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格式:ppt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人体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根据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注射入人体内的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真题单选题1、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分析错误的是()A.胃黏膜、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B.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C.注射新冠疫苗预防新冠属于特异性免疫D.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答案:D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它能分泌胃酸,A正确。
B.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B正确。
C.注射新冠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针对新冠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D错误。
故选D。
2、2022年4月,我省多地进行了全员居家抗原(如图中①)检测、全员集中核酸(如图中②)检测,目的分别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肺炎病毒的()A.蛋白质、遗传物质B.细胞膜、遗传物质C.细胞壁、蛋白质D.细胞壁、细胞核答案:A分析:观察图可知,①是蛋白质的外壳,②是内部的遗传物质。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分析可知,抗原检测是蛋白质,全员集中核酸检测是检查遗传物质。
故选A。
3、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中药无毒副作用,可经常服用B.“吸毒一口,落入虎口”,应远离毒品C.具有“OTC”标识的药物不能自行购买D.吸烟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分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健康的三道防线健康是长寿的基础,而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目前人们把人群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者占有5%,一类是患者占有15%,而约80%的人群是亚健康人群,这样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是没有具体的疾病外在表现,即一种无大碍的危险状态。
笔者深切的感受到生命是最宝贵的,而我们都无从知晓自己的寿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手段的一些干预让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至少可以缩短患病期延长健康寿命时间,而不至于卧床不起,病症缠身十几年、几十年。
或许是基于这样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养生的观念也越来越受重视。
而我们的健康怎么去维护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访问了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近年来一直从事健康教育的黄文波先生。
通过黄先生的介绍,我们对健康的干预措施有了一个全面地了解。
简单的说,健康干预可以概括为三道防线来保护,第一道防线叫预防,第二道防线叫保健,第三道防线叫治疗。
这三道防线可以理解成疾病的三级防御,也可以理解成我们面对疾病由主动逐渐变成被动的防御手段。
第一道防线——预防,预防要做到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心理平衡、良好环境、良好个人习惯、防疫等七个方面;保健要做到清、调、补三个方面;治疗是药物和手术两个方面为主。
首先,人们对于第一道防线预防包含的七个方面不是不知道,就是做不到。
首先我们多数人是吃喜欢吃的,而不是吃应该吃的。
鸡、鸭、鱼、肉有激素药物残留,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加工食品中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成分我们也很难避免。
所以全面均衡科学的饮食很难做到。
很多人都有过运动计划,但真正能长期坚持的很少。
更有部分人因无科学指导的运动而伤身,所以适量运动也比较难坚持。
现代社会压力大,变化快,心理失衡是普遍现象。
环境污染更是已经成为全地球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其他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失眠、焦虑等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也不可以避免。
防疫措施政府部门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种种原因每年还有一部分的人感染到疫病。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面不属于遗传病的是A.白化病 B.血友病 C.色盲 D.肺炎和肝炎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胸腺、淋巴结和脾脏3.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因为()A.非特异免疫能力减弱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4.下列哪项属于传染病()A.血友病 B.癌症 C.非典型性肺炎 D.红斑狼疮5.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是防止艾滋病传染的有效措施。
下列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画中,代表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是( )A. B. C. D.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A.细菌 B.病毒C.真菌 D.放线菌7.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切断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播媒介8.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9.“非典”发生时,下列哪项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A.戴上口罩上学B.患者被强制隔离C.教室里喷洒消毒剂D.正常人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10.传染病的种类较多,下列选项中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一组是()A.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疟疾C.麻疹、细菌性痢疾D.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11.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使人获家禽患病 B.是一种动物病毒C.只能寄生在生活细胞里 D.是单细胞生物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13.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B.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人生来就有的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1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器官有扁桃体、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等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C.免疫细胞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D.皮肤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15.下列情况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和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B.溶菌酶溶解病菌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杀灭病菌16.艾滋病是由以下哪些微生物引起的()A.衣原体 B.细菌 C.真菌 D.病毒17.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接种的乙肝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18.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曲线是()A.A B.B C.C D.D19.如今,一种叫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病正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肆虐.为了防止此病传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防疫部门和海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停飞了从重灾区墨西哥城飞往上海的航班②将患者(疑似患者)及与患者(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③对从疫区回来的人员及携带的物品进行全面仔细的检疫和消毒④建议我国公民近期不要到美国及墨西哥等地旅游等等关于这四项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哪一项()A.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C.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0.每当有流感等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医生总是提醒家长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其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传染源D、保护易感人群21.人体某种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该过程能抵御多种病原体C.该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该过程不是人体先天就有的22.学校组织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接种的疫苗和产生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23.患过水痘的病人,今后不再患该病,这是属于()A.自然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D.人工免疫24.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A.白血病B.非洲猪瘟C.坏血病D.糖尿病二、连线题25.将下列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26.请将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与其相对应的实例进行合理配伍.①控制传染源[________]②切断传播途径[________]③保护易感人群[________]A.预防接种 B.对教室进行消毒 C.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三、综合题27.健康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兴旺。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法、调查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一有机会就会侵入人体,有可能使人得传染病。
自2009年4月,墨西哥暴发甲型流感后,迅速漫延全球。
本学期开学以来,同学们是否也患过流感呢?下面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调查情况(课前调查)。
(让学生通过调查发生在自身和身边的实例,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预习内容:(教学案)1、人体免疫包括道防线。
2、人体免疫包括免疫和免疫。
3、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如病原体、异物。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使之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5、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免疫。
