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如下
1.第一道免疫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广泛的覆盖在身体表面,仅允许水分、气体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常不能够通过完整的皮肤入侵机体。
黏膜主要覆盖在口腔、肠道、肺泡等部位,主要作用是防止病毒、细菌的入侵。
2.第二道免疫防线:先天性免疫系统,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组成第二道免疫防线,其在病变局部发挥免疫作用。
3.第三道免疫防线:后天性免疫系统,其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其通过产生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进一步发挥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人体有三道防线用于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根据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注射入人体内的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组成。
人体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而动物和人体的三大调节系统是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分析人类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123对人体也可能有害。
免疫分为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如:第一、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第三道防线 ①抵抗病原体的侵害,防止疾病的产生 (防御感染) ②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自身稳定) ③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免疫监视)①防御功能异常:出现过敏反应(引起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起抗原作用)7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当今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
9.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10.1796年5月14日英国詹纳创造“牛痘接种法”始人.11.法国路易斯·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霍乱、炭疽病的疫苗,揭开计划免疫的序幕12.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②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三类。
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核酸组成。
④病毒虽然有害,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可制疫苗或作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传染病的特点13.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15成虫(在人或动物体内) 虫卵(排出体外)尾 蚴 (感染性幼虫)毛 蚴(在水中)(非感染性幼虫) 在钉螺体内经皮肤黏膜感染预防艾滋病艾滋病之所以肆虐全球,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块,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
严肃行为道德,杜绝吸毒等。
每年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能流行。
第二十四章健康的生活什么叫健康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体育锻炼。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等,.4.而废,另外要参加多种运动。
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通过策略性地激活和调节各种免疫细胞,来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被划分为三道防线,分别是物理屏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1.物理屏障(生物屏障):物理屏障是人体内外表面的第一道防御线。
它主要由皮肤、黏膜和上皮细胞组成。
这些结构形成了一个不透水的屏障,可以阻止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
具体来说,皮肤由角质细胞层、汗腺和皮脂腺组成,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保护层。
黏膜覆盖了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内部腔道,它们通过纤毛运动和黏液分泌来清除微生物和灰尘。
上皮细胞具有结合蛋白,可以识别和捕获细菌和病毒。
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一道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防御线。
它主要依赖于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特定的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并通过吞噬、杀伤或产生溶解性因子来清除它们。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它们能够吞噬和降解病原体,并产生细胞因子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和溶解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而不需要事先识别特定的抗原。
T细胞和B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都能够识别特定的抗原,并在体内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T细胞通过识别细胞表面上的抗原来杀伤感染细胞,而B细胞则分泌抗体来中和病原体和毒素。
3.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一道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防御线。
它主要依赖于体液中存在的抗体和其他溶解因子来清除病原体。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它们能够与病原体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细胞的吞噬和杀伤。
此外,体液免疫还包括其他溶解因子,如溶菌酶和干扰素等,它们可以直接破坏病原体的结构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
除了这三道免疫防线,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有其他辅助和调节机制。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教学目标: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难点: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讨论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三分钟)二、导入:“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三、新授人体的三道防线(一)资料分析1、阅读课本分析2、解析讨论: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二)了解人体三道防线阅读课本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休侵入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纤毛可清扫异物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对付清除产生抗体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接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