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 格式:ppt
- 大小:9.00 MB
- 文档页数:47
第1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本章要点:1、理解运动副及其分类,熟识各种平面运动副的一般表示方法;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
2、熟练看懂教材中的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常见的虚约束,综合运用公式F=3n-2P L -P H 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其运动是否确定。
第一节 平面机构的组成基本概念1、平面机构的定义:所有构件都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的机构2、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个数3、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 第二节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时观察机构的组成及运动形式时,不可能将复杂的机构全部绘制下来观看,应该将不必要的零件去掉,用简单的线条表示机构的运动形式:机构的运动简图、机构简图 步 骤1、运转机械,搞清楚运动副的性质、数目和构件数目;2、测量各运动副之间的尺寸,选投影面(运动平面);3、按比例绘制运动简图;简图比例尺:μl =实际尺寸 m / 图上长度mm4、检验机构是否满足运动确定的条件。
第三节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机构的自由度保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机构中各构件相对于机架的独立运动数目 一个原动件只能提供一个独立运动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为 自由度=原动件的个数平面机构的每个活动构件在未用运动副联接之前,都有三个自由度 经运动副相联后,构件自由度会有变化: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F=3n -(2PL +Ph )二、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活动构件 构件总自由度 3×n 低副约束数 2 × P高副约束数1 × P h n1、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2、局部自由度: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出现在加装滚子的场合,计算时应去掉Fp3、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实际不起作用的约束计算自由度时应去掉虚约束第四节速度瞬心及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1)任务:在已知机构尺寸及原动件运动规律的情况下,确定机构中其他构件上某些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和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1-21-31-41-5自由度为:或:1-6自由度为或:1-10自由度为:或:1-11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
设s10rad/1,求构件3的速度3v。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
12构件1、2的瞬心为P12P24、P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1-16:题1-16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已知:s mm l AB /100,s mm l BC/250,s rad /101,求机构全部瞬心、滑块速度3v 和连杆角速度2。
在三角形ABC 中,BCAAB BC sin45sin 0,52sinBCA,523cos BCA ,45sin sinBC ABCAC ,mmAC 7.3101-17:题1-17图所示平底摆动从动件凸轮1为半径20r的圆盘,圆盘中心C 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mm l AC 15,mm l AB 90,s rad /101,求0和180时,从动件角速度2的数值和方向。
0时方向如图中所示当180时方向如图中所示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2-1 试根据题2-1图所注明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1)双曲柄机构(2)曲柄摇杆机构(3)双摇杆机构(4)双摇杆机构2-3 画出题2-3图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
图中标注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2-4 已知某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匀速转动,极位夹角θ为300,摇杆工作行程需时7s 。
试问:(1)摇杆空回程需时几秒?(2)曲柄每分钟转数是多少?解:(1)根据题已知条件可得:工作行程曲柄的转角01210则空回程曲柄的转角02150摇杆工作行程用时7s ,则可得到空回程需时:(2)由前计算可知,曲柄每转一周需时12s ,则曲柄每分钟的转数为2-5 设计一脚踏轧棉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题2-5图所示,要求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100,且mm l mm l ADCD1000,500。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名词解释当你走进工厂车间或者看到那些复杂的机械装置时,有没有想过那些看似简单的部件是怎么互相配合的?你可能听过“自由度”这个词,特别是在谈论机械结构的时候。
那么,什么是平面机构自由度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1. 什么是自由度?自由度,是指一个物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运动的方式。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物体可以在多少个方向上自由移动。