计划免疫的意义:达到、和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三)讲授新课:师:同学们课前的预习都非常认真,完成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分析一组资料并思考有关问题,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题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讨论题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生:当人的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师:完全正确!在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我们身体就会被病菌入侵,人体最容易患病了。
所以得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讨论题3、当水痘流行时,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生: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1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 1 )组成: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2 )功能: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 包括病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 1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2 )功能: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 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防线:( 1 )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 2 )功能: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4.非特异性免疫:( 1 )包含防线: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 2 )成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
( 3 )特点: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5.特异性免疫:( 1 )包含防线:第三道防线。
( 2 )成因: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
( 3 )特点: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知识点2免疫的功能6.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7.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如肿瘤细胞)。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详解】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篇一: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人体有一免疫系统,如一道道屏障阻止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第一道是物理屏障,大到细菌无法进入的皮肤,小到覆盖了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面积达到400平方米的黏膜。
这第一道防线阻隔了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
第二道叫做先天免疫系统防线。
当我们不小心弄破了手指,皮肤上立即红了起来,这就是第二道防线起作用了。
许多人都听说过巨细胞,这可是第二道防线中的大将。
和所有的血细胞一样,它们产生与骨髓中。
它具有吞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粒的能力。
当巨细胞吞细菌后,就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加流至伤口附近的血流量,导致组织发红,有时候会引起血管细胞的收缩,导致局部的肿胀。
如果敌人逐渐增多,巨细胞挡不住,它还会召集援军,产生称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来诱导正在伤口附近毛细血管中游动的其他巨细胞和免疫细胞,直到赢得这场微生物大战。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就会有很强烈的炎症反应,如发烧和化脓。
当天然的第一第二道防线都没能抵挡住病毒的侵袭时,人类还有第三道防线——获得性免疫系统。
在这道防线中,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接种疫苗,输入免疫细胞,抗血清和其他制剂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方式。
疫苗病毒和致病病毒越接近才会越有效,这就是我们每年都要重新评估季节性流感病毒,世卫组织免疫组驻华代表处免疫项目组组长卡恩斯说,如果h1n1病毒发生了显著的变异,那现在使用的疫苗疗效可能会减弱.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人体大部分的组织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好有坏,有的则于人体共存,要知道当免疫力在起作用时,战场是在人体体内,免疫力过度强时可能会将正常细胞也当成敌人。
篇二: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力也就是我们俗称“抵抗力”、“体质”等,人体之所以能抵御体内、外的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全仗我们拥有健全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共有三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构成免疫战线上的第一道防线,阻挡着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疫苗接种(如图)配合个人防护,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
注射新冠病毒疫苗()A.是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的重要措施B.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能刺激人体产生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抗体D.对所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都能有效预防答案:C分析:(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A.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
BD.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
因接种新冠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所以无法预防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故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D错误。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的角度上来说,疫苗属于抗原,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C正确。
故选C。
2、自2021年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龄健康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甲代表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B.细胞乙代表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疫苗经过特殊处理加工而成,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只有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后才可产生抗体答案:D分析:1 .图中甲的分泌物是抗体,所以甲为浆(效应B)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乙吞噬消化,故乙为吞噬细胞。
2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初二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试题1.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卡介苗属于,它是用来预防病。
()A.抗体结核病B.抗体破伤风C.抗原百日咳D.抗原结核病【答案】D【解析】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能有效的预防结核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计划免疫。
2.皮肤在人体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这种免疫方式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皮肤过敏现象B.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不再患此病C.白细胞吞噬病菌D.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答案】C【解析】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D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要明确免疫的获得。
3.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 , 其作用机理是A.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 , 将结核杆菌吞噬B.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 , 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C.卡介苗能够促进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 增强抵抗力D.卡介苗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答案】B【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如给少年儿童接种卡介苗能有效的预防结核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拮抗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计划免疫的知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注意理解和掌握计划免疫的概念。
4.下列不属于免疫的是A.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B.某些人对花粉的过敏性反应C.人体的T淋巴细胞杀伤病原细菌D.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变为尿素【答案】D【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A、B、C都属于人体的免疫,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变为尿素不属于免疫,而是描述的肝脏的解毒功能。
第4节免疫调节(Ⅰ)[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导入方式一: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答案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答案没有。
解析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方式二:教师: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忧外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T 细胞、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合作探究1.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图示分析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答案 骨髓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