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22、猴子种果树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31
22猴子种果树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有恒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指导读文,识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挂图)这是谁呀?(一只小猴)它在干什么呢?(它在种果树)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猴子种果树自我加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词语:猴子浇水施肥哇耐心拔掉改种喜欢喜鹊桃三樱四(1)自由读。
(2)这课中,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3)开火车读词,指名读,齐读。
(4)去拼音读。
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
默读课文,勾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
讨论交流:(1)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施肥:给植物上肥料。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停顿看谁读得最通顺。
8、读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
2、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3、学生描红。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四、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写生字,各组词一个。
3、你除了知道“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这些农谚外,你还知道哪些农谚,请写下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通用15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猴子种果树》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猴子种果树》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电脑、图卡、手偶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猴子下山》的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
板书:猴子,这只小猴子不甘心,他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果实,于是他决定(板书:种果树)2.齐读课题后提问:这回小猴子有收获吗?为什么?二、复习生词,引出结果1.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小猴子有收获吗?(生齐答)(板书:什么树也没种成)2.他到底种了哪些树呢?自由读3.认读生词:刚才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老师想看看你们能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吗?(指名读—齐读)4.指名回答:小猴子到底种了那些树呢?(相机板书:梨杏桃樱桃)5.猴子最先种的是(生答)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种梨树的情景吧!三、讲读第一~三段1.出示第一段:(1)指名读(2)你为什么这样读?(3)真是一只勤劳的猴子,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他真想快点儿吃到梨子,多着急呀!谁能读好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他着急的心情。
(再指名读)(4)齐读过渡:按理说,在猴子的细心栽培下,梨树会长的枝繁叶茂,然后结出满树的果子,没想到乌鸦的一番话改变了他的想法,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2、3段,用“——”“~~”分别画出乌鸦和猴子的话。
边画边读2.乌鸦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乌鸦说的话(1)指名读(2)乌鸦说的话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理解:农谚——农民伯伯在种果树中,总结出的果树的生长规律。
梨五杏四——梨树要五年才能成活,杏树要四年才结果。
(3)耐心:五年啊,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吃到果子,你能等的及吗?等多久都不怕吗?(及时表扬有耐心的孩子)(4)生活中你做什么事需要有耐心?出示补充句子:()在耐心地()。
《猴子种果树》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的第22课《猴子种果树》。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
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也没有主见,持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
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持续改种果树。
第9 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拔,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
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2、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本剧的表演,故事的续编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表演水平以及想象、说话水平,从中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二、说教法、学法1、由扶到放,朗读感悟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
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自读体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持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教育。
3、课文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共有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式似,采用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水平。
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默读课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反问句,并能感悟文章的寓意。
一、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学一篇课文,题目叫《猴子种果树》。
2、在这个课题当中,有一个生字,(在“种”上写上音节)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谁会读?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看看课题,你能猜出课文讲的什么故事吗?那猴子种了什么果树?结果怎样?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自己读读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
22、猴子种果树(第一课时)(精品教案)整理者:滕紫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前置性作业】1、常规预习。
2、搜集两条农谚。
课前交流:你喜欢吃水果吗?说说看,为什么在我们安镇实验小学里就种着许多果树,板书:果树。
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前板书:猴子种果树一、导入1、有一只小猴子特别喜欢吃水果,它就自己种果树。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种”是个生字,谁来记一记?评价2、来,再一起响亮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不过要了解他的具体内容还得读课文,把书翻到124页,自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2、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考考你!1)(出示词语: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指点:杏、樱是后鼻音。
你能读得更准吗?2)这些都是果树,但它们结果的时间不一样,农民伯伯总结下来很多经验。
(1)我们来看看第一条经验,(出示:梨五杏四),谁来读。
你懂吗?评:哦,“五、四”代表五年、四年,表示果树从种下到结果的时间。
一起读。
(2)再看第二条,(出示:杏四桃三)读。
懂意思了吗?杏树结果要——,桃树要——。
(3)再往下看,(出示:桃三樱二),樱桃树结果要?(用手势)这些就是农民伯伯种树的经验,叫——(农谚)大声读,再读。
像这样的农谚还有很多,瞧,这一条也是出示:樱桃好吃树难栽。
)“树难栽”懂吗?齐读。
这些农谚很关键,再读一读。
3)(出示词语:乌鸦喜鹊杜鹃)这些都是鸟儿的名称,你会读吗?(师补充:乌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但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它,因为它的叫声难听,听——)出示:“哇哇”,我们常常用这个词来表示乌鸦的叫声,你能读准它吗?评:你读得真准。
22<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22 猴子种果树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二十二课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第九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拔,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课文清洁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
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如果没有耐心,没有主见,就不会取得成功。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篇童话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课文的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但在文中的寓意,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可能孩子们会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2.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主体性活动设计意图一.直接导入,学习第九自然段1.猴子种果树,最后结果怎样?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能读一读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读读从结果再到课文的开始,最后到结尾,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二.重点感悟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猴子是怎么做的呢?2.猴子天天为梨树浇水施肥,你们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吗?3.他还会做些什么呢?4.谁来当当这只心急的猴子,读一读这段话?(过渡)从猴子种树的情形看,他应该能够吃到梨子吧?不能?谁来了,他说什么了?5.播放乌鸦与猴子对话的录音6.说说从乌鸦的话中知道了些什么?(理解“农谚”“梨五杏四”)他说的话有道理吗?7.猴子是怎么想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8.指导读对话9.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动作)学生说说发挥想象说说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集体反对,并说说引导用书上的话解释男生读乌鸦的话,女生读猴子的话启发想象,体会猴子的心急设置情景,展开想象四.以放为主,学习4-----8自然段(过渡)猴子听了乌鸦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后来谁又来了,使他又改变了主意?看来这只猴子可真没耐心啊!1.找出猴子没有耐心的话,并用------划出。
《猴子种果树》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22课《猴子种果树》。
纵观全书,本单元的课文都从儿童的视角反映出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
并采用儿童喜欢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为孩子下面的学习有效地奠定了基础。
《猴子种果树》就是一篇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
讲了猴子种果树,因为急等着吃果实,轻信别人的话,持续拔掉改种,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
告诉了孩子们做任何事如果没有耐心,没有主见,就不会取得成功。
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确定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规范、认真地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准确掌握“肥”和“浇”的笔顺。
水平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担任课文中的角色,演一演这个童话寓言。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水平。
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知道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课文,体现学生真我。
就学习的目标来说,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读中感悟到课文的道理。
以学生的情况而定,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位在能够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课文,体现自我。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造水平。
我将本课课时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的目标为生字教学和初步熟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流利。
第二课时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中所讲的道理。
第三课时安排学生表演及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多元地解读课文。
二下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初步独立识字。
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将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让孩子自主地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猴子种果树》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的第22课《猴子种果树》。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
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紧扣教学之源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走进文本,立足基础工具,使语文教学有时效;走出文本,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人文精神,达到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
让孩子在反复诵读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赏词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想,体悟处事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
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4个二类字,1个多音字。
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法学法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以放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先识字后学文,分3课时完成。
以下是我第二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课始,我先出示顽皮可爱的小猴子的图片,谈话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请到我们的教室,你来跟它打个招呼吧!接着我问:你知道这只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也已进入课文情境,于是,我因势利导: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级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图片导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让他们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