柴虎龙牡芩参黄,苓半铅枣桂生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葛豉麦冬生地姜。
葱豉汤、葱桔汤、神白散、加减葳蕤汤、辛温解表法:葱豉解风寒,活人麻葛添;葱桔加薄翘,栀竹草更联;若加芷姜草,方名神白散;辛温解表法,防桔杏陈煎;加减葳蕤汤,桔薇薄枣甘。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荆芷羌,草细薄荷清茶防。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八珍四物君,十全加芪桂,养荣去川芎,陈志姜枣味。
、D.三个承气汤:大承气汤,枳朴硝黄,小承气汤,减硝即当,硝黄甘草,调胃良方。
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汤,人参合生姜。
大顺散:大顺甘草多,干姜杏桂和。
第1篇1、试归纳并分析《金匮》首篇的治则。
答:(1)虚实必须异治.如肝实证则最易传之于所克之脏(脾),故其治当先治脾,以防肝病传之。
而肝虚则不传脾,其治除补之以本味(酸)外,尚须助用焦苦,因子(心)能令母(肝)实,益用甘味,因补土可荣木(2)表里当分缓急.表里同病时,一般当先表后里,但若以里症为急,则应先里后表(3)新久宜有先后。
如有痼疾即所谓久病,又患卒病即所谓新病,一般应先治卒病,因卒病见效快,而痼疾非旦夕可愈(4)攻邪当随其所得。
无论病邪自外入还是自内生,往往是两种甚或两种以上相合,故治疗必须分清轻重多少。
此外,尚须分辨邪正之盛衰强弱,以便药到则邪去正复。
2、简述首篇肝虚的治法及道理。
答:五味补五脏,“酸入肝”故肝虚证以味酸的药物补肝脏;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同时,火旺可制金,以防金乘木,故以焦苦的药物做辅助治疗;甘入脾,培土能荣木,又可制水助火,使肺金被制,以防乘犯肝木,故更用甘味的药物调补脾脏.3、试述上工治未病的理论依据。
首篇原文“治未病”的含义是什么?答:“治未病”是指调治未受克我之脏传变而病的脏腑.因一脏有病可依相克关系传变他脏,当某脏还未受克己之脏传变时,即进行调治,目的在于预防脏病相传,如肝实病而脾虚者,当泻肝实脾,以防肝病传脾。
上工懂得,五脏之间存在生克制化关系,一脏有病,最易传其所克之脏,故在治病脏(克我之脏)时,首先必须想到要用适当的方法或药物治其所克之脏,如治疗奔豚的奔豚汤中即用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防肝邪(气、火)传(脾)胃,胃和逆降则等于补益(调理)了脾胃,体现了“当先实脾”之治未病之旨。
若但治其肝,多肝病未已而脾胃病又起。
临床上见有肝炎即清热解毒利湿,而不辨其寒热虚实,结果是肝炎益重,且脾胃病(乏力,纳呆等)又现。
4、“厥阳独行"的含义是什么?“厥阳独行”是指阴气衰竭于下(即原文所谓“无阴”),阳气独盛于上(即原文所谓“有阳”)的阴阳失去平衡的状态。
题型:名解(2’×7)、单选(1’×20)、填空(0.5’×30)简答(9’×3)、论述(14’×1)、病例分析(10’×1)横线部分为甲乙两班不同之处《金匮要略》期末重点脏腑经络先后病:【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背诵)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熟读)【10】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柔痉——栝楼桂枝汤)【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甘草6克,大黄9克,枳实9克,桂枝6克,大枣4枚,生姜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发热,脉浮而数,大便不通。
【方解】:方中重用厚朴、枳实行气除满,配大黄以泄热通便;少用桂枝佐生姜、甘草、大枣以解肌表之邪而调和营卫。
合用有解肌发表、行气除满、泄热通便之功。
【加减】:下利去大黄,呕者加半夏,寒重者加大生姜用量。
【按语】:本方以发热、腹满、大便不畅、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痢疾初起,肠梗阻、急性肠胃炎、前列腺肥大等。
如风寒表证重,加荆芥、紫苏、防风;恶心呕吐,加姜半夏、陈皮;腹痛,加芍药;兼食滞,加莱菔子、焦山楂、炒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