比如说,一辆车的轮子在地面上可以前后移动,这就是一种自由度。
1.1 直观理解想象一下,你在玩积木。
一个积木块在桌子上可以前后、左右和旋转,这就是它的自由度。
如果把这个积木块固定在桌子上,只能向前推拉,那它的自由度就减少了。
这种感觉很简单吧?1.2 平面机构的特性平面机构就是那些在二维平面上工作的机械装置。
我们通常说的“平面”就是像纸面那么简单,不涉及到上下方向。
平面机构自由度就是分析这些装置在这种平面上能做多少独立的运动。
2. 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在平面机构中,自由度的计算有点像数学上的谜题,不过别担心,弄懂了就简单多了。
2.1 基本公式一般来说,我们用一个叫做“Grueb ler公式”的东西来计算自由度。
这个公式是:。
[ F = 3(n1) 2j r ] 。
其中,( n ) 是机构中各个部件的数量,( j ) 是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数量,而 ( r ) 是这些连接的约束数量。
2.2 公式应用示例比如,假设你有一个简单的四连杆机构。
这个机构有4个连杆和4个关节。
通过公式计算,自由度就是:。
[ F = 3(41) 2 times 4 0 = 3 ] 。
所以,这个机构在平面上有3个自由度。
3. 自由度的实际应用自由度在实际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你的机械装置能有多灵活,能完成多复杂的运动。
理解自由度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高效、更精准的机械装置。
3.1 实际例子比如,机械手臂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个关节的自由度都决定了机械手臂的灵活性。
多一点自由度,机械手臂就能做更多复杂的操作。
机械原理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平面机构是由若干个刚体连接而成的机械装置,在平面内具有一定的运动自由度。
自由度可以理解为机构在平面内可以自由运动的独立变量数量。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决定了机构能够完成的运动类型和运动方式。
本文将介绍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方法。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概述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是指机构在平面内可以独立变化的运动数量。
自由度主要用来衡量机构的可动性。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与机构中连杆数量、铰链数量和约束数量有关。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每个连接处的约束数量:连接处的约束数量主要包括铰链和滑动副的数量。
每个铰链都会增加机构的一个自由度,而滑动副不会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2)连杆数量:连杆数量决定了机构的自由度上限。
当机构的连杆数量等于自由度时,机构将达到满足完整约束的状态。
(3)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几何约束和运动约束。
几何约束是由机构的结构确定的,它限制了机构的运动范围。
运动约束是由机构的运动特性确定的,它限制了机构可进行的运动类型。
根据以上因素,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一般方法如下:(1)确定机构中的连杆数量和连接处的约束数量;(2)根据每个连接处的约束数量计算机构的几何约束;(3)根据机构的几何约束和运动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实例分析以常见的四杆机构为例来说明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四杆机构由四个连杆和四个铰链连接而成。
(1)连杆数量:四杆机构中连杆的数量为4(2)连接处的约束数量:四杆机构中每个连接处都是铰链连接,因此约束数量为4(3)几何约束:四杆机构中的几何约束是由四个连杆的长度和位置确定的。
根据欧拉公式,每个连接处的铰链都会增加一个约束条件。
因此,四杆机构中总共有4个几何约束。
(4)运动约束:四杆机构中的运动约束主要来自于连杆的连接方式和几何约束。
通过分析四杆机构的连杆和铰链的连接方式,可以得出四杆机构中由于几何约束而引入的自由度为1、因此,四杆机构的运动约束为1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四杆机构的自由度等于约束数量减去几何约束和运动约束的数量,即自由度=4-4-1=-1、这表明四杆机构无法进行独立的运动,它不是一个有效的机构。
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体;零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体;部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体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3个自由度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
低副(面接触,有转动副、移动副)(引入2个约束,失去2个自由度)
高副(点或线接触,)(引入1个约束,失去1个自由度)
构件分为三类:固定构件、原动件(运动规律已知的活动构件)、从动件(随原动件运动而运动)任何机构必有一个构件被相对地看作固定构件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F>0,且F等于原动件数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转动副相连接
局部自由度:与输出构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
虚约束:重复而对机构不起限制作用的约束
采用虚约束目的:改善机构的工作情况和受力情况
发生情况:①用转动副联接的两构件在联接点处轨迹重合②用双转动副杆联接的两构件上两点距离不变③两构件构成的多个转动副轴线重合,或多个移动副导路平行,或多个高副接触公法线重合④机构中运动重复或对称的结构
相对瞬心:两个刚体都运动
绝对瞬心:两刚体之一静止,是运动刚体上瞬时绝对速度等于零的点
顺心数N=K(K-1)/2
瞬心三心定理:作相对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这三个瞬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瞬心应是绝对速度相同(大小方向)的重合点。