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下22《猴子种果树》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4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设计精选3篇(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猴子种果树》教学目标:1.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猴子种果树》。
2. 教学课件。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插图和提问,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教师给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进行问答交流,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2. 猴子种下的果树长得如何?3. 猴子的朋友们也帮它种果树了,他们是什么动物?Step 3: 练习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描述猴子种植果树的过程。
1. 谁种的果树?2. 怎么种的?3. 果树最后长得如何?Step 4: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Step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本课内容,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Step 6: 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出猴子种植果树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设计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文章《蜗牛的奖杯》的内容和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3.学习揣测词义和句义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蜗牛的奖杯》的主要内容和文中的角色;2.学习揣测词义和句义。
教学准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件、黑板、彩色笔、小奖杯模型。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课23《猴子种果树》课文及教程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如何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可以急于求成。
以下是本店铺收拾的有关资料,期望协助到您。
春季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
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
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棵树告别,飞住远方……第二年春季,小鸟又回来了。
一头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
“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
“对呀,大家都叫我驯鹿。
”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叫起来。
“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
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身的家快步走去。
教学需要: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可以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题: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可以急于求成。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需要:1、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22、猴子种果树2、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过渡:猴子是如何种果树的?结果如何?二、范读课文,读后回答:猴子是如何种果树的?结果如何?三、初读教导1、猴子为何什么树也没种成呢?学生自身借助拼音读课文。
2、需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用自身的话说说猴子为何什么树也没种成呢?3、学生按需要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猴子种果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讲这个故事。
让学生明白没有主见,没有耐心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道理。
2.能用文本段落形式续编故事,发散思维,启迪思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讲好故事,能用文本段落形式续编故事,发散思维,启迪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都听过、看过哪些故事?(出示图片,猜故事)你们看,这是什么故事?一、读词串,梳理顺序1.上节课,夏老师带你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叫——?齐读课题。
2.故事是要讲的。
要讲好故事,先得来理理顺序。
出示词语(分列出示):a第一列:指名读,评价。
问:有发现吗?(都是果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先……再……然后……最后”说说猴子种果树的顺序吗?齐读。
出示第二列:指名读,评价。
它们都是什么?它们的出场顺序是?出示第三列:指名读,指出鸟儿们的叫声不能搞混,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出示第四列:指名读,你知道这几条农谚什么意思吗?指名说,齐读。
b横着看,我会这样说:“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哇哇’地告诉猴子‘梨五杏四’。
”你会说下面一行吗?指名说。
师总结:了解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是讲好故事的基础。
小朋友以后遇到童话故事要多留心。
二、抓言行,读懂人物1.要把故事讲好,我们还得关注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小朋友能找到乌鸦、喜鹊、杜鹃都说了什么吗?用“~~~”画出来。
2.出示三个人物的语言,指名读。
能听懂他们的意思吗?红线标出反问句。
指名说,指导读好反问句和两个“猴哥”以及鸟儿们对猴子的关心。
3.猴子在听了鸟儿们的话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能找到在哪儿吗?请用“-----”画出来。
4.出示三个段落,谁来读一读?语气有没有变化?指导读。
在听完乌鸦、喜鹊、杜鹃的话后,猴子做了哪两件事?板书:拔掉改种,再次强调生字“拔、改”易错部位不能写错。
5.通过鸟儿们的话和猴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猴子?指名说,板书:没有耐心没有主见6. 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太阳公公看在眼里,他语重心长地对小猴子说:“小猴子,做什么事————————————————————”指名说。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猴子种果树》。
本文讲述了一只猴子种果树的经历,通过故事向学生传达了勤劳、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包括:猴子种果树的原因、过程以及最终结果;不同果树的特点及生长环境;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猴子勤劳、坚持、智慧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挂图,引发学生对猴子和果树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和文章结构。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猴子种果树》2. 主要内容:猴子种果树的原因、过程、结果3. 生字词:勤劳、坚持、智慧、果树、挂果、成熟4. 课后练习:朗读练习、阅读感悟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注意使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勤劳、坚持和智慧的理解。
作业答案:(1)例:我喜欢“猴子每天早早地起床,浇水、施肥、除草,精心照顾着果树。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22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22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22.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有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领悟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课时安排: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掌握教具学具: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一、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是水果是哪来的吗?(生:农民伯伯种的)小猴子看见了,也想种果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子种果树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读生字“猴”。
2.猴子最后吃到果子了吗?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3.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齐读,师纠正发音、指导识记易错字和难记字。
4.把生字带到课文中再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读熟课文,初步了解文意(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猴子种了哪几种果树?结果怎样?(二)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三)教师小结:猴子先后种了四种果树,但是因为总是听信别人的话,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
(四)这个故事既有趣有含有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来齐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一)指导识记。
1.“浇”:换偏旁记忆。
2.“施”:下面是个“也”。
3.“拔”:与“拨”字比较记忆。
4.“喜”用儿歌记忆(十个豆子一口吃)。
2024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猴子种果树》。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子成分和段落结构,培养朗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猴子种果树的过程,认识其中的道理。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与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句子成分和段落结构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猴子的特点,进而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义,指导书写。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段落,讲解句子成分,让学生体会故事寓意。
5.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猴子种果树》2. 生字词:种、树、果、语、言、道、理3.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4. 段落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猴子种果树》为主题,写一篇小故事。
2. 答案示例:猴子种了一棵果树,经过精心照料,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它高兴地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分享,大家纷纷为猴子的勤劳与智慧点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猴子的成语、谚语等,加深对猴子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猴子种果树》。
该文讲述了一只猴子种果树的过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以及勤劳、耐心和智慧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包括:猴子选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虫、收获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农作物种植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农作物种植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各种果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果树,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同时学习生字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模仿猴子种果树的过程,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植树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猴子种果树的过程,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堂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观察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猴子种果树》2. 内容:(1)生字词:播种、浇水、施肥、除虫、收获等。
(2)课文主要内容:猴子种果树的过程。
(3)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猴子种果树的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农作物种植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